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從來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給你看看幾千年前的一帶一路經濟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 鄂君啟節,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如何安慰受傷的女人?歐美國家的人會說:「You need cry,dear.」而目前的中國人也會說一句發音差不多的話:「有你的快遞兒。

」的確,人們最有錢的時候是買買買,第二有錢的時候就是收快遞。

買買買的誘惑如此之大,就連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人們也不能倖免。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山西(指崤山以西)饒材、竹、谷、纑、旄、玉石;山東(指崤山以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

當時的中華大地,就已經是物產豐富了。

《貨殖列傳》中還記載了戰國時期的許多大商人。

比如大鹽商猗頓、經營鋼鐵生意的郭縱、畜牧大亨烏氏倮,以及守住了祖上丹砂礦業的女強人寡婦清

足可見戰國時期商業的繁盛。

小說《尋秦記》中的琴清即以寡婦清為原型,電視劇中,琴清由郭羨妮飾演

每天,國君們在關注戰事新聞,評論今天誰打了誰是不是正確之餘,還不忘自己國家的貨物運輸情況。

1957年出土於安徽壽縣邱家花園的5件青銅「鄂君啟節」就是戰國時期貨物運輸的明證。

節是古代的一種憑證,與符的作用差不多,都是一種核驗身份、資格的工具。

它的起源大概是古人截取一段有節的竹子,並將它劈成兩半,約定的兩方各執一半以為信。

後來逐漸演變成水陸通關的一種特殊通行證。

節的形狀多為竹節形,但也有龍形、虎形的等。

戰國 王命傳任虎節,故宮博物院藏

節常常分為若干組,分別放置在政府衙署、水陸關口管理機構以及需要通關的團體或個人處。

這5件青銅節中,有2件舟節(相當於水路運輸通行證)和3件車節(陸路運輸通行證)。

但從常理推斷,舟節和車節的數目應該一致。

更多的鄂君啟舟車節,可能在某個尚未發掘的關隘遺址中,也可能在深埋地下的某個貴族住宅里,不知失落何方。

兩件舟節均長31厘米,寬7.1厘米,厚0.6厘米;車節長29.6厘米,寬7.3厘米,厚0.7厘米。

每件節的表面都有9行錯金文字,舟節163字,車節154字。

目前這5件青銅節,有1件舟節和1件車節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另外3件均藏於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藏有3件鄂君啟節

青銅節的主人名叫鄂君啟,是楚懷王的兒子,名啟,字子皙。

因封地在鄂(今湖北鄂州),所以稱為鄂君啟。

據銘文可知,它們鑄造的時間是楚國大將邵陽在襄陲大敗晉國(其實是魏國)軍隊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23年

鄂君啟節銘文摹本

銘文中首先對貨運的規模和期限做了規定:「屯三舟為一舸,五十舸,歲盈返」也就是說,憑著舟節,一次可以運送150船貨物。

商隊往返的期限為一年,車節上相應的銘文則為「車五十乘,歲盈返」。

還特別註明了「毋載金革篃(音「妹」)箭」,不讓鄂君啟運送鎧甲、竹木箭杆等「軍火」,以防鄂君啟借著貨運的便利條件通敵賣國。

當時楚國的國土十分廣闊。

《戰國策》中記載楚國「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

因此,銘文中還規定了鄂君啟商隊的行進路線,防止商隊到處亂跑或迷路。

當時鄂君啟的封地,應是在今湖北鄂城一帶。

最主要的路線當然是分別由水陸兩路從鄂地出發,最後到達楚國的國都——

還有一些次要路線,通向其他地方。

鄂君啟節記載的行進路線圖,黑色箭頭為陸路,藍色為水路

那麼,鄂君啟作為楚王的兒子,在運貨時有沒有特殊待遇呢?當然是有的。

無論是舟節還是車節,都有「得其金節則毋征,毋余朝飼,不得其金節則征」的句子,意思是:憑著這枚金節(戰國時常將銅稱為金),可以免除一路通過水陸關口的徵稅。

但是,商隊中人力騾馬眾多,伙食費住宿費就不能由國家承擔了。

如果出示不了金節,就要徵稅。


經過多年的慘澹經營和吞併擴張,到了鑄造鄂君啟節的公元前4世紀末期,楚國已經擁有260餘座城邑

在許多城邑的出入口都設有稅關,向經過的商人和商隊徵稅。

光是鄂君啟節上記載的徵稅點,就有20多處

如果能將這20多處稅關的商稅全部省下,優惠力度還是相當大的。

作為楚王的親兒子兼楚國貴族,楚懷王給予了鄂君啟商稅全免的經商特權。

同時,又對鄂君啟商隊的活動範圍做出限制,禁止商隊倒賣軍火,體現了楚王對臣下的嚴格控制。

然而今天的國內商務出行環境,與戰國時代相比,可謂寬鬆得多了。

戰國時期的「通行證」鄂君啟節,到了今天,反而轉變成了學者們研究楚國地理和商業制度的重要材料。

如果鄂君啟和楚王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錯金鄂君啟銅節

銅節分舟節和車節兩種,用時雙方各持一半,合節驗證無訛才發生效力,舟節(右)長30.9厘米,寬7.1厘米,厚0.6厘米,有錯金銘文9行165字;車節(左)長99.6厘米,寬7.3厘米,厚0.7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