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總結會紀要(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題:2016年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總結暨浙江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紀要(二)

1月3-6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總結暨浙江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在杭州舉行。

來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體在職員工及部分退休老前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考古所、餘杭博物館、良渚博物院、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浙江大學等單位的120多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1月4日的會議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員主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杭州市考文物古所所長唐俊傑、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寧先後做了開場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劉斌所長指出浙江省考古學會年會將為各兄弟單位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希望此次會議能讓各兄弟單位分享、交流、合作、共贏,促進浙江省考古、文博事業的發展,讓浙江省從考古大省走向考古強省。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所長唐俊傑,介紹了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的基本情況。

杭州市所現有在編人員13人,2016年共完成44個項目,完成了10多個項目的考古發掘,完成勘探面積160餘萬平方米。

此外,在學術研究、科技保護、公眾考古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寧介紹了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基本情況。

2016年,共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項目11項、勘探項目19項,其中「小白礁Ⅰ號」水下考古發現項目獲得「田野考古獎」,上林湖後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調查也取得重大成果。

在學術研究、文物庫房智能化、科技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隨後開始了匯報工作,現簡介如下:

1 孫國平:2016年富陽瓦窯里遺址搶救性發掘;餘姚田螺山遺址材料整理與「稻作農業與中國文明」中日合作研究課題相關工作;973項目第一課題工作內容;出國學術考察散記

1.2016年富陽瓦窯里遺址搶救性發掘

瓦窯里遺址位於富陽區大源鎮亭山村,為配合杭黃高鐵建設工程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兩座,出土了鼎、豆、過濾器、紡輪、石錛、石鉞等遺物,該遺址很可能存在一處良渚文化墓地。

同時,對鄰近的手指山遺址進行了試掘,也發現了一些良渚文化的遺物。

這兩處新發現的良渚文化遺址進一步證實富春江中遊河谷和浦陽江河谷是良渚文化向浙江西南和更遠的南方地區擴散的重要通道。

2.餘姚田螺山遺址材料整理與「稻作與中國文明」中日合作研究課題相關工作

田螺山遺址從2004年至2016年已連續工作12年,共發掘1200平方米,出土遺物10000餘件。

2016年繼續對部分遺物進行整理,對動物遺存進行了初步分類,對植物遺存中的木材和植物種子進行了整理,對石質遺存進行了分型分式,對陶片進行了拼對和修復。

2016年,與日本金澤大學合作,共同開展「稻作與中國文明——綜合稻作文明學的新構築」課題,對田螺山遺址出土的陶器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對器物進行3D掃描,通過人骨開展食性分析,並對木材、動物骨骼等進行綜合研究,重點探討了史前生業方式,特別是稻作農業產生、發展的過程和原因。

3.973項目第一課題工作內容

2016年在田螺山遺址繼續開展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末次冰消期以來中國中東部極端氣候環境事件與農業起源發展和人類適應研究」中《長江中下游稻作農業起源、發展與氣候環境變化關係研究》課題的相關工作,進行了地層剖面的採樣、分析,對不同階段的植物遺存的種類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對遺址中的陶器、石器、骨器進行整理。

孫國平認為考古學科與環境學科、理化學科的交叉綜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如何交叉、綜合則是更關鍵的問題。

4.出國學術考察散記

孫國平研究員分享了其赴澳大利亞和日本進行學術考察的感想。

介紹了國外學者對紡輪向東南傳播的觀點,結合有段石錛,認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對東南亞、大洋洲和西太平洋等地區史前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

指出日本考古機構在文物展示、資料存放、工作作風和工作精神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瓦窯里遺址 出土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

瓦窯里遺址後續補充性考古發掘工作近日結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確認:「在遺址的最下部文化層中發現距今6000年前後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由此可以證實,富陽的人文歷史之源至...

夢回遠古 從河姆渡到田螺山

內容摘要:2001年,離河姆渡遺址僅7公里的田螺山遺址,在一次普通的打井過程中初露面容。這個時候,離河姆渡遺址的發現,已經過去了近30年。因為遺址所在地基本建設規劃的需要,對田螺山也必須有一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