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都驚現戰國土豪墓,墓主佩戴埃及玻璃飾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地點: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

墓群:墓葬多為南北向,狹長形,分四排,每排7-17座不等

葬具:多為船棺

時期:戰國晚期至秦,文化因素上以巴蜀土著文化為主,另含楚文化和秦文化

11枚青銅印章依次排列,印章上鑄刻的是一些目前尚無法解讀的圖案。

去年年底,在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葬,並出土了11枚印章,這些印章上的印文是否就是已經消失的古蜀文字?它們攜帶了什麼意義?成都這一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等待破解的歷史之謎。

戰國船棺墓葬群

面積1萬平方米

已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

2016年9月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蒲江縣縣城中一處商建項目進行文物勘探工作時,探測出大型墓葬群。

經進一步確認,施工範圍內共存戰國船棺墓葬60座,面積達1萬平方米。

9月中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目前,該墓葬群中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戰國錢幣。

出土陶器160餘件,以生活用品為主,有大口釜、圜底罐、豆組合等,另存少量釜甑、盆、壺和罍。

出土銅器共120餘件,多為兵器,包括銅劍、矛、鉞、弩機、箭鏃等,也有一些容器、生產工具,如銅鍪,還有少量銅釜;生產工具主要有削刀和斤。

此外還出土了鐵器共十餘件。

據介紹,在該大型戰國晚期船棺墓葬附近,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曾數次零星出土一些戰國文物。

發掘技術先進

易腐的草編器等得以保護

用「千里眼」探測地下文物

新春之始,在蒲江戰國船棺墓葬群考古現場已經開始新一輪的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介紹,以往由於保護條件有限,一些文物剛剛離開土壤便很快腐朽了,無法保存下來。

在該墓葬群的發掘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人員入駐考古發掘現場,一邊發掘一邊保護,甚至先保護再發掘。

不僅木器,甚至草編器都很好地保存了。

在此次發掘的文物中,有木梳、木几案、草簍、竹筐、竹棺床,還有竹製弓箭。

這些戰國的竹器、草編器皆為考古新發現,且得到很好的保護。

此外,此次發現的兩件鐵斧木柄得以保護,銅弩機臂弓、銅矛柲杆也都保存。

也就是說,今後在博物館中看到這些文物時,木柄部分不是憑想像復原,而是原物。

在該墓葬南端,還出土10竹簍糧食和種子,形態和顏色皆保存較好。

如今的考古學家不僅是「拿著小鏟子挖土」的形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介紹,在此次的墓葬探測中,採用了最先進的地磁探測儀器,相當於為考古工作安上「千里眼」,能夠「看」到埋藏在地下的文物。

舶來之物

蜻蜓眼亮了

墓主竟然佩戴著古埃及飾品!秦楚文化,是這批墓葬的又一吸引點。

說到最令考古人員注目的,蜻蜓眼算是一個。

這是一種玻璃珠串飾。

串飾中部,圓形玻璃珠上,飾有蜻蜓眼睛造型,色澤飽滿,異常精美。

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古人將它佩戴在脖頸上,用以裝飾。

「這在當時屬於奢侈品,足以見得墓主的尊貴地位。

」劉雨茂說,此次發現了兩枚蜻蜓眼玻璃珠及數根配套的玻璃管。

其中一枚在玻璃珠母體上,鑲同心圓,製造出綠色「眼睛」效果,生動有趣。

蜻蜓眼是源於古埃及的裝飾品,古埃及人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

身上佩戴這種鑲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隨時都有可能用來交換所需之物。

這種玻璃珠,最開始是單色,後來出現彩斑條紋或點狀圖案,在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

中國中原地區與西亞雖然相隔數萬里,但在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年的銅器時代,東西文明之間活躍著許多遊牧民族,往來於漫漫中西亞沙漠地帶。

玻璃色彩美麗,便於隨身攜帶,也隨遊牧民族傳入了中國。

這奢侈品,給多少分?

歡迎加入小微的大家庭~

暗號:小微我愛你

歡迎關注微成都 / 微信 / 微博

在成都,愛成都;無距離,有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