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走向衰亡,圖解農村土葬全過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對大多數農村的人來說,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是對逝者最基本的保障。
所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土葬是人時候的主要喪葬方式之一。
還有其他的喪葬方式,例如火葬(現在國家大力推崇的)、水葬(大洋洲,亞洲地區均有,多為少數民族)、天葬(西藏地區最為代表)等等。
在蒙古族,還有雙葬,風葬,草原葬,樹葬等等等等幾十種喪葬儀式。
今天,主要講解農村土葬,從人死亡後到入土之間的過程。
後期也會講全國各地的喪葬習俗,以及禮節文化。
一般來說,在農村基本上很多人戶的老人家都會早早的備上棺材,壽衣,壽被,香蠟紙火這些東西。
至於為什麼,後面單獨寫一篇文章講解下其中的緣由。
一般死後會有3-7天的儀式。
此篇文章以雲貴川湖北等西南地區為根據,以行將就木的老人或者不治之症的患者為例。
風俗不盡相同。
在人離世的最後階段,大多數家庭的親人已經逐漸在安排後事了,大家會聚集到他(她)的身邊,直到最後咽氣。
當死者咽氣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
-
報喪
也稱為通喪,就是在人死後,向鄰里街坊,親朋好友。
同時馬上會在屋外燃放已準備好的鞭炮,向周圍的人宣布死亡的訃告。
同時會在房屋的大堂正中間放一張草蓆,將死者生前的衣物都取出來放在地上,準備燒掉或者放進棺材。
因為人死後靈魂尚在,有可能靈魂會附著在生前的衣物上。
同樣也是防止病菌的傳播。
然後給死者更換後壽衣。
喪禮起源於道教,至於道教的文化,各位可以百度。
看農村那些鄉村道士就可以知道了。
穿壽衣是因為道教認為,死亡只是一個開始。
人體只是一個軀殼。
而寄居在這個軀殼裡面的就是靈魂。
人死,意味的只是靈魂離開軀殼,去另一個世界。
而那個世界就是靈界。
壽衣只是一個形式,只是一個象徵,只是為了讓別人能夠清楚的認知一個事實——死亡。
喪禮就像是一個餞別禮,是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對一個要去另一個世界的人最後的懷念。
接著在臉上蓋上一層油紙,有的地方也會蓋白布,或者隔著冥紙放一個煎好的雞蛋。
為什麼要蓋一張紙,也是有說法的。
-
民間傳說,這張紙代表了陰陽相隔,如果沒有這張紙,陽間沒有這個人了,陰間也查不到,便會成為孤魂野鬼。
至於有的地方會加一層煎雞蛋,是為了犒勞從陰曹地府前來帶人的差事員,可以理解為黑白無常。
畢竟全國每天有很多人歷史,兩位差爺肯定忙不過來,所以稱為差員。 -
從醫學角度說,如果人死了,至少心臟的停驟,呼吸漸無。
如果是假死,後面重新恢復呼吸可以從紙上判別出來,不至於錯埋了人。
而且還可以防止人死後,身體裡面的寄生物從嘴裡跑出來。 -
從親情的角度來說,人死後是臉色蒼白,能讓人聯想到人生前在世的時候的容顏。
讓人看了會更加傷心,蓋上這張紙可以避免因五官變形、皮膚變色嚇到生者。
腳底穿壽鞋,有的地方是紅鞋,有的地方是黑布鞋。
腳會用麻繩綁住,或者是紅繩,黑繩。
綁住雙腳是防止詐屍還陽到處跑。
所以看過的殭屍片,裡面殭屍都是不會走路的,都是蹦著走的。
就是因為這個的緣故。
等到轉世投胎重返人間這個期間,需要有人去剪斷這根繩子。
不然轉世投胎後走路會不順利,但是也不可能去挖墳開館去剪斷這根繩子,這樣是大不吉利的。
然後這根繩子就跟隨著一起投胎。
轉世所以在民間,出生的小孩學走路的時候,長輩就會在他兩腳之間,用手虛砍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這個場景,這樣就是意味砍斷了繩子,學走路就會非常順暢。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說迷信,這個方法操作簡單,也非勞民傷財。
所以儘管知道是迷信,但現在的人都默認了這個動作。
壽帽有戴的也有不戴的。
這個沒有特殊含義,不詳解
然後會在死者的腳跟前放一個碗,裡面倒上清油,煤油,桐油(各地不一),然後插上一根麻或者冥紙做的燈芯並點燃。
這個稱為長明燈或者腳尾燈,有說法是人死後七天會還魂,這樣是為了給死者照亮道路,這個期間要保持燈的常亮,不然死者的三魂七魄在外遊蕩,找不到回家的路,也顯得親人對死者的重視,一直守在燈前。
也是對死者的紀念。
安放好之後就會蓋上壽被或者白布。
農村習俗,許單不許雙,一般都是蓋一層。
《詩經·唐風》中的《葛生》一詩便稱,「角枕粲兮,錦衾爛兮」,指死者的屍體上覆蓋著錦被。
故「衾」讀音:qīn。
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些事情都是在死後一小時都會安排妥當的。
接下來就是
-
哭悼
哭悼這裡分為兩部分:哭為奔喪,悼為懷念。
一般持續3天左右。
為什麼是三天,是因為這時候認為人死後靈魂還在。
還有很多說法,後期專文詳解。
首先,在外地的親人子女會趕回家來,稱為奔喪。
這期間需要做的事情有:
-
將死者放入棺材中,棺材早期是沒有的,後來隨著人類智慧和思想發展,覺得不能將人這麼簡單的埋置了。
人死後陰氣會很重。
所以用木質的容器裝著,為了圖吉利由此演變成了棺材,寓意升官發財。
關於棺材的解釋,可自行百度。
有的地方會將生錢的衣物放一些在棺材底部,有的會選擇燒掉。
這裡有個禁忌是許單不許雙。
所以放衣服的數量要是單數。
棺材一般是放在凳子上騰空的,然後蓋上棺蓋。
如果是夏天還需要打防腐針或者安放一台製冷劑,有兩根管子通入棺材內,防止屍體腐敗。
棺材前會拜訪一個小桌子同棺材寬,上面會拜訪水果貢品,左右各一隻蠟燭,中間是香爐。
棺材尾部會擺放一個鐵盆,供後人燒紙祭拜用。
這時候會拿出買好的白布,裁剪成孝布,有些披在頭上,有些做成帽子形狀戴在頭上,主要是用麻繩固定,這就稱為披麻戴孝。
有些同村的人會在胳膊上綁一塊白布和麻繩,這類人是和死者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生前關係很好的,或者是來外村的人過來幫忙的,因為後面還要置辦酒席。
這時候棺材只是蓋上,並不會用釘子封死。
下面會講到
2.放哀樂,一般死後的當天,只是內親簡單的祭拜。
如果是晚上去世,就不用大費周章的置辦鬧熱。
一般會等到第二天。
白天會找農村專門的人用大喇叭放哀樂,大喇叭不是家家都有的,一般村裡以前組織過露天電影的這種家庭裡面有。
這樣周圍十里八村基本都能聽到。
類似下圖
3.到了第二天,是正式開始祭祀的時候,這時候會請一些吹鼓手和樂蘇班來懷念親人這兩個班子實際上是民間的祭祀隊伍。
吹打由三至五人組成,他們使用的是嗩吶和四件打擊樂器。
牛皮大鼓和嗩吶喇叭,配有鑼擦
一般吹的曲子都是很簡單的。
我聽過的有《丁香花》這一類兒時熟知的曲調比較平穩緩和的歌曲,很多吹手都會自拉自唱,曲子都很隨意,以悲曲為主。
大部分是哭七七,喪事祭拜曲子,安魂曲。
還有《百鳥朝鳳》、《抬花轎》、《叫句子》等一些曲子,各位可以上網聽一下。
還有各種樂器的敲打,這幾天都會有嗩吶吹手打打鬧鬧。
還有一種鳴炮的器械叫做:銃。
管道里會塞上火藥和黃土,然後用金屬敲一下,就會發出響聲。
以此來震懾邪靈,一般這兩個班子的人都是自由組成的。
收費一般一個人一天在三四百左右。
明天繼續寫親人悼唁,赴宴,禮金,酒席以及守靈,入殮等等過程。
傳統喪葬民俗:人死後,要立刻將這樣東西放入他口中!
人死後的第一個儀式,是停屍。死者在斷氣之時,家人要往其口中放入一枚質地堅硬的錢幣,有的會放金、玉等物,叫做「口含錢」。這個習俗從古代直沿用至今,村民說這樣死者到陰間才不會挨餓、受罪。
替老人穿壽衣時再傷心也不能哭出聲,原因有兩種說法!
人死後的第一個儀式,是停屍。死者在斷氣之時,家人要往其口中放入一枚質地堅硬的錢幣,有的會放金、玉等物,叫做「口含錢」。這個習俗從古代直沿用至今,村民說這樣死者到陰間才不會挨餓、受罪。
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你知道有哪些嗎?
喪葬禮儀,既是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也是最後一項「脫離儀式」,它表示一個人完成了他或她一生的全部行程,長期以來,民間普遍認為人死而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人死後,靈魂不僅仍然和...
在農村,人們去世後要經過這六個環節,才能「入土為安」
中國講究的是死者為大,雖然現在國家提倡葬禮應從簡,但依然改變不了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一個人過世後的講究很大,而所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下面就和大家談談要經歷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