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知識-現代姓氏如何開展新編家譜進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家譜是想社會主義時代編修的家譜的簡稱。

編修一部新家譜,有的是在舊家譜的基礎上續修,有的是在已經燒毀無存或從未編修過的情況下進行的。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編修一部社會主義時代的新型家譜.由干時間跨度長,內容廣泛,類目繁多,涉及眾多族人,是一項很大的文化建設工程,需要族人統一認識,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積極創造條件,做好編纂前期準備工作,才能充滿信心,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展開編修工作,編修出一部具有思想性、資料性、科學性,富有時代特點和家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家譜。

一、建立機構

編修家譜是一項艱巨複雜的文字工作,同時涉及許多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編修任務重、要求高,需要有堅強的組織領導作保證。

因此,編修家譜,首先要成立家譜編輯委員會作為一個有權威的領導班子,負責整個家譜的編纂領導工作。

編纂委員會成員一般應由族人中具有影響力,政治理論功底厚,文化水平高,組織能力強,熱心修譜工作的離退休幹部、教師組成。

並聘請有關專家學者作顧問,對整個家譜的編纂工作給予指導。

在編輯委員會下面設立辦公室,作為日常工作機構,辦公室內設編輯部,負責家譜編寫和資料搜集工作。

設主編一人,副主編若干人。

編輯部下設若於編輯小組,副主編兼任組長,選擇若干編輯。

主編把譜書分成若干部分,落實到小組完成編寫和修改任務。

修譜具有一定的理論性、科學性和技術性,需要組建一支穩定的專業修譜隊伍。

這支隊伍的關鍵是人員的素質。

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家譜的質量。

他們應當具備三個條件:一要有一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二要具有大專以上的文化水平,並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三要熱愛修譜工作。

只有熱愛,才能產生動力,自覺地鑽研家譜知識,不畏艱苦,認真調查研究,搜集資料,勤于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圓滿完成修譜任務。

一部家譜,內容多,篇幅長,時間跨度久遠,一般由幾個或十幾個編輯共同編寫而成,但必須選好一個主編。

主編既是家譜的設計者,又是具體編著者,主編要對家譜編纂工作全面負責,「從發幾起例,設計篇目,到組織編寫譜稿,譜稿的總纂合成以至資料的審核,內容增加調整,圖表照片編排運用;行文表述的規範統一,最後的修改定稿,都要統管處理」①。

主編在編纂中占有重要地位,責任重大,家譜質量的優劣,價值的高低,與主編素質直接有關。

因此要編出一部精品家譜,要選好主編,主編應具備較高的素質,德才兼備,業務水平高,組織協調能力強,善於團結同志,密切合作,同時主編還要有健康的身體,因為編纂一部家譜,歷時長,有的要一二年,甚至三四年才能完成。

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和堅韌的耐力,確保完成修譜任務。

主編一經確定,不要輕易換人,也不要搞「掛名主編」。

有的家譜規模較大,篇幅長,除主編外,可以再配幾個副主編,協助主編工作。

二、擬定篇目

家譜是按照家族的內容分類依次編排而成的史類圖書。

篇目反映家譜的基本內容,是編纂家譜搜集資料和編寫家譜的提綱,是家譜的框架和總體設計,是成書後的目錄,一部好的家譜篇目應反映一個家族的全貌和時代的特點。

篇目在修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決定著家譜搜集資料和編寫範圍,篇章結構,譜書內容的排列組合。

這是家譜編修前期關係家譜質量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

有了一個全面、系統、主題突出的篇目,就能把雜亂的資料編成一部思想明確,有骨有肉,邏輯清楚,反映家族特點和時代特點的家譜。

在編修家譜前期,要擬定篇目。

主編要在查閱舊譜,了解家族的發展歷史和初步掌握家譜現狀的峽礎上,根據家譜的特點,家譜體例的要求,擬定篇目,作為編寫家譜搜集材料的提綱。

在占有並認真分析研究家譜資料以後,對篇目進行修改,作為編寫家譜的提綱,家譜寫成後,再進行修飾,最終形成家譜目錄。

三、搜集資料

家譜是家族歷史資料的科學彙編。

家族的歷史和現狀是通過資料來反映的,資料是家譜的基本特徵。

一部好的家譜,總是以資料翔實全面豐富,是非分明見長。

沒有大量的、全面的。

翔實可靠的資料,就編不出一部符合質量要求的社會主義時代的新家譜。

重視資料搜集,是歷代修譜的傳統,不論是官家修譜還是私人修譜,都把搜集資料放在首位。

編修新家譜,搜集資料要先行,在擬定家譜篇目以後,要根據篇目並以其作為搜集資料的提綱,抓緊搜集資料。

這是修譜過程中工作量最大,時間最長的階段,一般要求約占修譜總時間的三分之二。

一部家譜所需要的資料,一般是成譜的10倍以上。

資料搜集工作,將在第五章詳細敘述。

四、分工撰寫

撰寫是修譜的重要環節,是保證譜書質量的基礎。

一部家譜的篇幅很長、文字數量很大,成書時間較長,除少數支譜可以由一人執筆撰寫外,多數家譜,一人難以承擔全部撰寫工作,必須按篇章分為若干部分,在主編的統一組織指揮下,由修譜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或分給個人撰寫。

如果是合族譜,統譜,可按片區或家族支系組成若干編輯小組,設組長、副組長和若干成員,再進一步進行分工撰寫,組長負責本片區或支系家譜資料搜集撰寫。

也可以按篇、章承包給專業或特邀修譜人員,分頭進行撰寫。

不論採取哪種方法,都必須明確規定撰寫內容、質量標準和完成時間,並為編撰人員提供必須的物質條件,確保譜書按時間按質量完成編修。

五、搞好總纂

總纂是家譜撰寫的最後階段。

總纂是把分頭撰寫的各部分完成之後,把它合成為分類橫排、結構嚴謹縝密的完整書稿。

總纂工作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主編負責制,主編具體承擔總纂工作指揮、主持之責,修譜人員集體參與,通力合作完成總纂任務。

主編要制定總纂方案,提交編委會討論通過。

根據已經通過的總纂方案,對全書進行刪繁補要,核實資料,處理內容上的矛盾,調整章、節,潤色文字,連貫全譜,以求全譜觀點、體例、文風的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如出一人之手,完成合乎要求的譜書初稿。

初稿完成後,還要繼續不斷地進行認真細緻的修改、潤色,最終完成全書的總纂任務。

六、籌措經費

資金是完成編纂家譜任務的重要物質基礎,根據編纂家譜規模,需要籌措相應的經費。

從編修家譜開始,就要擬定籌措經費的計劃,初步確定經費開支項目、範圍,按照譜書的規模和出版發行數量及其所需經費金額,提出籌集資金的來源、途徑和方法。

通過組織宣傳,告知族人(如何寫告族人書,舉例)附後,僅供參考),有計劃地籌集必要的經費。

修譜經費開支項目,至少有這樣幾項必須開支;(一)印刷表格經費;(二)辦公費;(三)舉辦學習班培訓費;(四)房租水電費;(五)審稿會議會費;(六)外出調查費;(七)譜書印刷裝訂費;(八)預想不到的其他經費。

除以上八項外,有的家族需要為祖墓立碑、重修,為本地希望工程捐款等,也需要預算和安排經費。

經費來源,古代修譜,一般由家族祠產收益中提取一定經費,其次是全部族人共同捐資。

現代修譜的經費來源,一是有經濟實力的族人贊助;二是全體族人捐資;三是譜書出版發行的收人。

為了鼓勵族人捐款,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捐款在一定數額比如 200元或300元的族人發譜書一部,並在譜書上刊登照片,但是,不論採取什麼措施籌集資金,要堅持自願原則,不得強迫命令。

所有籌集的經費要精打細算,反對鋪張浪費,不得私分、挪用。

譜書修成後,帳目要公開,還應在譜書上實錄經費的收人和支出情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修譜知識-現代姓氏新修家譜搜集工作

    一、搜集資料的重要性 資料是家譜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一部好的家譜應該是一部樸實的資料的科學彙編,成為能用於當今,傳於後世的精神財富。資料性決定了資料在家譜中具有重要地位。編修新家譜必須占有豐富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