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全國百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州的人文和歷史,很難用寥寥數語說得清楚。

而很多人第一次貼近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是從走進常州博物館開始的。

在這裡,人們面對著千年前的老物件,追尋城市發展的脈絡;面對一代代人文大師勾勒出的圖景,回想當年的風雲際會;看著血脈相通的先民留下的痕跡,感受千百年前就擁有的文化靈性……在這裡,這座城市細細給你講述她的故事。

今年1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正式公布《關於發布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的通知》,經國家文物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綜合評議及打分,常州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意味著她在獲評"2016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之後,又迎來了發展的又一里程碑——躋身全國4692家博物館中的百強行列。

對此,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建共表示:「創建一級館不是為評而評,而是在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標準下,帶動整體工作上一個台階。

無論是綜合管理和基礎設施,還是藏品和學術研究,乃至展覽和文化服務,常博一直在努力,以期提升自身實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傳播常州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形象,開展對外交流,潛移默化地為常州的文化、經濟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很榮幸,在在這座風景不盡、古韻流輝的城市,有這樣一個地方,讓你暢快時,溫暖慰藉,疲憊時,大可依偎。

從零起點到躋身「全國博物館百強」

常州「個性化的文化表情」都有哪些?

在這裡,你可以細細去品

如今,自然陳列成為常博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常博建成的省內唯一、全國首家少兒自然博物館,每年舉辦的科普展覽,被上海、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等地20多個博物館爭相引進,在寧波還創下了一個月觀展20萬人次的記錄。

遷址新館,城市又添高顏值文化地標

多年來,無論是紅梅閣還是清涼寺,常州博物館無論從「個頭」還是「臉盤」,都比較小和舊。

考慮到一直蟄居於古建築內,不利於文物的保護展示,2005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常州博物館建設項目正式立項。

2007年4月28日,常州博物館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坐落於新北區市民廣場西側、毗鄰市政府、常州大劇院、奧體中心的新館,成了又一高顏值的文化地標——2.8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內,展區面積達到了1萬平方米。

攤開常州博物館地圖,一個個寶庫浮現眼前:「龍騰中吳——常州歷史文化陳列」「神奇的自然 美麗的家園——自然資源陳列」「謝稚柳藝術陳列」「劉國鈞先生捐獻紅木家具陳列」,每年還舉辦近20個臨時展覽,博物館已然成為常州個性化文化表情背後,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以創建「一級館」為目標,讓常州人在家門口看「國寶」

截至2015年,在全國4692家博物館中,僅有9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對於常州博物館此次的獲評,館長林健表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個標杆,它丈量出了常州博物館發展的腳步。

這也是一種鼓舞,它激勵著常博按照「一級博物館」標準,走向更高的平台。

連續三年來,常博引領常州「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動,「圓明園獸首回歸——保利國寶展」「絲路瑰寶——敦煌藝術大展」「神奇的馬王堆漢墓珍品展」等十多項聚人氣、接地氣的展覽和報告會,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亮點頻出的,還有學術研究,僅3年來常博就出版考古報告、論文集、圖錄等10多本,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4篇,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論文3篇。

近年來,常博還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管理共建:先後成立理事會、監事會,在全市文化系統率先實現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牽頭組建的省博物館學會保管專委會、市博物館學會、謝稚柳書畫藝術研究會及收藏家協會四個學術和社會團體,凝聚了行業專家、民間藏家、藝術家團體的力量,共同助力博物館發展。

常博大事記

1958年10月27日

常州市博物館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7日

「常州市少兒自然博物館」成立。

2007年4月28日

常州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10月18日

《神奇的自然·美麗的家園——常州自然資源陳列》在第八屆(2007—200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中獲得最佳創意獎。

2009年5月

常州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4年8月30日

「精彩龍城——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動」暨「圓明園獸首回歸——保利國寶展」在常州博物館正式啟動。

《皇家氣象——保利明清宮廷珍寶展》和《龍城瑰寶——常州十大國寶展》也同時開展,引起轟動。

2015年8月30日

「絲路瑰寶——敦煌藝術大展」開幕式在常州博物館舉行,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做「敦煌石窟保護的70年歷程」專題報告。

2015年9月12日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做客「常博大講堂」,作「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價值」專題報告。

2016年5月18日

常州博物館被授予2016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榮譽稱號。

本年度獲此殊榮的博物館全國僅兩家。

2016年11月8日

常州博物館館長林健作為中國唯一的市級博物館代表,出席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英國博協年會,並介紹博物館近年來服務社會公眾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在全市文化惠民行動中所取得的成績。

一年近300天野外「尋寶」,長長的鐵路線,他用腳丈量

只為還原幾千年前社會的原貌

一個四四方方的土坑中,地層斷面被仔細分層,數千年凝固的歷史重現天日——考古隊員,常常是最先凝視它們的人。

在遺址里,在墓葬中,他們撥絲抽繭,找尋遠古人類留下的密碼。

彭輝,34歲,南京大學考古專業在讀博士,全市為數不多的幾位考古發掘領隊之一。

短髮、中等身材的他看上去與普通的「80後」沒什麼兩樣,惟一「出賣」他的是黝黑的皮膚,「嘿嘿,都是野外考古曬的,習慣了。

」他說。

他是常博考古隊的一員,從事文物考古工作11年了。

因為考古工作的特殊性,一年當中,他近300天離家在外。

與「盜墓筆記」、「鬼吹燈」這類小說中的奇幻瑰麗的盜墓傳奇相比,正規的考古工作枯燥而嚴謹。

他笑稱,考古工作是田野里的柯南,懂得辨識土壤密碼的人才能揭示歷史的真相。

近些年,伴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大力投入,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鐵路、寧杭鐵路等大型工程相繼建成,不為人知的是,每一項工程的背後,都離不開考古人員的調查、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

「這些大工程,都是由我們考古工作者『奠基』的。

」彭輝說。

當談到常博考古近年來的學術成績時,彭輝的臉上露出了學者才有的嚴肅。

從2012年至今,常州博物館先後參與整理出版了三部大型考古報告,《常州新崗》《淹城》《溧陽神墩》,三座在考古學界赫赫有名的遺址,只有以這種最科學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才算是對以往數十年工作的最好總結。

「現在說來容易,可回想起編寫報告的過程,真是太難了。

」彭輝說,「比再去遺址上挖一遍還要困難。

自帶「學霸」屬性的她

帶來好玩又「漲姿勢」的科普課程

雷倩萍,常博學術研究部的「85後」姑娘,3年前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畢業——如果你光憑學歷就給她貼上「學霸」標籤,那可太片面了。

因為,在她的理想中,除了當一名優秀的研究學者之外,還希望成為一名博物學家和「科普達人」。

雷倩萍博士期間研究的是地球及其生命的歷史。

這個學科聽上去有些「高冷」,但她常常能在研究中發現樂趣。

起先,她進入常博自然部工作,參與了很多次少兒科普活動。

在這段時間裡,她深入了解了博物館自然部庫房裡的資源,對哪些值得挖掘的教育「寶庫」瞭然於心,利用博物館資源開掘教育課程的視野被一下子打開了。

在此期間,她參與策劃了礦物晶體、蝴蝶、貝殼等不同主題的自然展覽;開展了礦物晶體夏令營的活動;帶著科普講座大篷車走進延陵小學等學校。

在戶外,孩子們在她的帶領下,拿著放大鏡觀察礦物晶體;在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手發問,後排的學生甚至跳了起來;在科普夏令營,標本周圍常被圍得水泄不通,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望著她,讓她很感動。

2016年4月,雷倩萍來到常博新成立的學術研究部擔任副主任。

這個部門將專業化研究與社會化參與相結合,在做好學術研究、交流的同時,也利用博物館資源與公眾互動,滲透傳播知識。

對於一位嚴謹的研究者而言,學術也是她做好手頭工作的基礎:科普課程的每一張PPT、論文中每一個章節、庫房中的每一件標本,她都精準到每個字詞,確保科學準確。

短短兩三年時間,已經發表了3篇國際SCI論文和5篇中文核心論文,以及數篇科普論文和書籍。

2017年才剛剛開始,雷倩萍的工作安排已經緊鑼密鼓了:策劃一場古生物化石展覽,推動對三葉蟲動物群的研究、繼續發表論文,爭取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青年課題,組織編輯本館的專業期刊——《常州文博論叢》……

他們身兼文物徵集者、策展人、研究者等數職於一身

展覽背後的「文物管家」們

流連於展櫃前的人們,感嘆著文物的精美典雅,對展覽主題津津樂道,但很少有人能想到,文物的每一次亮相,都少不了一群默默無聞的「文物管家」。

37歲的朱敏來自常博典藏部,在文物保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4年。

如今,2萬多件文物的保管保養,乃至文物徵集,全靠著連她在內的5位工作人員。

「藏品安全是博物館安全工作的前提,是最基礎的工作之一。

」朱敏說,他們的工作不跟市民直接接觸,也體現不出格外閃亮的履歷,但卻是博物館工作運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博物館,典藏部工作人員得是半個「專家」,因為文物的徵集鑑定、編目建檔、外出展覽、學術交流、保養保護、安全管理等,每一個步驟都得經過他們的手。

而每個步驟都很不簡單:比如,接觸金銀器、字畫時,必須戴手套,但接觸瓷器、漆器時,又不適合戴手套,怕打滑或是把漆皮剝落了;為避免磕碰,多年來,他們從不佩戴任何飾物……

2007年,常博新館建成,新庫房的投入使用令保管員們很是激動。

新庫房的建設標準很高:24小時恆溫恆濕、櫥櫃分布、尺寸都根據藏品體量設計,所有的館藏文物都被逐一分類,按照它們的「身體狀況」分別進入不同庫房保存。

整天與文物面對面的他們,還忙裡偷閒,抓緊時間對文物進行研究,撰寫論文,在此基礎上還推出《花鳥逸趣——常州博物館藏名家花鳥畫展》《清風徐來——常州博物館館藏扇面展》等展覽,交流至北京、山西、山東、雲南、四川等地,展出後都反響不俗。

一有機會,他們就去文物市場看看,開展文物徵集。

最近幾年,典藏部將常州畫派、常州本地的非遺名家作品作為徵集的重要目標,每年都有所收穫。

謝稚柳先生的女兒謝小珮女士已經連續幾年為博物館做捐獻。

朱敏說,現如今,常州博物館的知曉度、美譽度越來越高,主動捐贈的熱心人也越來越多。

人物和學術榜單

黃建康

常州博物館副館長,廈門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後於1988年進入常州博物館工作至今。

參與武進淹城遺址、圩墩遺址、新崗遺址發掘工作。

主持編寫的《淹城——1958~2000年考古發掘報告》於2015年出版,標誌著淹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告一段落。

主持編寫的《圩墩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於2001年發表於權威期刊《考古學報》。

負責主編的《常州新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報告》於2012年出版。

撰稿市政府重點項目《常州通史》中的史前部分,即將付梓出版。

代表常州博物館參與沿江高速句容金壇土墩墓群發掘,該項目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邵建偉

常州博物館副館長,1986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即進入常州博物館工作至今。

30年來從事陳列展覽、藏品徵集、刊物編纂等方面的工作。

撰發各類研究文章數十篇。

去年獲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表彰「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動先進個人」,連續多年獲得常州博物館「先進個人」、「考核優秀」等榮譽。

萬永紅

自然部主任。

10多年來主持自然科普展覽的內容設計。

獲2012年度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優秀工作者。

2014年論文《讓富有特色的科普展覽惠及更多民眾——常州博物館籌辦科普展和巡展活動的實踐與體會》獲江蘇省首屆科普場館發展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年,在市文廣新局系統公開簽訂「名師帶高徒」師徒結對協議書,成為傳、幫、帶的典型代表,獲得表彰和獎勵。

袁勤

常州博物館信息部主任。

2007年作為優秀專業人才引進到常州博物館,帶領信息部團隊,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和多媒體展覽陳列工作,努力打造常州數字博物館。

目前常州博物館在數字化建設水平、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智能移動平台推進、特色資料庫建設等方面在全省博物館界居領先地位。

丁為新

文物保護科技部副主任,從事書畫修復與裝裱技藝30年。

曾在故宮博物館進修學習。

先後修復董其昌、文徵明、惲南田等書畫達4000多件。

修復的清絹本高堃《仕女圖》團扇在由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2015蘇州書畫裝裱技藝巡迴展」精品評選中獲得金獎。

撰寫的《「十三五」常州文化遺產事業的幾點思考》獲2015年度全省文博優秀論文二等獎。

2016年12月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參與了《中國紙質文物保護修復導則》的定稿工作。

辦一次展覽,動輒幾十萬人參觀

每一次,常博的展覽開幕,觀眾總是如潮水般湧來。

就拿2016年「馬王堆漢墓珍品展」來說,兩個月匯集了20萬市民觀看,如今「逛」博物館成了常州人必不可少的文化休閒方式……

這個文化磁場魅力何在?陳列部副主任李威說,把為觀眾服務這根弦繃緊,貫徹以觀眾為導向的策展理念,選擇觀眾接受度高的展覽,精心營造氛圍,力求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這一切都成為「吸粉」的關鍵。

精心營造氛圍,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

2016 年9月4日,常博一樓55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里,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的大幅噴繪以及馬王堆典型器物的紋飾元素,營造了穿越感十足的氛圍——馬王堆漢墓珍品展正在進行。

許多帶著孩子的父母一邊欣賞,一邊講解:「你看,成語『濫竽充數』的『竽』就是這樣的」;「這個是『築』,劉邦擊築而歌,吟詠千古絕唱《大風歌》……」

青銅器、漆器、陶器、絲織品、玉器、簡帛等珍貴文物,通過長沙國與馬王堆漢墓、鐘鳴鼎食、笙歌娛樂、醫學保健、錦繡華裳、帛冊典藏、大禮安魂7個版塊連貫地陳列在一起,讓人即便不聽講解,也能對古人的生活和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告別單純的『曬寶』,而是把一個主題或者故事講得生動、透徹,這是我們給自己的基本要求。

」李威說,在常博,策劃展覽常常會從一個合適的主題切入,對現有的藏品重新進行排列組合。

一個重點展覽往往要提前一年就開始醞釀。

為了讓靜態的展品開口「說話」,博物館還藉助輔助手段,擴充展櫃內難以展示的內容:語音導覽生動活潑;展廳內播出的視頻可以讓觀眾更為直觀地了解器物的出土情況或價值;在不少大型展覽中,重點展品旁還設置二維碼,觀眾用手機就能掃出解說詞。

以觀眾的感受為導向,挖掘展品背後的故事

2015年8月底,常州博物館引進了「敦煌藝術大展」,將這個世界文化遺產首次帶進一座地級城市。

「最初,敦煌研究院提供了許多的基礎材料,包括敦煌的歷史沿革,壁畫的分類和繪製過程,洞窟和彩塑的製作等等,如果直接拿來辦展,這些內容足夠了。

但是,站在普通觀眾的立場,我會覺得學術氣息太濃,與橫跨3200公里、千年前的敦煌文化仍舊有距離感。

觀眾難免會想:「敦煌,跟常州有關聯嗎?」李威說,如何在「瞧新鮮」之外,還讓市民有認同感呢?

經歷一番研究,常州與敦煌的三段因緣被發掘了出來,包括兩位分別對敦煌作出過重要研究和貢獻的常州人——謝稚柳和邵芳,以及局前街小學的一群學生。

2004年11月,局前街小學五(3)中隊的學生們從電視上了解到敦煌莫高窟修復人員的艱辛以及修復資金的緊缺後,寄出了一筆219.5元的捐款。

這筆錢雖數額不多,但多年來敦煌人一直牢記在心,並一再表示,這筆捐款讓深處戈壁大漠的他們備受鼓舞。

因為對常州抱有的好感,敦煌大展的展品也表達了十足的誠意:老一代敦煌研究院院長和專家們臨摹的壁畫、珍貴的經卷和花磚,這其中不乏國家一級文物。

就這樣,大漠西北與煙雨江南有了恰到好處的文化銜接,在觀展中,市民也能從展覽中看到敦煌與常州的因緣故事,感受到那種心靈的悸動。

但常博人仍不滿足,為了讓每位市民都能夠讀懂壁畫,他們還邀請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花費大量時間,按現代人讀圖的規律,將壁畫的故事分解為一個個小章節,分別做出詳盡的描述。

同時他們還將敦煌壁畫中社會生活的片段單列出一個單元,在婦女推童車、穿背帶褲的孩子、踏碓等生活氣息濃厚的壁畫旁,搭配了現代類似場景的圖片,以此拉近千年前古人與現代人的時空距離……

敦煌壁畫的故事就這樣一環扣一環地演繹鋪展,一幅幅鮮活的敦煌文化圖景在常州觀眾眼前展開。

不少人都覺得,每次來常博都有新發現

有的人覺得,博物館來一次就夠了。

但這觀點在常博並不適用。

這裡,有一群固定「粉絲」,每到周末都會前來「報到」,玩得不亦樂乎。

名家講座、送講座進校園、「龍城小小講解員」活動、夏令營、非遺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如流水一樣有機結合。

不僅體現了工作鏈的整體思考,更放大了社會效應,拉近了博物館與普通市民的距離,日益成為一張張閃亮的「招牌」。

59歲常博好看、好玩,一點也不「高冷」

從暑假到現在,作為「龍城小小講解員」,10歲的許涵鑫已經為市民開展了7次講解,一次比一次遊刃有餘。

一場講解下來,身後往往跟了比最開始多得多的人。

許涵鑫的母親黃女士說,兒子從小就是博物館的「常客」,接觸最多的就是博物館的一群講解員。

聽他們講解,如沐春風,跟他們交流,有問必答,許涵鑫可佩服了。

令許涵鑫著迷的,還有常博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創產品:從「狀元及第」筆記本、蝴蝶葉脈書籤,到黃山壽「白猴獻桃」團扇、敦煌飛天梳篦,乃至「一把蓮青花瓷盤」購物袋、紀念金幣……依靠豐富館藏,近年來常博與非遺技藝、知名設計品牌牽手,自主開發、合作研發、成品引進了600多種產品,它們不僅賣得了萌,還包攬了衣食住行娛。

拿許涵鑫的話來說,「59歲的常博一點都不高冷,這裡好看、好玩的數不盡,還能『把博物館帶回家』。

九大類特色主題活動,常博的面孔熱情而生動

2015年11月15日,一場「指尖上的敦煌」系列社教活動成果匯報展在常博拉開帷幕——140餘件(組)作品中,有不少來自普通市民,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練手」。

這是一場與眾不同的展覽。

是常博社教活動的又一次創新——以常州非遺為載體,邀請金壇刻紙、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亂針繡、湖塘剪紙、泥塑6個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指導市民完成。

將本土非遺與敦煌文化相結合,再以展覽展現,這種案例,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創意,在全省都屬罕見。

還得到了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文物局專家們的點讚。

「10年前,常博青少年社教活動,一年能有幾場就算多了,而現在,每年上百場活動80%都是針對青少年的。

」開放部主任路亞北介紹,目前社教活動已形成「尋訪常州古老歷史文化遺蹟」系列,「啟明星·巧手傳非遺」系列,人文歷史冬令營、自然科普夏令營系列,「行走的博物館」系列、節日宣傳系列、送講座進校園系列、常設展覽配套活動系列、重大臨展配套活動系列、關愛弱勢群體系列九大類特色主題活動。

數據展現成就

近年來,常博社教活動的數量逐年遞增:2014年,常州博物館舉辦社教活動14項,共74場,9.2萬人次市民參加。

2015年舉辦社教活動36項,共230場,吸引市民7.8萬人次。

2016年舉辦社教活動53項,共180場,共有7.9萬人次參加。

其中,自然科普夏令營連續8年舉辦,「舞動的精靈」蝴蝶夏令營項目入選「中國博物館教育項目示範案例」,並在全省推廣;「天高任鳥飛」鳥類科技夏令營入選《江蘇省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優秀項目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動期間,常州博物館舉辦了「與敦煌有約」系列活動,14項、167場活動,吸引了約2萬人次參加,創造博物館臨展活動項目、場次、人數的歷史最高。

與此同時,參觀展覽的觀眾也是絡繹不絕:2014年舉行「圓明園獸首回歸——保利國寶展」,開展首日上萬市民爭睹國寶風采;2015年「絲路瑰寶——敦煌藝術大展」兩個月內吸引30萬觀眾;2016年,常州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66萬人次——在常州這個400多萬人口的地級市,這個數字頗為可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磁山文化博物館未來發展思路

作者:張海江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磁山遺址模擬考古發掘現場」兩個精品體現了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的大手筆。「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建設堪稱一流,二十年不落後,在同級別博物館行列中已名列前矛。展出內容...

陝西文物工作的「2018藍圖」

1月23日,全省文物局長會議在西安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精神,總結了過去一年來文物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安排部署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任務。2018年,陝西文物工作將結合新時代要求,繼承創...

公益活動——那些關於考古的事兒

活動主題: 考古的正確打開方式活動時間:2017年9月2日 14:30開始活動地點:成都市文化館(草堂路17號) 3樓多功能廳索票方式:免費參與,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報名1.發送簡訊「姓名+考古+...

南漢二陵博物館6日起首次向公眾開放

「南漢二陵博物館向公眾局部開放參觀揭幕儀式」和「南漢二陵博物館建設和陳列專題展覽」今天(6日)上午冒雨在廣州大學城國醫西路舉行,這也是自2015年奠基以來南漢二陵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活動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