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寶頂上有一層鵝卵石,考古隊挖到後大喜:地宮沒有被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在中國封建社會,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厚葬風氣盛行,即死者生前享受的東西都要帶到墓中去。

帝王作為國家的擁有者,陵墓中都會隨葬大量的奇珍異寶,自然就成了盜墓賊的首選目標。

可讓許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感到奇怪的是,從明朝滅亡至今已經過去300多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雖然地面建築多次毀於戰火,但深埋地下的地宮卻保存完好,難道是盜墓賊對朱元璋手下留情?這顯然不是見利忘義的盜墓賊的作風。

中國文博界泰斗、南大教授蔣贊初先生曾說過:上世紀50年代,曾在一本古書中讀到,在清朝嘉慶年間,明孝陵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盜墓事件,當時有一百多人趁著夜色來到明孝陵進行盜挖,結果古墓的防盜措施太過嚴密,根本無從下手,直到天亮也沒有進入地宮,反倒被官府捉拿。

梁先生由此斷定,朱元璋陵墓並不是沒有被盜過,而是因為防盜措施高明都沒有成功。

那麼朱元璋的明孝陵到底有什麼高超的防盜措施,能夠讓眾多盜墓賊空手而歸?南京大學賀雲翱教授是明孝陵申遺的負責人之一,據他介紹說,90年代考古隊曾用高科技物探技術對明孝陵進行勘探,發現了三大防盜措施。

第一點: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獨龍阜是一座石頭山,堅硬無比。

在沒有炸藥的古代社會,想要挖開石頭山基本不可能,除非是像曹操那樣的大規模官盜行為。

第二點:明孝陵採用橫穴式設計。

很多皇陵修建都是先從上往下挖一個墓穴,建好地宮之後再回填,這樣就給了盜墓賊從上而下挖掘進入地宮的機會。

但明孝陵是從橫向鑿入山體,整座地宮只有一條墓道連接外面,四周都是堅硬的岩石,盜墓賊更不無法從上往下挖盜洞進入。

既然墓道是進入地宮的唯一通道,明孝陵的設計者費盡心思,並沒有按照常理將墓道放在中間,而是偏在一邊,這就讓很多盜墓賊束手無策,只能無功而返。

第三點:考古隊勘探發現大量鵝卵石。

考古隊在對明孝陵的寶頂進行勘探發掘時,發現了一層非常厚的鵝卵石,而且全部打磨的非常光滑。

考古專家介紹說,當他們發現這些鵝卵石的時候都非常開心,他們知道這些石頭都是產自河道中,出現在寶頂上一定是人為放置的,墓地就是為了防盜。

考古專家說,這些鵝卵石不僅有排水的作用,最重要的功能則是防盜,它們就像是流沙一樣,只要盜墓賊在這裡挖掘盜洞,表面光滑的鵝卵石肯定會四面八方滾落下來把洞填滿,將盜墓賊壓死在盜洞中。

從現場鵝卵石分布情況來看,地宮並沒有被盜。

賀教授認為,明孝陵雖然有三大防盜措施,可如果碰上曹操、孫殿英那樣的軍閥大盜,一定也會被盜挖一空。

比較幸運的是,明朝之後南京雖然多次經歷戰火,但當權者都對明孝陵保護有佳,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甚至還多次前往明孝陵祭拜,這也是明孝陵能夠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明史紀事本末》、《明清皇家陵寢·明孝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明朝開國大帝之朱元璋陵墓

皇家陵墓歷來是盜墓賊們覬覦的目標,奇怪的是,明朝滅亡以後,明孝陵地面建築在歷次戰火中毀壞殆盡,龐大的孝陵地宮卻保存完好。難道盜墓賊對朱元璋格外手下留情?在昨天上午召開的「紀念朱先生誕辰100周...

歷代盜墓活動猖獗,為何明孝陵卻一直安然無恙

盜墓賊們畢生最大的夢想應該就是鑽進皇帝的墓穴中,但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明朝滅亡以後,明孝陵地面上的建築因此屢次戰火的紛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讓人捉摸不透的是,那個豪華而且非常盛大的孝陵地宮竟然完...

防盜墓機關重重 保護王陵寶藏兩千年安然無恙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部隊在山上修築戰備工事,炸出了一個洞,意外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陵墓。當時,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在郭沫若的指導下,考古部門對這座墓進行了發掘。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

秦始皇陵可能已被盜?何時才能打開

最早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情形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最早記載地宮被盜的也是《史記》,劉邦在兩軍陣前當面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一條就是「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當然,認為地宮沒有被盜掘者也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