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山西壁畫展」布展先睹為快,墓室復原宛若身臨其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將於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 此次展覽以「天似穹廬」和「人亦黃土」兩部分展出北朝和宋金元的12組(89件)墓葬壁畫(全部展品目錄見文末),其中第一部分「天似穹廬」部分展出的三件北朝壁畫分別來自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和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展覽現場將還原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墓室。
此次展覽從11月10日開始布展,經過幾天的工作,已初具看點,一些墓室的復原也已初具雛形,「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今天先睹為快。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向「澎湃新聞」介紹,布展將持續三周,這在上博的歷史上是少見的,主要原因三件北朝的壁畫體量巨大,還原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墓室更是需要上海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兩館工作人員合作完成。
李仲謀介紹說,「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中三幅北朝時期的壁畫主要集中在人物和建築,也包括了花卉、植物、動物和異獸的描繪,這些壁畫的藝術風格對後世的繪畫藝術也是有影響的。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海報
與公眾熟悉的山西永樂宮或是廣勝寺等寺觀壁畫不同,墓葬壁畫不如寺觀壁畫鮮艷和精緻,但更有生活氣和煙火氣,且因為存在於長期地下,毫無爭議的說明了墓葬的時代,而寺觀壁畫每個時代都有可能去修復和重新繪製,所以墓葬依舊保持當時了的很多文化、日常生活、經濟等信息,對研究當地的歷史、藝術、風俗更有幫助。
此次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均為山西博物院所藏的墓葬壁畫原件。
李仲謀介紹,相比中國古代繪畫宋元之前的作品存世稀少,或為後期摹本且存在爭議,所以確鑿的隋唐以前的繪畫作品,只有壁畫。
且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壁畫,人物造型、線條、設色等的藝術水平都很高,且出現的了透視。
隋唐以前的壁畫感覺並非工匠所做,而是出自有一定造詣的畫師之手。
而宋金元部分的墓葬壁畫比較普遍,水平則參差不齊,有的略顯稚拙,看見出自普通畫工之手,但也不乏好的藝術作品。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北齊,泥質,山西博物院藏
三件北朝壁畫,還原歷史、刷新觀感
走入上海博物館布展現場,進門右手邊的「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復原墓室已經初具雛形,該墓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水泉梁村,於2008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及壁畫搬遷保護。
山西博物院採用「復原性保護」的新方式,把原本置於自然環境中「不可移動」的壁畫切割成數十個塊面,揭取搬遷後,進行修復、養護,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結構拼接復原。
因山西朔州水泉梁北朝墓葬壁畫要復原搭建展示,故上周最先出箱。
經兩館專業人員反覆仔細的檢驗後完成點交,並開始搭建。
復原的水泉梁墓由於30多塊小壁畫組成,占地75-80平方米,搭建預計將在一周後完成。
工作人員在布展現場為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展出做準備。
@山西博物館院 圖
此次展覽的負責人上海博物館展覽部金靖之介紹說:「屆時觀眾宛如身臨其境走入墓室,通過甬道進入,四壁壁畫環繞。
正對門口的北壁是夫婦宴飲圖,東壁的鞍馬儀仗圖,西壁的牛車出行圖,以及南壁門洞左右兩側的鼓吹圖均復原展出。
墓頂壁畫的四神圖和十二生肖圖也將呈現。
」
為了保護文物,「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復原墓室將限流參觀,屆時,細心的觀眾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藍色的線,這是之前盜墓的人劃分壁畫留下來的切割的線。
布展現場正砸還原的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室
進門右手邊將陳列的是「太原市北齊婁叡墓」,這是一個著名的墓,也是在壁畫研究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墓葬。
1980年代被發掘和修復,當時的修復技術和現在不同,所以山西博物館的工作團隊以現代技術重新修復。
此次展出的北齊婁叡墓一共四幅壁畫,有三幅是一組為馬隊出行圖,一幅是單獨的迎賓圖。
婁叡墓暫未開始布展,我們只能從展覽海報中設想其展出效果。
但上博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描述了其中一幅中特別有意思的場景:有一匹馬在受驚的時候,一邊奔跑一邊排便,且排便的動態表現得非常生動。
上海博物館的一件「西漢八牛儲貝器」其中也有一匹馬是如此動態,與之對照,便解答了對的各種猜想。
墓主人婁叡為鮮卑勛貴,北方人在馬上生活,對馬的習性的了解,導致對馬的刻非常生動。
除此之外,婁叡墓壁畫中對男女的髮飾、裝束、服裝都很有特點,把北朝人帶的風帽,以及騎馬的裝束都在壁畫上面有很生動的表現。
當然壁畫中也包括了一些專家也沒有研究出來的謎團,比如,有個人物的髮型既不像男性的典型髮型,也不像女性的,這表現的是什麼?
觀眾參觀時也可以細細尋找比對。
北齊婁叡墓(局部,海報圖)
澎湃新聞記者探訪時,恰逢「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北壁」開箱,10多名工作人員合力將其從木盒中抬出。
這件壁畫上周四(11月10日)凌晨運抵上博,上博為這件長3.2米,高3.5米的壁畫「拆門」相迎。
這件壁畫陳列右手第二間(「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復原墓室邊)一個獨立的空間之中,從目前布展情況看,觀眾和這件壁畫間僅一塊齊人高的玻璃之隔。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北壁從木箱中抬出
九原崗北朝墓葬的發掘於2013年,對研究北朝晚期社會生活、繪畫藝術以及中國古代建築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遺憾的是,除卻穹隆頂上面的星象圖及兩壁星星點點的殘跡,墓室壁畫幾乎盜揭殆盡,所幸墓道東、西、北三壁的壁畫尚大部存留。
此次展出的為北壁,其上繪有一座極有氣勢的木構建築,兩側有廊相連。
金靖之介紹,過去關於北朝的建築形制只見於文獻,「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既是藝術品,也是歷史資料。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正在布展
宋金元壁畫,多民族融合下的山西
除了「天似穹廬」展出的三件北朝壁畫外,「人亦黃土」部分囊括了宋金元時期的9組(53件)壁畫,其中北宋1組,宋金1組,金2組,元代4 組,相比之下,宋金元的壁畫沒有北朝時期的那麼大,可能在觀眾眼裡不是很出彩,但是它的研究價值非常高。
「盂縣皇后村宋金壁畫墓」已開箱陳列
看過三件震撼的北朝壁畫後,宋金元僅「盂縣皇后村宋金壁畫墓」已開箱陳列,但上海博物館展覽部金靖之特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到了「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
在展示的五塊壁畫中,有三幅是牡丹圖,兩幅為元代的詞:一幅是元好問的詞,另一幅是致敬元好問的一首《鷓鴣天》,裡面用了張養浩的「無窮名利無窮恨,有限光陰有限身」,來抒發胸中的情感。
「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的墓主人姓孟,但元好問是鮮卑族、拓跋氏,但他在金代做官,金代滅亡後他借詩抒發亡國之情。
姓孟的漢族人的墓葬中也藉助了元好問的詞,來抒發他在宋代滅亡之後,復國無望的心情。
布展現場正在等待開箱的宋金元壁畫
山西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從北朝開始一直是北方草原民族統治的,這些壁畫中也體現出漢民族與北方草原民族的關係——兩者互相融合,漢文化吸收了草原文化產生蛻變,草原民族被漢同化,成為中華文明形成的一部分。
比如婁叡墓主人是鮮卑族東安王婁叡,他不是漢人,但是他出行的馬背上就有漢人及其他各民族。
但到了漢民族統治的唐代,山西成了邊關,並駐紮軍隊。
北方草原民族並不容易進入,所以唐代山西地區發展得比較慢,出土唐代的墓葬不多,壁畫也很少,這也是此次展覽沒有唐代壁畫的原因。
(實習生羅娜對此文亦有幫助)
附: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展品目錄
第一部分天似穹廬 (共3組36件)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
第二部分人亦黃土 (共9組53件)
盂縣皇后村宋金壁畫墓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
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
屯留縣康莊工業園區元代M2壁畫墓
陽泉東村元墓
平定西關村M1壁畫墓
五台縣陽白壁畫墓
繁峙西沿口壁畫墓
繁峙下永興村壁畫墓
上海博物館前所未有地把南門拆了,只為迎接巨幅古代山西壁畫
11月8日深夜,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上海博物館建館21年來首次拆開的南大門前。在近10位工人的號子聲中,一件長3.2米,高3.5米的巨幅南北朝時期的古代壁畫——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被小心翼翼地抬...
大寶貝深夜「破門而入」,上海博物館首次拆了南大門
為了將一件巨型北朝壁畫(長3.2米,高3.5米)搬入館內,上海博物館博昨日(11月8日)傍晚閉館後拆除南門,這在上博人民廣場本館開館21年來的展覽史中尚屬首次。
89件壁畫珍品 首次向中國公眾展出
據新華社電由山西博物院遴選的北朝及宋金元時期12組共89件壁畫珍品原件,將於近日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三個月,觀眾將免費參觀。這是這組藏品首次面向中國公眾開放,也是目前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古代壁畫展。據...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究竟為何物,上海博物館破門也要借
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葬壁畫,是中國目前現存面積最大的墓葬狩獵圖壁畫。總面積約70平方米。12名中國頂級專家學者對壁畫墓的學術價值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墓葬的發掘對研究北朝晚期社會生活、繪畫藝術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