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建營房現異樣土層,考古家從盜洞進墓中,珍寶完好無缺引謎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雷達修理所為了擴建營房,來到了一個名叫東團坡的山岡上平整山頭。

東團坡地處湖北隨州市西北郊一個叫擂鼓墩的地方。

這裡是山巒起伏的丘陵地帶,山脈由西向東蜿蜒,在東端有一個圓凸形的山包,它高出河邊平地大約20米。

當地群眾便將這個山包稱作東團坡。

士兵們在平整山頭時,用炸藥炸出了一片和地面顏色差異明顯的褐色土層。

時任修理所副所長的王家貴對考古研究特別感興趣,一見到如此大面積的異樣土層,立即覺得這下面一定有不尋常的秘密。

於是,他馬上將情況報告給了隨縣縣委。

縣裡接到報告,就派了一名從事文化工作的專家前去査看情況。

由於這名專家判斷失誤,沒有對這一異常情況給予足夠的重視,修理所的施工又繼續進行。

很快到了1978年,工人在施工過程中挖掘出了大量不規則的多邊形青石板。

1月30日,修理所再次將情況報告給隨縣文化館,沒想到得到的依然是"不是古墓"的回答。

接連兩次的否定非但沒打消修理所兒位負責人的疑慮,反而使他們的擔心變得更厲害了。

到了2月份,原先那層褐色的泥土已經被推土機全部推走了,一塊2米多長、1米多寬的長方形大石板露了出來。

修理所所長鄭國賢深感事態嚴重,他馬上下令停止施工並再一次將情況報告給了隨縣縣委。

這次,縣委派來了懂考古學的文化館副館長王世振。

王世振一看現場,立即斷定這下面有古墓,並將情況報告給了原襄陽地區的文博館和湖北省博物館。

3月份,接到報告的譚維四立即率領考古隊奔赴現場,展開了對古墓的發掘工作。

初步勘探後,考古隊弄清楚了占墓的大小:這是一個占地面積達220平方米的超級大墓。

如此規模的大墓,墓主必定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墓中必定有數之不盡的珍貴文物。

想到這裡,現場的工作人員都非常興奮。

然而,一盆冷水很快就將年輕隊員們心頭的火焰澆滅了一大半。

在南北兩個墓坑相交的地方,隊員們發現了一個人為挖開的洞。

顯然,這是一個盜洞,墓中的寶藏已經被盜!一看到這個盜洞,隊員們立即像泄了氣的皮球,變得無精打采。

有人甚至說既然大墓已經被盜,就沒有發掘的必要了。

隊長譚維四力排眾議,堅持繼續發掘。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遠見卓識。

清理完現場後,考古隊的下一項任務便是揭開木槨的蓋板,讓墓室重見天日。

在10噸大吊車的幫助下,厚重的墓室槨蓋板被慢慢提了起來,墓室的情景漸漸在大家眼前清晰起來。

然而,一個想像中規制井然的墓穴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滿目狼藉的大水坑。

墓室中積滿了渾水,水深達3米,所有文物就這麼泡在了渾水中,年復一年。

為了清理文物,考古隊只好又開始了苦不堪言的排出污水、清除淤泥的工作。

艱苦的工作換來的是豐碩的成果,隨著水位的下降,各種奇珍異寶爭先恐後地顯露出來。

一看文物還沒有被盜墓賊劫掠乾淨,隊員們的熱情又瞬間高漲起來。

在清理文物的過程中,隊員越發地疑惑起來:盜洞的存在證明了盜墓賊知道裡面有寶藏,既然如此,為何又不深挖下去呢?後來,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人們才找到了答案。

原來,這座古墓的墓室處於地下水層之下,封閉不久,地下水就滲進了墓室,因而墓中的珍寶也一直浸泡在水中。

而且,墓室中的積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酸腐蝕性。

正是這讓隊員們苦不堪言的渾水,保護墓中的文物躲過了盜墓賊的洗劫和漫長歲月的侵蝕。

後來經過統計,整個墓穴中共出土了15000多件隨葬品,其數量之大,實屬罕見。

各種樂器、禮器、容器、兵器、車馬器、金玉服飾等一應俱全。

而在眾多珍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一套總重量達2567公斤的編鐘。

這套編鐘分為3層,共計65個,整齊地掛在木製的鐘架上。

編鐘上刻有關於記事、標音、律名關係的錯金銘文。

整套編鐘音域之寬廣,音色之優美,世所罕見。

編鐘問世至今,已經演奏了無數中外名曲,許多人在聆聽了編鐘演奏後,無不對中國古代的音樂成就肅然起敬。

這座古墓占地規模之大,隨葬品種類之豐富,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意料。

由此可見,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權力無疑是非常高的。

那麼,墓主人究竟是誰呢?答案還得從墓主的棺槨中尋找。

渾水和淤泥清理乾淨後,大家終於對墓室的形制一目了然。

整個墓室分為東、西、北、中4個部分。

東室比其他三室略高,墓主的漆木棺就放置於東室中部。

考古隊迫不及待地打開墓主的木棺,只見一具人骨赫然出現在大家眼前。

墓主的屍骨完整地置於棺內,骨架上下儘是玉器、金器等隨葬品,總數達300多件。

這情景立即讓專家們想起了《墨子》中的一句話:"諸侯死者,虛車府,然後金玉珠璣比乎身。

"意思是諸侯國的國君去世後,要用金銀珠寶堆滿全身。

可見,墓主必定是一位諸侯國的國君。

這時,考古專家們又在主棺旁發現了一件短柄銅戈,上面還刻有一行銘文:"曾侯乙寢戈"。

古人將棺視作寢,由此,專家們推斷,墓主名乙,是曾國的國君。

此外,在出土的125件青銅禮器中,出現"曾侯乙"的銘文多達117處。

66件兵器中,每一件上都刻有"曾侯乙之"的字樣。

如此清楚的證據,讓專家們完全可以確定,這就是曾國國君曾侯乙的墓了。

然而,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又出現了。

春秋時期,位於湖北境內的隨州地帶隸屬於隨國版圖。

古文獻的記載也證明,直至春秋末期,隨國都還是存在的。

然而,此前在這一帶發掘的古墓中沒有一件是屬於隨國的,反倒是有不少文物顯示這裡有一個曾國。

歷史上,隨國和曾國到底是什麼關係?曾侯乙墓的出土無疑使得這個問題更加撲朔迷離,目前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戰國墓葬出土10噸樂器!豪門墓主究竟是誰?

1978年,在湖北隨州西郊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墓葬。出土了重達10噸的上百件青銅樂器及其他大量隨葬品,尤其是全套編鐘、編磐等樂器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懸掛狀態,有如今天的大型樂團正在演奏交響樂的壯觀場...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