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朝的诸位皇帝? - 知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评价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 明朝中国历史历史清朝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清朝的诸位皇帝?镜像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954664显示全部​关注者62被浏览100,04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5个回答默认排序狼2639我回归了,今天起可以看到我的答案了​关注70人赞同了该回答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自建州女真,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在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起兵伐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贺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

萨尔浒大战之后,后金军席卷辽沈一带,但是在攻宁远时受阻,努尔哈赤本人也病逝于这场战役。

论用兵、用人、统御等几个方面,他算是清王朝十二代皇帝里的上流人物。

但是他的过错是“杀汉”,对汉人的大肆屠杀使得后金并没有多少好名声。

当然了,他创制满语满文对于该民族的发展还是有贡献的。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后为“崇德”,太祖第八子。

天命十一年(1626)太祖皇帝崩后由于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等人的拥戴推举成为新一任可汗。

他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登基,改年号“天聪”。

宁锦大战后金军没占一点便宜因为袁崇焕让祖大寿、尤世禄等出城交战。

天聪元年(1627)六月八日,后金军不得不暂时退兵。

到天聪六年(1632)正月,他就把“与三贝勒俱南面坐”这条规矩给废了,独坐南面。

到天聪十年(1636年)又在范文程等汉臣的建议下在崇德元年(1636,五月后实行新年号)改国号“清”,正式称帝。

松锦大战之后,清帝国在山海关外的基业基本就奠定了。

崇德八年(1643)崩于沈阳故宫,年五十二岁。

在他手里“杀汉”政策逐渐被改变,他开始重用由明朝投奔而来的汉臣汉将,在征服朝鲜并联合蒙古之后,把整个战线推进到了山海关下!论用人等各个方面,亦居上游。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太宗第九子,年号“顺治”。

继位之初靠着其皇十四叔父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杀退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定鼎北京。

他是清王朝入关的第一代皇帝。

在他的手里灭了南明,初步奠定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多尔衮死后亲政,进一步重用汉臣,但同时也把文字狱那一套搞得风生水起。

算是一代雄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圣祖皇帝是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由于时年二十四岁的世祖皇帝暴崩,以八岁的年纪继位。

成为继他的父亲之后第二个童年登基的皇帝。

继位之初,由清世祖所留四大辅政大臣鳌拜、索尼、遏必隆及苏克萨哈代为处理国政。

十岁时,慈和太后(孝康章皇后,圣祖皇帝生母)驾崩。

康熙六年(1667年)首席辅政大臣索尼病死后鳌拜开始逐步专权揽政,与剩下的苏克萨哈与遏必隆不和。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依靠自己的“库布营”智擒鳌拜并诛杀其党羽,将遏必隆夺爵,正式亲政。

此后的圣祖皇帝平定三藩叛乱、收服台湾(明郑政权)、平准格尔、北抗沙俄,功绩卓著。

但是晚年九子夺嫡耗竭国库并且撕裂朝廷,搞得所有人疲惫不堪。

他算得上是一代雄才大略之英主,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

传位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第四子,年号“雍正”。

世宗皇帝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中踩着骨肉兄弟的名利甚至生命继位,治国理政以“铁腕”著称。

继位之初,仁寿太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世宗生母)就因为无法忍受兄弟反目而病逝。

他继位之后改土归流、摊丁入畝,为清王朝的国库充实出了不少力气。

另外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也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他在位期间最有影响的举措是借口对西北用兵绕过内阁创设了直到宣统三年立宪才裁撤的军机处,直接把皇权集中到了巅峰!再一个值得提的是创立了“秘密立储”的皇室家法,避免了自己继位之初的悲剧重演。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传位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

说实话要不是世宗拨乱反正,清王朝恐怕熬不到嘉庆就得玩完。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世宗第四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和宫(康熙年间之雍亲王府)。

十岁时,圣祖皇帝驾临雍亲王府,非常赏识这个皇孙,曾经下诏将其送入宫中教养,圣祖皇帝亲自授课。

世宗皇帝继位之初就因为其为父亲嘱意的皇子而将其作为储君来培养,并将其名写入遗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世宗驾崩之后遵旨继位改元,尊其母为皇太后,上徽号“崇庆”(即孝圣宪皇后)。

他治国是宽严相济的,继位之初就先为自己的叔伯恢复名誉并宣布对康末雍初的一切既往不咎。

如此一来就把皇室团结起来了。

在初期励精图治,对内平定各种叛乱,对外有清缅战争等,号称“十全武功”。

但是乾隆中期开始,先后任用于敏中、讷亲、钮祜禄·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败坏了官场风气。

乾隆年间的“王亶望冒赈案”震惊朝野,高宗皇帝下诏杀了四十多个相关官员,以至于甘肃官场“为之一空”,可见乾隆朝的松懈败坏。

到后期,高宗皇帝逐渐懒政宠信和珅,并产生了退位之念想并在乾隆六十年取出鐍匣,传位皇十四子爱新觉罗·颙琰。

在当了三年“退位不退休”的太上皇之后以八十九岁高龄寿终正寝。

高宗皇帝一手缔造了大清帝国的辉煌与巅峰,但是也亲手葬送了这一大好局面。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高宗第十四子,年号“嘉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趁着国丧期间,仁宗皇帝就在亲政之后先杀了和珅并尽杀其党羽。

这一举措堪称“迅雷不及掩耳”,做得干净漂亮。

但是整个嘉庆朝官场腐败、军队堕落、王公贵族奢侈腐化他一个也没有解决,更没能抵制英国的侵略野心并足够重视鸦片问题。

他处在帝国衰败的拐点上,无可挽回地充当了“平庸之主”。

嘉庆二十五年(1820)驾崩,年六十。

传位皇次子爱新觉罗·旻宁。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本名“绵宁”,继位后为便于臣民避讳而改名。

他是清仁宗的次子,实际上的嫡长子。

宣宗皇帝为人节俭,甚至到了抠门吝啬的程度,一辈子最怕动用国帑。

道光初年以其英明果决而用人得当,平了张格尔叛乱并且首次提出并实行了成功的海运。

道光十九年(1839)以陶澍为两江总督改革盐务,取得了巨大成功。

鸦片战争期间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导致清军屡次失去战机,最后战败。

他所用的首席军机大臣一个是曹振镛、一个是穆彰阿,皆为败笔。

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没有任何改革图强的举措,逃避现实。

他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割地求和的卖国皇帝。

因为香港就是在道光年间被割给英国的,导致贻害至今。

晚年传位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给中国带来了更深的苦难。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中国历史上、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能够实际掌握国家的皇帝,年号“咸丰”。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宣宗皇帝驾崩于圆明园九州清宴殿后,奉旨继位。

他也是清王朝最后一个靠着“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继位之初就赶上了太平天国起义,此后毕生都在致力于镇压起义。

但是清军无能,节节败退,反而是洪秀全的太平军横扫东南半壁河山!文宗皇帝于是起用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之弟肃顺为首席军机大臣,大力扶持地方实行团练。

于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能够替代八旗、绿营的国防中坚力量。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接纳蒙古科尔沁亲王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的建议逃亡热河避暑山庄,成为了有清一代第一个被逐出北京的皇帝。

他是毫无疑问的“苦命天子”,自十九岁继位以来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署后,不愿回京而又与六弟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不和的文宗整日纵情声色,他把朝政基本就交给肃顺及几个信得过的亲信大臣打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三十一岁的壮年病逝。

临终立独子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并令首席军机大臣爱新觉罗·肃顺、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仪亲王爱新觉罗·载垣、军机大臣杜翰、穆荫、匡源、焦佑瀛及驸马景寿八人作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同辅政。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六岁继位,在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更准确说是生母慈禧太后,因为慈安明哲保身不爱问政)的淫威中度过了惨淡的一生。

一辈子干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企图重修圆明园,但由于王公大臣的集体反对而作罢。

所谓“同光中兴”和他没啥关系,他始终都是傀儡。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病逝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十九岁,无子。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他是清宣宗的皇七子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子,是宣宗皇帝的皇孙之一。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皇帝驾崩无子,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做主立他为皇帝,继位时年仅四岁。

按惯例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他是一个对于国家有心无力的皇帝,一辈子没能摆脱慈禧太后的阴影。

德宗皇帝一直希望能够在自己手上恢复“康乾盛世”的繁华景象,但是由于慈禧太后从不给他过多的参与国政的机会而导致其政治经验淡薄。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书生变法,被镇压,从此软禁于中南海瀛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銮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驾崩于瀛台涵元殿,年三十八岁。

死后无子。

巧合的是他的死和慈禧太后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末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子。

光绪三十四年德宗皇帝驾崩,由慈禧太后做主立为大清帝国第十二代皇帝。

其父为“监国摄政王”代行皇权。

宣统年间预备立宪,搞出了个“皇族内阁”,结果让中国人民彻底唾弃了丧权辱国的清王朝。

他三岁继位,六岁就在中国革命的浪潮中被迫退位(袁世凯逼宫)。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废了《清室优待条件》把他赶出了紫禁城,从此溥仪就处在各路野心家的包围之中。

他为了复辟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轻信土肥圆贤二的鬼话与日本关东军往来密切,并在“九一八”之后秘密逃离北京(民国时称为“北平”)醇亲王府,前往天津日租界。

此后在东北做了十四年伪满皇帝。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原本打算前往日本“避难”的溥仪在哈尔滨被苏联红军逮捕,此后遭到苏方软禁。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时候,他出席作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正法做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被苏联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编号“981”。

特赦后,在全国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担任委员,著有反省式自传《我的前半生》。

他这一辈子经历了皇帝、战犯、囚徒、公民,堪称传奇。

但溥仪也是个可怜、可悲、可恨的人,东北三省老百姓因为他的助纣为虐可是吃了不少苦!他为了自己的“复辟梦”根本不存在什么家国情怀。

总结清王朝十二代皇帝,就是前三代开创基业、康雍乾三代守成并继续拓展;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开始衰落,同治、光绪和溥仪走向灭亡。

编辑于2021-11-1122:20​赞同70​​3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林幻我见众生,众生见我​关注10人赞同了该回答孝庄优秀,康熙进取,雍正辛苦,乾隆祸祸,慈禧威武。

余下不足道也。

发布于2019-09-1321:43​赞同10​​2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