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中修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

「文物修復師」這個冷僻的職業

在一夜間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在巴中

也有這樣一位

文物修復師

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文物修復師主要為文物進行病害分析,並解決影響文物本身安全的問題。

他們是修復文物的「醫生」,修復的是文物,保護的是歷史。

在巴中,專業的文物修復師僅一人——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塗洪銘。

今年30多歲的塗洪銘戴著金絲邊框眼鏡,瘦瘦的,文質彬彬的模樣,說話慢條斯理、不急不躁,這是他多年從事文物修復工作養成的性格。

塗洪銘在市文物中心修復明代絹畫

在塗洪銘眼裡,巴中歷史文化豐厚,文物古蹟遺存甚多,這些厚重而珍貴的文物帶來的不僅是榮耀,還有背後傳承歷史的責任,作為一名文物修復師,有責任、有義務保存好巴中的文物古蹟。

那麼,我市文物古蹟保護現狀如何?近日,記者走進市文物局了解情況。

人才稀缺 上萬文物待修

5000多年前的擂鼓寨新石器遺址、2000多年前牟陽古城遺址、1000多年前的隋唐石窟、明清時期的白衣古鎮等眾多歷史遺蹟散落在巴中山水間。

據統計,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400處,其中國保單位5處72點、省保64處83點、市保59處、縣保259處;可移動文物93748件,其中珍貴文物4259件(套),包括一級文物55件(套)、二級文物261件(套)、三級文物3943件(套)。

全市現有博物館、紀念館12個。

修復後的清代字畫

在這9萬多件可移動文物中,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近2萬件文物需要修復。

「需要被修復的文物很多,而『醫生』卻出現了極度缺乏的情況。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國家文物局曾做過調查,全國文物系統3000多萬件館藏文物中,半數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而全國真正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人員不過2000人。

也就是說,2000位文物修復師需要面對1000多萬件待修復的文物,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

「目前,巴中在文物修復這一塊工作上有些滯後,從專業方面來講,文物修復師只有塗洪銘一人。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物修復師除具備化學、材料等專業知識外,還要兼修博物館、歷史、美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同時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本來就少。

摩崖造像

另外,由於缺乏相關的職業標準和培養機制不健全,文物修復多是「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傳承方式,以老帶新。

一名修復師要經過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培養,真正出師甚至需要十年左右。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內的文物修復大師和文物修復工作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博物館和科研院所。

精心修復 延續一方文脈

塗洪銘說,他也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但不同於一般觀眾觀看時的獵奇心態,他更多的想法是借鑑經驗,保護好巴中的文物古蹟。

塗洪銘自小愛好文物。

高中畢業後,他報考了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物鑑定與修復專業。

「我十分喜歡這門專業。

」塗洪銘說,學習了一學期後,他就和同學到成都各大古玩市場淘寶。

「雖然受了騙、上了當,但是提升了我對文物的鑑定水平。

大學畢業後,塗洪銘到成都市博物館工作,每天都沉浸在文物修復中,忘記了白天和夜晚。

塗洪銘說:「修復文物是需要耐心的,在成都市博物館的兩年時間裡,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提高了自己的文物修復水平。

」2012年,塗洪銘回到巴中,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投身巴中的文物修復中。

塗洪銘在成都市博物館修復明代廟畫

在塗洪銘的眼裡,文物沒有等級之分,不能厚此薄彼,因為他們都有生命,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的一個重要過程,文物保護就是對文物生命的延續。

「比如一件文物,可能在現有條件下,只能保存幾百年,通過科學技術的保護,可能會保存至上千年,這就延長了文物的生命。

我們工作的價值也在於此。

」塗洪銘解釋。

然而,在大多數人眼中,文物修復工作似乎就是拼拼湊湊、粘粘貼貼而已,其實這裡面大有學問。

文物修復是一項非常細緻且耗時很長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點馬虎。

「文物也有『生命』,『手術』不允許失敗,否則一段歷史將就此消亡。

」塗洪銘說。

打開電腦,塗洪銘向記者展示了一幅修復前和修復後的牡丹圖,修復前的牡丹圖破爛不堪,畫面上布滿污漬,修復後畫面整潔,牡丹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猶如重生。

「這幅清代畫我日夜修復,花了一個多月。

」塗洪銘說,文物修復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例如傳統書畫裝裱修復就需要10多道工序,備料、拆解、清洗、揭舊、補缺、托芯、貼條、全色、裝裱……「因為是文物,每一步都要認真對待,必須很慎重。

」塗洪銘說,修復文物最重要一個規範就是「以舊換舊」。

「因為書畫以前已經裝裱過了,要按照原來的材料重新組裝還舊。

不過以前的裝裱花紋和現在的紙張差別很大,很多材料已經找不到了,但我們也儘量還原。

為了保護文物,塗洪銘還引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不過,有時文物修復還得靠修復師的手藝。

塗洪銘舉例,比如同樣是水洗,虹吸清洗設備適用於破損嚴重或重彩的書畫,清洗力度小些。

而採用傳統人工水洗,清洗更徹底一些。

這樣複雜而又需要耐心的工作,很「磨人」,很多同學從這個專業畢業後,選擇從事其他工作,但塗洪銘堅持下來了,對他而言,書畫修復是場修行,「越是身處眼花繚亂的都市,越需要珍惜傳統文化的縷縷墨香。

我始終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有活力,更應承擔起非遺保護與傳承文化的責任。

與文物相伴是我的青春,我更希望這是我的一生」。

塗洪銘說,截至目前,他已修復書畫文物1000多件。

修復後的清代善本

修復一件作品,就像挽救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亦是同古人的一次神交。

既需妙手,使破舊者完璧;更需仁心,再現往日神韻。

「雖然我盡心盡力做好文物修復工作,但巴中需要修復的文物實在太多了,而且缺乏資金和設備。

」塗洪銘說,他以前帶了兩個徒弟,學習了兩年左右,但由於單位改制,他們回到了原來的單位,不再從事文物修復工作。

巴中市文物修復中心也因種種原因暫時關門了。

缺少資金和設備,但更缺的是人才,這大體也反映了目前我市文物修復的現狀。

形成合力 重現文物光芒

絕大部分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在農村的山林河谷,管理難度大,文物遭受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文物盜竊、古遺址古墓葬人為破壞以及販賣文物等違法犯罪活動風險依然存在……巴中文物破壞十分嚴重,保護迫在眉睫。

修復後的清代摺扇

如何讓文物妥善保護,重現光芒?近年來,我市以黨委、政府為主導,形成文物保護合力,將「黨政領導、文物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參與」作為文物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2年,市委出台了《關於加強文化強市建設的決定》,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全局進行謀劃。

為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力度,市及各區縣統一在原文管所機構的基礎上設立了文物局,並從人、財、物等要素方面予以盡力保障。

多次組織文化文物、公安、工商、城建等部門聯合執法,開展打擊文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依法依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區縣級文物保護。

近幾年來,我市相繼成立民辦、行業展室展館6家。

在資金方面,「十二五」期間,我市申報實施文保項目18個,爭取文保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實施了一批巴中石窟本體保護、環境整治工程、安技防工程,並成功申報巴中紅軍石刻標語群和通江白乳溪石窟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出台實施的有利契機,將巴中革命文物保護、「蜀道」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申報、巴中市博物館建設等文物保護項目納入全省重點項目盤子,總投資達25.5億。

碑文

以地方立法為契機,創新文物保護舉措。

我市人大獲得地方立法權資格後,針對巴中紅軍文物面寬量大,重點文保單位多的實際,全力推進《巴中市紅軍文物保護條例》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進一步落實各方責任,增添保護措施,加大違法處罰力度,著力解決紅軍文物保護、管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促進文物合理利用。

目前,全市12家博物館、紀念館全部免費開放,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軍崖紅軍石刻標語被評為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線路之一。

南龕石窟

此外,依託恩陽古鎮、白衣古鎮、梨園壩村等古鎮、古村落,打造紅色線路游、民俗風情游、歷史人文游、詩意山水游等鄉村文化旅遊環線;實施園區發展戰略,建成並開放了南龕文化產業園、平昌縣佛頭山文化產業園等歷史文化產業園區,推動優質文化集聚發展;積極研發「南龕系列」「亮雪剪紙」等具有鮮明巴中元素的文化旅遊創意產品,文化文物特色資源加快向推動經濟發展動力轉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