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究竟真實存在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朝究竟真實存在過嗎?

夏朝究竟真實存在過嗎?我們第一反應:這還能有假嗎?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雖然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

2016年8月5日,著名科普雜誌《科學》發表了一篇以」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為題的文章,意欲借黃河流域在西元前1920年的大洪水之」新說」,佐證」大禹治水」等事實,繼而闡發舊論,」二里頭文化就是夏王朝的考古遺存」。

此說一出,立即引起很大關注,相關討論不絕於耳。

嚴格地說,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夏文化探索才真正開始起步,這主要是指對結合文獻史學的考古學研究開始展開。

當時探索夏文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從文獻史學的」地望考」出發,通過確定一定的地理範圍,尋在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當時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

現在,學界對於二里頭文化的討論已經非常豐富。

主流觀點認為,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完全可以作為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

但是,即使考古學研究到了這個份上,要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證實二里頭遺址即為夏王朝,仍然是非常艱難的。

因為,所謂」廣域王權國家」,是一個根據考古學材料和研究得出的概念,屬於考古學話語系統。

而」夏王朝」,則從屬於歷史學話語系統,兩者之間的區別和共性,尚未得到有效的說明。

因此,在考古學界內,對」夏」的主流態度還是存在兩種傾向:一種認為夏即為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二里頭文化,一種仍舊將」夏」懸而不論,依據考古學範式對二里頭遺址及二里頭文化進行研究。

夏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周代,而時間上離夏最近的商代甲骨中卻未見有關夏的片言隻語,因此,夏有後人杜撰的嫌疑。

由於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夏代的文字,因此這個問題不能預設任何帶有傾向性的前提,必須從考古學上來進行獨立的探究。

但是目前考古學者並沒有充分消化考古材料,利用所含的信息潛力來破解這個問題,而僅僅局限於比較出土文物的異同來界定夏文化的內涵,並堅信不疑地用考古資料來印證文獻。

隨著20世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在中國史學界萌生了」疑古思潮「,古史辨派也隨著應運而生。

古史辨派呢對以司馬遷《史記》為代表所記載的夏商周三代歷史以及五帝時代歷史提出諸多質疑。

後來,胡適先生提倡」整理國故「提出了東周以上無史的論斷。

以顧頡剛先生為代表的古史辨派,提出層累地造成中國古史說之觀點,從懷疑古代典籍到歷史人物,以及到懷疑整個古史體系,而且楊寬先生在其《中國上古史導論》中明確指出,夏史大部為周人依據東西神化轉述而成。

陳夢家先生認為:夏史乃全從商史中分出。

顧頡剛先生也斷然否認夏禹的存在,禹之為蟲,認為禹是一種動物,或者禹是南方民族神話中的人物。

20世紀後期至今,國內外一些歷史著作或教科書據此認為中國文明是從商王朝開始的,更有甚者認為:夏是西周統治者杜撰的朝代。

雖然文獻中有關夏的記載夾雜一些所謂的神話傳說色彩,但不能就此得出文獻有關夏史的記載全不可信的結論。

從世界文明發展史來看,一個民族早期的歷史總是要和神話傳說不可分割地糾結在一起。

傳說,是人們對過去一種模糊的記憶。

正如王國維先生所云:上古之事,傳說與失實,相混而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之中,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二者不易區別。

夏朝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古代王朝,曾被定義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夏朝從大禹開始,共傳了14代,經歷了17個王,總共存在471年(一說432年);1949年後,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即將夏的範圍定為前21世紀—前16世紀。

然而對於這幾百年間發生的事,我們知之甚少。

現在有關夏朝的史料,主要見於《史記·夏世家》和《竹書紀年》,在《尚書》《孟子》《周禮》《左傳》《國語》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

由這些片段史料,人們只能知道夏朝歷史上發生過大禹治水、禹受舜禪、夏啟奪位、太康失國、少康中興,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幾件大事。

即使如此,古人對夏朝的存在依舊深信不疑。

直至民國時期,顧頡剛發起「古史辨」運動,中國學界開始重新檢討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對夏朝真實性的懷疑。

對於夏朝:

第一,禹是神,不是人,「商族認禹是下凡的天神,周族認禹是最古的人王」,禹和夏沒有關係。

顧頡剛推測,「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而古人又視鼎為夏人所制,於是將兩者聯繫在了一起。

第二,夏啟、少康、太康等夏朝人事都是先秦和兩漢的人們編造的,此即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

第三,顧頡剛並不否認夏朝的存在,但主張依靠考古,而非文獻去考察夏朝史事。

同時,《史記》中的商朝世系已得到甲骨文的驗證,那麼司馬遷關於夏世系的記述,也一定不會沒有依據。

如王國維即說,「由殷周世系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後氏世系之確實,此又當然之事也」。

其次,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尤其是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夏朝的存在有了實物依據。

1953年二里頭文化遺址最早在河南登封玉村被發現,此後偃師二里頭、鄭州羅達廟、洛陽東乾溝等屬於同一文化的遺址被陸續發現,其中以二里頭遺址範圍最大,堆積最厚,故定名為「二里頭文化」。

學者們很快注意到,二里頭文化遺址分布的豫西、晉南地區,同文獻中夏人所居的地方大致吻合。

其次,通過碳十四測定,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約在前2395年—前1625年,和夏朝紀年相當。

因此,二里頭文化遂被定為夏文化。

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在二里頭遺址,發現有一號宮殿、二號宮殿,規模較大;同時有陪葬較豐富的「奴隸主墓坑」。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者徐旭生判斷,「此次我們看見此遺址頗廣大……那在當時是在為一大都會」。

中國學者也大都相信,此處是古代一處都邑,只是對於二里頭遺址究竟是商都,還是夏都有所爭議。

關於夏朝有無問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爭議,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至今沒有發現夏朝文獻。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數十個文字狀的符號,且被認為同殷墟甲骨文存在一定關聯,但是這些簡單的字符,無法證明二里頭遺址屬於夏朝。

著名學者徐中舒甚至反對將這些符號視為文字,指出夏朝更多使用的是結繩、刻木記事。

夏商周斷代工程為夏朝劃定了起訖時間,也無法服眾。

自其階段性成果公布以來,質疑聲從未斷絕。

如在美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斷代工程被指「方法不科學:最吸引人是高科技口號,而碳十四採納的英國牛津的程序,不代表國際標準」「試驗數據不真實:『人為擬合』的數據至少32%不可靠,批評者現場用電腦進行了演算」等等。

曾任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的林甘泉也說,大多數學者對夏文化遺址的認同,「並不等於夏朝的歷史已經得到考古學實物的證明」,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對夏代的目標是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這樣說就比較慎重,不要讓一般公眾誤解為夏朝的歷史已經被證實了。

總而言之,「夏」真實存在的可能性很高,不過目前依舊無法斷言。

我們沒有必要為了顯示自己歷史的長久,而急於宣布一些並不可靠的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這樣記載著:夏朝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據說,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

中華文明到底是怎麼起源的?

《至簡中國史》作者:弘億 出版:中國法制出版社一部史識和史觀頗具新意、非常通俗、引人入勝的極簡中國史,吸收了直到21世紀的各種史學新發現和發展。作者弘億(王培霖,字弘億)是歷史學者、專欄作家,曾...

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受關注

作者:張春海夏朝是否存在?如果夏朝存在的話,如何探索夏文化?這些問題在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一直廣受關注又充滿分歧。有學者認為,夏文化探索是中國考古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學能否重建古史的試金石...

至簡中國史:中國文明到底是怎麼起源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思想內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至簡中國史》連載之二:中國文明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弘億人類告別猿猴進化成人,已有約數百萬年之...

都是誰在質疑夏王朝的存在?

歷史上真的有夏王朝嗎?文/趙九九目前,夏王朝的存在在學術界已經得到多數人的認可,但每當我們談到這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的時候,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有人說,夏王朝其實是不存在的」,你要是問出處何...

夏朝存在被質疑,是否真的有夏朝?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夏朝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

外國學者為何不承認古代有夏朝的存在?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18]關於「夏朝」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19]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