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發現最大規模成漢墓金堂出土 成漢陶俑「撞臉」三星堆人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鑄造出青銅縱目人像、創造了輝煌古蜀文明的三星堆人後來去了哪裡?今年年初,在金堂縣發掘出二十餘座成漢崖墓,其中出土的陶俑肖像酷似三星堆青銅像。

兩晉時期在成都建立成漢政權長達43年的賨(音同「從」)人,與古蜀人之間有什麼秘密?

歷時八月 發掘90餘座漢晉崖墓

為配合城市建設,2017年7月-2018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金堂縣十里村進行一次搶救性發掘。

期間,清理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崖墓90餘座,出土隨葬器物400餘件。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金堂十里村崖墓考古發掘領隊龔揚民介紹,此次發現的崖墓群分布於毗河東側淺丘斜坡上,根據出土器物能夠確定為成漢時期的崖墓有二十餘座,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成漢時期崖墓群。

建都於成都的成漢政權,是東晉十六國之一,目前四川地區已知成漢墓葬不足10座,在西昌、什邡、華陽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1985年在成都桓侯巷發掘的桓侯墓最為著名。

此次發現的成漢墓葬為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成漢墓葬群。

此次科學發掘對了解成漢時期的成都歷史,研究成漢政權性質、成漢時期科技水平及宗教信仰具有重大意義。

驚人相似 成漢俑和三星堆族屬或同源

龔揚民介紹,此次發現東漢至兩晉時期的部分崖墓中,出土的陶俑面貌明顯與其他時代不同,不論是侍俑、伎樂俑還是鎮墓俑,均雙目外鼓,與1985年桓侯巷成漢墓出土的陶俑肖像極其酷似,因為桓侯墓中有明確的成漢紀年,所以能夠確定這些崖墓為成漢墓。

桓侯巷成漢墓發掘的部分陶俑,2016年起作為常設展品陳列於成都博物館,其酷似三星堆青銅人的外貌曾引起很多網友驚嘆:「成漢陶俑與三星堆青銅人之間,到底有什麼秘密?」其實不僅是網友吃驚,連很多專家也認為,成漢政權與三星堆古蜀人有一定的聯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索德浩就曾表示:「成漢俑外形雖然特異,但並不讓人陌生,二十世紀80年代發現的三星堆器物坑中就有類似外形的青銅人像。

」但他又認為:「成漢俑非賨人形象,而有可能是以氐人為主的氐、羌等少數民族形象。

」他認為,從古蜀文明的來源分析,「成漢俑和三星堆青銅人像的族屬很有可能同源。

龔揚民介紹,除了縱目外,成漢陶俑的另一特徵是頭上有角,鎮墓俑手中持蛇,有的還持有環首刀、錘,龔揚民認為,這或與道教信仰有關。

據史料記載,賨人信奉早期道教,東漢末期還曾經投靠過政教合一的張魯政權。

在道教中,蛇象徵龍,可以吐火;錘象徵閃電。

龔揚民介紹,雖然東漢時期成都的陶俑已經採用了模製工藝,非常精美,甚至連面目表情都能刻畫得栩栩如生,但成漢俑的製作方式卻非常簡單,系用手捏制而成。

歷史創舉 出土中國最早年號錢

龔揚民介紹,歷史文獻中,對賨人最早的記載在秦漢時期,史載賨人住在巴地,以彪悍勇猛、好鬥尚武著稱。

秦時,他們曾射白虎為民除害,秦末,則助劉邦奪得天下。

現在,在川東渠縣還有一處景點名叫賨人谷。

近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渠縣城壩發現「宕渠城」遺址,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與「賨人」有關的城址。

東漢末年賨人曾投奔漢中的張魯政權,曹操兼并張魯後,賨人被遷至隴西。

東晉末年,氐族在隴西叛亂,建立仇池國,賨人離開隴西,流離至巴蜀,公元301年賨人首領李特在綿竹發動流民起義,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稱成都王,兩年後稱帝,國號「大成」,建都成都;公元338年,昭文帝李壽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歷史上成漢的疆域,北至漢中,南至滇、黔北部。

此次發現的成漢崖墓中,還出土了一批「漢興錢」,是確定崖墓年代的重要證據之一。

「漢興」為成漢皇帝李壽的年號。

漢興錢是成漢在中國歷史上的創舉,是中國最早的年號錢。

在此之前,中國的錢幣都是計量錢,如王莽時代的五銖錢。

重新認識 部分手工業被保留下來

此次還出土了一些成漢特有的、紋飾特別的銅鏡,由於史料記載成漢在戰爭中曾經殺了很多蜀人,其中就包括很多工匠,而此前出土的成漢陶俑工藝又非常簡單,所以一般認為成漢時期手工業倒退,但此次出土的銅鏡卻仍然具有相當的技術水平,說明有一些手工業技術在成漢時期仍然保存了下來。

在成漢崖墓中還出土了一枚很小的青銅「軍司馬印」,龔揚民介紹,司馬在成漢是比較高的官職,但該墓葬的形制、陪葬物與別的墓葬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史料曾記載成漢也設有百官,但百官之間的等級差別不大,成漢的統治者有比較原始的平等觀念。

公元347年,成漢被東晉所滅,恆溫夷少城,成漢遺存灰飛湮滅。

這個在成都僅存在了43年的政權,因遺存太少,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謎團。

遺憾的是,雖然東漢晚期葬具已經多用陶棺,但成漢時期葬具卻多為木棺,墓葬主人的遺骨沒有保存下來,所以目前並不能通過DNA鑑別這些墓葬是賨人、氐人、羌人還是在成漢統治之下的漢人的墓葬。

龔揚民認為,金堂縣十里村崖墓群墓葬形制豐富、持續時間較長,是研究東漢晚期至兩晉時期四川地區人口遷移、技術發展及喪葬習俗的重要考古材料。

記者 汪蘭

圖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金堂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

新華社成都5月7日電(記者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公布,近期在成都市金堂縣發現90餘座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崖墓,其中30餘座為成漢時期墓葬,出土了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外形相似的鎮墓陶俑。據成都...

四川自貢發現東漢崖墓

新華社成都5月17日專電(記者童方)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四川自貢市沿灘區發現東漢崖墓。3月26日,自貢市沿灘區沿灘鎮飛躍村犀牛口大橋施工範圍內發現崖墓。3月29日,四川省文物...

成都出土戰國船棺內藏「成都」銘文青銅矛

新華社成都2月17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報,近期在蒲江縣出土的大型戰國船棺里又發現了刻有「成都」銘文的青銅矛,為研究戰國時期青銅兵器製造工藝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成都文...

重大考古發現:河南周口發掘百座漢墓群

11月13日,河南文物部門對外消息稱:在該省周口市境內發掘出以百餘座漢墓為主的古墓群,出土有大量陶器與漢代「五銖」錢。據介紹,墓葬出土陶器多達487件,從出土的遺物判斷遺址的時代從漢代一直延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