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作品,太陽神鳥概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太陽神鳥金飾是2001年出土於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的一張金箔,屬商代晚期作品,整個金飾呈一圓環形狀,金飾上有複雜的鏤空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為周圍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圍繞著內層圖案,由四隻相同的朝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

四隻鳥首足前後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

對其進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達94.2%。

該金飾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

現藏於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

規格

【名稱】太陽神鳥金箔、太陽神鳥金飾、四鳥繞日金飾

&amp

【年代】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文物原屬】2001年2月25日出土於四川金沙遺址

【文物現狀】現藏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

【參展情況】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在首都博物館"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中展出。

【細項】

太陽神鳥金箔(bó)整器呈圓形,器身極薄。

整器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周圍等距分布12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4隻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

4隻鳥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

整個圖案似一幅現代剪紙作品,線條簡練流暢,極富韻律,充滿強烈的動感,富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和極大的想像空間,該器生動的再現了遠古人類"金鳥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四隻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表達了古蜀人對生命和運動的謳歌。

此器構圖凝練,是古蜀人豐富的哲學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藝術創造力與想像力和精湛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有研究認為其外層4鳥代表四鳥負曰,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

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也許當時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太陽神鳥"金飾的蜀繡製品搭載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後返回地球。

【視覺效果】盯著"太陽神鳥",頭前後移動,你會看到"太陽神鳥"在旋轉。

【最佳觀賞效果】把"太陽神鳥"放在紅色襯底上,動感更強。

【古代用途】據考古隊員推測,"太陽神鳥"是鑲嵌在一件紅色漆器上的一件裝飾品。

崇鳥崇日

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即"四鳥繞日金飾",它極具動感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外層的4隻飛鳥,還是內層旋轉的太陽。

特別是在紅色背景襯托下,裡面的旋渦就如同一輪旋轉的火球,周圍飛鳥圖案分明就是紅色的火鳥。

外層飛行的神鳥和內層旋轉著的太陽,表現的正是古蜀人對太陽神鳥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謳歌。

太陽神鳥雕塑

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中的4隻逆向飛行的鳥,也與"使四鳥"和"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以及太陽神鳥和太陽神的崇拜有關。

在《山海經》中有"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淮南子·精神篇》中說"日中有陵烏",郭璞註解說"中有三足烏"。

也有多處關於帝俊之裔"使四鳥"的記述,如《大荒東經》中說"有葛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虎、豹、熊、羆";"帝俊生晏龍……食黍,食獸,是使四鳥";"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

《大荒南經》中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等等。

這也進一步說明這個時代的古蜀人是"崇鳥崇日"的。

這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崇鳥崇日"習俗是一脈相承的。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的眾多"青銅鳥"、"圓日形器"和有著10隻鳥的"青銅神樹",以及《山海經》等文獻記載中的"十日神話"的傳說等,無不說明了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也是"崇鳥崇日"的。

另外,從這個太陽神鳥金箔飾本身形象來看,內層的12道旋渦狀光芒,既像一道道火苗,又像一根根象牙,也像一輪輪彎月。

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金沙遺址出土那麼多的象牙,以及為什麼古蜀人那麼喜歡用象牙祭祀的原因。

廣西銅鼓上的太陽神鳥

還有我國南方各省出土的銅鼓、玉器、服飾上的太陽神鳥,亦是古文化深淵的無聲表達,形真意切。

神鳥崇拜

金沙遺址出土的這個"太陽神鳥"(即"四鳥繞日金飾")中,飛行的神鳥和象牙狀弧形旋轉芒紋作為太陽神崇拜的象徵意義和神話色彩,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但是對於金箔飾中為什麼只有4隻鳥和12道光芒的論述卻不夠完備。

太陽神鳥

這裡的數字4和12並不是巧合,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它們表示著特定的含義,外層4隻逆向飛行的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內層圓圈周圍的12道等距離分布的象牙狀的弧形旋轉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

雖然從太陽神崇拜象徵意義的角度,它與"使四鳥"和"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以及太陽神崇拜有關。

但是,這並不影響它所表示的這種一年分四季和十二個月的曆法的含義。

因為從另一個角度,即從曆法這種科學知識方面來看,這個太陽神鳥金箔飾中的外層這4隻逆向飛行的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而它的內層圓圈周圍的這12道等距離分布的象牙狀的弧形旋轉芒紋則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周而復始。

這樣這個"太陽神鳥"又具有了新的色彩,即被古蜀人賦予了科學的含義。

對於古蜀人來說,無論是三代蜀王時期的蠶叢氏、伯灌氏、魚鳧氏,還是之後的杜宇王朝和開明王朝時期的古蜀人,他們把所能夠理解並掌握的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總結為科學知識,如天文曆法知識等;而把不理解的自然現象就歸之於神秘的宗教崇拜和神話傳說。

因此,神話傳說除去想像與誇張的外衣,都具有其科學性。

古蜀人一方面祭祀祈禱天神和日神保佑;一方面順應天時,總結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科學地安排生產和生活。

"民以食為天"。

特別是在農業發明以後,一方面,古蜀人對於自然的依賴更加嚴重。

人們既靠地,希望土地能生長出好的作物,又靠天,希望能夠風調雨順。

然而,靠"天","天"威不可測,風、雲、雷、電肆虐,雨、雪、冰、霜侵襲,更要命的是旱、澇之災,飽受其苦的古人就有了"十日神話"和"大洪水傳說",也就有了治水的大禹、鱉靈和射日的后羿這樣的英雄;靠"地","地"也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

所有的這些不可抗拒、不可理解的自然現象和自然災難又幾乎都是與"日"有關,而代表上天的"日月星辰"中,又以太陽為最突出。

因此,"太陽"就成為各地先民崇拜的對象,祭"日"就成為必然。

古蜀人尤為突出。

以鳥為圖騰的古蜀人在崇拜太陽的同時,很自然地把太陽和鳥聯繫在一起。

另一方面,古蜀人首先又利用曆法為農業生產服務。

古人採用的是觀象授時的辦法,來預告農事進程。

即觀測自然現象來判斷農事季節。

比如:作為候鳥,鳥是可以用來判斷農事季節的。

"野人無曆日,鳥啼知四時"。

因此,鳥也可以代表四季。

曆法的先進性就是以歷年和太陽的回歸年之間的無限接近為前提的,而要準確地測量回歸年,最簡單而又確切的方法是測量日影的長度。

因此,崇拜太陽和鳥的古蜀人在總結曆法的過程中,是離不開太陽和鳥的。

《易.繫辭下》:"(皰犧氏)仰則觀象於天,俯視則觀法於地"。

又《尚書.堯典》:"帝堯任命羲和主持觀象授時"。

《山海經》有榮成用歷、羲和作占日、常儀作占月、後益作占歲的種種傳說的記載。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有許多的人像和人物圖象,尤其是兩個祭祀坑裡出土的最多。

如石人像、青銅人像、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像以及神殿和玉璋上的人像等。

這些代表著各個階層、各個部族的人物群像中就有主持祭祀的大小群巫。

他們除了主持祭祀之外,還掌握天文曆法知識,負責制定曆法。

這在其它地方已經得到證明。

比如中原的上古時期就是巫史不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有記載。

掌握天文曆法也是巫史的職責之一,甚至到了司馬遷父子時代還是如此。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積累,經過一代代巫師和古蜀人的努力,曆法也在逐步得到改進。

因此,宗教崇拜(尤其是太陽和鳥崇拜)和曆法都在古蜀人的生產和生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太陽和鳥崇拜以及曆法也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古蜀曆法

所謂曆法,實際上就是觀象授時的經驗總結,就是安排年、月、日的法則。

曆法一般分為三類:(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

所謂"陰陽曆"就是年以回歸年為依據,月以朔望月為依據,把陰曆和陽曆結合起來的一種曆法稱為陰陽曆。

太陽神鳥

古蜀的曆法,首先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自身就形象、生動地反映出:外層4隻逆向飛行的鳥,每隻鳥對應3個月牙(或者說是火苗,或者說是象牙),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說明每隻鳥代表一個季節(3個月),4隻飛行的神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季輪迴。

也說明古蜀人已經掌握四時的知識,能夠根據四時的不同特點而適時地安排農活。

內層的12道旋渦狀光芒,表示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

也說明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規律和原因,已經知道"歲"與太陽運行有關,"月"與月亮運行有關,一年有12個月,使用的是陰陽曆。

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同樣是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立人像的冠帽相印證,這個青銅立人像的冠帽上的十三道象牙形旋轉狀的弧形冠飾,好似太陽閃爍的光芒,與太陽神鳥金箔飾內層的旋渦圖案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著類似的象徵意義。

不同之處正好說明了這個弧形冠飾表示的是一年有13個月,即這一年是閏年,即加了閏月。

因此,金沙遺址出土的這些考古材料,均可以作為崇拜太陽的古蜀人使用了比較完備的陰陽曆的佐證。

不論是太陽神鳥金飾上的12道象牙狀的弧形旋轉芒紋,還是青銅立人像的冠帽上的13道象牙形旋轉狀的弧形冠飾,這裡的12和13兩個數字之所以說是有著特定含義的,是因為還可以由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得到證明。

12和13兩個數字都僅僅只是在金沙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出現,而在比之更早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就幾乎沒有出現,就說明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與太陽有關的考古材料中,是極少有表示10以上概念的圖案的。

比如: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圓形銅掛飾,它的弧形旋轉芒紋是最多的,也才九個;而同樣是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圓輪形器(有說是"青銅太陽形器"、"車形器"或"輪形器"),它的芒紋只是五個;至於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殿的頂部和屋蓋上的太陽形圖案,它們的芒紋是六個或者七個。

絕對沒有超過十個的。

只有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殿的頂部和屋蓋上的太陽形圖案是唯一的一個例外,它上面的太陽形圖案,每面有3個,4面一共有12個。

並且都是既不似象牙,也不象月牙。

說明它們都比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早得多,所以還不夠成熟,還沒有那種特定的含義,它們只是單純地表示太陽的形象,表示太陽崇拜。

因此,可以說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至少在早期還沒有把宗教崇拜(尤其是太陽崇拜)和曆法聯繫在一起。

只是在晚期才開始把它們聯繫在一起。

雖然很多考古文化出土器物中都有太陽形圖案。

但是剛好是12個的,卻不多。

只有甘肅東鄉出土的一件雙肩耳罐上共畫了12個太陽。

鄭州大河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罐上也畫著12個太陽。

這些都不僅是與太陽崇拜有關,也應該與曆法有關。

但是,象青銅神殿的頂部和屋蓋上的這種每面3個,4面一共12個太陽形圖案,卻極少。

它似乎表示的就是一種分一年為4個季節、12個月的陰陽曆。

這也是極有可能的。

因為它至少已經是屬於晚商時期的文化遺存,甚至有可能更遲至西周初。

晚商和西周時期的古蜀曆法有這麼發達,也不是沒有可能。

呂子方先生就認為蜀中的天文歷算特別發達,有

太陽神鳥真品

其獨特的系統,產生過深遠影響。

有"天數在蜀"之謂。

古蜀人使用的曆法的發展,除了古蜀人自己不斷總結自然規律,不斷進步以外,也借鑑了中原地區以及其它地區的曆法知識。

中原地區的曆法,商代時使用的是一種陰陽合曆,出現閏月,有平閏年之分,平年一年裡有朔望月12個,閏年有13個月。

月有大小月之別,用干支排列記日,從甲子到癸亥,配成60天,周而復始。

這在殷商卜辭中有不少證明。

但是在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上只有"春"和"秋"。

說明當時人們還沒有四時的概念。

西周時期與殷商時期的曆法類似,但是,已經有了"二至"、"二分"和"四時"的概念。

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完備的"二十四節氣"系統和"二十八星宿"天文系統。

已經掌握了"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測定。

周代天文知識的進步,也充實並完善了周代的曆法。

無論是文獻資料還是考古材料都證明,古蜀人與其它地區(尤其中原地區)的交流,自古就有,而且從來沒有間斷過。

三星堆文化中許多考古材料具有其它文化特徵,就充分說明了三星堆文化與其它文化一直在進行著交流、交融和碰撞。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的海貝等考古材料了。

它們是古蜀人與其它地區交流的最直接證據。

至於與中原地區的交流,文獻資料也不在少數,甲骨文中就有"至蜀"、"伐蜀"等文字。

《尚書·牧誓》也明確記載了"蜀"跟隨武王"伐紂滅商"的事件等等。

總之,無論是金沙遺址出土的這個太陽神鳥金飾自身的形象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的,還是對比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無論是結合文獻資料,還是參考中原地區曆法的影響,都可以證明,金沙遺址出土的這個"太陽神鳥"(即"四鳥繞日金飾")所代表的古蜀人所使用的曆法,與同一時期的中原地區的曆法相類似,都是相當完備的陰陽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會置閏月,有四時的概念。

說明蜀中的曆法確實先進。

摺疊

編輯本段

製作工藝

神鳥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古蜀國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部落-金沙,那裡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十分富饒,人們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太陽突然不見了,整個金沙一片黑暗。

人們心急如焚,就請四大長老去尋找太陽。

第一天,四大長老來到一片森林,開始尋找太陽。

他們看見了月亮,月亮給了他們一個盒子,並告訴他們,太陽被可惡的大巫師捉走了,這個盒子裡的東西要遇見大巫師的時候才能拿出來用。

月亮說完後,四大長老又重新上路了。

第二天,四大長老來到了一座高山,遇見了星星,星星給了他們一個布袋,說,這個布袋要在打開月亮的寶盒之前打開。

星星說完後,四大長老又上路了。

第三天,他們來到了金沙河邊,看見了大巫師和太陽,立馬打開了星星的布袋,兩道強烈的金光就朝大巫師的眼睛射了過去,大巫師突然痛得睜不開眼。

四大長老見狀,隨即打開了月亮的寶盒,只見四條金繩跳到了四大長老手上。

四大長老拿著金繩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朝大巫師扔了過去,大巫師被捆住了,怎麼掙扎也動彈不了。

可惡的大巫師被制服了,太陽被救了出來。

四大長老為了不讓太陽再受到傷害,化作四隻美麗的太陽神鳥,時時刻刻保護著太陽,太陽也因為神鳥的保護,發出了十二道神奇的金光,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動人,更加耀眼。

金沙人看到了這個無與倫比的奇景,也為了紀念四大長老,雕刻了一個"太陽神鳥"的金箔,並製作了大量的金器、玉器、銅器……,並把它們埋在土裡,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段歷史。

從此以後,"太陽神鳥"成了金沙的象徵,金沙人的自豪!

神鳥的美

太陽神鳥的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摺疊

外形規整豐滿

外面是個圓形。

跟茶碟的大小差不多,準確尺寸是12.5厘米。

、它的厚度可薄多了,只有0.2毫米,重量20克。

圓是一個標準的正圓;

摺疊

圖案精美傳神

在金器上,有非常完美的圖案;這個圖案分為內外兩圈,最裡面的一圈,是一個順時針旋轉的火球,或者是太陽,外圈是四隻逆時針飛翔的鳥,(所以又叫四鳥繞日金飾)繼為傳說金烏負日,整個圖案顯得十分融洽、傳神;

摺疊

工藝高超莫測

太陽神鳥出土後,發掘團隊立馬聯繫了一家專門生產金箔的著名廠家,做一件太陽神鳥的複製品,製作這一複製品,你猜猜他用了多長時間?一個月?不對;兩個月?不對;三個月?更不對。

製作這一複製品整整用了半年時間!結果當發掘團隊看到這一複製品時,他們就知道,這是肯定一件複製品。

因為它與原件有很大差異。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沒有原件的金光燦燦的感覺。

②圖案不生動;沒有原件的那種神韻;沒有運動起來的感覺。

後來發掘團隊又找了兩家廠家做複製品,可結果還是一樣。

現代的工藝,現代的技術,現代的人,都沒有製作出來。

這說明了金沙先民的技藝高超,經驗豐富。

就這樣,太陽神鳥出土了,存放在了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

同名歌舞劇

同名根據太陽神鳥金飾改編的歌舞劇,由著名導演陳維亞導演,主題曲由著名演唱家譚維維演唱,由成都市文化局,藝術劇院演員編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國家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又是唯一沒有文明斷層國家。所以,中國在世界所有的國家中,出土的文物不僅屬於中國,還屬於世界級最重要的文物價值,每一個文物背後的歷史,都是屬於全...

四川有哪些「國家寶藏」 走近文物背後的故事

《國家寶藏》正在央視熱播,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奪人眼球。四川的「國家寶藏」也不遑多讓,川內文物專家、博物館長帶你觸摸四川國寶之美,走近文物背後的故事和歷史——全面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