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現代人都OUT了!戰國時成都人就開始用"LV"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

古埃及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匯,讓人遐想聯翩。

而成都最新的一處考古發現更讓人驚訝——也許早在2000多年前,古蜀文明就曾與古埃及文明有過親密接觸。

去年9月,成都市蒲江縣,一處山麓與河流間平壩地帶,60座墓葬的勘探發現,讓在此的樓盤項目停止了。

經過5個月的考古發掘,今年1月中旬,47座船棺墓葬被清理而出,它們多是船棺墓葬。

墓葬中,11枚印有「巴蜀圖語」的印章讓考古人員興奮起來,這個神秘的古代語言,一度成為考古謎題。

更令人驚喜的是,兩顆玻璃飾品「蜻蜓眼」的出現,更是賦予了墓葬神秘的異域色彩。

據了解,蜻蜓眼是源於古埃及的裝飾品。

考古人員認為,墓葬中發現的,既有可能是從埃及馱來的「原廠進口貨」,也有可能是來自中原的仿製「山寨品」。

發現

1

船棺年代 戰國時期墓葬4排整齊排列

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西北距蒲江河約400米,東南距長秋山約1000米處,有塊環境優越的平地。

近來,沉睡的土地中,一艘艘並不完好的獨木舟接連出土。

整木鑿成,內部刳空,它承載著逝者的軀體,仿佛慰藉生者,即將帶著亡靈遠航,到一處無人打擾的地方。

這一次的發現,驚動了考古界,諸多資深專家聽聞,紛紛趕去,一睹為快。

「如此密集地排列,在當地從未有過。

」2月8日,發掘工地現場領隊龔揚民有些激動。

去年9月,為了配合商建項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部門到此進行文物勘探。

隨著墓葬特徵及船棺棺木的發現,龔揚民詫異起來,「60座船棺墓葬!」接著,在盜墓賊鑿出的盜洞中,出現了銅器,根據形制,他們判斷,應為戰國時期墓葬。

持續挖掘,一幅壯觀的立體歷史場景,終於在春節前展現出來。

1萬平方米的土地上,47座墓葬一一現身。

墓葬分成4排排列,東西向分布,稀疏的每排有7座,密集的則有17座。

墓葬平面多呈狹長形,按照大中小三種規格一一排列。

5座大型墓葬墓壙長7-9米、寬1.5-2米;50座中型墓葬墓壙長4-6米、寬1-1.5米;5座小型墓葬墓壙長2-4米、寬0.7-1.2米。

墓葬中,部分已經找不到葬具,而可辨者多是船棺,最長可達7米,最寬至2米,最高及1米,材質則是珍貴的楠木。

在以前,船棺葬的附近地面上,多記有標識。

但時隔多年,考古人員已難以找到。

2

墓里有啥 陶器銅器鐵器木器等300餘件

目前,墓葬群已經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銅錢。

出土陶器160餘件,以大口釜、圜底罐、豆組合為主,另存少量釜甑、盆、壺和罍。

出土銅器共120餘件,主要有兵器、容器、工具、印章、裝飾品幾類,兵器包括銅劍、矛、鉞、弩機、箭鏃等;容器以銅鍪為主,還有少量銅釜;工具主要有削刀和斤;裝飾品有銅鈴、銅璜。

鐵器共10餘件,主要有斧和削。

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墓葬中難得地出現了漆木器和竹編器。

因為濕度原因,這在以往的墓地中,較少看到。

在49號墓中,各類漆木質器具用途各異,木梳、木几案、兩件鐵斧木柄、銅弩機臂弓、銅矛柲杆應有盡有。

此外,竹質器、草編器保存十分完整,可謂考古新發現。

52號墓中,除出土銅削、竹棺床等重要器物,在墓葬南端尚存10竹簍糧食和種子,形態和顏色皆保存較好。

現在,文保人員正在試圖修復還原竹編器當年的模樣。

懸念1

船棺墓葬 為何屢屢在蒲江被發現?

在船棺發掘之後的墓坑裡,墓坑的船棺形狀依然清晰可辨。

據現場工作人員李老師介紹,現場發掘的船棺長度從3米到6米。

船棺內的隨葬品大多放在墓主腳下。

而已發掘的墓葬之中,最大的墓有7米長。

我國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區,河道縱橫,便於行舟,舟船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從事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人們生前善於用舟,死後以船安葬乃順理成章之事。

但先秦時期使用船棺進行土葬的民族並不多見,唯有巴蜀地區是我國古代實行船棺葬相當集中的地區。

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種喪葬禮俗。

而60座墓葬集中出土,在國內都屬於罕見。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古蜀的先民都選擇在蒲江長眠?

「墓地經過嚴格規劃,應為家族或聚落公共墓地,而且,墓主人應該是當地的貴族。

」劉雨茂解釋說,從以前發掘的商業街、廣元昭化等船棺墓葬來看,所在地都是交通便利、資源密集的地方。

蒲江縣飛虎村、飛龍村曾多次發現船棺墓葬,這與蒲江縣地處西蜀交通要道,並且擁有鹽和鐵這兩大重要的戰略物資有關。

在古代,像這些政府極其重視的戰略物資都是交由皇親貴族來管理的。

我們認為,墓主人是蜀地最高機關派到蒲江的管理人員。

在漢代,卓王孫一家搬到蒲江附近,也正是看上蒲江當地豐富的鐵礦資源。

「這次發現的墓群就在蒲江縣鹽井溝下游,而且兩地距離非常近,僅約1000餘米,說明船棺葬墓主人很有可能是當時管理鹽業的重要官員。

」龔揚民表示。

2

墓主身份 可能是掌管鹽業的鹽吏?

考證後,墓葬大致可以判定在戰國中期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以後,乃至戰國後期。

考古人員發現,座座墓葬間有一點規律。

多數墓葬分布規整,「少見打破關係」,也就是說,只有一次修建的痕跡。

只有少量沒有分布規律的墓葬,有著後期再次修建的樣子。

此外,有一些南北向墓葬,兩三座成一組,時代相對略晚,相對較早墓葬,有了合葬蹤影。

有著嚴格規劃,是這批墓葬的獨有特徵。

考古人員據此判斷,應為家族或聚落公共墓地。

成都考古所研究員劉雨茂說,墓葬位所處位置是交通要道,富有戰略資源,再結合出土情況來看,部分應屬於當地最高機關管理人員的墓葬群。

「蒲江地區前後發現船棺葬墓7次,而各次發現的船棺葬墓附近皆存鹽井,說明船棺葬墓主人可能是當時管理鹽業的官員。

」龔揚民說。

墓葬中已經難以看見逝者遺骸,少許牙齒是墓主留下的印跡。

部分墓葬有破壞痕跡,考古人員猜想或許是部分被盜,或許是施工破壞。

多數墓葬保存完好,沒有遭到盜墓賊光顧。

3

11枚出土的巴蜀圖語 能否破解巴蜀的遠古密碼?

20世紀20年代, 成都出土了一批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上帶有神秘的圖形符號。

這些神秘的符號是否為文字的爭論也由此拉開了帷幕,並延續至今。

有學者把這些圖形符號和後來發現在銅戈、印章上的類似符號統稱為「巴蜀圖語」。

「以前在商業街船棺、廣元昭化船棺等墓葬中,甚至戰國時期普通土坑墓里,巴蜀圖語出土不少,但都比較零散。

這次的墓群里,截至目前就已出土了11枚印有巴蜀圖語的巴蜀印章,可謂是大批量啊。

這批巴蜀圖語發現地點大多在墓主人的腰部和頸部,可見,它們還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不僅如此,據龔揚民介紹,在此次出土的巴蜀圖語中,不僅有以前曾經出現過的圖案,還有新的圖案出現,「但究竟有多少巴蜀圖語是首次出現,還需耐心等待,目前,這些印有巴蜀圖語的巴蜀印章正在文保部門緊張修復中。

巴蜀圖語廣泛地出現在四川、重慶的境內,而這個遠古密碼,它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功能、如何使用,人們至今一概不知。

「關於巴蜀圖語,人們的猜測很多。

有人認為這是我們蜀地古代的文字,有人認為這是用在軍事上的封印或者印泥。

究竟它們是不是一種文字呢?應該怎麼來使用呢?這些圖案是單獨使用還是可以組合使用呢?關於巴蜀圖語究竟是什麼,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龔揚民說。

「古蜀文化中一直沒有被證實的文字出現,我覺得是非常遺憾的。

我們推測,墓葬里應該還會出土巴蜀圖語,等到墓葬群里的巴蜀圖語全部出土後,我們會進行系統地處理,做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相信這次出土的巴蜀圖語,能為解開它的奧秘提供大批量的實物證據。

」龔揚民有些激動地表示。

4

「戰國時期的LV」蜻蜓眼 究竟來自何方?

據劉雨茂介紹,此次發掘在船棺里發現了兩枚蜻蜓眼,顏色異常美麗且有許多切面,同時被發現的還有玻璃管,據他推測,蜻蜓眼和玻璃管一同出現,應該同為墓主人掛在脖子上的一種掛飾。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玻璃製品飾物的俗稱,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是因為它是一個「舶來品」——蜻蜓眼誕生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原產地為北非、中東。

珠子由玻璃製成,有很多切面,就像蜻蜓眼睛一樣五彩斑斕,「這在當時屬於奢侈飾品,蜻蜓眼就相當於『戰國時期的LV』了。

」劉雨茂解釋說。

據介紹,蜻蜓眼最早是進口而來的,途徑基本和北非、埃及與中國之間貿易之路吻合。

「究竟這兩顆蜻蜓眼是怎麼到蒲江的呢?我們推測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進口貨。

北非和埃及本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蒲江恰好在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上,那麼,由於絲綢之路上這些城市之間的商貿交流,蜻蜓眼傳到蒲江是很有可能的。

」劉雨茂頓了頓接著說:「還有一種可能是仿製品。

蜻蜓眼不僅在蒲江出土過,在我國其他地區也出土過,與外國的蜻蜓眼有一些區別,可見,當時國內已有了仿製生產工藝。

這當中,出產最多的就是當時的楚國,也就是今天的湖北。

蒲江人在當時完全有可能買的是我們國產的仿製品。

此外,我們蜀地的製作工藝也很有可能達到如此高度,說不定蜻蜓眼就是在成都本土仿製的。

對於蜻蜓眼究竟來自何方,我們只能在做了這兩枚蜻蜓眼的化學測試,看看裡面的成分究竟和哪個地區的更相近後,才能下結論。

而且,我們還有17座墓沒有挖,裡面是否還會出現蜻蜓眼,我們並不知道。

規劃

多學科開工 遺址將原址保護

考古專家透露,此次考古發掘也派出了最強的文物保護隊伍,一邊發掘一邊做保護。

「文物出土後立馬送到實驗室進行清理。

」考古專家介紹,此次考古還對周邊泥土進行了提取,經研究後還原出當地的環境。

在發掘過程中,出現了劍柄完好的銅劍,這對於專家們研究古代戰士如何使用刀劍,提供了極大的數據支持,而在之前出土的文物中,一般刀劍只有劍身,木柄幾乎沒有保存下來。

在考古探測發掘中,也使用了地磁探測儀器等先進工具,多學科運用到了此次考古中。

據現場考古工作者透露,當地原本是房地產開發項目,因為出土文物珍貴,當地政府已經決心原址保護,在當地修建博物館保護這些戰國舊跡。

蜻蜓眼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由玻璃製成。

玻璃又稱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現於西亞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製造珠飾,先是出現單色玻璃,1000年後又出現彩色玻璃。

公元前15世紀玻璃珠上開始有彩斑條紋或點狀圖案。

公元前10世紀,在玻璃珠母體上鑲同心圓,製造出「眼睛」效果的鑲嵌玻璃在地中海沿岸出現。

「眼睛」文化據說發源於西亞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這種說法,多盛行於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

新華社成都2月8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8日通報,該單位與成都蒲江縣文管所於去年9月在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60座戰國墓群,多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絲綢之路「舶來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飾...

蒲江船棺墓群 引出三大懸念

懸念1 船棺墓葬為何屢屢在蒲江被發現?船棺墓葬在船棺發掘之後的墓坑裡,記者發現,墓坑的船棺形狀依然清晰可辨。據現場工作人員李老師介紹,現場發掘的船棺長度從3米到6米。船棺內的隨葬品大多放在墓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