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三千多年前遺址: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開中國文明正源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發掘是研究一個朝代歷史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對一個充滿爭議王朝,考古發掘幾乎成為唯一的手段。

比如大家中學歷史課本上學習到的夏朝,由於歷史過於久遠,外加夏朝沒有文字流傳下來,因此只能寄託於對夏朝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如今我們都稱自己為華夏人,這個詞代表著中國的正源,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除了自稱「華夏人」外,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我們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

這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聞一多在《伏羲考》中描述了龍的形象,以蛇為主體,再嫁接上獸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

龍是神異靈物,起源於古老的圖騰崇拜。

經過夏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不斷發展,到了秦漢時期龍的形象基本成形。

龍圖騰寄託了華夏兒女智慧、勇敢、尊貴等美好願望,最終演變成華夏兒女的精神象徵和民族信念。

多年以來,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疑,有些外國學者甚至認為根本沒有夏朝,這是商朝人臆想的結果。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考古人員在調查夏墟是意外發了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距今3000多年。

經過數年的考古發掘,最終確定這裡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都城斟鄩的所在地,這裡發現了目前為止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宮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等建築。

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最為引人注目,這件文物的出土證明了這裡就是中華文明的正源,它就是「綠松石龍形器」。

2002年春,考古人員在清理二里頭遺址宮殿南院的一座墓地時,意外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

這件文物長0.65米,由2000餘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的綠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綠松石片直徑僅0.2厘米,厚度約0.1厘米。

龍頭呈扁圓形,並配有龍鬚,吻部微突出,額面中脊鼻樑明顯,梭形眼眶對稱,鼻、眼處都填充有綠松石和白玉,與後人痴迷玉器不同,夏朝時人們更加痴迷綠松石。

這件完整的龍形器被發現後,證明了一件事情,早在夏朝時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

鑒於此,「二里頭遺址」是中華文化正源是毋庸置疑的。

考試那天,老師說:「難的可以先不做。

過了一會兒,老師在改卷子的時候,發現小明交的是白卷,老師對他說:「你怎麼不做?」

小明:「你說男的可以不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里頭遺址——華夏第一王都

1959年,隨著徐旭生先生帶隊對「夏墟」進行調查,二里頭逐漸被發現,關於這處遺址也產生了許多的爭議,但是學術界逐漸認為這就是夏王朝中晚期都城所在。

中國通史小講座3:夏朝

五星出東方 紅德智庫1、夏朝年代久遠,爭議很多,也不乏被歷史虛無主義者一口咬定「不存在」的聲音,然而,細看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之間的考古發現,可以斷定那時候的中國,已經進入文明時期;2...

二里頭文化——中國龍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是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