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三千多年前遺址: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開中國文明正源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發掘是研究一個朝代歷史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對一個充滿爭議王朝,考古發掘幾乎成為唯一的手段。
比如大家中學歷史課本上學習到的夏朝,由於歷史過於久遠,外加夏朝沒有文字流傳下來,因此只能寄託於對夏朝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如今我們都稱自己為華夏人,這個詞代表著中國的正源,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除了自稱「華夏人」外,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我們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
這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聞一多在《伏羲考》中描述了龍的形象,以蛇為主體,再嫁接上獸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
龍是神異靈物,起源於古老的圖騰崇拜。
經過夏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不斷發展,到了秦漢時期龍的形象基本成形。
龍圖騰寄託了華夏兒女智慧、勇敢、尊貴等美好願望,最終演變成華夏兒女的精神象徵和民族信念。
多年以來,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疑,有些外國學者甚至認為根本沒有夏朝,這是商朝人臆想的結果。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考古人員在調查夏墟是意外發了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距今3000多年。
經過數年的考古發掘,最終確定這裡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都城斟鄩的所在地,這裡發現了目前為止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宮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等建築。
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最為引人注目,這件文物的出土證明了這裡就是中華文明的正源,它就是「綠松石龍形器」。
2002年春,考古人員在清理二里頭遺址宮殿南院的一座墓地時,意外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
這件文物長0.65米,由2000餘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的綠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綠松石片直徑僅0.2厘米,厚度約0.1厘米。
龍頭呈扁圓形,並配有龍鬚,吻部微突出,額面中脊鼻樑明顯,梭形眼眶對稱,鼻、眼處都填充有綠松石和白玉,與後人痴迷玉器不同,夏朝時人們更加痴迷綠松石。
這件完整的龍形器被發現後,證明了一件事情,早在夏朝時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
鑒於此,「二里頭遺址」是中華文化正源是毋庸置疑的。
考試那天,老師說:「難的可以先不做。
」
過了一會兒,老師在改卷子的時候,發現小明交的是白卷,老師對他說:「你怎麼不做?」
小明:「你說男的可以不做。
」
無法解釋的4件文物,古人肯定看見了什麼,有個超過6000年
中華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華夏的子孫們雖不曾見過真正龍的模樣,卻無比堅定地把自己視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龍真的曾經與我們的祖先一起存在於這個世界嗎?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眾所周知,我國的陝西、山西、河南三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許多朝代在此建都,所以這三地的文物資源特別豐富,而考古工作就是在與盜墓者以及自然環境對文物影響在做鬥爭。考古就是對人類文明的保護與搶救。
我們的祖先為何以龍為圖騰?專家發現這一國寶,揭露了真相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所有炎黃子孫都知曉的一個常識。但在國際史學界並不承認這種說法,也不承認中國夏朝的存在,因為沒有考古實物可以證明,商朝有殷墟、有甲骨文,而夏朝只存在於古籍記載中。為此在2002年...
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宮殿建築基址,夏朝國都?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 偃師二里頭村,於1959年發現,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屬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1960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了一處規...
中國通史小講座3:夏朝
五星出東方 紅德智庫1、夏朝年代久遠,爭議很多,也不乏被歷史虛無主義者一口咬定「不存在」的聲音,然而,細看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之間的考古發現,可以斷定那時候的中國,已經進入文明時期;2...
夏朝遺址出土四大文物,一件是「杯子」,一件和龍有關!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每一個朝代有一段輝煌時期,歷經時間的洗禮,這些輝煌以文物的形式遺留下來。因為這些文物的出土,才讓我們對曾經的歷史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至今。
河南史前超級國寶,證明古人能歌擅畫,中華龍文化源遠流長
史前時期,中原地區是華夏先祖的主要活動活動地,創造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等史前文明。河南出土的幾件史前文物,證明古人能歌擅畫,中華龍文化源遠流長。
6.3億打造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最早中國」的來頭真不小
6.3億!洛陽為何捨得下這麼大的血本建設這座遺址博物館?這裡是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邑,發掘出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痕、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