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明日啟動 200多項活動輪番登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慶日報網5月17日訊(記者 楊晨)5月17日,重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暨第八屆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活動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新聞發布中心召開。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市在歷時4年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共有148萬餘件文物浮出水面,它們都擁有了自己專屬的「身份證」。

在5月18日至6月10日期間,我市第八屆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活動中,市文物局策劃推出了9大板塊、200多項活動,豐富的內容堪稱歷屆文化遺產宣傳月活動之最。

文物普查歷時四年 基本摸清文物家底

據了解,重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於2012年10月啟動,2016年底結束。

4年多來,我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涉及到10多個行業和領域,實現了全市國有單位全覆蓋,並一次性通過了國家普查辦的合格驗收。

普查結果顯示,全市有國有收藏單位165家,登錄可移動文物1482489件(470234件/套),其中新發現新認定文物155576件,收錄文物圖片91.5479萬張,數據容量2584G。

通過普查,基本摸清我市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這些文物通過採集資料、登錄備案,都擁有自己專屬的『身份證』。

」市文物局局長幸軍介紹,我市85%的文物集中收藏在主城區和三峽庫區,5家市屬重點收藏單位的文物占了將近一半,在分布上相對集中。

而三峽文物、抗戰文物作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資源,揭示了三峽地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以及重慶革命文物資源的豐富性與獨特性,通過對其保護研究體現了我市可移動文物特色鮮明的特點,是重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

此外,我市在35個文物類別上均有分布,不同材質的文物不缺項,文物類型均勻性較好,在重要歷史時期、有代表意義的的重要文化、反映不同層面社會生產生活的各類文物齊備,文化內涵極為豐富。

據統計,古籍圖書、錢幣、標本化石、陶器、瓷器5個類別數量最多,分別占文物總量的44.36%、22.33%、6.51%、4.88%、2.89%。

「歷時4年,我市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文物家底,為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幸軍在會上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文物資源科學有序管理,充分利用文物普查成果,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

公益鑒寶、博物館之夜、走進文化遺產

200餘項活動登陸本屆文化遺產月

第八屆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啟動儀式於5月18日下午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本次活動將圍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活動期間將會有惠民活動、走進文化遺產活動、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等9大板塊將陸續與市民見面。

在這些活動中,市文物局沿襲了往年社會反映較好的做法,比如惠民活動將繼續開展公益鑑定、免費講解、遺址類博物館減免門票等服務;走進文化遺產系列活動,考古專家將帶領文物愛好者和文保志願者將走進南岸法國水師兵營遺址、萬州天生城等考古現場;專題展覽板塊新推出《重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走進長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題展》等18個展覽。

同時,本屆活動中還新增有2015-2016年度全市博物館優秀展覽評選、博物館之夜、重慶市首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郵票首發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還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南岸安達森洋行(故宮南遷文物存放點)修繕開工儀式,故宮學院重慶分院授牌儀式和文化遺產保護專題講座。

對以上活動感興趣的市民可登陸市文化委員會官網查詢活動時間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18國際博物館日」最全攻略,收好不謝!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楊逸)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又來了,一大波「國際博物館日」的慶祝宣傳活動正在襲來!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

重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僅次於北京

今年4月,在春日暖陽下,位於南濱路的法國水師兵營舊址一改往昔的寧靜,其中庭布滿了一個個黃色土坑。經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發掘,專家推測中庭下面就是重慶開埠時期,法國人修建的神秘自供水系統。這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