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美玉 | 憑什麼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一個尚存爭議的問題。

在我看來,「五千」應該是個大約的數目,我們真正想知道的其實是另外兩個更加具體的問題:商代之前的夏代是否真實存在?夏代之前的堯舜禹時代乃至炎黃時代是否屬於「文明時代」?

對於這樣的問題,下面這個展覽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發。

長管和三叉形器,良渚博物院藏

這是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權力與信仰:良渚遺址群考古特展》上的一組玉器,由一枚玉管和一件三叉形玉器組成。

由於年代久遠,原本青白色的玉器已經被泥土中的元素侵染,變成了骨白色,但三叉形器上的精美花紋依然非常明顯:

線條間的距離不足1毫米,令人驚嘆!你能看出分隔左右的一對人臉和中間一張獸面嗎?

這組玉器或許是古人帽子上的裝飾品,使用方法見下圖。

長管和三叉形器原本通過紅色部分固定在一起,但紅色部分可能是木頭做的,早已腐爛。

這件帽飾的主人是良渚文化的一位高級權貴。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年至4000年的一個考古學文化

所謂的「考古學文化」,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史前的朝代」,可以把它看成是幾個具有相似文化特徵的史前部落,或是一個史前部落聯盟,甚至是一個「原始的國家」。

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史前的朝代」如何稱呼自己,所以給它們起了「某某文化」的名稱。

良渚文化因為最早發現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現為良渚街道)而得名,相關遺址遍布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

最能代表良渚文化特色的文物正是形狀各異、紋飾奇特的玉器:

這是一把梳子的梳背部分,原本位於梳背下方的木質或象牙梳齒已經腐爛。

玉梳背正中雕刻一個神秘的獸首,兩側各有一隻小鳥。

這麼漂亮的梳子不是梳頭用的,而是插在發間的裝飾品,是男女通用的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這是女性專用的「玉項鍊」,其中半月形的玉片稱為璜(音黃),上面雕刻精美的獸首圖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龍首鐲,良渚博物院藏

由多達106件玉管組成的超豪華項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斧頭是男性的專屬,學名叫玉鉞杖,鉞(音越)就是大斧頭的意思。

木質鉞柄已經腐爛,剩下鉞柄的上下兩端以及鉞刃部分。

玉鉞杖只出土於良渚男性權貴墓葬,而且一個墓只隨葬一把,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良渚博物院藏

鉞柄上端有非常細密的花紋

這24件石鉞出土於同一個墓葬,陣容相當豪華。

雖然男性權貴墓葬只能隨葬一件玉鉞杖,但石鉞可以有很多。

這些
石鉞大多沒有開鋒,也沒有安裝木柄,或許只是單純為隨葬製作的冥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於同一座墓葬的43件玉璧,真是讓人看花眼。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墓葬復原圖。

墓主人身上和已經腐朽的葬具上覆蓋著層層疊疊的玉璧、石鉞和其他玉器,不難想像其生前生活的奢華

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有多發達,現代人恐怕難以想像。

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位於太湖流域,當地每平方公里平均分布有3處遺址,相當於每坐一站公交車就能路過一個「良渚村」。

最密集區域的遺址密度甚至高達兩位數,要知道長江三角洲現在的村鎮密度不過每平方公里4到7個而已!

良渚人有自己的「首都」,那就是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

古城大約建於距今4600年前,廢棄於距今4300年前,總面積將近300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北京故宮!如果加上古城周邊的居住和祭祀遺址,整個良渚遺址群面積高達100多平方公里,超過北京市東城區和西城區面積之和!

紅色部分為良渚古城的城牆遺址

良渚古城的城牆周長為6公里,至少包含9座城門。

古城中心有一片占地30萬平方米的高台,相當於40個標準足球場。

高台上曾建有華麗的殿堂和莊嚴的祭祀場所。

「良渚人」還在古城外圍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設施,工程規模同樣令人驚嘆。

比如,考古工作者在古城以北發現長達5公里的防洪壩,又在古城西北方向發現曾經存在過一個13平方公里「水庫」,足足可以容納兩個杭州西湖!

良渚文化的發達之處還體現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體系上。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窮人和富人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你能想像「良渚社會」還出現了「窮村」和「富村」嗎?!

以玉器為例,除已經腐朽的器物外,良渚古城的高級權貴墓葬幾乎只隨葬玉石器,一墓就多達上百件。

而在古城周圍的「中級村莊」里,即使是「村長」級別的人物,也只能隨葬數十件玉器,而且不會出現玉鉞杖、三叉形器那樣的高級貨。

至於「低級村莊」就更辛酸了,連「村長」也只能享用區區幾枚玉質裝飾品。

一個「低級村長」墓出土的三件玉錐,做工之粗糙顯而易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除了雄偉的城市建築和複雜的社會結構,「良渚人」的精神世界同樣充實而專一。

在上千年的「良渚歷史」中,有一種紋飾幾乎貫穿始終,它也許就代表了「良渚人」的神明。

這就是著名的神徽紋,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位神人,他長著倒梯形臉,戴著巨大的帽子,張開雙臂按住下方的神獸;神獸兩眼圓瞪,口鼻凸出,兩爪撫在胸前。

神徽紋的含義至今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幾乎是良渚文化唯一的主題紋飾,以不同形式反覆出現在各種玉器上:

仔細觀察這個神徽圖案,你會發現神人的小臂和神獸的大部分身體都被省略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璜

神人形象完整清晰,但神獸不見蹤影,而鏤空的孔洞似乎又在暗示神獸的存在。

良渚博物院藏玉梳背

通過鏤空手法表現的神獸紋。

良渚博物院藏鏤空牌飾

神獸被進一步簡化。

餘杭博物館藏玉璜

神獸被簡化為僅剩輪廓。

餘杭博物館藏三叉形器

神徽紋的發展變化似乎表現出從具象到抽象、從複雜到簡潔的特點,而最能反映這種變化的器物恐怕要數玉琮(音從)了。

玉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琮是指近似於「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使用方法很多,可以當手鐲、臂釧,也可以作儀式用品。

有人說它體現了樸素的天圓地方理念,有人說它具有貫通天地的神聖寓意,總之關於它的文化內涵,學術界尚無定論。

在良渚文化中,玉琮幾乎只出現在高級權貴墓葬當中,而神徽紋幾乎是玉琮必不可少的裝飾手段,往往出現在玉琮的四角,表現出明顯的由繁到簡的發展過程。

這件玉琮上的神徽紋已經被部分簡化,神人的倒梯形臉框還在,但五官細節都消失了。

餘杭博物館藏

神人和神獸都簡化到僅剩面部,不過神人似乎戴了頂由許多平行線組成的帽子,平行線細如髮絲且非常整齊,工藝極為精湛。

餘杭博物館藏

玉琮上的紋飾越來越簡潔,可玉琮的「個頭」越來越高,已經出現兩組神徽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琮繼續「長高」,但神獸消失了,神人的面部高度也簡化為凸出的帽子和口鼻。

餘杭博物館藏

由神人和神獸組成的神徽紋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紋飾,變化萬千,但又萬變不離其宗,仿佛是「良渚人」心目中永恆不變的唯一神明。

再加上神徽紋玉器幾乎只出現在權貴墓葬當中,我們便容易猜測說,掌握良渚政治經濟命脈的高級權貴們是否同樣擔負「宗教領袖」的角色呢?

良渚古城所處的時代略早於堯舜禹執掌中原的時代,但良渚文化沒有直接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而是神秘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良渚的「基因」顯然留在了中華文明當中,比如《周禮》記載玉器的祭祀用途時就明確指出,要用天青色玉璧祭祀上天,用土黃色玉琮祭祀大地,用黑色玉璜祭祀北方——玉璧、玉琮和玉璜都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玉器類型。

我們在討論中華文明有幾千年之前,恐怕首先需要界定「文明」的定義。

如果把文字和金屬視為文明的必要條件,那麼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就不屬於「文明社會」;如果看到「良渚人」在城市建設、權力結構、群體信仰方面的成就,你又會驚嘆於良渚社會的「文明程度」。

不管怎麼說,良渚文化都為我們探尋中華文明之源提供了重要線索,更多的發現還是留給未來吧。

【小連結】良渚古城及周邊遺址群的出土文物主要收藏在浙江省的4個單位: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和餘杭博物館(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

其中,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博物院專門以良渚文化為展示對象,陳列較新,布展新穎。

此外,良渚國家遺址公園正在規劃建設當中,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也在逐步推進,相信良渚的神秘與偉大將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

雖然名稱有些拗口,但這裡其實就是「北京大學博物館」。

坐擁北大的科研資源與青春活力,博物館的展覽既遵循嚴謹的學術態度,又能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不時展現深藏各地研究所庫房的文物精品,讓人大呼過癮。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位於北大鳴鶴園,距離北京大學西門僅有200米,用身份證在北大西門門衛處登記即可入內。

博物館沒有常設展覽,《權力與信仰:良渚遺址群考古特展》將在6月20日閉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起去逛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一處遺址,足以證明「上下五千年」!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來看,如果我們要談中華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遺址能拿出來」。——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張忠培今天(1月26日)中午,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