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漢大墓出土三把金絲玉劍 或有金縷玉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主棺清理髮掘工作現場。
昨天,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進入主棺柩清理髮掘的關鍵階段。
由於文物疊加情況複雜,專家分析棺柩存在解體可能。
為保護好文物,考古專家組決定把主棺棺柩整體「打包」至附近考古實驗室,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
截至目前,南昌西漢大墓挖掘現場已出土各類文物2萬餘件,已有多項證據將墓主人指向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進展
西漢大墓主棺進入清理階段
自11月14日南昌西漢大墓啟動主槨室考古發掘以來,經過一個月的文物清理提取,主槨室除了棺柩部分,其他都已基本清理提取完畢。
考古人員在主槨室內發現了玉耳杯、博山爐、銅壺、銅鏡、玉環等眾多精美玉器。
昨天上午,在考古發掘現場,10多位考古專家圍在主棺柩四周,專注地研究著棺柩及周邊的情況。
記者現場看到,主棺位於主槨室東寢的東北部,南北放置,長約4米,寬約1.8米,平面呈長方形,棺木為樟木。
現場考古專家稱,當天的工作主要是對主棺進行清理,因古代的地震,已經成了30厘米高的一堆文物,棺罩和主棺的頂板混為一體,專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它們分開。
此外,記者現場了解到,在離挖掘現場一公里的地方,考古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個文物保護工作站,屆時一些珍貴的文物將會被運到這裡做進一步的保護和研究。
主棺打包至附近實驗室清理
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介紹,「原本準備了兩種主棺清理方案,第一種是現場清理,但剛通過縫隙發現主棺裡面保存較好,現打算將其整體打包至一公里外的實驗室,套箱提取是最佳方案。
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由於之前墓地經歷過地震,導致主棺兩側棺板坍塌,整個主棺目前只有30厘米高。
」
據專家介紹,將主棺整體「打包」運往實驗室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有各種先進儀器和低氧工作間,文物能得到最妥善保護;但如果棺體損壞嚴重,打包難以實現,就只能現場打開,先清理部分棺內文物,縮小裝箱體積,減輕重量後,再運往低氧實驗室。
猜測
多證據指向漢武帝之孫劉賀
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對一些長約1米的片狀器物進行提取。
據現場專家介紹,這些文物應該是屬於漆器,可能是竹藤,或者是柳藤,下面用銅墩套住,這應該屬於儀仗性質的器物。
此外,考古人員從主槨室出土了一塊有葡萄般大小的琥珀,這塊琥珀兩端鑽有微孔,對齊貫穿,其中還有昆蟲,屬於珍貴的蟲珀。
「琥珀兩頭有穿孔,可能是作為掛飾使用。
」現場專家表示,這些東西一般貴族是用不起的,應該屬於諸侯王。
此前,考古人員在海昏侯墓的西側,發現了一個大型車馬陪葬坑,「車馬坑將是確定墓主人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重要證據。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說,公元前33年漢成帝下令廢除諸侯王車馬陪葬制度,根據歷代海昏侯生卒時間,基本可以推斷墓主為劉賀。
另外,在海昏侯墓北藏閣的「樂器庫」中,出土了兩堵(架)編鐘、一堵編磬。
「按照《周禮》中的禮樂制度,『四堵為帝,三堵為王』。
」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懸樂,明顯高於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曾經具有王的身份。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
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後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清理髮掘出的文物
揭秘·五大看點
1出土三把金絲玉劍
在主棺上方,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三把金絲纏繞的玉具劍,製作工藝精湛,金絲纏繞的部分為劍鞘部位。
關於這些玉具劍,目前有兩種說法。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認為:「一般來說,墓室中發現的劍為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但這幾把不是。
推測是安葬墓主時最後放置進去的,為了表示一種禮儀的完成。
」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推測,金絲纏繞是為了顯示劍主人身份的重要性,有可能是墓主生前朝見皇帝時佩帶的。
徐長青還指出,按照古代葬制,主棺周圍應該還布置有帷帳、荒帷、帛畫等絲織品,以模仿墓主生前的居室。
「目前已被證實的是帷帳。
在荒帷蓋上方,發現了三枚等距離排放的龍形金屬掛鈎。
此外,帷帳的下方應該還掛有能叮噹作響的金屬飾物。
」
2玉質印章刻有「大劉記印」
西漢大墓考古隊的領隊楊軍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在前幾天的清理中,主棺附近發現了一枚刻有四個字的玉質印章,上面刻著「大劉記印」字樣。
他強調,這可能是墓主人的一枚私印,能證實墓主身份的最核心證據,但具體內容還需要解讀,這枚印章可能對揭開墓主人的身份有所幫助。
3夾層中或有文物
古代棺柩為六面體結構。
專家稱,一般棺柩兩側和前後都會有棺帳,也稱之為荒帷。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考古人員正在揭取頂層疑似為荒帷蓋的木板,但現場進展緩慢。
「這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木板面積較大,約5.5平方米,整體提取難度較大;二是荒帷蓋下緊貼著棺蓋,兩者黏合度較高,且夾層中可能還有其他文物,擔心對這些文物造成損害。
」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表示。
4再現玉璧引發三種猜測
此前,在主棺南面出土了大量玉片、玉飾。
而在主棺清理的首日,記者又在主棺的邊緣位置發現了一枚「半遮面」的玉璧。
專家認為,這是一枚渦紋玉璧,其用途可能有三種:一是從主棺中漏出來的,古人安葬時往往在屍身前後周圍鋪滿玉璧;二是主棺的內側鑲嵌的裝飾;三則可能是帷帳上面懸掛的玉璧。
5關於金縷玉衣的期待
在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只提到東漢列侯下葬時會使用玉衣,但沒有關於西漢列侯是否使用的記載。
「霍光是個特例,他是三朝元老,皇帝特賜金縷玉衣、按帝王的葬制進行安葬。
」
專家認為,海昏侯墓是標準的按照漢制埋葬的列侯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玉衣,可以證明西漢列侯安葬均使用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用玉片製成。
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而成,稱之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記者了解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已發現玉衣逾20件,金縷玉衣僅5件。
意義
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南昌西漢大墓從2011年發掘至今,已出土金器、玉器、青銅器、漆木器等2萬餘件文物,其中包括近萬枚竹簡木牘。
從考古價值上看,南昌西漢大墓在文物品種和數量方面超越了馬王堆等漢墓,為考古學界研究西漢列侯墓園首次提供了實物依據。
「由於文獻缺乏,我們對漢代列侯等級喪葬制度了解甚少。
這次南昌西漢大墓的發掘,填補了考古學史上的空白。
」信立祥表示,該墓葬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園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西漢海昏侯墓首次出土玉耳杯 墓主人或第一代海昏侯
這是海昏侯墓遺址出土的玉耳杯(12月7日攝)。
7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再次出土5件玉器,其中包括該墓葬首次發現的一隻玉質耳杯以及與此前發現的韘型玉佩形似的一枚透雕玉飾。
專家認為,這隻玉耳杯為墓主人生前所使用,並將墓主人的身份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記者在考古發掘現場看到,新出土的玉耳杯玲瓏剔透,弧形耳和杯底均有精美紋飾。
「俗語道『錦衣玉食』,推測這隻耳杯是墓主生前使用過的,說明其生活比較奢華,也再次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不一般。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介紹,耳杯按材質可分為玉耳杯、漆耳杯、陶耳杯、銅耳杯,不同材質的用途不一樣。
玉質耳杯在之前漢代高等級墓葬的發掘中也比較少見,東漢以後的隨葬品多為冥器而非實用器,材質也多為陶質。
耳杯,亦名「羽觴」,始於戰國,盛於漢代及魏晉南北朝。
「耳杯常被認為是一種酒具,其實它也有裝食物的功能。
這次出土的玉耳杯是酒具,但之前出土的與青銅染爐(一種炊器與食器結合的器具)配套的銅耳杯則是用來盛放醬料的。
」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西漢海昏侯墓已發現三種材質的耳杯,絕大多數為漆木器。
此外,新發現的韘形玉飾與此前的比較個頭略小,環呈正圓形,紋飾為龍、鳳、虎三種動物,玉飾表面上還覆有一層黃色物質,具體是否為某種工藝還有待研究。
這批玉飾是在主槨室東室的靠南面位置發現的,另外3枚玉飾分別為玉帶鉤、玉環和玉劍璏。
據現場考古人員介紹,附近還散落了一些小玉件和寶石,目前仍在清理提取。
「主棺開啟後還有可能會發現更多玉器,按照考古隊的進度,開棺時間或在十天後。
」楊軍表示。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數量超馬王堆 墓主人或鍾情火鍋
考古隊領隊楊軍已經在西漢海昏侯墓內研究了近5年,對考古的發掘和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細緻而漫長的過程。
文物保護甚至需要兩代人去完成。
■ 對話動機
前日上午10點,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馬蹄金、韘形佩、博山爐、連枝燈、銅壺等珍貴文物被考古人員逐一提取,這些出土文物,被視為海昏侯墓以及我國對漢代文化考古研究的重大發現。
和我們在中學歷史課本里見識到的著名漢墓——長沙馬王堆相比,新近發掘的海昏侯墓毫不遜色,「在出土文物的數量上,它已經超過了馬王堆。
」楊軍與多位漢代考古學家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在對這座墓地發掘及研究的5年里,全國最頂尖的專家和團隊匯集於此,光是清理主墓出土的10噸銅錢,把錢上的淤泥清掉,四五個工作人員就花了一個月,拿著竹籤、毛刷,一厘米一厘米地刷,做這項工作的有社科院的博士後。
考古發掘專家組這樣評價海昏侯墓:如此完整的西漢列侯等級墓葬,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西漢列侯喪葬制度價值巨大。
從目前來看,海昏侯墓已經基本符合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
■ 對話人物
楊軍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
2011年3月24日,楊軍成為第一個進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員,此後一直負責該墓葬的發掘工作。
海昏侯簡介
據史料記載,在江西,海昏侯的爵位共承襲4代、歷時168年。
第一代為漢廢帝劉賀;第二代是劉代宗;第三代是劉保世;第四代是劉會邑。
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傳奇,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後即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
發現
海昏侯墓離被盜僅一步之遙
新京報:海昏侯墓是因為一個盜洞被發現的?
楊軍:非常偶然。
2011年3月23日下午4點多,我接到考古所所長電話,說新建縣有個墓上出現盜洞,群眾舉報了,讓我去看。
我剛結束出差,正在家做飯,本不想去,所長特意提示,是在鐵河。
一說鐵河,我反應過來,文獻記載,鐵河一帶傳說是海昏侯待過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馬上放下鍋鏟,拿了200塊錢打車出了門。
新京報:到現場你看到了什麼?
楊軍:我趕到時天黑了,只能看出墓的封土(墓穴都在地表以下,古代王侯下葬後,會高出地面堆出一個土丘。
這土丘往往大而氣派,以顯尊貴,專稱封土)很大。
其他省份發現的王侯墓葬,都有那麼大的封土,所以我們確認該墓葬等級較高。
再去看盜洞,盜墓賊挖出來了三四十厘米厚的槨木,還有炭、白膠泥,根據這些分析,應該是西漢墓。
第二天一早,我就吊著繩子進入了盜洞。
新京報:第一次進盜洞,感受是怎樣的?
楊軍:盜洞有14.8米,很深,看來盜墓賊一直打到了墓底。
吊下去時我聞到了一股疑似木頭髮出的香味,至於到底是什麼,現在還不清楚。
我覺得好奇怪,一般墓葬要麼沒味道,要麼是臭味,怎麼可能香呢?加上那麼高大的封土,那麼厚的槨板,更加讓我堅信這個墓一定不簡單。
新京報:據你判斷,這群盜墓賊的技術如何?
楊軍:不得不承認,盜墓賊的手段確實很高,他們從封土頂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非常準確,按照一般禮制習俗來說,中間一定有東西。
但機緣巧合,這個墓是漢代居室化的結構,正中心是空的,他們差一點就成功了,只有一步之遙。
新京報:當時你就猜到它是海昏侯墓了?依據是什麼?
楊軍:當時我們懷疑和海昏侯有關,或者關係比較大,否則不會有這麼大的封土。
在西漢,南昌這一帶沒有比海昏侯等級更高的了,所以唯獨就跟他聯繫上了。
新京報:印證觀點大概是在什麼時候?
楊軍:2011年我們做了勘探,發現了城、墓園、墓葬區,有5到7平方公里的完備的大遺址,指向了繁衍四代的海昏侯;後來我們發掘出車馬坑,漢代對車馬坑有嚴格規定,只有皇帝和諸侯王可用。
綜合歷史,在此出現過的、級別如此高的,應該只有海昏侯。
發掘
十噸銅錢清淤 花了1個月
新京報:有人說如果不是墓被盜了,就算髮現侯墓,我們也無法發掘,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楊軍:從依據上來說,我們國家的文物工作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
如果不被盜,確實不會去發掘。
但海昏侯墓當時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是,被盜後很難保護,沒有機構、資金、管理人員專門管理,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進行搶救性發掘。
新京報:現在發掘到了哪一步?
楊軍:整個墓園有2座主墓、7個陪葬墓,我們挖了1座主墓、3個陪葬墓。
出土的文物萬餘件,其中有6000多件出在主墓的迴廊部分,這是墓主生活場景的寫照。
現在還在發掘的主槨室,埋藏的文物比如金、玉,要更精美,是墓主生前最喜歡且能夠顯示他身份的。
新京報:五年里,考古隊的工作量有多大?
楊軍:僅僅拿主墓舉例,主墓相當於是按侯的等級在地底建了個房子,然後在上面壓了14.8米深的封土。
我們挖封土就挖了這一年,從封土頂部挖到了槨頂板。
包括做夯土、夯窩,用合適的考古工具,全人工挖掘。
新京報:你還記得第一次發掘到關鍵文物是什麼時候嗎?
楊軍:2012年5月,我們發掘一個陪葬坑,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員去抽坑裡的積水,抽完露出一個車軎(音同「未」,古代車上的零件,多出現於車輪下半部,用於固定或裝飾車輪),錯金銀、鎏金的,當時我們激動得不行。
因為這是實用的車馬具,不像南越王墓是冥器,這是第一次在長江以南發現。
新京報:發掘過程中,讓你最頭疼的事情是什麼?
楊軍:還是和這個車軎有關。
出了車軎,高興之餘我們突然想到:古時車輪要比車軎高,車軎出了,沒見車輪,難道是被我們挖掉了?這是大事故啊!我們誰也沒挖過,心裡沒底,就馬上請國家文物局派專家來鑑定,發現是埋葬時已經把車子拆解了,心裡那塊石頭才落了地。
新京報:這次出土的很多文物都非常脆弱,可能一碰就會碎,這種謹慎和小心翼翼到了什麼程度?
楊軍:比如主墓出土的十噸銅錢,光是把錢上的淤泥清掉,我們四五個工作人員就花了一個月,拿著竹籤、毛刷,一厘米一厘米清,每個銅錢都要過一遍,最終把它們還原成埋葬時的狀態。
對比
海昏侯墓文物精美堪比馬王堆
新京報:在你看來,海昏侯墓和其他漢代墓的區別在哪裡?
楊軍:它的墓室沒有受到盜擾;有完整的墓園,墓園的遺址保存完好;墓園近旁還有海昏侯國的國都,紫金城城址。
所以整個墓的發掘始終讓我處於一種驚喜狀態。
新京報:老百姓常常會很關注出土的文物,但對考古來說,墓葬中其他的元素也很重要?
楊軍:老百姓會關心出了什麼寶貝,比如說金、玉,視覺衝擊力是很大的,可以理解。
但考古學的使命,是把這塊地方的信息完整還原出來。
墓有沒有被盜,出沒出好東西,是機緣,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新京報:有專家說海昏侯墓的意義超過了馬王堆,我聽說馬王堆的專家還過來參觀了。
你是怎麼比較這兩個墓的?
楊軍:兩個墓的所有者都是侯。
但從制式上看,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漢制。
從出土文物來說,海昏侯墓數量超過了馬王堆,精美程度兩者接近。
海昏侯墓是王的規模、侯的規格、皇帝的規制。
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那麼這一切都可以解釋,因為劉賀的身份特殊,當過皇帝、當過王。
新京報:器物也會講故事,這次發掘出的器物勾勒出的海昏侯是怎樣的形象?與歷史記錄有差別嗎?
楊軍:根據《漢書》記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在當皇帝的27天裡做了1127件壞事。
墓里的文物,也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新角度。
我們找到了編鐘、琴瑟、棋盤,還有大量的竹簡,有孔子聖賢像。
這至少能看出,他風雅、藏書、尊儒術,應該是一個知書達理、有文化的人。
文物
海昏侯可能鍾情火鍋
新京報:能否介紹一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金和玉?
楊軍:主槨室西側發掘出3個裝著金器的漆盒,裡面有25枚馬蹄金、187枚金餅,成色都很好。
馬蹄金一般是皇帝賞賜給諸侯的。
主槨室還發現了一枚韘形佩,上面有龍、鳳、虎三種紋飾,一般來說也是皇帝或者諸侯才有的東西。
新京報:主墓出土了10噸銅錢,用這麼多錢陪葬,說明海昏侯非常富有?
楊軍:這錢不一定全是他的。
在西漢,喪葬禮非常隆重,耗財耗力,有一種「賻贈」制度,人死後,死者的親戚朋友也會拿財物幫忙辦理喪事。
所以,這些錢很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時他人送的。
新京報:在此次發掘的文物中,還有哪些比較有特色的東西?
楊軍:比較有意思的是主墓藏閤里出土的青銅蒸餾器和青銅火鍋。
青銅蒸餾器里還裝了板栗、荸薺和菱角等,可能與釀造果酒有關,青銅火鍋應該是用來吃火鍋。
這可以看出海昏侯比較喜歡美食,可能是個「吃貨」。
新京報:聽說還找出了冬蟲夏草?
楊軍:我們在主槨室的一個漆木盒裡面發現了蟲草。
按道理來說,蟲草保存的機率很低,在2000多年之後還能留存,很少見,至少在江西墓葬中是第一次出現。
這也許能說明,在西漢時期,蟲草就已經成為了名貴滋補藥材。
作為貴族的海昏侯,已經在使用了。
出土文物中紡織品最難保護
新京報:一般來說,考古分為發掘和文保兩部分,現在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
楊軍:主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分為紡織品、金屬器、漆木器等幾類。
我們把現場不能發掘、清理的東西,整體打包到實驗室,後續工作主要是在實驗室中完成。
墓旁邊已經建好文物保護房,針對不同的文物,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新京報:比起發掘,其實文物保護的過程會更漫長?
楊軍:是,室內文物保護會有一個更漫長的階段。
比如那麼多漆木器,要脫水、修復,最快都可能要三到五年。
這個墓最終出考古報告,起碼要到五年之後。
新京報:在這次出土的一萬多件文物中,最難保護的是哪種文物?
楊軍:紡織品最脆弱,一漏氣就很難保存下來。
像馬王堆里本來有方帷,剛打開跟氧氣接觸,只一分鐘,就化成了一縷青煙。
另外,這些脆弱文物上的附著物,比如說漆盒中的不明物、竹簡上的文字,也可能有我們想像不到的信息,一件件提取、測試,工作量會非常大。
新京報:一位負責修復漆器的專家說,漆器太多,她可能要在這裡干到退休,這對於你們來說是常態嗎?
楊軍:如果是出土文物這麼多,種類這麼多,保護難度這麼大,十年二十年都不為過,甚至還不是一代人的任務,可能要兩代人去完成。
新京報:據報導,海昏侯墓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它具備申遺的基本條件了嗎?
楊軍:國家文物局要求我們「要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去做」。
申遺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但只要按照標準去做,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而且從目前來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海昏侯墓已經基本符合了。
想了解文物承載的未知世界
新京報:聽說考古隊聚齊了全國最頂尖的專家?
楊軍:國家文物局派出了頂尖的漢代考古和文物保護專家來指導,發掘團隊中還有來自社科院、國家博物館、北大、秦始皇陵博物院的專家,比如現在在負責清理銅錢的,就是一位社科院的博士後。
團隊的知識水平都是很高的。
新京報:除了技術難度之外,這五年里隊里還遇到過其他的困難嗎?
楊軍:也有,以前我們挖遺址還好一點,現在是發掘陵墓,大家說得好難聽,說我們是「挖墳」。
其實不是,盜墓賊挖出來了,按照國家政策,我們要保護性發掘。
新京報:看到網上有人評論,說盜墓賊是「民倒」,考古隊是「官倒」?
楊軍:確實有人這麼講,但事實不是這樣。
盜墓賊和搶救考古發掘,目的完全不同。
盜墓賊不管其他,只挖寶貝;考古發掘是用科學手段研究文化遺產的過程,目的是儘量完整地留存信息。
就算某個墓被盜了,我們也會採取各種手段,把信息留存下來。
新京報:你們平時在考古隊的生活是怎樣的?
楊軍:江西有句行話是說考古隊的:「遠看是抓蛇的,近看也是抓蛇的,最後仔細一看,是考古的。
」可不是嗎,我們天天在田間地頭,手裡拿把鏟子,提個蛇皮袋,跟抓蛇的裝備一樣的,這是真實寫照。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考古這個職業?它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楊軍:我理解的考古,就是猜謎,是了解過去的未知世界。
我們發掘海昏侯墓,是為了還原一個漢代侯王的生活狀態。
不僅是想知道某個文物是什麼,還想了解文物承載的故事。
這種故事是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
我們的責任就是,看到歷史的真相,並把它轉化為常識,告訴所有人。
比馬王堆更奢華的陵寢面世 | 海昏侯墓
按:今天,《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不久前,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馬蹄金、韘形佩、博山爐、連枝燈、銅壺等珍貴文物被考古人員逐一提取,這些出土文物,被視為海昏侯...
沉睡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文物數量價值超過馬王堆
2011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座叫「墩山」的山包上,村民發現了一座罕見的漢墓,而經考古學家證實,這是西漢時期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墓規格龐大,出土文物數量驚人,並且2000年來從未被盜。種種謎團和...
海昏侯啟動主棺清理髮掘 發現「大劉記印」印章
本報南昌12月15日電 (記者魏本貌)南昌西漢大墓(此前稱南昌西漢海昏侯墓)15日啟動主棺清理髮掘工作,有望從主棺中清理髮掘出確認墓葬主人身份的核心證據。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已歷時近5年,已經明...
西漢海昏侯大墓出土金絲玉劍3把 或現金縷玉衣
16日,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進入主棺柩清理髮掘的關鍵階段。由於文物疊加情況複雜,專家分析棺柩存在解體可能。為保護好文物,考古專家組決定把主棺棺柩整體「打包」至附近考古實驗室,整體打包重量達...
海昏侯墓又一墓懸疑 「棺人」或為劉賀之子
5號墓主是劉賀之子?●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把玉劍,在古代是男性的象徵●專家稱需等清理主棺內的遺存後才能確認身份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內棺清理工作一直備受市民關注,目前內棺已經基本清理完畢,外棺、棺床等都...
中國發現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園
正文導航來源:新華網 11-04 17:43歷時5年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墓主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對外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秦...
海昏侯墓出土3倍馬王堆珍貴文物 數次躲過盜墓黑手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三倍馬王堆的珍貴文物 包括首次面世的鐵編磬、罕見的麟趾金大墓兩千年來躲過盜賊、地震、鄱陽湖入侵 月底開棺 墓主身份將揭曉海昏,鄱陽湖之西。這個今人並不熟悉的地名因為一座穿越200...
西漢海昏侯墓園又一墓主確認身份:為劉賀兒子劉充國
西漢海昏侯墓園考古近日公布最新進展,此前存疑5號墓的主人是海昏侯劉賀的寵妾還是兒子,現在有了答案。通過實驗室考古,五號墓出土一枚刻有「劉充國印」字樣的金屬印章,專家判斷,墓主為劉賀兒子劉充國,下...
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對於海昏侯墓及其歸屬的「紫禁城城址和鐵河古墓群」,南昌已經開始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建立一座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的規劃也呼之欲出]霧霾中的滕王閣,秋水共長天漫成一色。自滕王閣向北,過了南昌市...
南昌海昏侯墓創下考古史上多個第一
經五年發掘,南昌漢代海昏侯墓揭開神秘面紗,創下考古史上多個第一一個盜洞的發現,打破了小村的寧靜,一個及時的報警電話,揭開了2000年前侯國的神秘面紗。經過五年的搶救性科學考古發掘,一位歷經王、帝...
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再晚一天 墓葬就要被洗劫了
「要是再晚一天接到報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說。2011年3月,江西省考古所接到群眾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文物部門立刻...
專訪西漢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吃透海昏侯墓需要兩代人」
年近五旬的楊軍是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最富田野考古經驗的研究員,中等身材的他,穿著墨綠色棉外套,頭髮有些凌亂,腳上一雙越野鞋已經徹底地裂開了口子,就在不久前,因為這雙「開口鞋」被媒體登上報紙,楊軍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