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鬼人物-神獸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麒麟:

麒麟(qí lín):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

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但麒麟又是應龍的孫輩,《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麒麟也有中土之獸的說法 《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

麒麟文化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

傳說麒麟為仁寵,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

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

此雖偽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

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

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

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

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

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

感應吉夢相追隨。

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

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

」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

」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龍:

龍族,馬首蛇身,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龍,小角名虬。

小者名蛟,大者稱龍。

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龍為文化本源。

《易》乃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而《易》之源,則可追溯至龍書。

《易》中,主卦為乾、坤二卦。

乾卦之中,《易·乾·爻辭》則按六爻之順序揭示了事物包括人生成長的普遍規律,以龍成長於水中為喻,提煉、總結出成長為遨遊天地之成功者的六個人生階段。

如初九:潛龍,勿用。

指人生初期,象徵人生的學習階段。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指龍之羽翼初豐,象徵人生的實習階段。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指閱歷經驗均已具備,象徵人生的創業階段。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指人生已達到德才兼備,象徵人生的成功階段。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指龍騰出江河,飛離陸地,象徵人生追求與成就已到極致。

上九:亢龍有悔,揭示出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鐵律。

《易·坤·爻辭》,則是對處於從屬地位者成長階段之歸納、提煉與詮釋。

其最後階段之上六,則有「戰龍於野,其血玄黃」之句,意為陰盛之極,從屬者轉變為主導者,難度很大,代價亦大,要有充分的心理與應變準備。

民間層面,龍的影響更大,以龍為姓分布甚廣;龍王廟遍布神州,地名中多有以龍為名;動物中有地龍、變色龍等;植物中之龍眼、龍膽等。

鄉間廟會舞龍燈,江南水鄉賽龍舟,皆源遠流長。

龍是正義化身,炎黃子孫賦予龍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傳說小白龍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為懷念小白龍的恩德,民間將二月二定為春龍節,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而傳統的春節,也於此日正式結束。

龍可代表英雄。

龍之形象幾乎活躍於各個層面和領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燭龍:

燭龍,別名燭九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之神,據《山海經》中記載,燭龍也稱燭九陰,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赤紅色,身長千里,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吸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又能呼風喚雨,不喝水不進食,不睡覺也不休息。

《山海經》中記載:「鐘山之神 ,名日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

不飲 ,不食 ,不息 ,息為風。

身長千里 ,在無啟之東。

其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鐘山下。

西北海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視乃明。

不食 ,不寢 ,不息;風雨是謁。

是燭九陰 ,是謂燭龍。

《淮南子· 地形訓》載: 「燭龍在雁門北 ,蔽於委羽之山 ,不見日 ,其神人面蛇身而無足。

《萬形經》 曰: 太陽順四方之氣。

古聖曰: 燭龍行東時肅清, 行西時 , 行南時大 , 行北時嚴殺。

《大荒北經》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

是燭九陰,是燭龍。

《海外北經》云: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身長千里。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

《易緯乾坤鑿度·卷上》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

鳳凰:

鳳凰,百鳥之王,祥瑞的象徵,雄為鳳,雌為凰,總稱為鳳凰。

傳說中共有五類,分別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鵷鶵(yuān chú)、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yuè zhuó)。

逍遙遊中記載,鳳凰能扶搖直上九千里,依梧桐而棲,飲禮泉之水。

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但正統古籍中記載甚少。

白澤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今昔百鬼拾遺》軀幹左右和額間的眼睛大概是鳥山石燕自行想像。

《三才圖會》中白澤大致是獅子身姿,頭有兩角,山羊鬍子。

白澤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

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

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人手一冊的程度。

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有白澤圖,妖怪自消除。

」「不懸肘後符,何貼白澤圖。

」「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

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牆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鬼。

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於寢臥,其用意也是為了辟邪驅鬼。

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號。

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了許多叫「白澤」的人。

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

其形似雞,鳴聲如鳳,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

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

在中國民間新年風俗中,貼畫雞於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

傳說,舜王是重明鳥托生的。

古時候,歷山下住著個瞎子,名叫瞽叟。

一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一隻重明鳥飛到他跟前,嘴裡含著食物來餵他,還對他說:「今後我不走了,就給你當兒子行嗎?」瞽叟聽了非常高興,他彎下腰去,想把重明鳥抱起來,就在這時,他醒了。

瞽叟醒來,越想越奇怪,就把他做的夢從頭到尾給媳婦說了一遍。

媳婦說:「夢是心中想,你想兒子快要想瘋了哩!」

暫且不說瞽叟媳婦生娃的事,先說說重明鳥是啥東西。

重明鳥也叫雙睛鳥,樣子跟家戶餵養的雞差不多,鳴叫的聲音跟鳳凰一樣,怪好聽的。

不一樣的是,它一個眼窩裡長著兩個瞳仁。

妖魔鬼怪,豺狼虎豹,不要說見了它的影子,只要一聽它的叫聲,就嚇得渾身發麻,沒命地逃跑。

老百姓都說重明鳥避邪氣,人人都盼望重明鳥飛來。

可是重明鳥住在老遠老遠的地方。

因此,大夥就照重明鳥的樣子,有的用木頭刻一個,有的用泥捏一個,安放在房頂上,嚇唬妖魔鬼怪和豺狼虎豹。

自從瞽叟夢見重明鳥以後,他的媳婦真的懷上娃娃了。

十個月後,生了個胖墩墩的大小子。

生娃的那一天,真的飛來一隻重明鳥,落在瞽叟家門口,吱吱咕咕叫喚了好一會兒。

等屋裡生下娃了,門口的重明鳥也不見了,東鄰家西舍家都說瞽叟命好福分大。

再仔細看看那新生的小胎娃,都愣住了,小胎娃的眼窩跟重明鳥的眼窩一模一樣,一個眼窩裡頭兩個瞳仁兒。

大家都說,這個娃娃是重明鳥托生的。

人們在過大年時,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銅鑄、有的用紙剪,做成雞的樣子,掛在門窗上,據說這就是從那時用重明鳥驅降邪惡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畢方鳥: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災之兆。

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

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

畢方不吃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

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英招:

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循於四海,其音如榴。

金烏:

因為神話中說,太陽里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也稱為「赤烏」。

如唐朝韓愈詩:「金烏海底初飛來」(太陽剛從海底衝出來);白居易詩:「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

古人還有以「烏飛兔走」比喻日子過得快。

韓愈《李贈張十一署》詩:「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上古帝堯時代,忽然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只曬得土地焦熱,禾草枯乾,因此造成可怕的大旱,人民苦不堪言。

帝堯向天帝禱告,請求援救。

天帝就派了羿來幫助帝堯。

羿,又名后羿,是擅長射箭的神人。

當后羿辭別天帝的時候,天帝曾賜給他一張紅色的弓和一個白色的箭袋,袋裡裝滿了箭。

后羿帶著他的妻子姮娥來到了人間。

姮娥,後來又稱嫦娥,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

帝堯見了他們,大喜過望,表示了最熱烈的歡迎,並且要求立即施展神力,懲治一下胡鬧的太陽。

后羿聽了帝堯的恭維和請求,十分得意,當即取出天帝所賜的弓箭,走向廣場,對準天空十個太陽中的一個,嗖的一箭,射了出去。

起初,不見動靜,稍隔一會,只見那個太陽猛地爆裂開來,火光亂迸,紛紛散落下一些金色的羽毛來。

隨即轟然一聲,掉下了一團紅亮的東西。

人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隻碩大無比的金黃色的三足烏鴉,身上還插著后羿的那枝神箭。

望一望天上,果然少了一個太陽,人們不禁同聲歡呼,額手稱慶。

后羿更加得意了,於是又射出第二枝箭,又一個太陽掉了下來,又一次引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

接著,第三枝箭,第四枝箭……一枝一枝的射上去,太陽就一個一個的掉下來,人們的歡呼連連不絕。

空氣立刻轉冷,焦旱枯乾的災難,眼看就要解除了。

帝堯當然高興極了。

但是,當他看見天空只剩下一個太陽,而后羿射箭的興致似乎還沒有盡的時候,他急了,趕緊從后羿的箭袋裡,把剩餘的箭全部抽去。

這樣,才提醒了后羿,留下一個太陽,要不,成了黑暗的世界,可麻煩了。

騰蛇:

騰蛇,一名「螣蛇」,也叫飛蛇,是一種會騰雲駕霧的蛇,是一種仙獸。

又一說為星宿之一,有「勾陳騰蛇」之說。

出自《山海經·中山經》。

《山海經·中山經》:「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獸多麋鹿,多白蛇飛蛇。

」郭璞 註:「即螣蛇,乘霧而飛者。

《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

《爾雅·釋魚》:「螣,螣蛇」。

郭璞註:「龍類也,能興雲霧而游其中」。

《事類·賦九十一》注引此作:「螣蛇游霧龍乘雲。

《韓非子十過》云:「曾雲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

《淮南子》雲∶騰蛇游霧,而殆於蛆。

其性能制蛇,忽見大蛇,便緣而啖其腦。

民間傳說,騰蛇是與勾陳並列的神獸,位居四象之下。

在風水學中,騰蛇的地位與傳說一致,是與勾陳並列的神獸,位居四象之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妖怪大全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妖怪專家,據說他用了半生的時間對超過一千多個傳統妖怪做了詳細的記錄並匯聚成冊,大大豐富了日本鬼怪文化。想我堂堂天朝大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神仙鬼怪數不勝數,八方異物匯聚一堂,那...

中國上古神獸大全,你知道多少?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神獸,你知道多少?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

揭十大民間流傳神獸的真實面目

揭露上古十大神獸真實面目最近一直在看古本《山海經》發現傳說中的上古華夏神州,萬物皆有靈性,在廣瀚的三界之中,出沒著一些極富靈性的神獸。它們長有各種奇異的外形,並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神獸的出...

上古十大神獸,你所不知道的神話

《山海經》中記載上古華夏神州,萬物皆有靈性,在廣瀚的三界之中,出沒著一些極富靈性的神獸。它們長有各種奇異的外形,並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傳上古十大神獸分別是: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