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與傳說比照需謹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基於相關歷史文獻記載,有觀點認為,堯帝陵在山東菏澤鄄城。
在受訪學者看來,歷史文獻有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體系,對考古活動有著重要的考據驗證作用,由歷史文獻得出的結論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但並不能作為確定堯帝陵墓的直接證據。
受訪學者表示,歷史文獻記載的堯舜時代,多屬傳說,僅靠文獻進行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並且由於年代久遠和傳說記載難免有失實之誤,對堯舜時代及堯帝陵的研究,僅憑文獻資料無法也不可能全面復原當時的社會歷史面貌,需要考古學研究來填補空白。
文獻佐證堯帝葬於山東
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八十九年,作游宮於陶。
九十年,帝游居於陶。
……一百年,帝陟於陶。
」
山東師範大學教授仝晰綱認為,這裡的「陶」應理解為古陶丘。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陶,再成丘也,在濟陰。
陶丘有堯城,堯尚所居。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許慎時期的濟陰郡領定陶、成陽、鄄城等九縣,大致相當於今魯西一帶。
仝晰綱認為,從文獻記載看,堯的主要活動範圍,在今山東西部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時2015年在《考古學報》發表的《〈保訓〉故事與地中之變遷》文中表示,舜所求測的天地之中,地在濮州、范縣、鄄城、定陶一帶,又可證明濮州、范縣、定陶一帶自為上古時代的天地之中。
「如果從文獻與考古學文化相結合角度來看,堯陵在山東鄄城的可能性也並非沒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龍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文獻記載,舜是東夷人,大致應該在山東海岱地區,而堯與舜有著密切的來往,由此可以推測,堯到西方的可能性不大。
徐龍國表示,馮時的論證有一定說服力,按此推論,堯都位於鄄城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關於堯的葬所,仝晰綱認為,《呂氏春秋·安死》:「堯葬於谷林,通樹之。
」東漢高誘注曰:「堯葬成陽,此雲谷林,成陽山下有谷林。
」晉人皇甫謐《帝王世紀》云:「谷林即成陽。
」成陽地理位置的確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通過對《漢書·地理志》《水經注》等歷史文獻的考察,他認為,成陽地處今山東菏澤。
仝晰綱認為,從文獻記載看,至遲在漢代人看來,堯死後葬於成陽。
《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皆曾記載:「成陽,有堯冢、靈台。
」《山東通志》錄有東漢桓帝時濟陰太守孟郁到成陽祭祀堯陵時所建的「修堯廟碑」,其中有「帝堯蔭兆生長,葬陵在於成陽,聖化常存」。
鄄城堯陵考古發現尚不足
「在民間傳說與傳世文獻里記錄了關於堯的很多美德,也涉及一些他的活動信息。
但對這些資料的使用,學界是謹慎的。
因為堯舜禹時代處於中華文明產生的歷史時期,當時尚沒有文字直接反映時代信息。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海廣表示,能夠利用的最早的資料就是甲骨文,但在已發現和被識讀的甲骨文中沒有提及堯舜禹。
只是到了戰國尤其是漢魏之後,才有五帝的記載,並通過對先人著述的不斷注釋、解讀與考證,更多的信息不斷豐富起來,而最初的文字記載大都是非常簡略、籠統的,越是年代偏後的注釋越為豐富。
也正是因為後世的注釋帶有個人不同的理解和推測,反而產生更多的歧義,很難考證出古史中傳說人物的活動信息。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燕生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堯文化信仰、堯帝崇拜、堯帝陵祭祀文化從古至今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像菏澤鄄城谷林堯陵漢代以來的國家祭祀場所一直存在。
漢魏時期的學者認為堯帝陵墓在菏澤鄄城一帶,是目前考古能找到漢代以來國家和地方祭祀堯帝的建築群。
在燕生東看來,堯是歷史傳說中的重要人物,從考古學層面而言,當前考古發掘無法確定堯帝陵遺址,目前,龍山時期古城和重要聚落髮現較多,但都不能肯定其為堯陵遺址或都城。
于海廣表示,現在發現的堯陵遺蹟,基本上是漢代以來,人們在認為是堯埋葬的地方進行紀念活動產生的廟宇、碑刻等,在各地逐漸延續下來,有的規模越來越大,但無法因此確定與堯的生活時代有直接聯繫。
雖然在鄄城堯陵發現有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但很難將考古發現的實物與文獻傳說中的堯必然對應起來。
徐龍國認為,鄄城堯陵無法確認的最大短板在於考古方面。
這裡地處魯西黃泛區,存有淤沙層堆積。
黃河的多次泛洪使古遺存湮沒於厚厚的淤積層下,即使有古代文化遺蹟也難以勘探發現,目前的考古發現遠不足夠。
目前發現與堯有關的遺存基本上都是後世祭祀堯的活動所留下的,無法作為堯墓葬所在的直接考古證據。
考古實證資料是關鍵
毋庸置疑,歷史文獻是人們探究歷史的重要材料,對考古活動有著重要的考據驗證作用,如器物的斷代、考古遺址的朝代認定等也需要從歷史文獻中找到相關的史料記載,以彌補證據不足的缺陷。
受訪學者認為,需要謹慎對待僅從歷史文獻得出的結論。
事實上,正是基於歷史文獻,有觀點認為堯帝陵在山西臨汾,也有觀點認為堯帝陵在山東鄄城,不一而足。
有學者坦言,紛爭的背後不排除商業炒作因素,畢竟隨著文化旅遊的越來越熱,堯帝陵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對當地發展意義重大。
對於堯帝陵的歸屬,傳世文獻或許僅僅是個參考,其最終的確定還需要考古實證資料來支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對於堯帝陵,當前山東地區的考古發掘僅僅能證明後人祭祀堯帝的印記,而無法給堯帝陵的歸屬提供考古學上的直接證據。
燕生東在受訪時直言,歷史上是否真有堯這麼一個人物,很難肯定。
徐龍國認為,需要學界注意的是,畢竟堯舜禹都是傳說中的歷史人物。
歷史文獻的記載可以為考古學發現與研究提供時代的參照,但不應將考古發現與歷史文獻尤其是帶有傳說性質的記載進行簡單比附。
對沒有文字記載的上古史的研究,最終要靠考古實證資料來說話。
于海廣認為,通過考古資料重建古史是現當代中國考古學一個重要趨勢。
在考古學產生之前,人們對早期文獻內容的識讀主要靠文獻本身的考證研究。
現代考古學的出現,人們嘗試將考古發現的內容儘量和歷史文獻有關記載相結合,帶來了史學研究的進步。
于海廣表示,考古學對上古史研究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當我們把先秦時期的考古發現與有關文獻相結合,可以從宏觀上了解某一時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基本框架,但很難將其與具體的歷史人物相聯繫。
比如,我們已經能夠從考古學上對夏商周之前的史前文化分布範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考古學文化內涵進行確立。
如果參照歷史文獻,堯舜時期與龍山文化序列基本平行,從考古學上,我們可以了解到,這一時期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在考古遺址與遺存上所體現的社會分化特點。
山東鄄城擬重建堯陵景區
新華網山東頻道11月11日電(解頡理 孫曉輝)11月10日,由山東省鄄城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帝堯陵歷史文化研討會在當地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
專家說:陶寺就是堯都
新華社記者 于振海 晏國政4月15日,一場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的研討會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辦,會上,多位專家學者表示,陶寺就是堯的都城在考古學界已形成共識,「堯都平陽」的說法已成定論。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
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紀要
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於2016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召開,來自全國9個省、直轄市及台灣的高校、考古研究所、博物館的21名學者參加會議。開幕式由廈門大學歷史系張聞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