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舍東衡漢墓將原址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久前,《德清新聞》有關洛舍東衡漢墓考古發掘的新聞吸引了廣大讀者的眼球。

現在野外考古發掘已經結束,但是漢墓的保護工作正在繼續。

昨天記者了解到,此漢墓將被原址保護。

據向縣博物館了解,此次東衡漢墓考古發掘共出土了24件器物,其中陶、瓷器19件,其餘的為銅、鐵器,部分器物文物等級較高。

目前文保人員正在對文物進行清理、修復。

此次考古發掘還有一大亮點:該墓葬保存得非常完整,使得考古人員第一次看到了近2000年「原封不動」的漢代墓葬。

此前的報導中已談到,漢代人崇尚「厚葬」習俗,死後墳墓做得特別考究,把死者生前的寶貝作為陪葬放進墓室中,因此常常引人盜挖。

加之漢代至今年代久遠,經過一代代盜墓賊的侵擾,形成了漢代墓葬「十墓九空」的現象。

即使倖免盜賊之手,絕大多數也已坍塌。

縣博物館原文保所所長朱建明說,他從事了30多年文保工作,參於發掘的漢代墓葬不下百座,可他沒有發掘過一座未遭人為破壞或自然損壞的完整的漢代墓葬。

據文保人員介紹,此次發掘的是東漢中晚期的券頂磚室墓。

券頂磚室墓始於東漢,此前的墓葬為土坑墓,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坑,四周用石或磚圍砌,然後放入棺槨,覆蓋泥土。

券頂的出現是古代建築技術的進步,它是在地面之下利用券頂拱的力學原理,建成一個可以承受壓力的墓室空間,然後把棺槨及陪葬品放人墓室中,再封閉起來,就像在地下建了一所房子。

但是,券頂磚室墓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尤其是大跨度的墓室,因此大部分券頂磚室墓經受不了歲月的考驗而塌陷。

直到六朝時期,才出現了更為堅固的穹隆頂墓。

東衡漢墓之所以被考古人員格外重視,除了沒有被盜挖破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樣一個長5.6米,寬2.4米,高2.7米的墓室,經歷近2000年歲月,竟然沒有一點變形、坍塌,以原始的面貌展示給了現代人,這在同時代、同規格的墓葬中是極為少見的,證明德清的祖先在漢代已經熟悉力學原理,並予以應用。

這對研究古代建築史,以及墓葬習俗和建造技藝有重要的價值。

而且,東衡漢墓墓室內壁布滿深峻清晰的「萬歲不敗」文飾,給人以華美感,不失為古代的一件建築藝術品。

東衡漢墓是東衡村在開挖山坡時偶然發現的,該村原計劃在那裡築路建房,漢墓的出現,讓東衡村幹部既喜又憂,喜的是東衡村發掘出了較高規格的完整的漢墓,如果得以保護留存,將給東衡這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增色。

憂的是漢墓的存在,勢必要改變原有的建設規劃,重新規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於是,漢墓的保留與拆除引發了爭議。

昨日,記者從文保部門獲悉,東衡漢墓將在原址得以保留,此情況已向省有關部門作了報告。

東衡村正在重新規劃建設方案。

漢墓的保護和展示工作也在進行中。

在今天,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矛盾比較突出,東衡漢墓差一點成為隆隆挖掘機下的一堆碎磚,又差一點遭盜墓賊的毒手,還差一點因建設需要而被拆除。

但是它最終被完整地保護了下來,這是文保部門和東衡村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德清人注重歷史文化的體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秘山東定陶諸侯王級大型漢墓

山東菏澤定陶,仲夏驕陽炙烤大地。一座在這裡塵封千年的漢代古墓首次對媒體集中開放,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古墓探秘之旅。這座被稱為「定陶大型漢墓」的古墓自發現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的考古意義。從去年10月開始...

藍山五里坪古墓群出土漢代銘文磚及45件文物

紅網藍山縣分站8月18日訊(通訊員 胡雯)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對藍山縣五里坪古墓群的搶救性發掘中再次探明墓葬30餘座,其中已經清理完畢的三座漢墓中,共出土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等...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湖北襄陽驚現南朝「南陽宗」銘文磚墓

2013年7月26日,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在清理一座南朝時期是磚室墓葬,在墓室內部和券頂上上發現帶有「南陽宗」的陽文銘文磚三塊,帶「蓋」字的銘文磚2塊,帶「王」字銘文磚多塊,在墓葬內出土...

十年了 六安王陵區保護工程進展緩慢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 十年前,當六安雙墩漢墓第一代「六安王」劉慶的主棺被成功吊起時,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引起國內文化界、考古界的關注。此後,考古部門確定此地是西漢「六安王」家族的墓葬群。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