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獅互搏 神翼天馬 告訴我們古波斯粟特人的別樣生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尋訪山西系列 異族與文化 虞弘墓石槨

在太原南郊的王郭村,除發現了婁睿墓精美的壁畫外,1999年的7月,還曾經誕生過一個考古的重大發現----虞弘墓。

這個虞弘是一位外國人,他的墓又有什麼看頭呢?

這是我國第一座出土了準確紀年的完整反映中亞文化進入中原的墓葬,其實非常重要

墓中出土的大量樂俑、石雕就不必多提,僅僅裝殮墓主人的漢白玉石槨以及上面留存的彩繪浮雕,因其有著濃郁的異族風情和重要的歷史價值,剛剛出土就震驚了海內外的考古界同仁。

誰也沒想到,在華夏古文明中心的山西,竟然出現了如此精美的中亞西亞藝術,這毫無疑問的指明了山西在北朝時期就曾經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區域,確鑿無疑。

一座沉睡了1400多年的歷史遺珍,正在為我們娓娓道來這一切。

1999年7月13日,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考古所、晉源區文物旅遊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了發掘。

首先映入他們眼帘的是漢白玉雕鑿的歇山屋頂。

在太原地區出土的墓葬中,歇山頂很少見,這說明墓主人的地位高,所以墓葬的設計規格也高,一般是宗祖王室才能使用;而其材料也不是山西當地的青灰石,卻是河北產的漢白玉,足以說明虞弘是位顯要人物。

此墓坐北朝南,為磚砌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門、墓室幾部分組成。

石槨三開間,歇山頂,總長2.95米,寬2.2米,高2米。

槨座下四周各有兩獅頭,頭向外背上負著槨座。

在槨內外,發現了兩具散亂腐朽的人骨,經專家鑑定,一男一女,結合墓誌,該墓為一座夫妻合葬墓。

墓誌是完好的,上面的記載為:虞弘,字莫潘,魚國尉紇麟城人,曾奉茹茹國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渾等國;後又出使北齊,之後的數年便在北齊、北周和隋朝為官,三朝元老,歷任高官。

作為一個地道的外國人,他曾經做過「檢校薩保府」,也就是管理來華的外國人事務,類似於今天的使領館一類,當然這說法也不完全準確,前者顯然職權更大,管轄範圍也更廣;隋開皇十二年(582年)死於晉陽,也就是太原,時年59歲,算是得享高壽。

他是古魚國人,關於魚國雖然出土過文物,但是文獻基本卻不涉及,也沒有更多的準確佐證出土,其位置大概在中亞,今天還不完全確定;虞弘是一個外國人,有著高鼻深目的特徵,是中亞 西亞地區的某個國家的粟特人。

這座石槨最具有意義之處,是生動的描繪了波斯粟特人的日常生活及宗教信仰,浮雕的彩繪由50多個單圖組成,既有盛大的宴飲場景,也有熱鬧的樂舞畫面;更出現了激烈的狩獵場面,浮雕中人獅大戰、野獸搏鬥,呈現出迥然於中土含蓄風格的雕鑿特點,濃烈血腥 讓人看之血脈噴張。

石槨上的人物一律高鼻深目、黑髮濃須;周匝的系帶鳥、魚尾翼馬和葡萄葉蔓紋飾充滿異國風情;畫面中的「胡旋舞」宴飲場景可謂繪聲繪色,拜火教「襖教」的朝拜祭壇,也為我們揭開了神秘的外來宗教的面紗。

我們來一幅一幅的看:

出行圖和天翼神馬圖

圖案共有4人,一人牽馬,兩人隨行;主人坐在高頭大馬上,獵狗、吉祥鳥伴隨,生活氣息濃厚。

人物高鼻、深目、黑髮,栩栩如生;下圖雕繪一匹飛馳的有翼神馬,馬的後部變形為魚身魚尾,想像無窮。

飲宴樂舞圖和獅馬搏殺圖

有圍欄的六角台上,三人勾肩搭背,手舞足蹈,跳著當時中亞流行的「胡璇舞」;台下二人懷抱酒罈,正沉醉在節日的歡樂中;

騎駝射獅圖和暢飲圖

一捲髮騎士拉弓射擊,兩頭雄獅正張著血盆大口在搏鬥,駱駝、獵狗不甘示弱,助主人一臂之力,場面十分激烈;下圖為一大漢敞胸裸背,坐在鑲有花邊的圓毯上,手握角形器,悠閒自得,開懷暢飲。


人獅搏鬥圖和山羊圖

一長發騎士坐在單峰駱駝上,回首拉弓,兩頭獅子前後夾攻,畫面緊張,動感十足;下圖為一隻山羊在草地上狂奔的畫面。


飲宴樂舞圖和人獅互搏圖

居中平台上,男女主人舉杯對飲,侍從站立兩旁。

台下一胡人獨舞旋轉,彩帶飛舞。

兩側持琵琶、箜篌、束腰鼓等樂器的樂人伴奏,組成了一幅喜慶、歡樂、祥和的場面;下圖表現的則是人獅格鬥場面。

兩頭獅子分別將兩人頭部咬人口中,兩人將寶劍刺穿獅子的腹部。


騎象搏鬥圖和飛鴿圖

騎士頭戴花冠,手持寶劍,獵狗緊隨其後。

三頭獅子將其團團圍攻,進行著一場殊死搏鬥;下圖卻雕繪著一隻鴿子,似寓意人類嚮往和平生活的一面。


行旅飲食圖和山羊圖

主人騎一高頭大馬,隨從持物前後侍奉,為途中小憩的一個場面;下圖為一隻山羊漫不經心行走在草叢中的畫面。


休憩圖

主人手持敞口高足杯,打坐在束腰座上,僕人單腿下跪手端果盤在前伺候,樂人懷抱琵琶在一旁演奏助興,反映出主人高貴富有的悠閒生活畫面。

出行圖和牛獅搏鬥圖

主人頭戴日月冠,身穿紅色圓領長袍半背衫,下著白色緊腿長褲和軟靴,氣宇軒昂,坐在馬背上,侍從手舉華蓋、持物隨其左右,顯示了主人一派高貴典雅、尊貴無比的生活場景。

這座石槨明確的表明:北朝時期的太原,是與中西亞地區交流的重要都會;聚集了大批的外來異族人口,也產生了頻繁的美學、宗教、習俗的交融和交流,其歷史地位不容忽視。

虞弘墓石槨的浮雕彩繪,不僅僅是世界級的藝術寶物,業已成為反映北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實物鐵證;更是學術界研究古代絲綢之路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處重要歷史資料(現藏於山西省博物院 目前正在國外展出)。

2015年12月23日 太原

下一篇:繼續北朝文物的個性價值解讀

說明:本文由國家旅遊局高級導遊員 瀛洲島高級導遊培訓主講人韓靜原創,旨在提供考古、古建、彩塑、壁畫、墓葬等文物的獨家價值解讀,歡迎轉載 請註明出處 讓我們一起漲姿勢

公眾號:hanjing-VIP 更多資源分享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東青州傅家北齊畫像石中的粟特美術因素

近十餘年來,一批北朝至隋代進入中原的西域人的墓葬相繼被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關於入華粟特等民族喪葬與宗教美術的討論。受這些資料的啟發,我們重新審視1971年山東省青州市(原益都縣)傅家村出土的一批北...

描繪古絲路畫面,看看這一古墓石槨

1999年夏,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誕生了年度重大考古新發現——虞弘墓。這一發現被國家文物局定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