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國寶文物「虞弘墓石槨」千年古墓的主人竟是一個外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太原王郭村虞弘墓墓地

在山西眾多考古發現中,虞弘墓的發現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它的發現,使一個久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國,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研究高潮。

虞弘墓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發掘資料一經公布,即被評為1999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後又入選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

葬具——漢白玉石槨出土情況

1999年7月8日,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雨越下越大。

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村民王秋生擔心大雨浸泡南院牆,便提上鐵鍬出門,想在土路南邊挖個小水渠。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鐵鍬碰上了一塊硬物,而且這硬物越挖越大,最後竟挖出一個巨大白色屋頂。

石槨復原圖

山西省文物局獲悉後,緊急部署,安排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晉源區文物旅遊局組成聯合考古隊,由時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的張慶捷帶隊,於7月13日進駐現場,正式開始發掘

吊運石槨

經過考古隊20多天的辛勤工作,墓葬基本清理完畢。

近方形的磚砌墓室,中部安放一座漢白玉石槨,石槨三開間,歇山頂式槨頂。

在墓室和石槨之間的夾道中,出土墓主人虞弘和夫人墓誌、石質人俑、石俑蓮花座等80餘件文物。

石槨內外,清理髮現兩具散亂腐朽的人骨,經專家鑑定為一男一女,結合墓誌知道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石槨正面

宴飲圖

行旅圖

整個石槨共雕繪54個單體圖案,有宴飲圖、樂舞圖、射獵圖、家居圖、出行圖等。

圖中人物都是深目高鼻黑髮。

人物服飾如頭光、飄帶、長帔以及器皿、樂器,還有花草、樹木、系帶鳥、系帶馬、「胡騰舞」等等,都與中國以往考古發現的形象截然不同,反而具有強烈的波斯、中西亞文化色彩

墓誌拓片

考察圖像內容,結合出土的墓誌,我們對墓主人虞弘和他所代表的部族文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按照墓誌記載,虞弘的祖父為魚國領民酋長,父親為茹茹國莫賀去汾達官,虞弘原為魚國尉紇驎城人。

墓誌說他「派枝西域」,應當是南北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或部落。

墓誌挖補的「魚」字

魚國應該在中亞兩河流域活動過。

大致就在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一代。

這裡需要說明,虞弘的「虞」字在墓誌蓋上寫作有虞氏的「虞」,但在墓誌中卻寫成生活在水中的「魚」字,仔細觀察墓誌中的「魚」字,還是由有虞氏的「虞」字修改而成的。

在南北朝時期,以虞弘為代表的大量西域部落人群沿著絲綢之路輾轉來到了太原,經商做官,同時把他們的文化也帶到了這裡。

虞弘墓能夠引起國際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還和虞弘墓的發掘者張慶捷有著密切的關係。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高質量的《太原隋虞弘墓》發掘報告得以及早公布,並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因為虞弘墓,我們才理解了中世紀的北中國,北中國中心的太原與中西亞一帶文明古國交流與互動達到了怎樣的深度,為什麼李淵李世民父子可以從太原起兵,揮師中原,建立大唐王朝。

虞弘墓帶給我們還有很多很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