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山東定陶諸侯王級大型漢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東菏澤定陶,仲夏驕陽炙烤大地。

一座在這裡塵封千年的漢代古墓首次對媒體集中開放,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古墓探秘之旅。

這座被稱為「定陶大型漢墓」的古墓自發現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的考古意義。

從去年10月開始科學考古發掘以來,截至今年5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考古學者在實地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在以往發現的『黃腸題湊』墓葬中,此墓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好、時代特徵明顯。

在菏澤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墓址所在地被茂密的玉米田所環繞,位置偏僻並不容易被發現。

歷史上定陶是個經濟要地。

史書記載,定陶古稱陶丘,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漁獵耕種。

春秋戰國至兩漢期間,定陶一直是中原地區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漢王朝建立始於此地,王朝的命運在此後的400多年間與這裡有著密切的聯繫。

漢墓位於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因保護需要,這裡四周安裝隔離網。

一座整體呈現「甲」字形的漢墓位於數米深的土坑中。

因需避風雨,發掘之後,墓地被塑料、網幕等遮蓋物遮擋,四周擺放著已被考古人員揭下的數萬塊墓磚。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樣規模的漢墓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實屬罕見,因為「黃腸題湊」為漢代帝王的專用葬制,而其他的皇親國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經過天子的特賜才可享用。

「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墓葬的一種埋葬制度,目前考古發現多見於漢代。

據史書記載,「黃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以外的一種木結構,由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

黃腸是堆壘在棺槨外的柏木,用柏木構築的題湊即為「黃腸題湊」。

這座漢墓的規模較以往同級別諸侯王級漢墓更大。

發掘考古隊領隊崔聖寬介紹說,墓壙近方形,邊長28.3米,為人工夯築的地上墓室,墓壙四壁採用木板貼護,木槨周圍使用了大量積沙,形成積沙槽,木槨的頂部及周邊又採用青磚進行封護。

在整座墓的東側,一個斜坡狀墓道顯示出進入墓穴的入口,由於地下水位偏高,在墓道口仍能見大量積水,考古人員此前為方便考古發掘,在墓的西北角打了一口井,至今能見地下水湧出。

換上雨靴從墓道入內,艷陽高照的夏日田野頓時變成了幽暗潮濕的地下世界,剛進墓就能聞到一股木材的清香。

墓口處的過梁僅有1.5米左右高,記者只能低頭入內。

進入墓穴,就是1.8米高的迴廊,迴廊環繞放置棺槨的中室,廊內是齊腳面的積水。

地下溫度明顯降低,一些角落已拉上電燈,因為人多,墓內絲毫無盜墓文學中所渲染的恐怖氣氛。

近20名記者隨著考古人員魚貫入內向左行進,迴廊頂多只夠兩個成年人並排而行,每過一個橫樑都要低頭。

迴廊外圍可見12個室,室內經閃光燈照射空空如也,平時無燈光照亮。

崔聖寬說,整座墓內共有23個室,墓室內部結構對稱,無論左右東西南北都是對稱的,每個門都是黃腸木做成。

環繞迴廊一周大概用了15分鐘,所有墓室都有木質墓門,均敞開。

所有牆壁為小型枋木壘砌,表面略有腐蝕,但整體保存較完整,地面也均為木材鋪設。

期間,記者還在迴廊的東南角等位置見到不同時期的盜洞。

其中一個盜洞位於墓主人棺槨所在的中室,這個墓室有著四個甬道與外圍墓室相連,每個甬道有門,均為銅的門軸,有的門已被破壞,有的仍保存完好,但無法打開。

中室內墓主的棺槨已被保護起來,因有彩繪不允許觸摸。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此前透露,這座墓葬累計發現盜洞30余處。

有的幾乎在墓主人下葬後不久即產生,此後歷代又被盜墓賊盯上。

直到現在,仍是盜墓賊眼中的肥肉,僅去年,當地公安部門就緝拿盜墓者20餘人。

盜墓猖獗讓這座本該「富有」的漢墓被發現時卻空空如也。

考古人員翻遍墓的每個角落,甚至連地面的淤泥清理個遍也沒有發現一件文物。

崔聖寬說:「盜墓賊拿走了所有的文物,留下了一座空房子。

「但即便是這座空墓仍舊是一個巨大的文物。

」崔聖寬說。

據考古人員估計,這座墓葬整個木槨所用木料初步估計在2000立方米以上,建造整個墓所用木材可達3000立方米到4000立方米。

同時,這座墓的黃腸木每根長7、8米,寬1米多,黃腸木之間採取榫卯結構相互連接,歷經2000年仍嚴絲合縫。

覆蓋在墓室上層的2.3萬塊帶有豐富文字的漢磚,數量空前,記錄內容豐富,對於研究漢代的書法藝術、人文地理等都是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文物專家初步推斷,定陶漢墓的主人可能是西漢晚期的定陶王或是漢哀帝之母丁姬,但由於墓葬曾遭盜掘,隨葬文物被洗劫一空,墓主人的確切身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前,「黃腸題湊」墓經科學發掘的已有10余座,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自東漢以後,木結構的「黃腸題湊」墓葬已基本不見,隨著大型磚石墓和多墓室的盛行,木結構「黃腸題湊」的墓葬為石材題湊所取代。

在這次向媒體集中開放之前,已有全國各地的漢代考古專家到發掘現場實地考察,對墓主人身份的研究以及墓地下一步保護進行研討,相關結論和方案有望近期揭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南約15公里的豐臺區花鄉郭公莊南,是一座建立在漢代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

洛舍東衡漢墓將原址保護

不久前,《德清新聞》有關洛舍東衡漢墓考古發掘的新聞吸引了廣大讀者的眼球。現在野外考古發掘已經結束,但是漢墓的保護工作正在繼續。昨天記者了解到,此漢墓將被原址保護。據向縣博物館了解,此次東衡漢墓考...

「六安王」大墓主棺外棺蓋板揭開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

安順發現一座漢代古墓 兩塊石頭竟是漢墓磚

兩塊「怪石頭」竟是漢墓磚安順西秀區發現一座漢代古墓,現場發掘顯示早年曾被盜墓賊光顧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西秀區大西橋安莊村村民在一個堡壘狀的土堆處翻地時,挖到了兩塊「怪石」,文物專家鑑定為漢朝墓葬...

2000年時發掘的寧夏中寧龍坑漢墓群

龍坑,全稱叫「龍坑溝」,人們習慣上將古城子至茶坊廟的這段溝道簡稱為龍坑。龍坑溝是明代以前為了分流清水河的洪峰而開挖的一條人工河道。它自風塘溝的北端築壩,開口向西北方向引流,途經白土梁,古城子南...

羋月墓震撼曝光:21個坑洞竟是血祭肉祭先王

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使得秦宣太后(史書記載為姓羋,被封為八子,電視劇羋月以其為原型)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包括宣太后陵在內的秦東陵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其中在宣太...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在北京市城南的豐臺區花鄉地區,有一座建立在西漢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其前身——大葆台西漢墓於1974年6月初發現,並開始發掘。經考證,在兩座墓室中的一號陵墓埋葬的是西漢廣陽傾王劉建,二號墓則為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