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文物至少有一半是他倒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及C .T. Loo這個名號

時下有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

它是國外某個新上市時髦品牌的商標

事實上,它確實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世界大牌

只不過是上世紀一個中國商人在海外開的

公司經營的全部都是來自中國的絕世珍寶,

它的BOSS是下面這位紅遍世界的大人物

盧芹齋本人

在上個世紀前半葉

這位馳騁全球中國古代藝術品市場的特大戶

向海外傾銷了不計其數的國寶級珍貴文物

這些流失文物的數量和質量經統計

足以營造起堪與上海博物館收藏檔次

等量齊觀的大型綜合性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而這個數字也只是後人的猜測,因為經他之手

到底向海外出賣了多少珍寶?至今也說不清楚

這正如他的真實身份跟不可告人的生意套路

以及世人對他一生是非功過的爭議和評說

這一切的背後都像被蒙上了一層面紗

成為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懸案

而事實的真相真有這麼複雜嗎?

盧芹齋是誰?

盧芹齋,188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貧農家庭。

初名」煥文」,後改名「芹齋」。

在不到10歲時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

然而,或許是羞於自己貧窮卑微的出身和家庭,也或許是為結交有身份權威的人士以遊刃於商場,多年後,他在法國做古董買賣時,他告訴法國每一個人的是:「我來自一個富庶之家」。

而這句看似謊言的背後,也確實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因為自從幼年失怙,盧芹齋就被寄養於遠房的堂叔家,後來又被送至南潯張家做僕人。

而張府的大少爺,就是日後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

可以說,正是這一段際遇,讓盧的見識或者說人生有了徹底改變。

張靜江 出身於江南巨賈之家

因為作為南潯「四象」之一的張府,其家族不僅有傳統的教育,也有西方的教養。

張家經常會有西方經典音樂的旋律飄蕩,還能頻繁接觸到西方文化,同時,張家也是收藏龐大的藏家,收藏書畫、錢幣等等。

這一段耳濡目染的經歷其實早已為齋盧芹日後對收藏和西方文化的接納做好了準備。

當然,真正讓他從一個富家公子僕人身份轉變的事件,則是1902年張靜江任清廷駐法國商務參贊,齋盧芹幸運的成了隨從。

到了巴黎後,張靜江開設了名為運通公司的古董店主要售賣中國瓷器、字畫等,並將收入悉數自助孫中山以支援辛亥革命。

在張靜江的古董店裡,他從學徒開始,刻苦學習各項業務,後來又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很快就受到張的賞識開始出任掌鋪了。

然而,張靜江還是力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而選擇了關閉古董店回國幫助孫中山。

而此時,盧芹齋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張能資助他開辦一家自己的古董店,張隨即答應,於是,1908年,盧在另一個合伙人吳氏的幫助下,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古董店——盧吳古玩公司

1930年 盧在自己公司前的合影

張靜江的廣泛人脈,盧自身在文物鑑別上的能力和識時務的外交手腕,國內動盪不安的政局下古物珍寶黑暗交易的便利,這樣天時、地利、人和之種種的結合,讓盧芹齋在此時成功的以低價收購到不少古稀珍品,也真切的嘗到了古董生意一本萬利的甜頭。

在巴黎生意日隆後,1915年,他輾轉到美國,發現了紐約的繁華,並且看到許多富豪在那裡聚集,許多畫廊在那裡興起,活力四射的紐約城,讓他堅信在這裡可以掙到更多的錢財。

後來,他在這裡通過開設畫廊也確實大撈了一把。

而就在盧文物買賣事業的鼎盛時期,因為一批出口的貴重文物被海關截獲,給他的名譽和信任度造成了巨大損失。

而後伴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明朗,尤其是新中國的成立,一批有識之士對文物保護的覺醒和呼籲,使得其國內文物來源斷供,於是,在50年代初,他不得不全部清貨,被迫結束了他的文物買賣生意。

盧位於法國巴黎的文物庫房

1957年盧芹齋因病於瑞士尼翁小城去世,結束了他的傳奇一生。

縱觀他長達半個世紀倒賣文物的生涯,一方面在西方人眼裡,是他將珍貴的中國古藝術品帶到西方,讓他們真正看到了其間的大美,因而他在在歐美古董界的聲名大噪,甚至一度被當作「英雄」一般的人物被供奉。

而另一方面,他卻因倒賣了不計其數的文物,在國內被當作文物販子、賣國賊一樣遭人唾罵。

辣麼,其「過」到底有多大?其「功」又值不值得一說呢?

其過「應該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盧芹齋背上賣國賊、竊國大盜這些千古罵名,最根本當然在於他所經營的文物走私」事業」,並且數量之多及涉及的品類之廣,至今都沒有確切的統計數目。

(1) 盜賣太宗昭陵二駿

據古董界人士介紹,現流失于海外的中國古董,至少有一半是經他之手出售。

其中又以昭陵六駿中的二駿「颯露紫」和「拳毛騧」最為著名。

那麼,如此珍貴又龐大的寶物,盧是用何方神力將它帶到美國的呢?

這要從1916年他主導的一樁盜墓活動說起,當時盧芹齋將昭陵六駿石刻全部打碎準備偷運出國,幸而其中四駿被北洋政府查獲,但'颯露紫'與'拳毛騧'因為背後各種神秘人物的介入,最終還是被偷運至了美國,被盧放置於其在大都會博物館一年之久。

昭陵六駿之拳毛騧 現藏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直到1918年3月,時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館長的高登先生第一次見到二駿石雕,而後將借至展館展覽,並不遺餘力的遊說董事會將之買下。

因為他認為「這些浮雕自七世紀以來,一直出現於歷史記載,證明中國人視其為藝術領域內的優秀作品。

他們是非宗教,純世俗藝術品,對我館佛教雕刻收藏能起到完美的平衡作用。

因為中國早期雕刻是宗教的天下,六駿因而成為稀世之寶。

這些石刻實為獨特的不朽之作」。

當然,並不是高登一眼就看出此二駿石雕的非凡之處,他的這一席頗有歷史和文化高度的勸說之辭,也是經由盧芹齋無數次的指導才領悟出來的。

最終,經過長達三年的討價還價,賓大博物館最終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此名聞天下的二駿石雕。

這一筆買賣,至今讓國人難以釋懷,將它視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莫大破壞和褻瀆,甚至將之與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相提並論。

解放後,中國政府和民間組織曾多次通過美國政府討索這兩件絕世珍寶,但終因收藏這些文物的博物館票據過於「齊全」,加之還有當時的中國政府開具的通關證明而無果告終。

昭陵六駿之颯露紫 現藏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只要國寶還依偎在別人的情懷,國人的痛恨和謾罵就不會輕饒。

CCTV第十頻道紀錄片《六駿傳奇》曾這樣評說:」盜運昭陵二駿石刻到國外的人應該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雖然盜走二駿讓國人唏噓,但對於盧芹齋來說,這筆交易確實無以倫比,不論是其出自皇陵的尊貴程度,還是其2米高、1.7米寬、重達4噸的分量,亦或是令人咋舌的12.5萬美元的成交價,這打破了當時文物成交價的記錄,更不用說此物的政治、歷史和藝術價值。

(2)各大博物館都有其舊藏

當然,除此外,盧芹齋倒賣的國寶無人能說清,只知道其中一個大概,如:

唐代龍門石獅,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14世紀的大型佛教壁畫,現藏於美國大都會美術館;

隋代佛教青銅造像、一組漢代畫像磚,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數尊真人大小的響堂山雕塑,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唐代仕女圖墓葬石雕,現藏於西雅圖市立美術館……

經盧芹齋之手流出的五代壁畫(局部圖)

這從他撈取的錢財也能知曉一二。

自1915年起,盧吳公司向美國出口文物長達30年,那麼,他到底撈取了多少錢財呢?

事實上,連他本人也不詳。

當然,更沒有人能說清他一生中最大一筆生意是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他出售的最貴重的一件國寶價值幾何。

但想要知道公司賺不賺,看員工薪水啊!據說就連當時盧在北京分店的一個小股東,每年就能分得十幾萬銀元的利,這個數目相當於北京琉璃廠一間古玩鋪全年的銷售業績!

另據資料記載,僅盧芹齋親自在紐約舉辦的兩次拍賣,就出售中國文物2800余件。

在巴黎的一次展銷中,他賣出青銅器、雕塑、玉器3000餘件。

元代白瓷觀音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外,還可以從當時盧芹齋用於推銷而出版的部分畫冊中略見端倪,那些畫冊有:《中國石雕展》、《中國藝術人物展》、《中國古代祭祀青銅器展》、《倫敦國際中國藝術展》、《唐宋元繪畫》、《漢代鑲嵌銅器圖錄》等等。

見諸於圖錄的文物不僅數量巨大,而且件件堪稱精品,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足可以完整見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全過程……」

(3)一次交易的數量達數千件

更有甚者,有時候他單一次的文物交易數量就能達到千餘件。

1948年,盧芹齋前後花了九年時間籌集資金、打通關係,獲得了一批1923年于山西出土的晉國祭祀彝器,但這批精品青銅器在海關處被扣押。

十幾年後,當他將這批寶貝由北平輾轉運至上海時,時任上海市立博物館館長楊寬則聞訊親往海關「瓮中捉鱉」,將貨物全部扣押,後來移交給上海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

而僅是這一批被他要送往紐約的中國古董,數量就多達3000件以上。

經盧芹齋之手流出的商代青銅方罍

而這一次『翻船「,不僅讓他的損失巨大,連所有在盧芹齋上海北京分支機構里的工作人員,紛紛逃到香港、青海,一旦被捕就被處決。

經歷這次損失後,年逾七十的他明白,「現在我的生意完了,我不能回去再買入東西,我的生意就此告一段落。

我不能再出售東西了。

身體越來越不好,我可以停止了。

對自己的古董生涯,盧芹齋曾總結說:如其他所有熱愛藝術的人一樣,我從事文物交易一直胸懷世界。

與此同時,我深信藝術品是沒有國界的。

文物走遍全世界,就像無聲的大使一樣,讓世人了解並愛上中國文化。

那麼,他說的這段話是矯情的在為自己洗脫罪名,還是在他內心深處,確實還留有一份赤子情懷?且看他在生意之外還做了些什麼吧……

其「功」又怎麼說?

從歷史文化和愛國的角度來說,盧芹齋罪不可赦。

但是,作為商人,作為朋友,作為海龜的盧芹齋,又做過什麼呢?

(1) 一個商人的膽識、眼光和專業

「全球化」一詞,現在大家張口就來,但在盧芹齋時代,這很新鮮。

但盧芹齋就敢於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是第一個認識並體驗全球化的人。

在他之前,古董商只是在當地找貨,他是第一個了解到貨在中國但錢在西方,必須到貨源地去找東西並拿到有錢的地方去賣,就這樣,他的活動範圍覆蓋美國、歐洲、中國等地,就這樣,他成為打開國際貿易之門的第一人。

除開膽識外,作為商人的盧芹齋明知有風險仍表現出常人難有的智慧。

因為在他之前,西方對中國藝術品的認識還停留在瓷器和唐三彩的階段,一個粉彩花瓶價值三萬舊法郎,而盧的一塊古玉只賣六十舊法郎,但他並沒有放棄一開始的「啟蒙教育」跟特色運作。

盧芹齋在為客戶講解

以20世紀初為例,除了洛克菲勒家族和弗利爾等幾名大藏家外,美國公眾對中國藝術一無所知。

當時的西方藝術品市場魚目混珠,來自中國的藝術品大多是專為滿足西方人審美趣味的作品,於是市場充斥著搔首弄姿、自曝其丑來博取目光的物件,所以即使是有品位的鑑賞家,也很難有機會欣賞到真正高水準的中國藝術。

於是,盧芹齋決定走高端路線,他決心要讓西方人見識真正的中國文化,即佛教壁畫、雕塑、古玉器和青銅器的美與價值。

而在這一教導的過程中,盧芹齋又充分發揮了他的精明之處:他並沒有為了硬銷來改變西方受眾的審美趣味,而是創造了一系列歐洲化的詞彙來解析中國藝術品。

既然當時的西方認為,中國藝術受到了古希臘風格的影響,盧芹齋在描述佛像時就會用到「平衡」「對稱」「協調」等術語,這都是當時在分析希臘、羅馬雕塑時常用的概念。

盧芹齋接待客戶

然而,披荊斬棘之路並沒有那麼順暢,後來從他寫給故人的信件可以略知一二。

信里寫道,剛到美國時,他希望賣東西給館長會非常艱辛。

那些館長會讓他長時間等候,他就在接待處一直等著等著等著,直到有人來接待他。

而要與這些館長們結識、成為朋友,然後進入他們的圈子,也非常難。

他本一從沒受過教育的鄉下農民子弟,而最後與歐美各大館長級的大學者們,以及這一行里的頂尖人物都成了朋友,可以想像,當時他餓補了多少書和學問,而這般智慧跟能耐,放到今天又有幾人能做到?

再說他的專業。

經他之手的古董,他都以非常翔實可靠的來源去證明器物的真實性;同時又以精度很高的影像手法,去顯示每件作品最優美的部分;他還以十分細緻的分類方式將中國古董的發展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

盧芹齋舊藏 宋元木雕佛像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經他手買賣的古董,不僅僅是數量問題,更是質量問題,這從經他之手現藏於歐美各大博物館中的精美藝術品就能知曉。

同時,放眼現在的拍場,只要器物上有C.T.LOO字樣,就代表了盧氏品位,而這種品位,也博得了拍場上趨之若鶩的追捧。

所以,盧芹齋憑一己之力,在世界各地扮演中國古美術重要推手的角色,終於讓西方人為之改變收藏的口味,也讓很多不為常人所注意到的文物細節解讀成令人動容的審美精髓!

(2)作為海龜的道義之舉

1937年,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聽說了日軍的侵略暴行,盧芹齋動員公司在巴黎、紐約的全體人員,並捐出2000法郎

他的夫人瑪麗·羅斯擔任了戰爭遺孤救濟會的財務工作,為中國難民和傷員提供救濟。

同年10月,盧芹齋前往日內瓦參加了當地中華婦女聯合會舉辦的義賣,共提供9件拍賣品,義賣獲得的收益全部貢獻給了中國紅十字會用於救助戰爭受難者。

1938年1月,盧芹齋在倫敦贊助了一場中國文物展,收入全部捐獻給美國醫療援華會。

1947年,在學者陳夢家的鼓動下,盧芹齋向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捐贈了河南洛陽出土的嗣子壺

晚年對上海博物館也有相關捐贈。

盧捐贈的戰國嗣子壺 現藏國家博物館

同時,他對中國留學生也是有求必應。

每逢有人找到他提出需要幫助的需求,他總是爽快答應,或為來者提供錢財,或者牽線搭橋,比如考古學家陳夢家赴美留學時為撰寫相關流散美國的銅器,也是盧芹齋偉其多方周旋打通關節,方便他查找第一手資料。

又如,當聽說林語堂為發明「明快中文打字機」而用盡積蓄,必須要借錢度日了,他又欣然解囊,「共襄盛舉」。

後來「明快中文打字機」發明成功,林語堂悉心指導次女林太乙操作演示,這段佳話美談在林太乙撰著的《林語堂傳》大加讚賞了一番。

盧與親人的合影,後排右二為盧芹齋

還有一事,盧芹齋在他生命的每一天,都告訴外人(甚至包括他的四個女兒)他在中國沒有家人,但是每年他都會給自己出生的村子寄錢,直到去世的前一年。

而剛好那個年代國內動亂,他幾十年郵寄的美元親屬都未曾收到,因而到了1980年銀行還留有相關票據得以作證。

(3)一個商人的學者胸懷

對國人家人如此,對西方人也一樣。

尤其是涉及到古董文物,他常自己出資舉辦展覽和出版藏品目錄,並邀請知名學者對文物進行研究,如與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圖錄》,請褚德彝、伯希和編寫《青銅器圖錄》等。

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文物的價值和知名度,也讓中國藝術品的魅力發揚光大。

在博物館方面,他親自搜集各大博物館的重要館藏,並整理成一本詳實精確的目錄,成為當時了解西方的重要資料,同時,他希望博物館的收藏能夠完善:

在巴黎,吉美博物館

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幾乎所有的西方博物館都接受過他的捐贈。

而在做這一點上,他不是一個學者,他本義上只是一個商人;這些古董也不是他偷來,而是買來,這種無償的饋贈是商人的大度,也是學者的眼光跟胸懷。

盧在自己舉辦的「中國北宋壁畫」展覽前

藝術是一條最好、最容易了解一個國家的途徑。

我願意相信,在那一刻,商人之外的盧芹齋確信,每個人可以通過那些美好的藝術品更好的了解中國。

晚年的盧芹齋總結自己的一生時充滿矛盾。

他承認本身使不少國寶流掉海外,又為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起到了保護而感到幸運。

他說藝術本無國界,與其勉強把佛像留在中國,淪為有價的商品籌碼,再遭盜劫破壞,不如妥善保管於國外的博物館,充當活的文化大使,讓更多世人認知欣賞中國古代造像的藝術美學。

這種充滿矛盾的原罪辯駁,當然不能為他洗脫「賣國賊」的罪名。

然而,一語成讖,十多年後「文革」爆髮帶來的文物滄桑,慘不忍睹,不幸印證了盧芹齋的前話。

許多文物如果當時不在歐美,是否能逃過十年浩劫而健在 ?確實難說!

在今天離巴黎凱旋門僅一公里處,有這樣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穿過華麗的門扉和甬道,拾階而上,進入到底層大廳之中。

你將在異國他鄉遇見一個真正的中國世界:唐代的石雕護欄、魏晉風格的浮雕藻井、清代家具畫屏……在巴黎滿目的西洋景中獨成一格。

位於法國巴黎盧氏紅樓的外景

紅樓第二層更為富麗堂皇,其牆壁全部以明代、清代花鳥人物漆畫壁板為裝飾,配以花鳥浮雕藻井和家具,中式雕花床被改成了壁龕,裡面陳設著佛像與畫卷,窗戶也做成中式雕花窗欞,十足中國傳統建築的風姿。

即便在中國,都難以找到如此地道的房間了。

紅樓內景一派古色古香

巴黎紅樓的建造者就是盧芹齋。

當年,這裡曾展賣著來自中國的絕世珍藏。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人們來這裡只為旅遊觀光。

它是一座紅樓,也是一個人的豐碑,主人的功與過,跟它一起,永遠安靜的待在這裡,讓來過這裡的人們,或者聽說過它的人們,無盡評說……

然而,歷史走遠,除了評論,除了反思,也許,當務之急,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那些流失的寶物請回來、拍回來!在下面幾大海外拍行即將開拍的專場裡,就有我大國的無數珍寶呢!

8月5日 德國 Henry'

《亞洲古董收藏》

8月2日 德國 Auctionata AG

《中國和日本的藝術》

8月1日 美國Artingstall & Hind

《古董藝術品和裝飾藝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