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四神規矩鏡:神秘之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孫家寨,在我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鮮有人知道這個村莊。

直到1973年,上孫家寨遺址被發現,青海考古界隨之掀起巨浪,上孫家寨這個普通的村落也迅速被人們所熟識。

在上孫家寨漢晉墓,出土了許多極具代表性的文物,其中僅銅鏡就有45面,四神規矩鏡、日光鏡、昭明鏡、四乳四螭鏡、連弧紋鏡、龍虎鏡……這一面面銅鏡向我們傳遞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信息。

40座墓葬中的45面銅鏡見天日

上孫家寨坐落在北川河的西岸,距離西寧只有十幾公里,上孫家寨墓地就在北川河西岸的台地上。

1973年的夏天,當時的省物資局儲運公司打算在上孫家寨修建木材倉庫。

因為早在上世紀50年代,原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就曾發現這裡有古代遺址存在。

所以在倉庫開工前,青海省文物考古隊的專家們便前往上孫家寨進行考古挖掘。

曾參與上孫家寨考古工作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盧耀光先生,在《回憶上孫家寨墓地的考古發掘》一文中寫道:「除地表散布不多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卡約文化陶片外,最顯眼的就是從寺溝河南岸到上孫家寨村北地帶,稀稀拉拉散布著的二十多個高大的封土堆。

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調查者認為這是一處漢墓群。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任曉燕也參與了當年上孫家寨的考古工作,她說:「從1973年開始挖掘,到1981年夏天結束,這次的考古工作歷時8年,共發掘古墓182座,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僅銅鏡就出土了45面,它們分處在40座墓葬中。

銅鏡是古人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也是精美的工藝品,是古代青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銅鏡的起源,古書上記載了許多傳說。

《軒轅黃帝傳》說:「黃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為神鏡寶鏡。

」古人認為銅鏡的使用始於黃帝,這雖然是神人制鏡的傳說,但是也說明銅鏡的歷史久遠。

考古學家研究認為,我國最早的銅鏡起源於距今四千多年的齊家文化時期。

上孫家寨出土的銅鏡大多是漢至魏晉時期的。

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繁榮期,戰國時期、兩漢時期以及隋唐時期,特別是兩漢時期,銅鏡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所以我國出土的銅鏡,多以漢鏡為主。

任曉燕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流行的銅鏡都是不同的。

」規矩鏡是上孫家寨出土的主要銅鏡樣式之一,流行於西漢末期至東漢初期。

規矩鏡在漢鏡的發展中,也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銅鏡。

神秘莫測的「TLV」紋飾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寫的考古報告《上孫家寨漢晉墓》中記載,上孫家寨漢晉墓共出土規矩鏡3面,它們鑄造精緻,晶瑩可鑑。

1974年出土的四神規矩鏡是其中一面。

這面四神規矩鏡直徑11.9厘米,圓鈕、圓座,坐外方框,方框四邊各向外伸出一個「T」形符號與對面的「L」形符號相對,方框四角又與「V」形符號相對,二者之間飾有乳釘,在被「LT」紋與「V」紋分化出的四等分中,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各據一方。

規矩鏡是因鏡紋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外國學者也叫它為TLV鏡。

看起來簡單的「TLV」紋讓學者們絞盡腦汁,眾說紛紜。

有人說「TLV」紋是由早期戰國銅鏡的一些紋飾演變而來的。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員李女士介紹說,西方學者認為,「TLV」紋象徵著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點。

規矩鏡上中心的鏡鈕代表中國是茫茫宇宙的中心,鈕座外面的方格表示大地,圓形的鏡子表示天,八個乳釘表示支撐天的八根柱子。

其中「T」象徵四方,「V」象徵四海,「L」象徵防止惡魔進入大地的門。

西方的專家們認為這與漢代的思想意識有關,表示漢朝的人身處在宇宙中央,和宇宙一起運行,祈求長生不老。

也有些學者根據漢代的日晷上有與規矩鏡相似的「TLV」紋飾,認為「TLV」紋具有天文學的意義。

因而有人就將方格規矩紋鏡取名為「日晷鏡」,並根據日晷推測「L」與「V」是表示時間的圖像,「L」表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V」表示四季的開始,「T」則含有空間的意思。

在我國,更多的學者認為,「TLV」的紋飾是由古代遊戲六博演變而來的。

六博,也叫陸博,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擲採行棋的博戲類遊戲。

有專家將在馬王堆等地發現的六博的格道圖案和「TLV」紋飾作了比較,它們的圖案幾乎一樣,所以規矩鏡也叫博局鏡。

四神蘊含天象和道家思想

在四神規矩鏡中,除了神秘的「TLV」紋飾之外,還有嚴格按照方位排列的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禮記·曲禮》記載:「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可見,在古代四神的方位排列關係到古代的禮制。

在四神規矩鏡中,四神的具體排列與天文學中四神方位的排列一致。

古人通過對天象的觀察,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顆星宿作為坐標,成為二十八星宿,也就是四象。

古人通過豐富的想像,將這些星宿分類成了四象。

規矩鏡中的四神就是按照天象中的四象排布。

李女士介紹,古時候人們認為四神還可以辟邪求福,規矩鏡中的龍、虎作為猛獸,可以用來鎮宅、辟邪。

所以四神在漢代應用極為廣泛。

據了解,四神最早出現於漢代,漢代初期所流行的是黃老思想,道家的宇宙觀認為天下分5個方位即東、南、西、北、中央,四神規矩鏡鏡背中心的鈕代表著中央,以鈕孔為中心形成子午線分出南、北,再加上在旁邊的四獸,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

漢王朝統治河湟地區的佐證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任曉燕說,上孫家寨出土的這些銅鏡,與內地出土的銅鏡一脈相承,並沒有大的區別。

因為埋藏條件的關係,這些出土的銅鏡有些完整,有些早已被侵蝕而殘缺不全。

這些銅鏡的出土也從側面反映了青海河湟地區當時的經濟文化狀況。

據史書記載,青海在西漢以前主要是羌人的活動地區。

漢武帝時,漢朝的武力進入了河湟,在現在的甘肅永登縣以西、大通河左岸築了令居塞,又開闢了河西四郡,阻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繫。

到了漢宣帝神爵二年,漢朝在西寧以西設臨羌縣、樂都以東設置了破羌縣。

隨著軍事力量的發展以及趙充國河湟屯田,漢族人口大量遷入了青海東部地區,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也隨之傳播到了河湟地區。

銅鏡作為漢朝時流行的生活器物,也隨之到了河湟地區。

上孫家寨發掘的漢晉時期墓葬有182座之多,其時間跨度從西漢昭宣時期到西晉初年,歷時三百多年。

這與西漢王朝在湟中一帶開疆拓土,實行郡縣制度的歷史背景是吻合的。

而且在離上孫家寨不遠的地方就是長寧村,漢代時長寧村稱「長寧亭」,晉建「長寧縣」,明改為「長寧堡」,歷史悠久。

上孫家寨村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日光充足,適合農耕。

這裡又與漢長寧亭不遠,也許這就是上孫家寨村會有漢晉墓葬群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有用鏡殉葬的習俗,取其「炤(照)幽冥」的意思。

在上孫家寨漢晉墓182座墓葬中,有40座墓葬有銅鏡陪葬,可以佐證漢代時中原文化在河湟地區的傳播,以及漢王朝統治下河湟地區經濟的發展。

「這些銅鏡,隨著主人的死亡,作為主人的生前用品成為了陪葬品。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漢晉墓中都有銅鏡陪葬,它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的隨葬品。

」任曉燕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