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與馬王堆漢墓,誰更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餅

海昏侯墓主棺附近出土的龜形玉印

海昏侯墓出土木牘:妾待昧死再拜上書呈 大後陛下。

考古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一塊屏風取出。

這是我國迄今為止出土最早的畫有聖人孔子像的漆木屏風。

>>主編的話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4月12日,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迅速傳播開來,文物保護正在迎來一個新時代。

自去年底開始不斷升溫的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進程、從「兩會」期間開始火爆的北京「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熱度至今不減,引發大眾熱議。

其中,對於海昏侯墓與馬王堆的比較尤其眾說紛紜。

為此,我們特約專家進行權威解讀。

郭偉民

江西南昌新建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是近年來漢代考古的重大事件,也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專家學者紛紛發表意見和看法,炒出一道不同凡響的新聞大餐。

考古業內人士和公眾關注的焦點當然有所不同。

發掘對象的性質和發掘目的的確定,發掘過程所採取的理念、技術與方法,是考古人衡量學術水平高低的基本要素。

發掘成果的重要與否,並不是看出土了什麼金玉鐘鼎,而是看其所反映的歷史、科學和文化、藝術的價值,看其對研究古代歷史的作用大小。

新中國成立以來,漢代考古曾有過多次重要發現,如馬王堆漢墓、滿城漢墓、南越王墓等等,這些發現已經成為研究西漢歷史的重要史料。

海昏侯墓與馬王堆漢墓,誰更重要?

作為湖南考古界的一員,自海昏侯墓發掘開始,本人就一直予以關注。

發掘之初,我曾作為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對其考古發掘計劃進行審議;發掘工作開始後,也曾赴現場考察和學習。

海昏侯墓發掘以來,隨著工作的進展,特別是發掘到主槨室以後,大量隨葬器物出土,墓主人身份認定,由於墓主人身份的特殊,人們對這座西漢大墓的關注程度已超過了過往歷次考古發現,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自然,就有人將其與其他考古成果做比較,如此一來,馬王堆漢墓就第一個躺槍。

社會和媒體紛紛詢問:海昏侯墓與馬王堆漢墓,誰更重要?

如何比較馬王堆與海昏侯?

如何比較馬王堆與海昏侯呢?有報導說,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至少是馬王堆漢墓的三倍,其價值已經超過馬王堆;也有報導說,海昏侯墓的墓主人特殊的地位和墓葬的特殊形制,加上出土的大量隨葬品,其價值要遠超馬王堆。

當然,也有媒體引述不同的意見,認為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還不能說海昏侯墓的價值超過了馬王堆,馬王堆出土了完整的西漢女屍,出土了素紗禪衣、T形帛畫、地形圖、駐軍圖,還出土了《老子》等大量簡帛文獻,這些都是海昏侯墓不能比較的,海昏侯墓還沒有發現像馬王堆墓那樣拿得出手的特色文物。

倒是海昏侯墓的發掘領隊很理性地說了一句:「兩個墓的所有者都是侯。

但從制式上看,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漢制。

從出土文物來說,海昏侯墓數量超過了馬王堆,精美程度兩者接近。

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海昏侯墓的發掘者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自己的觀點,是實事求是的。

為什麼目前還不能比較這兩座墓?

首先,目前還無法對海昏侯墓的價值做全面評估。

馬王堆漢墓自1972年發掘以來,一直在進行保護和整理,考古報告也是陸續出版,涉及到相關文獻的重要文物——簡牘及帛書也是最近才全部出版,對其研究也才剛剛開始。

海昏侯墓的現場發掘剛剛結束,移至實驗室的內棺還未全面清理,其他出土物的整理尚未展開,大量的簡牘文獻更未開始清理。

目前能看到的,只是出土文物的一小部分,對該墓價值的認知,要等到整理完成並發表考古報告以後,才能做出較為全面準確的評估。

即使考古資料全部發表,對其價值大小的比較也未必能夠取得一致的意見。

理由如下:

第一,二者年代不同。

馬王堆漢墓的主人生活在西漢前期的惠帝—高后時代,馬王堆二號墓的墓主人軑侯利倉的下葬年代為高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

一號墓的下葬年代要晚於二號墓,可能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後數年。

海昏侯劉賀的下葬年代為漢宣帝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

整體而言,馬王堆漢墓要比海昏侯墓早100多年。

就像評價一個人物不能脫離其時代背景一樣,不同年代的墓葬也是不宜比較的。

第二,二者身份不同。

馬王堆是一處列侯家族墓地,馬王堆二號漢墓的主人軑侯是長沙王之丞相,一號墓為其夫人,三號為其兒子。

海昏侯墓所在的墎墩也是一處列侯家族墓地,一號墓為劉賀,二號為夫人墓,其他幾座墓的墓主為家族成員。

海昏侯和軑侯的身份有很大的差別,軑侯為異性列侯,海昏侯劉賀卻是漢武帝之孫,曾做過昌邑王和西漢皇帝,後被廢為庶人,再被封為海昏侯,是個集帝、王、侯、平民多種身份於一身的人,其個人經歷跌宕起伏,大喜大悲,與西漢皇室有著無法割裂的關係。

這樣的特殊身份決定了他與一般的列侯有重大的差別。

第三,墓葬制度不同。

所謂墓葬制度主要是指與葬儀有關的一系列制度,比如墓園和墓室的結構以及所用器具的類型。

馬王堆的墓園不清楚,海昏侯墓園則有完整的地面格局,其園門、門闕及相關建築基址排水溝和道路等都比較清晰,相關祔葬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同時也對與墓園相關的城址及其他墓地進行了勘探,這些都是馬王堆漢墓所沒有或者不清楚的。

從墓室結構來看,棺槨制度完全不同,馬王堆漢墓採取了楚制,為一槨四棺;槨與棺之間有四個邊廂,這樣的做法與戰國時期楚國完全一樣。

海昏侯墓採用的是漢制,即槨室由主槨室、過道、迴廊形藏槨和甬道構成。

槨室中央為主槨室;周圍環繞以迴廊形藏槨;主槨室與藏槨之間辟有過道;主槨室和墓道之間由甬道相連接。

棺柩位於主槨室的東室東北部,使用內、外兩重棺,與主槨室、過道、迴廊形藏槨共同構成五重棺槨形式。

第四,墓內遺物保存情況不同。

馬王堆一號漢墓未經盜掘,墓室保存完好,尤其是墓主人屍體及各類有機物得以完整保存。

海昏侯墓棺槨坍塌,屍骨無存,服飾及織品保存較少。

不一樣的保存情況決定了出土物性質、種類的不同,也決定了遺物的完好程度不同,這些不同的遺存具有不同的價值和功能,也無法加以比較。

因此,無論從馬王堆看海昏侯墓或是從海昏侯墓看馬王堆,既不能仰視,也不能斜睨,二者還無法比較。

它們是不同維度的問題,在地理空間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的諸多因素影響下,加以胡亂比較,幾乎就是將張飛與岳飛做比較,只能是戲說而已。

馬王堆和海昏侯漢墓具有怎樣的價值與意義?

那麼,湖南、江西出土的馬王堆、海昏侯漢墓這樣的重大考古發現,到底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與意義呢?這是考古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我們認為,它們的真正價值就是墓葬背後所表征的歷史,即從墓葬的埋葬制度及墓內隨葬品的相關情況,折射出秦漢帝國及其以降,長江以南的遼闊地域,由帝國邊陲到內陸、由夷越之眾到華夏族群、由化外洪荒到中國序列的歷史過程;它們見證了國家疆域的擴大、文化融合和南方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過程的形成和發展的階段性巨變。

這,無疑就是以馬王堆和海昏侯墓為代表的南方考古發現最為突出的普遍價值——它們體現了中國大歷史的構建和夷越民族華夏化的進程。

南方,在早期中國的構建中,是邊陲之外的邊陲。

所謂上古以為要服,中古漸爾羈縻。

正是古代政治王制所指「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的真實寫照。

眾所周知,早期中國的歷史趨勢特徵是以中原為中心,夏商周三代的中心在中原,中原之外為蠻夷戎狄。

中原為王化之地、文明禮儀之邦,中原之外為野蠻之地,尚未教化。

南方是南蠻所居,特別是長江以南的湖南、江西,是南方夷越之地,為中原王朝的要服所在,即便經過了楚國對江南的開發、即便經過秦國的統一和郡縣的設置,湖南、江西逐漸編戶齊民而進入國家序列,但在中原的視角里,遙遠的南方仍然不被看好。

西漢富裕化進程的豐富蘊含

湖南、江西,戰國時期歸屬楚國,為南楚之地。

秦時湖南設置了洞庭郡和蒼梧郡,江西則在九江郡管轄下。

秦末戰亂之際,番陽令吳芮在江西起兵,後來封為長沙王。

吳芮的出身,史書沒有交代,或許該人就是南方夷越之豪族。

西漢立國之初,在湖南設長沙國、武陵郡,後又設桂陽郡、零陵郡;在江西設豫章郡。

《漢書·高帝紀》說「高帝五年詔曰,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吳芮為長沙王。

」長沙國是否管轄了這些郡,目前還不太清楚。

但是,長沙、豫章的關係比較緊密卻是不爭的事實。

司馬遷說「豫章、長沙,是南楚也。

南楚好辭,巧說少信。

江南卑濕,丈夫早夭。

」這是一個非常貶義的說辭。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中原中心的眼光看南方,自然不入法眼。

另一方面則確因南方當時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還有待開發。

所謂「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

」這樣的地方,山河切割成各自的單元,地形地貌不同於中原,加上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動植物生長繁殖較快,生態多樣性特點明顯,食物資源的獲取也比較容易。

在一個炎熱、多植物、多河流、濕氣重的地區,病菌的繁殖也是較快,因此普遍認為南方乃瘴癘之地。

《史記·南越列傳》載高后征伐南越,「遣將軍隆慮侯灶往擊之。

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

歲餘,高后崩,即罷兵。

」文帝時,賈誼為長沙王太傅,擔心「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

」《漢書·嚴助傳》也說「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蠢生,疾癘多作。

」總之,西漢時期的南楚依然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這雖然是中原人的視角,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長沙、豫章確實是比較落後的地區,這也反映了西漢前期的真實情況。

馬王堆墓主人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長沙還比較落後,長沙國還有待發展,經濟自然不太富裕,即使是長沙王或王府貴族,也不一定很富裕。

具體情況可以從考古中得到反映,從長沙一帶西漢前期的考古發現來看,這個時期墓葬的隨葬品並不豐富,青銅器、玉器及金器的隨葬也較少見。

大型墓如西漢前期漁陽墓出土的主要是漆器和陶器,金器僅有扣飾。

但是,西漢中晚期就不一樣了,風篷嶺一號漢墓出土金餅19枚,每枚重250.5克,青銅器也有二十餘件。

西漢晚期張端君墓出土了銅器101件,漆木器數十件。

雖然這些墓葬均遭盜掘,出土物不足以反映墓葬的真實情況,但至少讓我們了解到西漢中晚期已經較前期富裕很多。

長沙地區西漢中小型墓葬情況也可以佐證這一變化過程,如西漢前期中小型墓葬規格小,隨葬品不豐富,多為陶器;晚期墓壙加大許多,小型墓減少,陶器中出現倉、井、灶等表現財富的器物,普遍隨葬銅鏡,且這些變化基本與中原一致。

這些現象不僅反映出西漢晚期要比西漢前期富裕,也反映出長沙地區社會制度的演變已經大體與中原同步。

西漢帝國經營南疆的過程,實際上還包含了對嶺南的開拓。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五路大軍越過南嶺,征服南越國。

在這個過程中,五路大軍中的四路是以長沙、豫章為基地的。

由此,經過西漢前期的奠基,中期開發,到了西漢晚期,南楚之地不僅完全納入國家序列,其經濟地位也獲得了快速提高。

南楚經濟的發展也加快了人口的增值,《漢書·地理志》載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州郡的人口,其中武陵郡185758人,零陵郡139378人,桂陽郡156488人,長沙國235825人,豫章郡351965人。

在這些人口統計中,也可以大致了解到,當地蠻夷大姓和土著族群進一步融合到了中原華夏族群中。

南方族群、南方地區華夏化和中國化進程中極重要和關鍵的一環

列舉上述數據和相關證據,是為了說明:西漢帝國對於南楚的開發和利用使這一地區在政治上歸入大統,經濟上獲得持續發展,曾經的荒蠻之地成為國家人口與物資的重要地區。

西漢前期馬王堆漢墓貴重物品如金器、玉器和青銅器缺乏,而西漢晚期海昏侯墓出土大量金器和青銅、玉器,或許也正是這一歷史背景的反映。

從這個意義上說,馬王堆和海昏侯墓的重大價值體現了它們所表征的歷史和歷史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正是南方族群和南方地區華夏化和中國化進程中極為重要和關鍵的一環。

(作者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

為何會如此引人關注?

去年底以來公眾像「追劇」一樣強烈關注的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以及未展先火、一票難求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

之前整整5年的艱辛考古發掘,以及瞬間火爆的文化傳播,發人深思:這些年重要的考古發現及文物展覽並不少見,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為何會如此引人關注?在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方面是否具有啟示性的意義?

引起廣泛關注,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作為迄今發掘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有著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海昏侯墓園本身及可觀的出土文物對研究、了解西漢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墓主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跌宕的身份變更與歷史文獻記載的語焉不詳,自然容易激起學界與公眾的探求興趣。

此外,在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過程中,媒體密集的跟蹤報導、關鍵節點的現場直播也起到加溫提熱的作用。

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文博界工作方式的轉變——以發掘與展示同步,「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及時回應社會和公眾的關注。

要想「講好中國故事」,「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除了考古工作者背後的不懈努力,還需要博物館通過其展覽功能和公教功能,發揮潤物無聲的傳播優勢,讓公眾從心靈深處對歷史與文化產生敬畏感,從完整的文化環境與體系中洞察到創造的靈光,從而深入思考文物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如何能夠「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擁有激活傳統文化精神、激活歷史文物資源生命力的可能。

(摘自2016年4月17日《人民日報》 任藝萍《海昏侯墓,一個新的開始》)

連結

海昏侯墓主漢廢帝劉賀

在位27天得罪霍光被廢

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

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去世後,輔政的大將軍霍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

史書記載,劉賀即位後,短短27天內干出了1127件荒唐事!至於他是否做出了那麼多件壞事,如何評定是好是壞,無法從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中得以考證,不過他更換禁軍統領、提拔昌邑舊部、更換兵符,直接威脅了霍光的利益,成為他被廢的導火索。

霍光聯合群臣奏請皇太后下旨,廢除了劉賀的帝位,送他回封國繼續當他的昌邑王,並慷慨地將「故王家財皆予賀」,所以劉賀雖被廢,吃穿用是不愁的。

漢宣帝即位,在霍光去世後剷除了執掌大權的霍氏家族,下令將廢帝昌邑王劉賀貶為「海昏侯」,封地遷徙至江西南昌附近。

為了安撫他,漢宣帝將他的食邑升為4000戶,後被人告發,被削成了只有1000戶的小侯。

他變得越來越頹廢萎靡,更疾病纏身,抑鬱而終,結束了33歲的人生。

為何叫海昏侯?

漢朝時湖泊叫海,現在還有不少湖還叫海,如中南海、北海、洱海。

太陽落山天色昏暗,如黃昏,太陽在西邊落山,所以海為湖,昏為西;海昏為湖西,即鄱陽湖的西邊。

海昏國建立在鄱陽湖的西邊,所以叫海昏。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位於南昌新建區的一座小山上,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

它留下多少考古第一:目前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紡織品和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文物總數已經超過1萬件;發現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大型車馬陪葬坑、首次發現偶樂車;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餘噸、約200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約相當於50公斤黃金,反映了西漢王朝的「賻贈」制度,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將「千文一貫」幣制前推了1000年;發現我國最早的孔子像屏風組件;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首次揭示了漢代列侯墓園和喪葬制度,具有標本價值。

在清理內棺時已發現劉賀遺骸頭部存有大部分牙齒,對這些牙齒進行DNA檢測,或能揭開劉賀死亡之謎,可能能了解劉賀生前對食物的喜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馬王堆及海昏侯墓看西漢時期南楚的開發

【編者按】:本文的一部分以「馬王堆何比海昏侯」為題發表於《中國文物報》2016年4月8日。經作者同意,現予全文完整發表。 江西南昌新建墎墩海昏侯墓的發掘,是漢代考古的重大事件,也是近年來中國考古...

「豪宅」海昏侯墓已解和待解的七大謎團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階段性發掘成果一經公布,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專家對出土文物的解讀,生動地勾勒了西漢王侯的奢華生活場景,但目前仍有多重謎團待解。謎團一為什麼說「漢墓十室九空」?看過小說《鬼...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撼世價值

海昏縣是漢代豫章郡下轄的18縣之一,橫跨鄱陽湖西岸從永修到武寧的廣闊區域,漢朝第9位皇帝劉賀被廢黜帝位後,在這裡建立了海昏侯國。墓主人經歷由王到皇再到侯的多重身份,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一例江西歷史上...

中國發現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園

正文導航來源:新華網 11-04 17:43歷時5年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墓主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對外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秦...

比馬王堆更奢華的陵寢面世 | 海昏侯墓

按:今天,《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不久前,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馬蹄金、韘形佩、博山爐、連枝燈、銅壺等珍貴文物被考古人員逐一提取,這些出土文物,被視為海昏侯...

海昏侯墓揭秘西漢文化

□本報記者孫先凱實習生秦婷王瑤5月18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做客山東博物館,帶來了題為《西漢廢帝海昏侯劉賀的無奈哀榮》的專題講座。當天下午,學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過道里也擠滿了...

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

2011年3月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南昌市和新建區文博單位,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墎墩山上,發掘了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海昏侯墓。

昌邑字樣出土 墓主能確定為劉賀嗎?

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今年68歲的信立祥,4日談起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時,作為該的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 「我沒有遇到過出土文物這麼豐富的墓葬。」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