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會的最年輕打開方式:呦!呦!說唱祖師爺在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LOGO圖案之一:漢代說唱俑。

小小講解員:朱禹臻。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2日訊(記者 李慧穎 實習生 王琦 攝影報導)中國迄今發掘的唯一地上皇陵永陵、四川首次發現擁有規模宏大墓室的戰國墓葬新都馬家鄉木槨墓、全國最大的同時期祭台羊子山土台、四川第三大青銅文化鹽源盆地青銅、國內第一次內水圍堰考古江口沉銀遺址……地大物博的四川有著眾多考古「之最」。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曾說過:「近幾十年,四川有太多的考古發現,已經成為中國考古學界研究的熱點地區,這裡發現的東西前所未見。

家鄉不勝枚舉的古老文物,在四川小朋友眼中又是什麼樣的呢?10月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之際,四川新聞網記者邀請到5位小小講解員,為大家介紹四川代表性文物,讓我們在孩子們的講解中走近文物、走近考古。

我們選取了哪幾件寶貝呢?正是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LOGO上的五寶。

大會LOGO外圍由五個代表考古地層常見土色的紅、黃、褐、灰、黑圓環組成,五個圓環上的圖案分別來源於大溪文化玉面、三星堆青銅人像、金沙青銅人像、漢代說唱俑、唐宋時期佛像,均為四川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近年來,多檔綜藝節目掀起說唱熱潮。

然而,你們知道在我國秦漢時期,說唱表演已經很熱了嗎?小小講解員將帶你走近「漢代說唱俑」,走近那段歷史。

敲黑板,可都是知識點哦。

東漢陶說唱俑(四川博物院供圖)。

你們喜歡聽「新說唱」?

說唱祖師爺在此!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於1957年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被稱為「漢代第一俑」。

泥質灰陶製成,頭上戴幘,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誇張,活現一說唱表演者的姿態。

表面來看,陶俑的製作手法其實並不細膩,但簡單的雕琢卻抓住了幾個最傳神的地方:這尊說唱俑額前有數道皺紋,說明其年齡已然不小;而他眯縫著眼、嘴半張做嬉笑狀,又可以看出他的表演動作詼諧奔放、活潑歡快,能夠讓人聯想到似乎正講到故事的最高潮。

這種既誇張又不失真的製作技巧,時至今日依然讓人感到震撼。

秦漢時期,說唱表演在民間極為盛行,表演者稱為「俳優」,他們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來博得主人和觀眾笑顏。

俳優往往隨侍主人左右,即興演出,隨時供主人取樂。

表演時,則總是一邊擊鼓一邊說唱。

當時的皇室貴族、富豪大吏蓄養俳優之風極盛。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四川先後在成都、綿陽等地出土了10多尊說唱俑,新都還出土過名為《說唱圖》的畫像磚,描繪了說唱表演的場景。

此外,遂寧也曾出土過一尊陶樓房,裡面同樣有說唱表演。

可見在漢代,四川地區說唱表演十分興盛。

說唱俑的身高都比較矮小,《漢書》曾記載漢武帝時「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說明當時從事俳優說唱的人通常身材矮小。

他們還大多赤裸上身,可見在禮法衣飾制度嚴格的漢代,俳優們的地位相當低賤。

正是這些傳神的說唱俑,為今人了解漢代風俗、生活方式、說唱藝術等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