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更清楚的認識河南之神龍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神龍文化。

神龍是中華民族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

河南是龍的故里。

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吳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

太昊伏羲

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另一被稱為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由此而來。

軒轅黃帝

從發掘出土的文物來看,河南省發現的龍文物不但歷史久遠,而且最為正宗。

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

濮陽蚌龍

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

二里頭,綠松石龍形器

不這些龍文化的遺存從夏、商、周到漢唐、明清一脈相承,都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源頭,在形態上可以說都是北京故官里各種龍形象的祖先,中原和全國各地的民俗,也有不少與龍有關,如每逢喜慶之日舞龍燈,農曆二月二祭龍王、吃龍鬚麵,端午節賽龍舟等。

二月二祭龍王

端午節賽龍舟

這些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傳播繼承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歷各地。

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烘飾物就是龍,從中原大地產生並完善的龍形象,目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本文引自,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河南形象文化符號傳播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水坡遺址,蚌龍背後的未解謎題

1987年8月,中國考古界發生了一件大事,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的西水坡遺址發現了一組屬於仰韶文化時期的遺蹟。其中的一座墓葬,在墓主人東西兩旁分別用蚌殼擺塑龍和虎的圖案,在該墓之南約20米和45米處,...

二里頭遺址——華夏第一王都

1959年,隨著徐旭生先生帶隊對「夏墟」進行調查,二里頭逐漸被發現,關於這處遺址也產生了許多的爭議,但是學術界逐漸認為這就是夏王朝中晚期都城所在。

二里頭文化——中國龍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是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