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 李白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譯文及注釋 ...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注釋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 ...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代·李白《贈汪倫》贈汪倫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國小古詩,寫水,離別,友情,送別,早教古詩100首譯文及注釋譯文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注釋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

《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不及:不如。

汪倫: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

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

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李白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譯文及注釋二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注釋⑴汪倫: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

《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賞析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

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

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創作背景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友誼。

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

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李白於天寶十三載(754年)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鑑賞二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

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

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詩的三四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

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

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

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

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

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

現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

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

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

"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於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

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

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

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

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

由此可見,文學現象是複雜的。

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於一律"的。

簡析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

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

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

“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

“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

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

”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鑑賞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

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

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

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

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

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

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

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猜您喜歡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一作:韌)——清代·鄭燮《竹石》竹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一作:韌)古詩三百首,國小古詩,題畫,詠物,竹子,勵志,早教古詩100首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代·林傑《乞巧》乞巧唐代:林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國小古詩,七夕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悲傷,莫知我哀!——先秦·佚名《採薇(節選)》採薇(節選)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悲傷,莫知我哀!國小古詩,回憶,感傷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