「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下落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羲之不僅是一個書法家,還有官職---右軍將軍,所以,又被稱為王右軍。

但是呢,他在官場遠不及他的書法名氣大。

話說這天,天高雲淡,微風拂面,(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眾多好友,都是當時的名士,在蘭亭這個地方開了一個party,大家酒至半酣,有人提議,應該把我們這次聚會記錄下來發個朋友圈。

當時沒有手機拍照,也沒有微信。

於是大家讓書法最好的王羲之執筆,在蠶繭紙上作序。

王羲之在酒興之上,下筆如有神助,字勢雄強,飄落浮雲,矯若驚龍,於是便有了這篇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傑作。

等到王羲之酒興之後,竟然被自己的作品驚呆了。

因為當時是即興而作,有不少錯別字。

於是想再寫一篇,可是寫了一遍又一遍,發現還不如原來的那篇呢。

所以自己對這篇作品,也非常喜愛。

然鵝,就是這篇千古傑作,卻為世人留下了千古的遺憾,直到現在,下落何方,仍舊是一個謎。

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蘭亭序藏於唐太宗的陵墓 -昭陵內。

唐太宗生前雄才大略,喜愛書法文字,尤其喜愛王羲之的筆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真跡。

唐太宗萬年喜愛王羲之的作品尤甚,在自己的收藏中雖然也有蘭亭序,但是卻是摹本,並非真跡。

下面的一個臣子,監察御史蕭翼,出境調查,打聽到《蘭亭序》傳到王羲之第七代孫智永禪師。

智永禪師出家,於是便傳給了他的弟子,辨才和尚。

於是蕭翼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智取《蘭亭序》。

太宗皇帝得到真跡後非常高興,因為蕭翼有功, 太宗皇帝給了蕭翼豐厚的獎賞。

太宗皇帝命令在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各拓數本,賞賜給諸位王子和近臣。

我們現在見到的蘭亭序,多是馮承素的模本。

但是唐太宗死後,《蘭亭序》又流落何方了呢?

據記載,唐太宗臨死前,囑咐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把《蘭亭序》放進他的棺材。

於是唐高宗李治便用玉匣裝著蘭亭序,隨唐太宗放進陵墓。

唐末五代年間的軍閥溫韜,在山西漢中的軍閥,在任山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唐朝的皇帝陵墓在其管轄境內的,均被他盜掘。

李世民的昭陵也難以倖免。

由於昭陵修築異常堅固,溫韜讓手下挖了75丈多長的地下通道,才到達昭陵地宮之中。

見其建築及內部設施之宏麗,簡直和長安城宮殿一樣。

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寢,打開其中的玉匣,裡面儘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貴圖書字畫,其中最貴重的,當推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和東晉王羲之的真跡。

這些珍藏,都被溫韜取了出來。

但是這些珍寶,千百年來下落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溫韜盜掘皇陵,取了多少珍寶,均記載下來。

但是並未提及蘭亭序。

對此,有些人認為,

史書雖然記載溫韜盜掘了昭陵,發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但是其中並沒有提及蘭亭序。

而且此後從未見其真跡流傳或者被收錄的任何記載。

溫韜盜掘,匆忙草率。

未做全面仔細清理。

故真跡仍有可能藏在昭陵墓內某個隱秘之處。

但是

與之相反,也有另一種說法,即蘭亭序並未埋在昭陵之中,而是藏在了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乾陵之中。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唐太宗死時,並沒有提出將蘭亭序隨葬,而是交給了同樣喜愛筆墨丹青的李治。

李治多病,不就病亡。

臨終前遺詔,將自己喜愛的書法作品隨葬。

因此在蘭亭序失傳之後,就有人懷疑,蘭亭序並非隨葬昭陵,而是葬在乾陵

唐代皇陵共有18座,而被溫韜盜掘的就有17座。

唯獨在盜掘乾陵之時,風雨大作,無功而返。

在唐之後,再也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蘭亭序葬乾陵的說法。

總之,圍繞蘭亭序真跡的下落問題。

眾說紛紜。

稱為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一個歷史文化之謎。

究竟真相到底如何,看來只有等到以後昭陵乾陵正式發掘之時,才能見個分曉。

關於蕭翼如何智取(騙)蘭亭序,限於篇幅。

我們下期再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下落真相最終解釋!

《蘭亭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巔峰之作,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失傳千年,讓人懷念!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陪葬。換句話說,這件寶貝應在昭陵。五代溫韜滅絕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