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湖北炸山修房,卻意外發現傳奇大墓,千年來無一人盜掘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不久前曾為大家介紹過湖北明代梁莊王墓葬的前世今生,引發了讀者熱議。

今天咱們就再來聊聊湖北省另外一座享譽世界的傳奇古墓——曾侯乙墓。

▲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

1977年9月,武漢空軍後勤雷達修理所為擴建營房,來到了隨州市隨縣一處名為東團坡的山岡。

當戰士們在用炸藥開山炸石下,卻發現一片和地面顏色差異明顯的褐色土層。

當時修理所副所長王家貴具有一定的考古知識,他一見如此大面積的異樣土層,立即懷疑下面有一座大面積古墓,便立馬將情況報告給了隨縣革委會。

縣裡接到報告後並未引起重視,起初只是隨便派了一名從事文化工作的專家前去查看。

由於專家判斷失誤,認定此處無古墓存在,修理所便又繼續進行施工。

次年年初,工地上陸續挖掘出了大量不規則的多邊形青石板,修理所所長鄭國賢見此,再次讓人將相關情況報告給隨縣文化館,誰曾想還是沒有後文。

到了2月份,當褐色土層被推土機推走後,露出了一塊2米多長、1米多寬的長方形大石板。

深感事態嚴重的鄭國賢及王家貴,馬上下令停止一切施工活動並立馬上報。

▲曾侯乙墓發掘現場舊照

3月10日,聯合勘探小組成立。

9天後,時任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兼考古隊隊長的譚維四帶領兩名技術人員趕到現場,並於次日開始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經初步探測表明,墓葬構造為岩坑豎穴墓,墓坑東西長21米,南北寬6.58米,總面積達220平方米。

如此規模的大墓,墓主必定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墓中肯定也有大量珍貴陪葬文物。

這下,在場所有的考古隊員都充滿幹勁。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盆冷水很快就將他們的熱情澆滅。

因為在南北兩個墓坑相交的墓道,有人發現了一個人盜洞,這就意味著古墓多半已經被洗劫一空。

再加上墓室中滿是積水,水深足達3米,在艱難的排水去泥工作下,考古隊員漸漸心灰意冷,發掘工作一度停滯。

▲曾侯乙墓中棺

幸運的是,經過考古隊員的艱苦勞動,仍然取得了豐碩成果。

隨著墓室水位下降,各種奇珍異寶顯露出來,隊員們一看文物還在,沒有被盜墓賊劫掠,工作熱情又瞬間高漲。

事後人們才得知,古墓在封閉不久後,就有大量地下水滲入,因而墓中珍寶一直浸泡於水中,故在隔絕氧氣的狀態下至今仍熠熠生輝。

當盜墓賊進來後,發現墓室積水嚴重,所以不敢冒險倒斗,墓中文物這才逃過一劫,得以重見天日。

▲曾侯乙墓青銅編鐘

發掘工作結束後,經統計該古墓共出土隨葬品15000多件,其數量之多堪稱中外罕見,各種樂器、禮器、容器、兵器、車馬器、金玉服飾等一應俱全。

在眾多珍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一套總重量達2567公斤的編鐘(共計65枚),是中國目前已出土編鐘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質最高的一套,其做工之精細、氣魄之宏偉,令人驚嘆不已,堪稱戰國時期青銅樂器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國之瑰寶」。

▲曾侯乙墓銅冰鑒

擁有著如此珍貴的陪葬品,墓主身份基本也就呼之欲出了,肯定是當時諸侯級別人的物。

在對墓主漆木棺槨所在槨室進行清理後,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短柄銅戈,上面刻有"曾侯乙寢戈"五字銘文。

由於古人視棺為寢,所以專家們推斷,墓主名乙,是曾國國君。

按照這一思路,專家隨後又在墓中出土的多件青銅禮器中,都出現有"曾侯乙"的銘文字樣,甚至在一些兵器上也都刻有"曾侯乙之"字樣。

在如此確鑿證據下,墓主無疑就是曾國國君曾侯乙。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地圖(局部)

不過也有人指出,在春秋時期,湖北境內的隨州地帶屬於隨國轄境。

另據古籍所載,直至春秋末期,隨國都未被滅國,然而在當地的考古發掘過程中,關於隨國的古墓甚少,絕大多數都是曾國古墓。

那麼在歷史上,隨國和曾國到底是何種關係呢?真相或許有待日後揭開。

參考文獻:

《曾侯乙墓》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