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富陽人就活得挺滋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遺址考古現場

圖一過濾器;圖二石鉞;圖三被修復的豆盤等。

(本版圖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這應該是個多角沿豆盤的碎片,這一片應當處在豆盤的腰部……」——一堆常人看來稀鬆平常的陶器碎片、石塊,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員們卻視如珍寶。

不看熱鬧看門道,他們看重的,是這丁點瓷片背後透露出來的信息。

豆盤是古代用來放菜的器皿。

根據專家可靠判斷,此次發現的多角沿豆盤碎片和牛鼻形器耳是馬家浜文化晚期的典型遺物,距今有六千年左右。

由此可證,富陽人文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把富陽的歷史也在去年良渚文化墓葬發現的基礎上,又往前推了近一千年。

記者昨日從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半個多月前開始的富陽瓦窯里遺址後續補充性考古發掘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隨著對部分出土文物和遺址現場的系統整理、修復工作初步完成,這裡被塵封了五六千年的秘密,正在被一一揭開。

時隔一年

富陽歷史又往前推了千年

瓦窯里遺址,位於富陽大源鎮亭山村瓦窯里自然村。

說起這些寶貝,可以追溯到6年前——

2010年,當時的杭黃鐵路正要施工,接到任務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沿線進行了考古調查。

沒想到,在對鐵路沿線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鑽探、試掘後,考古人員確認,富陽區大源鎮瓦窯里自然村埋藏著一處古人生活遺址!

因為高鐵工程項目進展關係,原需配合工程開展的搶救性考古工作也相應延後。

201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高鐵兩側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出土了十餘件良渚文化時期的重要文物,其中有些器形上可見河姆渡文化內涵。

那次考古發現表明,富陽人文歷史可以追溯至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

誰曾想,這一年代紀錄,僅僅1年後,再次被改寫。

「2016年的搶救性發掘在時間上,受到較大限制。

」參與考古發掘的現場人員說,今年4月27日,他們再一次進駐瓦窯里自然村,對遺址進行了補充性發掘。

半個多月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的工作沒停過。

大部分文物需要得到保護性修復,所有的物件都必須按規定整理,「部分器物甚至和豆腐渣一樣,修復難度非常大」。

考古人員介紹,這些器物和文字、圖像記錄來自杭州富陽瓦窯里遺址。

通過整理,前段時間的共發掘出土多角沿豆盤等文物幾十件,主要器型為鼎、豆等陶器。

目前,其中十餘件文物已初步整理修復完成——這些寶貝可能會成為復原五六千年前生活場景的鑰匙。

各種陶器

證實良渚文化向西南方向傳播

經過整體清刮和細心揭露以及一個多月的大面積探掘後,更多的器物展現在專家們的面前,「出土4件陶器和石紡輪、玉珠、玉裝飾品等多件隨葬品。

其中,陶器分別是鼎、豆、罐和過濾器,時代和文化特徵明確。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介紹,瓦窯里遺址一共可分四個地層——

第一層,是現在現在仍耕種的表土層;

第二層,為灰黃色土層,夾雜一些小石塊、碎磚塊、碎瓦片和一些青瓷碎片、極少量的印紋硬陶片等雜物,形成於商周至唐宋時期,即距今800~3000年;

第三層,為黃褐色沙土層,偶見小塊燒土粒和碎小夾砂陶片,屬於史前文化層,根據遺物判斷,形成於良渚文化時期;

第四層,為比較純凈的淺褐色砂土,包含非常少的碎小陶片,屬於距今6000年左右的馬家浜文化晚期。

從1米多深處的第四層文化層中,在硬實的黃褐色砂土中清理出了更不起眼的幾塊碎小陶片,但在經歷豐富的考古專家眼中,它們是當地歷史源頭的最有力證據。

其中,有專家描述的「多角沿豆盤口沿」、「瓦形鼎足」、「牛鼻形器耳」,它們都是6000年前,先民日常生活用的「鍋碗瓢盆」。

孫主任說,出土的文物還包括石鉞、石錛、玉珠、墜飾等器物,「從出土器物來看,這是一個較高規格的墓葬。

他說有一件陶器讓人興奮:形狀就像是一個漏斗和一個小碗的結合體,隱約能看到古樸紋飾。

「這是一個過濾器,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於過濾酒糟的,但它卻既具有明顯的地方文化特徵,又與良渚文化核心區的同類器基本一致。

」孫主任認為,這是一件良渚文化早期少有、比較珍貴的文物。

而這,變成了良渚文化向西南方向傳播和擴散通道上的重要證據。

他說,良渚文化以良渚古城為核心,區域位置在杭州西北部,而目前在位於浙江中西部的金衢盆地也已發現過一些良渚文化晚期的文物——良渚文化怎麼傳播,傳播路徑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通過這次考古,可以說找到了答案。

三座墓葬

史前村落或已存在「一夫兩妻」

此次,共發掘了三座良渚文化時期的墓葬,其中最大的一個長2米左右、寬70厘米、高30厘米。

三座墓葬距離較近,其中中間的墓葬稍大,隨葬物品有石鉞、石錛等生產工具,可以判斷出墓主人是男性,而左右兩邊的墓葬略小,有小件玉器和各一件石紡輪出土——這種器物通常為女性所用,因此可以判斷墓主人為女性。

中間是墓葬為男性,左右兩側著兩座墓葬為女性,這意味著什麼?

孫國平推測:「根據墓穴挨近的空間位置特點、隨葬品的大概器型,可以判斷三個墓穴的下葬年代十分接近,不排除是『一夫兩妻』實物證據的可能。

他說,根據已有的考古研究成果,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大致已形成了父權家庭的社會關係:男主外、女主內。

但這次發現的一男兩女之間,關係到底是「同輩人」的妻子,還是妻女或者是其他家庭關係,目前還不能確定,還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瓦窯里遺址 出土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

瓦窯里遺址後續補充性考古發掘工作近日結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確認:「在遺址的最下部文化層中發現距今6000年前後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由此可以證實,富陽的人文歷史之源至...

浙江富陽發現良渚文化早期遺址 距今5000多年

一次考古發掘又將富陽的史前文明擴展到了大源地區。日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杭黃高鐵建設工程沿線的搶救性考古探掘工作結束。出土的10多件文物有力佐證富陽的人文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早期,即距...

浙江瓦窯里遺址發現良渚文化墓葬

2010年上半年為配合杭黃高鐵建設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高鐵沿線進行了考古調查,在富陽區大源鎮亭山村瓦窯里自然村南面發現了瓦窯里遺址。發掘表明,瓦窯里遺址主體堆積屬為良渚文化時期遺存。本次...

安小新聽說,曹操高陵又要有動靜了!

日前,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推介項目指南,擬對全省39個文化產業投資項目進行招商。4月10日,記者留意到,曹操高陵遺址公園項目也在其中。根據項目介紹,...

「貴安底蘊」那些古老的故事

上期我們說到了貴州考古中的那些事兒,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咱貴安新區考古中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在咱美麗的貴安新區,不光山美水美風景美,這裡還蘊含著不少歷史古蹟,上至遠古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每個...

合肥肥東發現6000年史前文明

作者:鄭靜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南院日前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場出土發現了較完整的玉器、陶器、骨器和石器300多件,並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的房坑、灶坑、灰坑和灰溝...

長江中游史前毀器葬

[編者按]本文原載於2014年9月出版的《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本號獲作者授權轉載全文。如有引用,敬請參閱原刊物。邱詩螢(中正大學博士生)壹 引 言喪葬禮儀,關乎生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安徽阜南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完成

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約4個月的發掘,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的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近日順利完成。迎水寺遺址為近圓形的台墩,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因302省道拓寬工程占用遺...

淅川縣發掘120座墓葬展現丹江口庫區楚漢文化

近日,淅川縣丹江口庫區消落區發掘墓葬120餘座,出土陶器、鐵器、銅器、石器、銀器等一批珍貴文物。今年5月,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委託,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丹江口庫區消落區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