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收藏大家——海昏侯劉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金中
收藏是以器物為載體,對人類的各種文化和藝術品進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傳承的活動。
中國古代許多帝王將相、諸王列侯、貴族商賈都有收藏的雅好,劉賀也不例外。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眾多文物中,很大一部分都屬於他生前的收藏。
深入研究這些世所罕見的藏品,可以使我們真切地觸摸到漢代厚重的文明史,復活那時的文化與藝術,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劉賀跌宕起伏的人生和超越常人的品味與追求。
一、令人震驚的文物重器
從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看,劉賀的收藏品真可謂數量巨大、質量上乘、品種齊全、價值連城,足以令世人震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藏品一:西周青銅提梁卣(you,音友)和東周青銅缶
圖1 圖2
西周青銅提梁卣(圖1)隆蓋,短頸,垂腹,帶底座,屬於酒器。
紋飾為長尾大鳳鳥,提梁兩端似鳥頭,卣腹如鳥身,雷紋地子上花紋凸起,猶如高浮雕一般,立體效果突出。
底座上有篆書銘文,疑似為「子男父」。
(圖2)這些特徵都呈現出非常典型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風格,距海昏侯劉賀生活的西漢有1000餘年的歷史。
像這件西周青銅器的珍品,如今存世僅有幾件。
東周青銅缶全稱為羽翹紋尊缶,(圖3)蓋微隆,圓口,短頸,鼓腹有棱,呈多邊形。
通體為繁複的羽翹紋,蓋沿置四個獸形卡紐,與腹部四個龍形環耳相對。
而在腹部四個龍形環耳之間各飾兩個圓形凸起的羽翹紋。
此類青銅缶為東周早期楚國使用的一種極具特色的酒器,流行於吳越和百越地區。
由此推斷這件距西漢700多年的青銅缶,很可能是劉賀當海昏侯後從當地購置而收藏的。
圖3
據史書記載,那個時代的青銅器非常值錢,如漢梁孝王收藏的罍(lai,音壘)尊,值千金。
海昏侯收藏的這兩件青銅器都是精品,當時價格不菲。
此兩件藏品充分反映了我國青銅器發展鼎盛時期的風貌。
藏品二:鑲有琉璃的馬蹄金和麟趾金(圖4)
圖4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儘管數量可觀,但385枚金餅和20塊金板明顯屬於具有貯藏功能的硬通貨,收藏價值不算最高。
只有48枚馬蹄金和25枚麟趾金才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這是因為,西漢時期的貨幣分為上幣和下幣,上幣為黃金,下幣為銅錢,其餘如珠玉、龜貝、銀錫等,為寶不為幣。
因此這些馬蹄金和麟趾金當時都不是貨幣,都不能流通。
這些寶物不僅造型優美,邊沿上有精緻的麥穗形和波浪形紋飾,更重要的是其間鑲有五光十色的琉璃。
當時的琉璃主要來自於波斯,西域開通後才批量進入中國,因此比黃金還貴重,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寶物。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於太始二年春下詔書說,自己登西隴高原喜獲白麟,又在渥窪水邊見到了天馬,在泰山上見到了黃金,這些都是祥瑞之物,因此「今更黃金為麟趾馬蹄以協瑞焉。
」馬蹄金和麟趾金由此而來。
漢武帝「因以班賜諸侯王。
」當時的同姓諸侯王一共有五人,劉髆(bo,音博)是其中之一,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賞賜的馬蹄金和麟趾金。
而劉髆會分給劉賀和他的四個姊妹。
這也許是劉賀最早的一批收藏。
我估計,在劉賀收藏的全部馬蹄金和麟趾金中,不完全都是從劉髆那裡繼承過來的,有些可能是後來收購的。
因為有的馬蹄金和麟趾金上有字,有的則沒有;而有「上、中、下」字樣的馬蹄金和麟趾金中,字體的大小並不一致;況且馬蹄金和麟趾金的重量也不完全統一。
(圖5)漢代的馬蹄金和麟趾金,都是由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上林苑統一鑄造的。
劉賀的藏品很可能不是一批鑄造出來的。
史書上記載漢武帝賞賜給諸侯王只有一次。
據此判斷,劉賀的馬蹄金和麟趾金很多都是他自己逐步收集起來的,並且在收集的過程中,有意尋找不同版本、不同批次的樣品。
這樣,他的藏品不僅是量的增加,而且有質的飛躍。
這些出自不同批次的馬蹄金和麟趾金,對後人認識漢代黃金及其製品的提煉、製作、使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圖5
藏品三:全套青銅錯金紐鍾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錯金紐鍾是非常完整的一套,包括:14件錯金紐鍾(圖6)、兩件架座——青銅錯金鐘虡(ju,音句)(圖7)、四件青銅錯金鐘架套頭(圖8)、兩件鎏金鳳鳥裝飾(圖9)、十三件鎏金紐鍾掛釘等。
(圖10)這套紐鍾如果組裝起來,必將金碧輝煌,氣勢非凡。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錯金工藝起源於戰國時期,到西漢已經非常成熟,並且發展到一個高峰。
它的製作工序可以分為四步:其一,鑄器。
即先把母範上的紋飾預刻凹槽,以便鑄成後嵌金。
少數精細的錯金紋飾,其金絲細如毫髮,則是只鑄器型,然後在器表鏨刻凹槽。
其二,鏨槽。
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加工鏨鑿。
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
其三,鑲嵌。
鑲嵌金絲或金片時,都要用火適當加溫,金絲需截作點線,然後捶打,使之嵌入淺槽。
也可採用鎏金工藝。
其四,磨錯。
用錯(厝)石反覆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這套青銅錯金紐鍾,審美價值極高。
1977年陝西臨潼出土了一件秦始皇時期的錯金紐鍾,形狀、樣式與紋飾都與海昏侯墓的這套錯金紐鐘相差無幾,內有銘文「樂府」二字,說明這是秦代宮廷樂府的樂器。
以此推斷,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套紐鍾,很可能來自漢代皇宮中的樂府。
果真如此,劉賀珍藏的這件帶有皇家血統的紐鍾,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比擬,堪稱中國古代編鐘的瑰寶。
藏品四:銀扣貼金片漆盒
包括各種漆奩(lian,音連)、漆笥(si,音肆)和漆盒,總計達15套件之多。
胎質有木胎、夾貯胎;器型有圓形、方形、長方形;裝飾有扣銀邊、貼金飾、鑲嵌寶石等。
尤其是這件漆笥,(圖11)長50-60厘米、寬20-30厘米,盝(lu,音錄)頂,有座。
外髹黑漆,內飾朱漆,繪有雲氣紋。
器座、器身、器蓋均等距離扣銀邊,正背及兩側嵌四套銅環。
通體貼金片,題材有仙山、羽人、仙鶴、流雲等圖案,反映了製作者精巧的構思和高超的製作工藝。
圖11
還有一套三子漆奩盒,(圖12)圓形奩盒中套裝三個形狀各異的子奩盒,有長方形的、圓形的和馬蹄形的,均有四層銀扣,繪有線條流暢的雲氣紋,美輪美奐,精緻異常。
需要指出的是,梳妝文化是我國古代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不僅女性要梳妝,男性也要梳妝,奩盒內裝有銅鏡和梳篦等用品,因此這件漆奩盒有可能是劉賀曾經使用過的。
早些年盱眙東陽漢墓出土的一套漆奩盒,與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套相比,樣式差不多,只是缺少四層銀扣。
圖12
我國是漆器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西漢時期漆器製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胎質上出現了木胎、夾貯胎、青銅胎、陶胎等,工藝上出現了單色漆、雙色漆、罩漆、戧金、貼金、貼銀、螺鈿等,還有金扣、銀扣、銅扣等。
如今,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銀扣貼金片漆盒,還有其他大量的漆器,就是西漢時期我國漆器製作工藝的一個縮影。
古往今來的收藏品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觀賞價值為主而不具有使用價值的器物,而另一類是既有觀賞價值又具有使用價值的器物。
在劉賀的收藏品中,大部分屬於後一類。
以這些銀扣貼金片漆盒為例,它們都是當時的實用器,有的是化妝用的,有的是盛放衣物用的,還有的是裝珍貴物品的。
這些實用器,賞心悅目,美化生活,更能反映那個時代貴族生活的奢華。
藏品五:玉羽觴(玉耳杯)(圖13)
圖13
玉羽觴,俗稱玉耳杯,是一種飲酒器,出土于海昏侯墓主槨室東室南部,靠近主棺,顯示出主人對它的珍愛。
這件玉羽觴是由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器口呈橢圓形,造型流暢,雙耳圓潤,壁薄透光。
杯內有線刻捲雲紋裝飾,杯外有浮雕勾雲紋環繞。
一側受沁嚴重,呈現出淺黑色和深褐色,與美玉本身的白色相交,顯得更加色彩斑爛,古樸自然。
海昏侯墓出土有青銅羽觴(與染爐配套使用)、漆羽觴和玉羽觴。
據說青銅羽觴有十幾件,漆羽觴有610餘件,而玉羽觴則僅此一件。
這說明,劉賀把青銅羽觴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器;漆羽觴一部分是實用器,一部分是用於交換的商品;而這件玉羽觴則是最珍貴的收藏品,時常把玩,秘不示人。
它為人們深入研究漢代高檔次玉器的材質、特點、工藝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
藏品六:青銅錯金銀當盧(圖14)
圖14
最近從《考古》雜誌上得知,海昏侯墓出土的當盧多達80餘件。
當盧,是掛在馬前額上的一種裝飾品,(圖15)可能也是一種特別通行證——符節。
海昏侯劉賀擁有這麼多的當盧,從一個側面證明我以前的一個判斷:劉賀家裡應該有一個龐大的車馬隊,馳騁於各地從事著大規模的經商活動。
圖15
青銅錯金銀當盧,採用錯金、錯金銀裝飾技法,在青銅材料上,雕刻出細如髮絲的各種紋飾,包括代表四方之神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或玄魚)等圖案,並配以孔雀開屏、羽人升天、權杖等題材,堪稱巧奪天工,精美至極。
出土的其他當盧,有鎏金的、有銀質的,有藏羚羊圖案的、有鳳鳥圖案的,都是當時不可多得的頂極工藝品。
劉賀收藏的這批當盧,對於我們研究漢代的交通運輸,特別是當時的路政、馬政、車政以及通關制度,具有極高的價值。
以上,僅是海昏侯劉賀所擁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藏品,其他令人震驚的藏品還有很多,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
這些文物重器足以奠定劉賀是我國歷史上收藏大家的地位。
二、與眾不同的收藏境界
古往今來同樣是收藏,但其目的和追求卻大相逕庭。
有的為了積累財富,有的為了炫耀身份,有的為了滿足私人占有的慾望,有的為了研究著述,有的為了與他人進行交換,……而海昏侯劉賀的收藏目的卻與眾不同,他有著更高的思想境界。
一是真中求好,好中求精、求品味。
收藏不在多,而在真、在好、在精,在於有歷史和文化的品位。
在劉賀收藏的玉器中,禮玉有玉璧、玉環;葬玉有金縷琉璃席;裝飾玉有玉帶鉤、組玉佩;陳設玉有玉耳杯、玉紐等等,可以說件件都是難得的精品,證明了漢代玉器是中國玉文化發展的高峰期之一。
其中三件韘(she,音射)形佩,俗稱雞心玉佩,(圖16)更是難得一見。
它們一是玉質好,都是用上等和田白玉製作的。
二是雕工好,採用了陰刻、浮雕、透雕等多種技法。
與同時出土的眾多玉璧、玉環相比,雕刻的水平顯然要高出許多。
三是造型好,在圓形中套著橢圓形,橢圓形中又透著圓形,裝飾效果極強。
四是圖案好,外廓透雕龍、鳳、虎紋飾,流暢自然,吉祥如意。
值得關注的還有兩個玉帶鉤,(圖17)出土於內棺兩側,合起來為一對,可能是用一塊玉料剖開製成。
帶鉤本身雕刻一龍,中間以高浮雕表現一鳳,頂端坐臥一虎,均寥寥數刀,便栩栩如生。
帶鉤背面紐上用陰線刻一龜,四神獸竟然如此巧妙地呼之而出,奇妙的構思令人嘆為觀止。
圖16
圖17
二是以超前的眼光,發現器物中的歷史價值。
在海昏侯墓中發掘出三個青瓷雙系壺,一大兩小,(圖18)大美至簡,樸素無華,端莊內斂,古意盎然,在劉賀家裡很可能既是實用器,又是收藏品。
西漢時期人們使用的類似壺、罐,一般都是陶器、青銅器和漆器,因為那時還沒有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瓷器。
不過,距海昏侯劉賀居住不遠的浙江上虞地區,生產了一種原始瓷器——青瓷。
這種青瓷發展到後來,就成為精美異常、人人喜愛的瓷器,並逐漸取代了陶器、青銅器和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這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顯然,在瓷器剛剛產生的萌芽時期,劉賀就注意收集這類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青瓷物品,不得不讓人欽佩這位收藏家的歷史眼光。
圖18
三是成體系、成系列,記錄時代的變遷。
海昏侯墓發現了大量的玉劍飾。
玉劍飾是鑲嵌在玉具劍上的飾品,它是由劍首、劍格、劍璏(zhi,音制)、劍珌(bi,音畢)四部分玉飾組成。
(圖19)出土時由於劍柄和劍鞘已經腐朽殆盡,因此只留下了銅劍身和玉劍飾。
這些玉劍飾從材質上看,有瑪瑙、有和田玉、有雜玉;從雕刻上看,有淺浮雕、有高浮雕、有陰刻線條;從規格上看,有大的也有小的、有長劍用的也有短劍用的。
(圖20)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玉劍飾,既有春秋戰國時期的,也有秦漢時期的,薈萃了上下七百多年的精品。
佩劍,在中國古代不僅具有防身作用,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而玉具劍是佩劍中規格最高的,為帝王諸侯用劍。
有資料記載,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玉具劍較為盛行,漢代以後基本絕跡。
而海昏侯劉賀卻精心收藏著這些成體系、成系列的玉劍飾,記錄了這個時代的變遷,也為後人系統研究玉具劍提供了寶貴而完整的實物資料。
這種成體系、成系列的收藏品還有各種席鎮。
(圖21)據統計,海昏侯墓出土的席鎮共有64件,如果4件為一套,便有16套之多。
其中有虎形的、鹿形的、龜形的、雁形的,還有人物形的。
鹿形的背部留有鑲嵌虎斑貝的位置。
龜形的背部填充以獸皮,獸皮上分塊縫製成龜背紋,其間鎏金並鑲嵌白玉顆粒。
從這些成體系、成系列的席鎮中,人們更能全面了解西漢時期上層社會席具的使用、殿堂的布置以及會客的方式。
圖19 圖20
圖21
四是以物喻理,把握文化與科技跳動的脈搏。
海昏侯墓出土了幾件琥珀飾品,雖然都很小,卻屬於貴重的金珀,有的內藏小昆蟲。
(圖22)劉賀為什麼會收藏這樣的物品?除了價值很高外,就是與其中蘊含的文化有關。
琥珀是古代的樹脂長久埋在地下逐漸石化而成的非晶體有機物,一般為透明或半透明體,硬度不高,顏色蠟黃或紅褐,質輕、性脆,呈現出一種溫潤的油脂光澤。
這樣的寶石與漢代大力提倡儒家文化中的「溫文爾雅」十分契合,所以貴族之家往往以物喻理,用琥珀來表明自己的儒雅。
據古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琥珀主要產自雲南、海南、廣西、湖北以及河南、遼寧等地。
考古發掘在商代晚期的墓葬中出土過一件琥珀頸飾。
而在漢墓中也多次發現過小件琥珀飾物。
可見,收藏這種有文化意味的琥珀飾品,是漢代高層的一種雅好。
再有,海昏侯墓出土了許多造型各異的青銅燈具,但最精美的還是一對青銅雁魚燈。
(圖23)這盞燈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由雁頸首、雁體、燈盤、燈罩四部分套合而成。
結構巧妙、大氣、穩固。
使用時在大雁肚子裡放一些水,重心下移,更增加了穩定性。
同時,油燈點亮後產生的煙氣通過魚身進入雁頸、雁腹,被水過濾後,又循環對油燈產生助燃作用,加上遮光罩,既可以防風,又可以讓光線聚攏,定向照射。
所以這對青銅雁魚燈可以稱為二千年前中國的節能、環保、安全燈,它們集力學、光學和美學於一體,反映了劉賀藏品的科技含量。
圖22
圖23
總之,正是由於海昏侯劉賀具有很高的收藏境界,使我們今天能夠從他的藏品中,解讀出許多文化與文明的密碼,挖掘出各種歷史與藝術的價值。
這是他對中華文明的一個極為特殊的貢獻。
三、失意於官場,寄情於收藏
海昏侯劉賀為什麼會醉心於收藏,而且藏品豐碩,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與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劉賀是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
劉賀5歲時父親去世,他接替成為第二代昌邑王。
此後,每年秋天劉賀都有資格到長安去參加皇宮舉辦的盛大的祭祀活動。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無子嗣,19歲的劉賀被大將軍霍光迎立為帝,登基27天後被廢黜,成為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返回封地昌邑後,削去王號,成為庶民,僅保留2000戶食沐邑。
直到10年後即公元前63年,漢宣帝劉詢才封給年近30歲的劉賀為海昏侯,遷至豫章郡海昏國,食邑4000戶,但不久又削去3000戶。
劉賀34歲時便結束了暫短的一生。
這樣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如果從官場的角度看,是非常糟糕的,甚至是完全失敗的。
但是,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在官場上失意的劉賀,逐漸寄情於收藏,從中找到精神的慰藉和生活的樂趣。
官場經歷使他極大地開闊了眼界,鍛鍊了收藏家必備的眼力。
他多次參加過皇族的祭祀活動,主持過漢昭帝的葬禮,進出過未央宮、北宮、桂宮、上林苑。
這些不尋常的經歷,讓劉賀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漢代宮廷中的奇珍異寶,甚至有些傳世的無價之寶他都細心把玩過。
《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劉賀曾經把御府中的「金錢、刀、劍、玉器、采繪,賞賜所與遊戲者。
」可見,他對那個時代具有文化價值的藝術品是非常熟悉的,具有獨到的眼力。
海昏侯劉賀還具有收藏必備的雄厚的財力。
在當昌邑王的十四年間,雖然他很年輕,但在昌邑國各位官員們的輔佐下,攢下了雄厚的家底。
以後貶為庶民的十年間,他還保留著2000戶湯沐邑,可供全家及奴婢180多人的吃喝無虞。
在皇太后的庇護下,劉賀繼承了第一代昌邑王的全部財產,保全了自己多年的積蓄,經濟實力仍然比較強盛。
特別是後來他開辦「大劉記」商號,從事多種經商活動,更使他的財富與日俱增,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
憑藉獨到的眼力、雄厚的財力,再加上劉賀青年時代就有的我行我素、敢做敢當的魄力,便成就了劉賀的收藏夢。
盤點海昏侯劉賀的各種收藏品,其來源和渠道大致有:一是家族傳承,也就是從昌邑哀王劉髆那裡繼承過來的,像馬蹄金和麟趾金、青銅錯金紐鍾等。
二是重金購買,像大量的玉器材料、青銅器材料、漆器的原材料等,都要到各地市場上去購買。
三是工匠製作,短期或長期聘請民間藝人、知名工匠製造所需要的藝術品,像銀扣貼金片漆盒、青銅錯金銀當盧等,製作都不惜工本。
四是藏友交換。
劉賀在當王爺、當皇帝的時候,賞賜給下屬不少奇珍異寶,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係,這對他以後的收藏非常重要,因為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渠道。
他所收藏的藝術品中,如大量的漆耳杯等,除了做生意外,還用於朋友之間調劑餘缺。
正是這種多來源、多渠道的收集,使劉賀的收藏品既有國之重器、世之寶器,又有冥之祭器、民俗用器,盡現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有憑藉顯赫的地位和手中的特權,有償或無償占有各種藝術品,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徽宗、清康熙和乾隆,儘管他們擁有豐富的寶物,但都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家。
而劉賀在34歲的坎坷人生中,失去了皇族的特權,主要憑藉著自己的眼力、財力和魄力,收集到大量的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藏品,可以稱得上一位有成就的收藏家。
從民俗學的角度看,中國的各行各業都有後人崇拜的祖師,比如木匠的祖師是魯班,醫生的祖師是華佗、扁鵲,紡織業的祖師是黃道婆,商業的祖師是范蠡,釀酒業的祖師是杜康,造紙業的祖師是蔡倫,等等。
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祖師,一是最早從事著這個行業的工作,二是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三是為這個行業摸索總結過經驗,發明創造過新的技術或技藝。
而海昏侯劉賀在我國歷史上是最早的有名有姓有業績的收藏家之一;他有系統的、成系列的、眾多的收藏品,充分反映了漢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成果;他有很高的收藏境界,給以後的收藏者以深刻的思想啟發;他的收藏經歷和實踐,有著曲折而生動的故事和情節,值得後人深入開掘、研究和思考。
因此,把劉賀作為收藏家的祖師來看待,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2016年11月10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 管窺漢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漢書》《鑒寶心得(史樹青)》《中國通史》《中國藝術品收藏鑑賞百科》《中國青銅器圖錄》《五色炫曜》《考古2016·7》《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板說明、近期報刊有關新聞報導。
圖片來源:《五色炫曜》展覽、首都博物館網站。
劉賀大墓中充滿魅力的雕塑作品
作者:王金中 雕塑是一門歷史悠久的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藝術,廣泛應用於建築、園林、室內裝飾以及日用器物。在海昏侯劉賀的大墓中,有許多充滿魅力的雕塑作品,包括陶塑、木俑、石刻、玉雕、漆器和青銅器、鑄...
考古發現 富可敵國的海昏侯墓主究竟是誰?
2016年在中國所有的古玩古董拍賣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改革和整頓。現在國家明文規定,凡是在在將來私下交易藏品的過程中,必須要到國家司法部門進行合理的評估價值,才能夠進行交易。不能再由拍賣公司亂估價...
劉賀(海昏侯)墓:大量文物珍寶!這位廢帝其實是位收藏家?!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令人炫目的文物珍寶。1,金餅,285枚。專家說,每一枚都在260克以上。而一枚金餅在漢代相當於一個5口之家一年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