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危機與管理1-2章(一)103032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一節、家庭壓力理論(P45). 一、家庭壓力模型(ABC-X). -- Hill(1958)提出,A 指壓力事件(stressor event),B 指家庭擁有的資源或家庭強力(the ...
千惠的有空逛逛國立空中大學高雄中心青少年心靈輔社
跳到主文
這裡溫暖無傷來找找想找的看看想看的
人生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如或許曾經
我們的努力曾留下些甚麼縱使一時看不出
如果你願意分享請發表留言
想找人聊聊我在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版位
有書要交換的同學記的有些耐心看一看回響或留言
\找書的人愈來愈多\希望同學都能各取所需\有時
發E問一下\會有收穫也說不定
Feb01Fri201320:30
家庭危機與管理1-2章(一)1030322
http://nouphc.nou.edu.tw/homework/homework1022/500523y1.pdf
家庭危機與管理1-2章(一)1030322
第一章、家庭危機與管理的本質(P3)
家庭生活的變動性與不確定性,常常帶來壓力,當壓力大到家庭無法因應時,就會形成家庭危機。
第一節、家庭壓力與家庭危機概述(意涵)(P5)
----科技進步--->社會變遷-->生活改變(ex:生活不確定、生活中的事務界域模糊、家庭成員間界域模糊、經濟市場改變、雙工作家庭增加(幼兒、老人與病人照顧)、人際疏離(就業人口集中都市)--->家庭生活壓力與危機。
一、家庭壓力
1.壓力(stress)
--壓力定義之演進
BC.14界定為困苦、逆境與苦惱。
BC.17工程學--直接施予物體的外力
物理學--一種外在刺激或是一種可觀察到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BC.19(參表1-1P7)
(1)Spielberger(1971)--個人所遭受到的外在強迫力量,此力量對個人會構成某種程度的威脅性。
(2)Lazarus&Folkman(1984)--有心理負擔、超越個人資源所能負擔、以及危害心理健康及個體綜合福祉的概念。
並將壓力歸納為三種定義取向
--刺激取向:內在與外在事件。
刺激取向定義壓力,雖可找出壓力來源,但無法深入了解個體因應壓力源刺激,而產生的結果。
--反應取向(生物學與醫學,常採此定義,Selye的理論):個體對事件的反應,不論壓力來源是生理的(冷熱)、心理的(失望)、社會的(失業、死亡)、哲學的(時間分配、人生目標),皆可能引起個體相似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增加、血壓上升……,由內分泌腺和腦部、神經作用的結果,即為壓力。
--互動取向(刺激與反應取向):
*重視個體與外在環境脈絡的互動關係。
*人->環境刺激->主觀認知過程->心理威脅、激動現象及生理反應->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由個人認知決定個人與環境達到何種程度之交互作用,才決定是否感受到有壓力。
*在壓力產生後,個人處理壓力或情緒的過程,就是因應。
*班都拉(1986)的交互決定論:主張人類的行為之產生是來自人、環境與行為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即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間,彼此交互影響,此三素不能獨立於人類行為之外。
(3)Boss(1988)--改變,就本質言,不一定是好或壞,要看有機體(ex人)如何反應。
4)張春興(1995)--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的一種緊張狀態,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
※壓力是因改變帶來的緊張、威脅,而產生不舒服或痛苦(包括刺激、反應、刺激與反應等三種不同取向)。
--改變可以是一種原因、一種結果、或是一種歷程。
2.家庭壓力
--1930年代後,壓力應用於社會科學領域,1960年代應用家庭研究領域中。
--Boss(1988):只要穩定的系統有改變,就帶來壓力,因此家庭壓力可定義為「穩定家庭系統的改變」。
(1)採刺激取向定義觀點:家庭中的一些事件,改變家庭系統,因而帶來壓力(ex添新成員、家庭成員離家或失業或離婚)。
(2)採反應取向定義觀點:家庭成員的反應狀態改變,形成家庭系統改變,帶來家庭壓力(ex家庭成員間衝突、病痛與心理壓力)。
(3)採互動取向定義觀點:家庭成員面對環境刺激,經主觀認知過程,而產生心理的威脅及心理激動之現象,是家庭成員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家庭系統的改變,有是可預期的或被期待的,有些可能不可預期或不被期待的,但均對家庭造成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因壓力的產生,正可能是一種轉變的開始。
二、家庭危機
1.危機的意義--危機Crisis源自於希臘文的crimein,意義為「決定」。
--韋氏字典:定義為三
(1)危機是嚴重疾病或發燒轉好或轉壞的轉捩點,或一種突發的痛苦、沮喪、失功能,或發生於個人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或關鍵的改變。
(2)危機是決定性時機。
(3)危機是決定性改變的不穩定或是關鍵時刻。
※危機是一個變好變壞的關鍵時機,是事件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是生死存亡的關頭。
--Caplan(1964):危機是個人在面對危險時,難以脫困所產生一種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且處於這種狀態時,又無法採用他們昔日處理問題方式來解決困境所致;並且認為危機係屬於一種暫時性或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
--Fink(1967):當一個人所遭受到的威脅,足以瓦解他處理問題的能力時,其所感覺到威脅即為「危機」。
--Stein(2006):危機是一種非預期發生且帶來負面影響的事件,它會導致不安、不穩定,在很多時候還需要立即的反應或行動。
--中文:危機是一種一個變好、變壞的關鍵時機。
※危機定義:因受到干擾事件的影響,處於極大壓力並面對關鍵時刻,若做出適當處理,則能創造新契機,反之,則情況將會惡化,陷入生死存亡關頭。
2.危機的種類與特性
(1)危機的種類:
--情境性危機(客觀環境、個人與人際間或社會環境等因素,為不可預期危機)。
--發展性危機(個人成長與發展,或個人社會地位變化,可預期危機)。
--社會文化性危機(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或社會結構因素而引發的危機事件,難以預期)。
(2)危機的特性:
對危機特性描述之論述,可歸納為4種:
A.危機具有持續性與階段性:危機發生前階段、處理與復甦階段。
B.危機具不確定性與未預警性:危機具不確定性,包括狀態、影響與反應等不確定性。
C.危機具急迫性與威脅性:危機處理者必須當機立斷,立刻採取反應行動,避免錯失良機。
D.危機具複雜性與雙面效果性:危機發生的原因、歷程及因應危機的結果都具複雜性;複雜雙面效應中,「化危機為轉機」是管理者所期望目標。
3.家庭危機
--家庭壓力:指家庭受到干擾事件影響,使得家庭處於極壓力並面對關鍵時刻,若做出適當處理,則能創造家庭的新契機;反之,家庭情況將會惡化、甚至陷入無可挽回的生死存亡關頭。
--家庭危機:
--Boss(1988)定義:(1)平衡家庭系統很明顯被干擾,此干擾大到無法抵抗;(2)情況緊急且嚴重的;(3)家庭系統因劇烈改變而無法正常的動員與運作。
--家庭危機不一定會永久摧毀家庭系統,因危機產生時,家庭系統可能僅短暫的固定或鎖死,合宜的家庭因應,家庭系統將可發展出與危機前不同層次的功能,如許多家庭系統在經歷並克服危機後變得更堅強。
※家庭危機不是程度之分,是「有」與「無」之分。
第二節、形成家庭壓力與危機的因素(P13)
一般而言,產生家庭壓力或危機,最顯而易見的事件為家人酗酒、藥物濫用、生理疾病、理困擾、性暴力、離婚、喪偶等,對許多家庭是異乎尋常的、非預期的事件。
一、從可預期、不可預期觀點分析
(一)可預期的家庭發展歷程
1.新婚:
面臨婚姻關係的協調與適應、家庭生活的調適、社會網絡建立;在台灣,若從離婚者的結婚年數,結婚未滿5年的比率最高。
2.初為人父母:
面臨親職角色調適、婚姻互動的再調整、托兒選擇、子女手足互動等;家庭生活事件的挑戰,以夫妻親密關係的調整、親職角色壓力最大。
3.子女進入學齡與少年:
--家有學齡子女:
父母協助子女適應學校生活、接送上下學等,無形增加時間、體力與責任的負擔;最常見問題為「適合托養的學校不足」、「孩子不能適應學校教育方式」、「無法引導孩子重視課業」、「尋找適當的課後托育有困難」、「配合學校在家輔導做功課有問題」等。
--子女進入少年階段:
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關鍵期,並以同儕團體、同儕
領導為模仿對象,最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尤其是課業升學與生活習慣
等問題,親子衝突高。
--表1-4(P17)台閩地區少年之特殊經驗與行為,以1999、2004年統計數據高,依序為:(1)曾經抽煙、(2)曾經喝酒、(3)曾觀賞與購買色情刊物、光碟及網站、(4)被威脅迫、敲詐與勒索。
--少年第1次酒精使用場所,以自己家庭的44%占最高比率。
4.子女陸續離家並進入中年:
在家庭結構上,子女成婚而離家,造成家庭人口減少,或因成婚子女繼續與父母同住則造成家庭人口增加;家人互動上,父母對子女教養責任減輕,因子女離家造成的婚姻互動調整。
5.進入空巢與退休:
夫妻進入中老年,要共同面對中老年夫妻的調整與適應、退休生活安排、為人祖父母的準備、父母與成年子女代間關係的調整與適應、協助成年子女手足關係的調整與適應。
(此階段,若無法重新建立生活目標,則家庭危機易發生。
)
6.步入老年
--成功老化的個人條件,包括老伴、老本、老友、老健、老趣(5老);互動條件包括好的代間關係(最重要)、祖孫關係、手足關係。
--結婚滿25年以上的離婚人口,在這些年快速增加。
--2005年內政部調查,平均超過二分之一以上老年家庭,最重要經濟來源為「子女提供最重要」,其中女性老人高達65.77%認為子女提供是最重要。
--社會網絡,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約有2/3的老人會與鄰居往來密切,但較於1999年比率下降。
※當一個人或一對夫妻想脫離傳統社會的期望時,危機產生的機會就增加。
(二)不可預期的家庭生活事件
1.家人互動與衝突:常給家庭成員帶來壓力,甚至產生危機。
2.離婚:對子女身心發展的傷害相當大;單親家庭中的女單親戶不斷增加,形成兒童居住於女性單親家庭的比例年年增加。
3.家庭暴力:會影響孩子、婦女及老人,尤其老人比較易受傷,因他們和社會較為脫離,易增加受虐的風險。
(包括婚姻暴力、兒童與青少年虐待、長者虐待、手足間暴力)
4.失業與財務、家庭經濟困境:經濟壓力與婚姻衝突、婚姻不穩定、婚姻苦惱有正向的關係。
5.疾病與死亡
--疾病,包括生理與心理疾病,常牽動著家庭經濟、家人照顧的需求,更伴隨著家人互動的改變,家庭危機會悄然而生。
--死亡,尤為家庭主要賺食者發生意外,對家庭衝擊會更大。
6.非法藥物使用:
--成年人口第1次使用非法藥物場所,仍以家庭最高。
--第1次使用毒品最可能場域為同學、同事或朋友家,以及娛樂場。
二、從家庭內、家庭外事件分析
(一)家庭內
1.家庭結構向度:家庭系統界域,誰當家。
2.心理向度:指壓力的認知與定義,家人常使用防衛機轉,以「否認」來處理不舒服的情境,可暫緩解壓力。
3.哲學向度:指家庭價值觀及信念系統,家庭面臨挑戰時,在因應過程中的價值觀及信念,決定一個人採取的行動。
(二)家庭外
--經濟不穩定、多元文化衝擊、環境污染、恐怖分子攻擊活動,都會影響家庭運作。
--文化(重男輕女)、歷史(921地震)、經濟、發展(家庭和個人生命週期)、遺傳(對個人及家庭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社會亦常見罕病家庭以離婚或自殺處理其所面對的困境)。
三、從個人與生活環境的互動分析
(一)物理環境因素:空間擁擠、交通混亂、空氣污染、溫度變化、環境變遷等都會形成家庭壓力。
(二)人文環境因素:人文環境差異、角色要求、政治、經濟、教育等,出國、遷居、結婚、轉換工作、教育政策改變等,都會形成壓力。
(三)生理因素:個體的遺傳、飢餓、口渴、頭痛、發燒、睡眠等都會形成壓力,甚至造成危機。
(四)心理因素:個人挫折、衝突、壓迫感、焦慮等,都會形成壓力,若處理不當,長期累積性的壓力,就會形成危機。
第三節、家庭危機管理的歷程(P31)
一、危機管理概念的起源
--1942年,美波士頓可口納特叢林發生火災,助人專業工作者開始注意到意外事件的影響。
--1962年10月16-28日,古巴飛彈危機事件,引發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對危機管理的重視。
--1979年3月,美國發生三哩島事件後,成立聯邦緊急事物管理總署,成為美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最重要部門。
--近年來,危機管理不只是在管理國家時用,也應用到企業管理、學校領導中,亦應用家庭管理的領域中。
二、危機管理的六個階段(Augustine與Sharma)
(一)第一階段:預防危機發生
(二)第二階段:擬妥管理危機計畫
(三)第三階段:嗅到危機的存在
(四)第四階段:避免危機擴大
設置防火牆,成立專責控管危機小組、指定發言人、相關人員不應從媒體獲知消息、有唱反調的人能適時指出事實。
(五)第五階段:迅速解決危機
(六)第六階段:化危機為轉機
三、危機管理的六個階段在管理家庭危機的應用
(一)第一階段:預防家庭危機發生(了解各家庭發展階段的任務,事先預備,可預防危機發生。
)
(二)第二階段:擬妥管理家庭危機計畫(居安思危)。
(三)第三階段:嗅到家庭危機的存在(家人固定生活作息、生活習慣起很大改變)。
(四)第四階段:避免家庭危機擴大(當機立斷,採取補救措施,切勿苟且拖延)。
(五)第五階段:迅速解決家庭危機。
(六)第六階段:化家庭危機為家庭轉機(ex失業)。
四、家庭危機管理的資源與因應
(一)資源(參閱P35圖1-14)
1.人力資源: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色及內在特質,在形式上較抽象,很難以客觀具體方法來衡量,包括個人、家人、親友、鄰居、政府組織人員、非政府組織人員的時間、精力、能力、知識……等。
2.物質資源:個人及家庭所擁有的有形資產,是供個人及家庭使用,形式上較具體且可碰觸,包括個人、家庭及社會的資源。
(二)因應
1.個人內在的因應:檢視自己處理壓力的模式(撰寫日記)、對每一壓力源生理反應(可記錄因應壓力源方法)、嘗試過較好因應方式,藉此可清晰記錄因應危機的歷程。
2.家人及人際互動的因應
3.知覺的因應(可採用選擇性覺察)。
4.放鬆的應用(可採用靜坐、放鬆)
5.生理的因應(更需要採取健康行為,並回歸健康生活)。
※預知危機,防患未然,使「任何事也不會發生」,是家庭危機管理的最高目標。
※沒有「最好」的結果,卻常需面臨「最壞」的局面,是家庭危機處理必定碰到的
狀態。
第二章、家庭危機與管理的理論基礎(P43)
可用來解釋家庭壓力與危機的理論,包括家庭壓力理論、結構功能理論、社會衝突
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家庭發展理論。
一、家庭壓力理論:以引發家庭壓力的壓力源、家庭對壓力源的界定是否正向、因應
壓力的資源是否足夠,以說明家庭面臨壓力源事件時,形成的家庭壓力程度或危機。
二、結構功能理論:家庭有一定的結構,如由負擔家計的男性、負責家務的女性所組
成,家庭若非依這樣的結構組成,則會產生家庭危機。
三、社會衝突理論:視婚姻和家庭發展的歷程為社會系統一部分,成員彼此會面對利益衝突的問題,亦會為資源、權力地位競爭而衝突,若無法解決這樣的衝突,家庭也會邁向危機。
四、符號互動理論:主張家人角色透過日復一日的家人互動過程而習得,若家庭互動
歷程充滿衝突,則家人就習得衝突相處模式,久而久之家庭系統就會失去運作能力而發生危機。
五、社會交換理論:家庭中夫妻親密關係是否能夠長久維持,則看夫妻酬賞與成本交
換的結果,若夫妻覺得交換不公,可能走向婚姻解組。
六、家庭發展理論:主張家庭發展歷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若家庭無法成
功發展出完成任務的能力,則會產生發展危機。
第一節、家庭壓力理論(P45)
一、家庭壓力模型(ABC-X)
--Hill(1958)提出,A指壓力事件(stressorevent),B指家庭擁有的資源或家庭強力(thefamilyresourcesorstrengths),C指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theefinitionormeaning),X指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degreeofstressorcrisis)。
--壓力源事件本身、家庭資源、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看法,及這三個因素交互作用,都會影響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處理結果,其結果可能是家庭壓力的程度,亦可能是家庭危機。
(一)壓力源事件—A因素
--凡造成家庭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與價值等的改變,都稱壓力源事件。
--界域至少有4種意義:界定物理界限(私人物品)、界定家庭的次系統、界
定家庭成員與家庭規則。
--壓力源事件可分預期與不可預期二種;
*可預期壓力源事件,是家庭發展歷程中日常生活一部分,雖常在期待中到來,仍會給靜止的家庭系統帶來正或負面的衝擊,使家庭系統失去原有的平衡。
*不可預期壓力源事件,包括自然災害、失業、交通事故、生病、發生意外、接觸非法藥物、中大獎等事件,常帶給家庭較可預期的壓力源事件更大的衝擊,使家庭系統失去平衡狀態。
--McKenry與Price(1994)將壓力源事件分為10個面向,每個面向的壓力對家庭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有些不同。
內在的/外在的、無限的/有限的、突然的/漸進的、強烈的/溫和的、急性的/慢性的、偶發的/期待的、天然的/人為的、稀有的/多數的、可解決的/無法解決的、實質內容。
--Boss(1988)將壓力定義為「改變」,穩定的家庭生活發生改變,就會帶來壓力;其本質言,改變不一定是好或壞,要看有機體(人)如何反應。
(二)家庭擁有的資源—B因素
--家庭資源分為:個人資源、家庭系統資源、社會支持體系資源(情緒、自尊、實質上等支持,與其他支持網絡)。
--家庭因應策略的採行:(1)認知系統改變,使不平衡認知達於平衡;(2)社會情境結構的改變,使情境實體產生具體改變。
(三)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界定—C因素
--實驗研究發現,個人如何評估生活中的壓力源事件,將會影響處理的結果,如社會心理學常說「事件被認為真,其結果必為真」。
--壓力源事件發生時,家庭以樂觀處之,則(1)可澄清問題、困境與任務,易面對壓力源;(2)減少面對壓力源事件的心理負擔與焦慮的強度;(3)激勵家庭成員完成個人任務,提昇成員的社會及情緒發展。
--若事件發生時,家庭感覺無助,則會因家人的無助感與低自尊,使家庭更易受傷害(Lazarus&Launier,1978)。
--家庭壓力的意義是改變--對家庭系統平衡狀態帶來波折與改變(Boss,1988)。
(四)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X因素
--壓力的高低程度,全憑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因應。
--Boss(1988)提出對危機界定有三:(1)一個平衡狀態的嚴重失序、(2)非常嚴重的壓力、(3)非常劇烈的改變,以致家庭系統面臨障礙、喪失機動性,且失去能力。
二、雙重家庭壓力模型(doubleABC-X)
--McCubbin與Patterson(1982)將Hill(1949)的ABC-X模式增加了「時間序列」,成為雙ABC-X模式。
--說明家庭面對壓力或危機的後續因應,這後續因應,即為時間的歷程。
--累積性壓力事件—aA因素、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bB因素。
對上次事件危機、累積性壓力事件、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的界定(X+aA+bB)—cC因素。
調適(adaptation)—xX因素。
(一)累積性壓力源事件或危機—aA因素(屋漏偏逢連夜雨)
(二)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bB因素
--家庭在面臨危機前的資源,加上面臨危機後新開發的資源,稱為bB。
(三)在危機發生後,對X、aA、bB(即X+aA+bB)的界定—cC因素。
--在雙重ABC-X模式中,cC因素指對上次事件危機(X)、累積性壓力事件(aA)、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的界定(bB)的認知。
在這認知歷程中,不僅是指個人對壓力的主觀認定,亦包括家庭體系面對困難的凝聚力。
(四)調適(adaptation)—xX因素
--採取因應措施,以處理累積性的壓力(aA),即所謂調適。
三、家庭適應與調適模型(FAAR)
--在FAAR模型中有4個主要概念:家庭的意義、家庭的需求、家庭的能力、與家庭的適應及調適。
--家庭的意義、家庭的需求、家庭的能力三項概念,都包含個人、家庭、社會與世界觀三個不同層次。
*家庭的意義:
--包括個人、家人、社會與世界觀等意義。
--受到家庭需求與家庭能力的影響,家庭意義也會影響家庭需求與家庭能力。
*家庭的需求:
--由預期/非預期的壓力、持續的家庭壓力、每日的口角爭執等所組成。
--3個層次:個人、家人、社會與世界觀等需求。
*家庭的能力:
--包括有形/無形的資源、處理的行為(家庭做什麼)。
--3個層次:個人、家人、社會與世界觀。
*與家庭的適應及調適
※在FAAR模式中,強調面對壓力源事件的正向結果,尤是危機產生後的重新調整再出發,即所謂「家庭韌性」。
※以二階段分析家庭面對壓力源事件的處理過程,在危機發生前為適應階段,在危機發生後的重整再出發,則為調適階段。
(一)第一階段:適應階段
1.家庭意義界定
(1)層次一:個人對壓力情境的界定(家庭成員對家庭事件所抱持的獨特意義)
(2)層次二:家庭對壓力情境的認定(包括界域與角色界定、家庭規範)。
(3)層次三:家庭受到所處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持有認知或價值信念。
2.家庭需求:家庭面對壓力源事件、生活緊張、或足以產生平日生活困擾而衍
生的需求。
3.家庭能力:抱括人力與物質。
※當家庭壓力源事件發生後,透過家庭意義的界定,家庭成員的需求,家庭能力三者的互動,產生適應。
(二)第二階段:調適階段
在第一階段,家庭能力無法滿足家庭需求,因而發生家庭危機後,家庭成員及家庭必須透過如同第一階段的歷程,重新界定意義,並評估家庭需求,應用家庭能力,因應壓力,產生家庭調適,而恢復家庭平衡。
※FAAR模式四個主要概念(家庭的意義、家庭的需求、家庭的能力、與家庭的適應及調適),是從ABC-X與雙重ABC-X模式發展而來。
※FAAR模式與雙重ABC-X模式對照:
FAAR模式雙重ABC-X模式
家庭的需求-->aA
家庭的能力-->bB
家庭的意義-->cC
家庭的適應及調適-->xX
※FAAR中,強調以家庭具有的特性與能力渡過家庭危機,形成家庭調適的歷
程,就是「家庭韌性」。
第二節、家庭韌性(P60)
一、家庭韌性研究的起源
--早期韌性研究聚焦於如何使孩子認同自己的人格特質,有能力去克服困難。
--心理學領域、醫界、公共健康領域,亦開始研究該議題。
(共同研究問題,為何一些人在面臨風險時,仍可維持他們的健康,並有好的適應,而有些人無法做到良好適應,有何原因可說明這些人的差異。
)
--韌性:指個體暴露在明確的風險後(ex父母扶養患有精神疾病的子女),在某些方面仍有足夠的功能。
--國內,familyresilience被譯為家庭韌性、家庭韌力、家庭復原力、家庭彈力等。
--江美麗、李淑珺、陳厚愷(2009)【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性與療癒】一書導讀,有共識「韌性(力)超越復原力,它包含了在困境中所延伸出來的新發展,家人不可只回到原來的狀態去復原」。
二、家庭韌性的定義
1.McCubbin(1988)—定義為「幫助家庭抵抗壓力或危機的家庭特性、籌碼和資產」,故家庭韌性又稱為家庭強力。
2.家庭研究者視韌性為一個歷程,是由風險和保護因子互動的結果。
亦被用來描述成功克服困境的歷程。
3.Conger和Conger(2002)認為家庭韌性是回應家庭具體脈和發展階段的一種歷程,且有一些具體的指標,如緊密與支持的家庭連結、婚姻滿意。
4.Patterson(2002)認為家庭韌性是家庭暴露在危機時展現適應的歷程。
5.Orthner、Jones-SanpeiWilliamson(2004)認為家庭的凝聚力、溝通的意願和能力、社會支援的接近性,就是家庭韌性,是一種特質,亦是一種歷程。
※韌性界定--從困境中站起來且變得更強壯,更有資源運用能力。
※家庭韌性--以家庭為單位,指家庭發揮因應與適應功能的過程。
三、家庭韌性的核心概念
McCubbin與McCubbin(1996),提岀5個韌性的假設:
1.在整個生命週期間,家庭會經歷壓力;
2.家庭擁有從負向經驗中回復的力量與支持;
3.家庭可以從他們的社區關係網絡中受惠;
4.家庭會尋找負向經驗的意義,且發展對負向經驗的理解;
5.家庭面對危機時會去尋找使他們生活恢復秩序和平衡的能力。
※McCubbin與McCubbin(1996),發現家庭韌性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應包括家庭的型態或對危機的回應。
(一)家庭韌性的構成要素
1.家庭保護因素:指家庭成員處理發展階段的轉變,以及努力提升家庭和諧與平衡的能力。
2.家庭回復因素:如兒童長期照護的研究顯示,有(1)家庭整合、(2)家庭支持和自尊建立、(3)家庭的娛樂取向、控制和組織、(4)家庭的樂觀與優勢等家庭回復因子,對提升孩子的身心發展有直接關係。
※上述二因素被視為家庭脆弱性(指造成家庭失功能的危險因素,ex生理、經濟)和家庭危機(指持續使家庭處於不穩定、混亂、失功能)正向的一面。
(二)家庭韌性歷程:適應(包含保護因素)和調適(包含回復因素)。
四、家庭韌性發展的關鍵歷程(參閱表2-2,P66):以下3項沒有必然先後順序(一)家庭信念系統:
--影響家庭功能運作的重要因素,亦培養韌性的重要力量。
--涵蓋價值觀、態度、偏見與假設等,這些信念將融合成一套家庭的基本假定,影響情緒反應、促成決定,最終引發行動。
--家庭成員間仍會有相異觀點、生活方式與認知,以及成員特質、時間因素或關鍵事……等,可能對家庭信念系統產生影響。
--若視家庭為一個運作單位,當面對困境時,家庭系統及文化中最主要的信念,是影響家庭最大的因素。
--信念轉變包括三項範疇:對逆境意義的詮釋、克服逆境的正向前瞻、超越性與精神性。
(二)家庭組織模式:
--透過外部與內部的各種規範維持,並受到文化與家庭信念系統、家庭成員對彼此的期待……等因素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組織模型,影響家庭與成員的整合與適應,在此關鍵歷程類型中,包含彈性、凝聚力與社會資源三項範疇。
--強調家庭能動員家族、組織資源、處理壓力、調整組織結構,是有效處理危機,並因應長期逆境的方法。
(三)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歷程:
--良好溝通與家庭韌性息息相關,在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歷程中,包括清晰、開放情感分享與合作解決問題三項範疇。
--家庭溝通包括家人間的信念傳達、訊息交換、情緒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歷程。
(溝通又分內容與關係面向)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徐德
千惠的有空逛逛國立空中大學高雄中心青少年心靈輔社
徐德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校園生活個人分類:學長.姐的愛心分享\考試重點此分類上一篇:家庭危機與管理第6章(三-1)990516
此分類下一篇:家庭危機與管理4章(二)990416
上一篇:家庭危機與管理第6章(三-1)990516
下一篇:家庭危機與管理3章(一)1030322
歷史上的今天
2014:2014各項補助資訊!!
2012:【懂得幸福心理學家】林培雄(大雄)聯絡方式
2011:兔年迎新萬事隨心新年快樂好運滿滿
2010:政府職業訓練課程,不要浪費你的權益
2010:開放98上學期成績開放網路查詢
2010:97下家庭支持服務第08章至15章重要概念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最新留言
相簿幻燈片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月曆
«
九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輔導新知(1)
輔導心知\轉載文章\分享精進(64)
心輔社活動影片(1)
心輔社活動影片(4)
健康資訊網路文章分享(63)輔導協談自我研習課程(180)說話中.思考中.分享喜悅與祝福(80)三民分行活動影片及照片(19)社會訊息(73)好康快報(146)讀書心得.感想(48)學校公告(238)學長.姐的愛心分享\考試重點(177)心輔社訊息(104)
熱門文章
誰來我家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兩性異言堂】〈婚姻幸福學〉壓力來襲我的婚姻瀕危中
遇到挫折、逆境時,人們如何看待和詮釋問題是影響身心反應的一大關鍵。我想藉由知名學者Reuben Hill的家庭壓力理論「ABC-X」模式,說明當伴侶關係或一個 ...
- 2家庭壓力ABC-X理論| JIBAO - 洞悉教材的趨勢 - 吉寶知識系統
在ABC-X家庭壓力模式(Hill, 1958)中,A指壓力事件,B指家庭擁有的資源或家庭強力,C指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X指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在這個模式中, ...
- 3066.家庭壓力ABC-X模式(ABC-X Model of Family Stress)
Reuben Hill提出所謂家庭ABC-X壓力模式,包括有以下四項的元素:(一)壓力源或事件本身(A):代表壓力的來源,係指有足夠導致家庭系統發生變化的生活 ...
- 4社會工作 - 高上社工師
早期著名家庭壓力理論研究學者R.Hill 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退伍軍人的受創家庭進行系列研究,建立了家庭壓. 力理論ABC-X Model,在該模式中認為壓力事件源(A 因素) ...
- 5家庭脈絡對大學生心理福祉的影響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本研究運用「雙重ABC-X家庭壓力模式」(Double ABC-X Model of Family Stress)及 ... 驗證雙重ABC-X家庭壓力理論的心理福祉發展影響模式於不同婚姻互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