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中國古代青銅器收藏、保護、陳列、研究為主旨的專題博物館。

其前身為寶雞市博物館。

於1956年創建,時稱歷史文物陳列室,1958年正式更名為寶雞市博物館。

197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地市級重點博物館之一。

先後隸屬於寶雞市文化局、文化廣播電視局。

1996年隸屬寶雞市文物局。

1998年9月遷入現址,更名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日前已更名為「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博物館現址位於寶雞市公園南路,占地面積20.07畝,主體建築l萬餘平方米,其中陳列展廳3600平方米,藏品庫房1800平方米,修復保護室70平方米。

建築設計新穎,風格獨特,主體建築四層、局部五層,呈平台五鼎造型,前有踏步台階。

平台高五米,取材於青銅器中的「銅禁」,五鼎則取材於西周列鼎制度。

平台之上,一大鼎居中,四小鼎拱衛四周,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科學與美學的和諧統一。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是以收藏保管當地出土文物、社會流散文物,利用文物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宣傳歷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文博單位,並肩負著集中代管市轄各縣文物之重任。

開館以來共收藏文物15000餘件(組),其中一級品102件(組),二級品334件(組),三級品2764件(組)。

從時代上看,以周秦漢唐文物居多;從藏品種類看,以青銅器為大宗,其來源多為考古發掘品知徵集的當地出土文物。

寶雞是渭河流域人類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又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而西周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因此,地下遺存的青銅器比較多,這為豐富館藏奠定了有利條件。

館藏5700件青銅器大部分為考古發掘的先秦青銅器,其中不乏一些國寶重器,如何尊、伯各鹵、速盤、逨鼎、逨盉、秦公搏等。

它們不僅器型龐大,造型生動,紋飾華麗優美,充分體現了西周朝的文物特點和高度發達的金屬冶煉鑄造水平,且大多數器物鑄有長篇銘文,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博物館現有「周秦文明之光」和「漢字春秋展」兩個基本陳列以及「盛世吉金——二十一世紀考古重大發現特別展」和「岐山董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展」兩個專題展覽。

「周秦文明之光」以大量的文物原件、翔實的圖文資料展示了周秦文明發生、發展的歷程以及青銅器之鄉的特殊魅力。

「漢字春秋展」則通過州首嶺新石器時代的陶文、刻畫符號、周原甲骨文、西周金文、春秋石鼓文、秦漢瓦當銅鏡銘文、魏晉碑帖、唐宋明清名家墨寶等清晰完整地勾畫出了漢字起源、發展演變的脈絡和規律,是一部生動的書法史。

該展覽曾榮獲「第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獎」。

此外,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還先後舉辦過「茹家莊、竹園溝出土文物展」、口「西周歷史文物展」、「農業成就展」、「名人字畫展」等反映寶雞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的臨時展覽40多次。

2005年舉辦的「寶雞群眾保護文物展」曾被國家文物局調赴北京,作為2006年中國文化遺產活動的主要內容在首都博物館展示。

近年來,博物館先後在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杭州水鄉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北京中華世紀壇、上海汽車博物館等地舉辦了文物交流展,同時也積極參加國外舉辦的外展,有效地擴大了自身影響力。

在科研工作方面,博物館立足於本地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重點開展了對西周史、秦漢史、文物藏品及博物館學的研究,先後編輯出版了《寶雞弛國墓地》、《西周年代》、《北首嶺人》、《陳倉石鼓》、《周秦文明之光》、《聚寶藏珍》、《國寶―寶雞群眾保護文物紀實》、《黃盛璋八十華誕紀念文集》、《周秦文明論叢》等論著及通俗讀物,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研究文章近百篇;編輯出版《寶雞文博》雜誌七期共40餘萬字,對促進寶雞的考古、歷史、文博研究、工作交流等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003年舉辦了首屆周秦文明學術討論會。

與北京大學合作對館藏青銅器、玉器的綜合整理、研究工作也已全面展開。

同時在全國範圍內聘請了16位青銅器專家為本館的特邀研究員,並與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寶雞文理學院建立了合作共建關係,成為上述大學的教學研究基地。

地址:寶雞市公園南路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9:00-一17:00

門票:免費開放,團體參觀需提前預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國考古專家齊聚寶雞 探秘史前文明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黃河)今年是北首嶺遺址發掘60周年,9月13日下午,《渭水曙光—寶雞史前文物精品展》在北首嶺博物館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與北京大學、中國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