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為珍 小為寶:淺談明清銅器收藏與鑑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
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5000年至6000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
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高。
在銅器收藏方面,只要是真品,價值不在於銅器的大小。
俗話說:「大為珍,小為寶」一點也不假!當然做工精美的銅器一定是上好的收藏品,此外銅器有落款那是最好不過了。
古銅器存世量比較豐富,而三代及秦漢銅器那都是珍品中的真品,很多都是國寶級的,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明清銅器可以說是大眾收藏的上好選擇。
其實,由於歷史原因,許多藝術價值非常高的銅器真品在傳世過程中被人為的毀壞了,特別是崇禎造錢、咸豐造錢和大躍進及文革,對銅器的破會尤為嚴重,而銅器中的銅爐、佛像等在以上運動中被大量銷毀,當真可惜!以至於當我們光顧於古董文物市場時發現充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銅器都是仿品,或是剛被盜墓者挖掘出來的已經遭毀壞的銅器殘片,實在讓人心寒。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文物市場上打眼,那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說,明清銅器的價格提升空間非常巨大,物以希為貴,以銅爐為例,一套(一般有兩部分組成,爐身和爐蓋)較精緻且有落款的紫銅袖爐(一般在500克——1000克左右)價值均在幾萬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不等。
下面我談一些鑑別銅器真偽的速成經驗。
首先,看銅器的繡跡和包漿。
一般而言,傳世銅器通常有包漿,包漿說白了就是銅器表面由於傳世年代久遠而附著其上的灰苟,但是這種灰苟並不是一般的髒東西,這是一件文物年齡的外在直觀表現,看上去像是在銅器表層附著了一層油灰,使銅器原有的表皮掩藏起來。
年代久遠的傳世銅器一般都有包漿,而且不易脫落。
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銅器上的包漿清洗掉,如果清洗掉的話,那麼銅器的價值就會一落千丈!包括任何古董,都不要為了追逐潔凈而毀壞古董的原貌。
在如今贗品充斥的古玩市場上,古銅器自然也是廣大商家爭相偽造的對象。
有些贗品的確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境界,就連專家也不一定能立馬識別。
對於我們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判斷一件銅器的真偽,主要還是從其外觀上看,具體地說也就是銹跡和包漿,而這兩點也正好是商家們作偽的重點環節。
通常情況下,發掘品的偽銹作法有兩種。
一是將銅器放人醋酸中,然後埋入地下,這樣很快便能生成銹色;二是將銅器放人鹽滷(鹽水)、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銅器表面粘銹。
當然,如果你手上的寶物是傳世品,商家們則更加看重銅器表面的包漿,他們往往習慣將偽品用火燻黑、擦油、打蠟,以此形成漂亮的包漿。
真品銅器上的銹色往往是深入銅器表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不容易被擦掉。
而偽銹則不然,由於往往是做在銅器表面,所以也被稱作『浮銹』,這種銹比較輕浮,容易稅落,往往經鹼水一煮便不堪一擊。
你可以用手輕輕一刮,真偽即可瞭然於心。
其次,看質地。
傳世品的包漿真偽也易識別,真品包漿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看上去很輕薄,無層次感。
最後,聞氣味。
銅器的氣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贗品多用化學物質來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則沒有這種怪味。
當然,僅憑這些來判斷仍然是不夠的,銅器的銅質、聲音、做工等等,都是辨別真偽的重要依據。
而這些一時難以解釋清楚的東西,只能靠自己在今後的收藏中慢慢積累。
我的經驗是,明清銅器都是傳統的手工製作,而非現在的標準化生產,所以在一些愣愣角角難免會留下不均勻的地方,歷史沒有完美,這方面也需要自己的感覺和經驗。
文物收藏是一種陶冶心境的藝術,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一定境界水平的。
古玩收藏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一旦停下腳步,就意味著藝術本身的貶值。
收藏是一種興趣愛好,並非發財致富的手段,如果收藏依始便抱著發大財的美夢,那麼最終收藏的僅能是遺憾!
通過青銅器9大特徵辨別青銅器真偽
古代青銅器作為我國藝術史上的一個閃光點,其具有器物的類型多樣,造型莊重,紋飾更是華麗而優美,青銅器上所鑄的銘文多樣,是現代考古學家們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青銅器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可以作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