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是少數能夠保存完整的皇帝陵墓,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鑒於元末的混亂,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但他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勛很少有善始善終者,這是他的缺點。

從古至今,大局部的為官者根本上都離不開貪這個字,和珅就是貪官中的「明星」,坊間也傳播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個梗。

那麼作為一名心繫國度的指導者,為了可以讓國度的貪污之風少一些,他們在管理貪污糜爛這一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有句話叫做「身正不怕影子斜」,那麼那些影子斜了的人最怕誰呢?這團體人懼怕的地位就非朱元璋莫屬了,朱元璋在位時期,至多有十五萬的貪官在其在位之時跌倒,只需朱元璋還在,貪官們都心存忌憚不敢貪。

朱元璋的終身可以用「優秀」二字來描述,朱元璋在位時一切都以政事為重,在政治上建樹頗多,造詣頗高,稱得上歷史上的一大出色君王了。

雖然朱元璋的家境不怎樣樣,可以用貧窮來描述,但是貧窮並沒有可以將朱元璋壓倒,元朝的時分人民窮途末路揭竿而起,事先年僅25的朱元璋便參加了紅巾軍,這之後就開端了他的對抗之路,後來他憑仗本人的才能,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創人。

朱元璋在其小時分就親眼目擊那些貪官污吏給平民百姓帶來的苦楚,因而朱元璋對這些貪官污吏也是痛恨之極,在朱元璋稱帝之後關於貪官的懲治也非常注重。

貪官,無非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己,因而老百姓對貪官也是非常痛恨,朱元璋也設置了一系列關於貪官的量刑規範,朱元璋非常注重百姓的意見,在他的統治時期百姓們心中的苦都有處可說,而至於那些氣壓百姓的貪官污吏都可以由百姓親身扭送,然後由下級判刑。

在那個時分為官者即便只貪污十兩銀子都會被除以殺頭之刑法,不只如此,朱元璋還創造了剝皮抽筋等嚴酷的刑罰用於湊合這些貪官污吏,很多的貪官被揭露的當場就被處於扒皮之刑,場景也是非常可怕。

在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多年,至多有15萬的貪官污吏被朱元璋懲治,不管你貪多少,一旦被發現都會被處以死刑,這也招致事先的為官者根本不敢貪污,沒有了貪官的日子百姓的生活也開端惡化。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就是這麼個布衣皇帝,1398年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葬於明孝陵。

但大家都曉得,歷朝歷代的達官貴人的陵墓都是盜墓賊光臨的對象,特別是近代開端,盜墓者變得越發猖狂,也招致我國十墓九空的形狀,但是奇異的是,朱元璋的明孝陵,卻堅持了六百多年照舊毫髮無損,其中的寶貝一件都沒少。

皇陵沒有被盜,算得上一大奇觀了。

那麼朱元璋陵墓沒有被盜的緣由是什麼呢?緣由次要有兩點。

首先應該是由於朱元璋在位時期,專抓貪官污吏,被自殺死的貪官數量多的可怕,很多人也對他心生一種畏懼,再者說了,朱元璋本就是以為受人民敬愛的皇帝,盜墓賊良知應該還是有的的吧,不至於去挖一個好皇帝的陵墓吧;其次,在朱元璋反元之時,也曾干過盜墓這一行當,盜墓賊的一些小手腕朱元璋也是有所理解的,因而朱元璋對本人的陵墓也會做一些防盜措施,並且將陵墓建築地極端鞏固與蔭蔽,就算想盜朱元璋的墓,那也得先將其墓地找到吧。


從1997年開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地宮經探測被認定位於明孝陵圓形寶頂下面,地宮建築面積根據探測結果竟達4000多平方米,幾乎是已發掘的定陵地宮面積的3倍。

明孝陵地宮的具體形制還不能清楚知道,但從明孝陵現存建築、明故宮建築遺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為建築基座的現象,以及已經發掘的定陵地宮全部用石材構築的實例可以推斷,孝陵地宮應該也是全部用石材構築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築。

文史專家大膽猜測了地宮殿堂的設計,參照生人居住的宮殿,因此一般應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條石起券的拱券門作為明孝陵建築的主要特徵在地宮中也許會繼續使用,主大殿應布置成廳堂的樣式,擺放一些祭祀用品,並設一大缸,缸內盛香油,點長明燈。

後殿作為地宮的主要部分,按照慣例應是擺放皇帝、皇后棺槨及各種隨葬品的地方,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靈柩就停放在後殿的棺床上。

對於一位開國皇帝而言,地宮裡隨葬各種金銀玉器、龍袍錦緞、儀仗用具及生活冥器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所有的推測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宮謎底,只有待日後的發掘才能知曉。

明孝陵地宮歷史上沒有一次能夠盜掘成功。

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盜措施、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經過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

有些皇陵是從上往下扒開一個深穴,建好後再封起來,但明孝陵卻是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建玄宮。

這種橫穴式的方法雖然工程浩大,但十分堅固。

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行不通。

橫穴式設計使墓道成為盜墓賊的唯一通道。

為了隱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費盡心機。

通過精密磁測,考古人員探測到,墓道並不是人們想像中在正中間,而是偏在一邊,這種反常規的設計讓許多盜墓賊無功而返。

除了橫穴和側墓道,考古人員還在明孝陵寶頂高高的封土堆下發現了厚厚一層圓潤的鵝卵石。

鵝卵石本來應當出現在低洼的山澗中,它們現在出現在獨龍阜的山頭上只有一個原因——這是人們背上來有意鋪設的,不僅便於雨水迅速滲透到寶頂排水設施中流出去,更為重要的是防盜。

這類似於古代一種流沙防盜法,當盜墓賊挖開一個洞時,鵝卵石就會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把洞填滿。

這也是現在連盜掘的痕跡都很難找到的原因。

雖然明孝陵採用了三大有效的盜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像東陵大盜孫殿英那樣握有重兵和炸藥的軍閥,也難逃一劫,幸運的是,歷史機緣卻讓明孝陵逃脫了這些大賊的魔爪。

雖然明代以後南京城屢經戰火,但每個新政權無一例外地對明孝陵加以保護。

清朝建立後,通過保護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區的抗清思想。

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來明孝陵祭拜,康熙還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

洪秀全、孫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權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的決心。

明孝陵躲過賊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離南京城太近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城裡立即會知道,這讓盜掘活動不可能延續太長時間,只有無功而返。

作為一名出色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非常擅長駕馭和平,不只驅除了胡虜,還去了暴亂,解救了漢民族並且成功復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明朝開國大帝之朱元璋陵墓

皇家陵墓歷來是盜墓賊們覬覦的目標,奇怪的是,明朝滅亡以後,明孝陵地面建築在歷次戰火中毀壞殆盡,龐大的孝陵地宮卻保存完好。難道盜墓賊對朱元璋格外手下留情?在昨天上午召開的「紀念朱先生誕辰10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