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省思 - 碩博士論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研究生: 吳冠麟. 研究生(外文):, Wu Guan-Lin. 論文名稱: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省思—「比較」概念的探討及其於「比較方法」上的應用.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1/12/2016:2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吳冠麟研究生(外文):WuGuan-Lin論文名稱: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省思—「比較」概念的探討及其於「比較方法」上的應用論文名稱(外文):TheReflectiononTaiwanComparativeEducationStudies—TheConceptof“Comparison”andItsImplicationforthe“ComparativeMethods”指導教授:洪雯柔指導教授(外文):HungWen-Jou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系所名稱:比較教育學系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5畢業學年度:93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2中文關鍵詞:比較、比較教育、比較方法、方法論外文關鍵詞:Comparison、ComparativeEducation、ComparativeMethod、Methodology相關次數:
被引用:1點閱:2827評分:下載:345書目收藏:2
本研究藉由對台灣比較教育中「專題比較研究」(比較兩國或兩國以上某一教育議題的研究)的反省與批判,凸顯此領域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嘗試提出「比較教育研究思維架構」以拋磚引玉,期為台灣比較教育的學術貢獻棉薄之力。
本研究觀察到國內「專題比較研究」中有一些問題值得加以注意,也就是研究中的比較方法或比較架構的應用未能充分達成研究目的,使得「比較」於研究中的功能未能全然發揮且清楚呈現,進而影響到研究的價值。
其中尤以借鑑型的專題比較研究最為明顯。
由此,啟發本研究思索比較意義與比較方法(或是比較架構)相配合的問題,進而型塑本研究探討「比較」概念以及「比較方法」的研究方向。
在對於「比較」與「比較方法」的概念有較為清楚的掌握之後,本研究奠基於「比較」的概念,將其與「比較方法」相結合,提出一個可供研究者參照的「比較教育研究思維架構」,希冀能幫助研究者更有意識地使用比較方法來進行比較教育研究。
藉由參照此架構,能導引研究者釐清自己欲運用「比較」的何種功能來達成何種目的,並慎選相對應的比較方法與研究方法,或設計符合的比較模式或架構來進行研究,以使比較之意義、比較方法或架構與研究目的三者能充分配合,進而發揮比較教育研究的最大價值。
Thisstudyreflectsuponthe“comparativestudies”inthefieldofthecomparativeeducationinTaiwan,intendingtopointoutsomeexistingproblemsinthisfieldandtrytoproposea“thinkingframeworkofcomparativeeducationstudies”toresolvetheproblemandhavesomecontributionstothisfield.Theproblemtheauthorconcernsisthatthecomparativemethods(orcomparativeframework)notonlyhinderthestudiesfromfulfillingtheirpurposes,butalsomakethemeaningof“comparison”inthestudiesweird,sothatthevalueofthestudieswillbedecreased.Thisinspiredthisstudytodiscusstheconceptof“comparison”and“comparativemethods.”Andbycombiningthem,thisstudyproposesa“thinkingframeworkofcomparativeeducationstudies”tohelpresearchersgetabetterunderstandingofwhichfunctionofcomparisonheorshewouldliketotake,sothatheorshewillchooseavalidandpropercomparativemethodandresearchmethod,ordesignasuitablecomparativemodetoproduceamorevaluablestudywithouttheproblemmentionedabove.
目錄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問題與背景-------------------------------------1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6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10第二章文獻探討------------------------------------------13第一節我國「專題比較研究」論文問題之分析-------------------14第二節「比較」概念相關文獻之探討--------------------------22第三節我國比較教育方法論相關文獻之探討---------------------31第三章比較概念與歷程之探討--------------------------------39第一節「比較」概念之探討----------------------------------39第二節「比較」之心理運作歷程分析-------------------------49第三節小結---------------------------------------------60第四章比較方法之探討--------------------------------------63第一節「比較方法」相關概念之釐清----------------------------65第二節「比較方法」不同意涵之區辨----------------------------69第三節小結-----------------------------------------------97第伍章比較概念於比較方法之應用-----------------------------101第一節比較教育方法中「比較」之功能--------------------------101第二節「比較」概念於「比較方法」之應用-----------------------115第六章結論與建議------------------------------------------133第一節結論------------------------------------------------133第二節建議------------------------------------------------140參考文獻----------------------------------------------------145表目錄表4-1Durkheim「比較法」與現今「比較方法」之比較表--------------81表4-2比較教育中「比較方法」名詞不同的意涵---------------------95表4-3「比較方法」總表----------------------------------------98表5-1各學者之比較教育方法綜合比較(1)-------------------------111表5-2各學者之比較教育方法綜合比較(2)--------------------------112表5-3比較教育研究思維架構-------------------------------------117表5-4各國大學入學制度各項校標符合程度概況表---------------------121圖目錄圖3-1「比較動作」與「比較心智能力」圖----------------------------48圖3-2比較之心理運作歷程---------------------------------------59
方永泉(2002)。
當代思潮與比較教育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1997)。
比較教育論叢。
高雄:麗文。
王家通、周祝瑛、姜麗娟、楊景堯、蔡清華(譯)(1996)。
J.J.Tobin,D.Y.H.Wu&D.H.Davidson著。
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
高雄:麗文。
王家通(編譯)(1991)。
比較教育學導論。
高雄:復文。
吳明清(1991)。
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
台北:五南。
吳怡萍(2004)。
我國與日本私立大學補助制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吳姈娟(1999)。
金恩的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
台北:揚智。
李亦園(1989)。
文化比較研究。
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上冊)(頁277-304)。
台北:台灣東華。
李奉儒(1999)。
比較教育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脈絡中的台灣經驗。
載於台灣師大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頁432-471)。
台北:揚智。
沈姍姍(2000)。
國際比較教育學。
台北:正中。
呂春嬌(2001)。
比較圖書館學綜述。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7(3),30-46。
侍建宇(譯)(2001)。
R.Hague、M.Harrop、S.Breslin著。
比較政府與政治。
台北:五南。
林乃慧、孫國華(1997)。
朱利安(Mare-AntoineJullien)比較教育理念與方法之探討。
比較教育通訊,39,60-65。
林秀珍(1997)。
比較教育中的「比較」探微。
比較教育,44,1-10。
林振春(1992)。
社會調查(三版)。
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4)。
比較教育。
台北:五南。
洪雯柔(2000a)。
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
台北,楊智。
洪雯柔(2000b)。
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從P.Feyerabend方法論之多元論觀之。
比較教育,49,1-19。
胡幼慧(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
張文軍(譯)(1999)。
BrianHolmes&MatinMcLean著。
各國課程比較研究。
台北:揚智文化。
張春興(2000)。
教育心理學(修訂版17刷)。
台北:臺灣東華。
張稚凰(1998)。
中美遠距教育執行方式之比較分析。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許彩禪(2003,12月)。
全球化時代下歐洲的比較教育研究—發展、角色與重建。
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等主辦之「全球化、教育競爭力與高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
陳伯璋、李錦旭(譯)(1992)。
C.E.Olivera著。
比較教育:何種知識?載於楊國賜、楊深坑(主編),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頁197-225)。
台北:師大書苑。
陳明敏(2003)。
臺海兩岸前期中等教育國文教科書性別偏見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陳慧璇(1999)。
H.J.Noah和M.A.Eckstein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之探析。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陳錦瑩(2000)。
霍穆斯問題解決方法論之探究。
台北:揚智。
黃丘隆(譯)(1990)。
E.Durkheim著。
社會學研究方法論。
台北:結構群文化。
黃光雄、簡茂發(1998)。
教育研究法。
台北:師大書苑。
黃伯威(2001)。
丹麥民眾高等學校與台灣社區大學課程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黃炳煌(1991)。
我國大學入學制度之研究(頁41-42)。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報告。
楊深坑(譯)(1992)。
JürgenSchriewer著。
比較方法和外在化的需求:方法論規準和社會學概念。
載於楊國賜、楊深坑(主編),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頁25-94)。
台北:師大書苑葉孟昕(1999)。
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93)。
教育學方法論。
台北:五南。
蔡文輝(1989)。
比較社會學。
台北:東大。
蔡政道(2002)。
台灣、香港與新加坡資訊教育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蔡清華(1989)。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比較教育研究之檢討。
比較教育通訊,20,頁8-19。
盧家慶(2000)。
侯姆斯比較教育思想之探究—超越實證主義與現象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蕭雅玲(2000)。
中澳技術士證照制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謝美慧(1997)。
中英幼兒教育義務化發展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謝美慧(1998)。
從Steiner教育科學建構之方法論省思比較教育方法論之建立。
比較教育,45,51-60。
謝斐敦(1999)。
F.Schneider比較教育思想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鍾宜興(2004)。
比較教育的發展與認同。
高雄:復文。
簡成熙(譯)(2002)。
G.R.Knight著。
教育哲學導論。
台北:五南。
羅玉如(1999)。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蘇珍睿(2001)。
I.L.Kandel比較教育思想探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Altbach,P.G.(1991).Trendsincomparative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35(3),491-507.Anderson,C.A.(1961).Methodologyofcomparativeeducation.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7(1),1-23.Bereday,G.Z.F.(1964).Comparativemethodineducation.NewYork:Holt,RineehartandWinston.Sadler,M.(1900/1964).SirMichaelSadler’s“studyofforeignsystemof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7(3),307-14.Blake,D.W.(1982).Thepurposeandnatureofcomparativeeducation:ThecontributionofI.L.Kandel.ComparativeEducation,18(1),3-13.Cirigliano,GustavoF.J.(1966).Stagesofanalysisincomparative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10(1),18-20.Dogan,M(2002).Strategiesincomparativesociology.ComparativeSociology,1(1),63-92.Dogan,M&Pelassy,D.(1990).Howtocomparenations:Strategiesincomparativepolitics.NewJersey:ChathamHousePublishers.Dogan,M.&Kazancigil,A.(Eds.).(1994).Comparingnations:Concept,strategies,substance.Oxford:Blackwell.Eckstein,M.(1983).Thecomparativemind.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27(3),311-23.Edwards,R.(1970).Thedimensionsofcomparison,andofcomparative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14(3),239-254.Epstein,E.H.(1988).Theproblematicmeaningof‘comparison’incomparativeeducation.InJ.Schriewer&B.Holmes(Eds.),Theoriesandmethodsincomparativeeducation(pp.3-23).Frankfurt:PeterLang.Farrell,J.P.(1979).TheNecessityofcomparisonsinthestudyofeducation:Thesalienceofscienceandtheproblemofcomparability.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23(1),3-16.Fraser,S.(1964).Jullien’splanforcomparativeeducation1816-1817.Columbia:TeacherCollege,ColumbiaUniversity.Gautherin,J.(1993).Marc-AntoineJullien.InInternationalBureauofEducation(Ed.),Prospects:thequarterlyviewofcomparativeeducation,vol.XXIII,no.4/3(pp.757-73).Paris,UNESCO:InternationalBureauofEducation.Hans,N.(1958).Comparativeeducation(3rdedition).London:Routledge&keganiPau.Hilker,Franz(1964).Whatcanthecomparativemethodcontributetoeducation?(U.Kirkpatrick,Trans.).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7(3),223-5.(Originalarticlepublished1963).Kandel,I.L.(1933).Studiesincomparativeeducation.London:GrorgeG.Harrap.Kandel,I.L.(1955).Theneweraineducation—Acomparativestudy.MA:Cambridge.Kandel,I.L.(1959).Themethodologyofcomparativeeducation.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5(3),271-72.King,E.(1975).Analyticalframeworksincomparativestudiesof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11(1),85-103.Mill,J.S.(1843/1987).Asystemoflogic.InRobson(ED.),CollectedworksofJohnStuartMill,VII.Toronto:UniversityofTorontoPress.Noah,H.J.,&Eckstein,M.A.(1969).Towardascienceofcomparativeeducation.NewYork:MacmillanPress.Olivera,C.E.(1988).Comparativeeducation:Whatkindofknowledge?InJürgenSchriewer&BrianHolmes(Eds.),Theoriesandmethodsincomparativeeducation(pp.197-223).FrankfurtamMein;Bern;N.Y.;Paris:Lang.Paulston,R.(1994).Comparativeandinternationaleducation:Paradigmsandtheories.InT.HusenandN.Postlethwaite(Eds.),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Vol.2(pp.923-933).Oxford:Pergamon.Peters,B.G.(1998).Comparativepolitics:Theoryandmethods.London:MacmillanPress.Raivola,R.(1986).Whatiscomparison?Methodologicalandphilosophicalconsiderations.InP.Altbach&G.Kelly(Eds.),Newapproachestocomparativeeducation(pp.261-274).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Originalarticlepublished1985).Rust,V.D.(2003).Methodandmethodologyincomparative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47(3),3-7.Schriewer,J(1988).Themethodofcomparisonandtheneedforexternalization:Methodologicalcriteriaandsociologicalconcepts.InJ.Schriewer&B.Holmes(Eds.),Theoriesandmethodsincomparativeeducation(pp.25-83).N.Y.:PeterLang.Sjoberg,G.(1970).Thecomparativemethodinthesocialscience.InA.Etzioni&F.L.Dubow(Eds.),Comparativeperspectives:Theoriesandmethods(pp.25-38).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Teune,H.(1990).Comparativecountries:Lessonlearned.InE.Øyen(ED.),Comparativemethodology(pp.38-62).London:Sage.Vallier,I.(1971).Comparativemethodsinsociology.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Warwick,D.P.&Osherson,S.(Eds.)(1973).Comparativeresearchmethods.NewJersey:Prentice-Hall.White,D(1978).Comparisonsascognitiveprocess,andtheconceptualframeworkofthecomparativist.ComparativeEducation,14(2),93-108.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香港與新加坡資訊教育之比較研究
2.
中英幼兒教育義務化發展之比較研究
3.
丹麥民眾高等學校與台灣社區大學課程之比較研究
4.
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
5.
F.Schneider比較教育思想研究
6.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
7.
金磚四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8.
I.L.Kandel比較教育思想探究
9.
侯姆斯比較教育思想之探究─超越實證主義與現象學
10.
金恩的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
11.
M.Archer與E.King教育制度研究方法論之比較研究
12.
H.J.Noah與M.A.Eckstein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之探析
1.
方永泉(2002)。
當代思潮與比較教育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2.
呂春嬌(2001)。
比較圖書館學綜述。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7(3),30-46。
3.
林乃慧、孫國華(1997)。
朱利安(Mare-AntoineJullien)比較教育理念與方法之探討。
比較教育通訊,39,60-65。
4.
林秀珍(1997)。
比較教育中的「比較」探微。
比較教育,44,1-10。
5.
洪雯柔(2000a)。
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
台北,楊智。
6.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93)。
教育學方法論。
台北:五南。
7.
蔡政道(2002)。
台灣、香港與新加坡資訊教育之比較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8.
蔡清華(1989)。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比較教育研究之檢討。
比較教育通訊,20,頁8-19。
9.
謝美慧(1998)。
從Steiner教育科學建構之方法論省思比較教育方法論之建立。
比較教育,45,51-60。
10.
謝斐敦(1999)。
F.Schneider比較教育思想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11.
蘇珍睿(2001)。
I.L.Kandel比較教育思想探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1.
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
2.
從社會科學方法的論辯反思比較教育的研究取向
3.
R.G.Paulston的社會地圖學及其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4.
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民族誌及其對比較教育研究的啟示---以PaulWillis的《LearningtoLabour》為例
5.
EdwardW.Said後殖民主義論述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啟示
6.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
7.
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志工服務的教育模式與經驗─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為例
8.
J.-F.Lyotard後現代思想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意義
9.
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
10.
I.L.Kandel比較教育思想探究
11.
生態學及其在比較教育研究的意義
12.
H.J.Noah與M.A.Eckstein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之探析
13.
海峽兩岸高等教育中觀光教育之研究--從比較教育觀點
14.
台灣與德國幼兒教育課程之比較研究:以台灣台中市和德國耶拿市幼兒教育機構為例
15.
台灣與日本小學環境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能源教育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本研究採取比較研究法,輔以文件分析法及訪談法,進行臺灣東華大學. 與大陸廣州大學在大學整併變革後對組織影響之比較,以Bereday比較研究法.
- 2歐美及我國提升學習成就政策之比較研究 - 論文上傳
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及G.Z.F. Bereday的比較教育研究法。 ... 論文名稱(英):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ro-America and R.O.C. rai...
- 3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省思 - 碩博士論文網
研究生: 吳冠麟. 研究生(外文):, Wu Guan-Lin. 論文名稱: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省思—「比較」概念的探討及其於「比較方法」上的應用.
- 4Comparative research - 比較研究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是社會科學經常運用研究方法。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人類認知、區別和確定事物異同關係的最常用的方法。比較研究法現已廣泛運用於 ...
- 5影響高一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因素之研究
本研究方法為因果比較研究法,以影響科學創造力的環境、個人特質與知識等因素作為自變項,科學創造力 ... 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幼兒教育碩士班學位論文。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