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庫」,這個可以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佛山從事文化工作,幾年間也結識了不少業內朋友,彼此探討中,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感覺佛山地方文獻的整理工作不盡人意,與全國其他地方紛紛整理出版自己的文獻大典(如湖南的《湖湘文庫》、安徽的《安徽古籍叢書》、浙江衢州的《衢州文獻集成》、江蘇無錫的《無錫文庫》,當然還有廣州的《廣州大典》)的情況相比,佛山地區數百年來積澱的人文典籍,大多還養在省市圖書館的「深閨」中,查閱較為不便。

前兩年,《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的出版,可謂打破了這一僵局,大量地方文獻的影印出版,使得很多以前要去廣州中山圖書館閱讀的珍本古籍,如今只需幾十塊就能放到手邊隨時查閱,極大地便利了地方文史的研究。

美中不足的是,因該叢書定位所限,所收古籍局限於南海西樵一帶,並不能涵蓋南海之外的地方文獻。

因此,佛山地區還有很多地方文獻處於「人未識」的狀態。

先不論其他,單就我熟悉的禪城區來說,就很有很多待開發的文獻「富礦」。

因為明清時期的佛山鎮,深厚的經濟實力也成就了文化的發達,孕育了眾多詩禮傳家的大家族,如以吳榮光為首的吳氏家族,以梁靄如、梁九圖為首的梁氏家族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李文田、吳炳南,還有後來的張蔭桓、戴鴻慈等人都直接或間接對佛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南莊羅格村一帶的以孔繼勛、孔廣陶父子為首的孔氏家族也是藏書頗豐的世家大族,其藏書樓岳雪樓更是名揚四海,為讀書人所艷羨。

因此,這些人的文集、詩集、年譜、書札等都具有重要的文學、史學價值,如梁九圖的《十二石山齋詩話》不僅是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更是記錄地方文人生活的重要史料。

吳炳南的《十悔齋詩抄》中有很多詩歌記錄了很多佛山文士在梁園雅集的場景及梁園美色,而吳榮光的《辛丑消夏錄》、孔廣陶的《三十有三萬卷堂書目略》分別是書畫鑑賞和文獻書目方面的佳作,其中《辛丑消夏錄》與高士奇的《江村消夏錄》、孫承澤的《庚子消夏錄》、端方的《壬寅消夏錄》並稱為「四消夏」,向來為書畫界、文物收藏界所推崇。

如果將這些地方名人的著作加以搜集、整理、出版,形成包含佛山五區地方文獻的「佛山文庫」,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佛山文史的深入研究,更是提升佛山市的文化品位,豐富佛山市歷史資源的重要途徑。

畢竟,文化精品的出現,正如一道名菜佳肴的烹製,不僅需要大廚的技藝,更在於食材的原汁原味和有機生態,而這些地方文獻正是文化精品的「食材」,需要我們不斷地搜羅和整理,倍加呵護、倍加珍惜。

韓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地方文獻、文叢出版不易,且出且珍惜

地方大型出版項目社會效益極高,這類地方文獻、文叢通常具備著資政、勵志和存史的作用。在推動地方建設,引發人們熱愛家鄉的自豪感,為修志、編寫年鑑、地方百科全書提供歷史資料,為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提...

《貴州文庫》首批圖書出版發行

貴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貴州文庫》的首批書目12月27日正式發行。該叢書的發行填補了貴州文化發展史上古籍文獻經典集成出版的空白。首批出版發行的《貴州文庫》圖書共10種53冊,包括點校本7種4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