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 台灣的世代政治傾向圖像,將於2020年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項研究的假設,建立在「一個人的政治和投票傾向,都是基於人生事件和經驗的累積」之上。

研究結果發現,在18歲時發生的事件,對一個選民終生政治 ... 移至主內容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的世代政治傾向圖像,將於2020年翻轉? 友善列印版本時事想想史努比發佈於7月14,20147月8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出生年代如何影響你的政治觀點〉(HowBirthYearInfluencesPoliticalViews),引用民主黨資訊分析機構Catalist和哥倫比亞大學共同研究成果,採用新軟體針對數十萬筆選舉人資訊,進行美國不同世代的政治傾向分析。

這項研究的假設,建立在「一個人的政治和投票傾向,都是基於人生事件和經驗的累積」之上。

研究結果發現,在18歲時發生的事件,對一個選民終生政治傾向──支持民主黨抑或共和黨──產生的影響,其力道足足是某事件對40歲選民影響的三倍;在40歲以後所發生的事,對政治傾向已幾無影響可言。

也就是說:大致上,你在少年十八二十時的經歷,更精確一點的說,在14歲至24歲之間的經歷,基本上形塑了一整個人生的政治傾向。

這個研究不諱言,它有本身的盲點和缺陷,這些分析最適用於白人。

至於黑人,強烈的傾向民主黨。

拉美族群,則因為二十世紀初的選舉人資料不夠詳盡,也無法獲得明確的結果。

以出生於1941年的人為例,他們的青少年時期經歷備受愛戴的二戰英雄總統艾森豪,到艾森豪於1961年卸任時,他們剛好20歲,造成的結果是,此世代選民大多數都支持共和黨。

再看生於1951年者,也就是所謂戰後嬰兒潮世代,年少時期歷經美國人權運動和越戰,受甘迺迪、詹森和尼克森醜聞影響,這個世代大幅的傾向民主黨。

把視野拉大到1930至1990年間出生的各個世代來看,美國人的政治傾向歷經幾次大幅移轉,1930-1950年間出生者傾向共和黨,1950-1955年間出生者,因人權運動和越戰影響,天平移向民主黨,1955-1980期間,整體而言仍以共和黨居多,1980年之後出生者,年少時期剛好經歷柯林頓的全盛期和眾人嫌的小布希任期,於是天平再度向民主黨擺動。

這項研究成果儘管稱不上全面而權威,某方面而言卻是對「年輕人支持開放價值,愈可能挺民主黨;年紀愈大愈保守,愈可能支持共和黨」這種傳統看法的直接挑戰。

確實,1960年代的年輕人左傾,今日的美國年輕人也大力支持同性婚姻、大麻和槍枝合法化、溫和移民政策等價值。

不過,等到1998年出生的選民,到2016年滿18歲(台灣投票下限為20歲)可以初次在總統大選投票時,小布希的爛和歐巴馬第一任期的旋風,完全不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之中,他們心中的印象只有歐巴馬第二任期的左支右絀、政府效能不彰、飽受批評的外交政策這些事。

說不定,這樣的印記會讓這個世代再度傾向共和黨。

同時它暗示了,目前這個總統的作為和績效,不僅僅會影響到下一次大選,真正產生重大影響的,可能是往後數十年的選民傾向。

這個有趣的研究觀點,基於台灣和美國的政治歷史、文化和種種不同,自然不適合原本照搬到台灣來作分析。

先別說其他的,台灣於1987年解除戒嚴,算是大事吧,但當年界於14-24歲間的年輕人,也就是今年在40-50歲間的這個族群,看不出來特別反對國民黨。

至於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當年14-24歲間的少年仔,如今年紀界於80至90歲間,缺乏明顯數據來統計他們的政黨傾向,更麻煩的是國共內戰後台灣被國府灌進200萬人,人口結構有著大幅改變,統計也失去基礎。

但是讀完這篇文章,我想起3月24日行政院長江宜樺下令鎮壓學生那一天,有許多人都認為,江宜樺的命令和鎮暴部隊的棒子,將「打掉一個世代對國民黨的信任」。

如果這項研究至少能有一點啟發,我們來看看阿扁被罵到臭頭的「貪腐」任期2004-2008,當時14-24歲的年輕人出生於1980-1990年間,年紀最小者剛好在2012年才首次享有總統大選投票權。

對民進黨的負面印象轉嫁,是否傷害到蔡英文的得票率?這個世代的選民,也就是現年24-34歲的選民,對民進黨的整體印象為何,是否更傾向支持國民黨?這都是民進黨必須更進一步仔細研究的。

同樣的,我們來看看馬英九被幹到滿頭包的第二任期2012-2016,以2012年計算,14-24歲的年輕人生於1988-1998年間,他們之中年紀最小者,首次的總統大選投票將是2020年。

其次,以今年的324政院鎮壓事件為根基,14-24歲間年輕人生於1990-2000年間,他們不但生於戒嚴後,而且一出生就經歷政黨輪替,幾乎可以說應該是台灣史上最為liberal的一個世代。

他們的首次總統大選,也在2020年。

無論如何,如果馬政府作為真的激怒了這個青年世代,那麼今後它的任一項無理作為,都只會更強化、塑造選民的世代圖像。

台灣政治傾向的世代圖像有著太多變因,包括新住民、少子化以及外國的政治干預,但假如美國這項研究的「遞延效果」理論也能在台灣獲得證實,說不定我們在2020年能夠看到台灣選民政治傾向的世代翻轉。

友善列印版本 友善列印版本 關鍵字:世代圖像、年輕世代、政治傾向、民進黨、國民黨、民主黨、共和黨、投票行為 作者 史努比 本文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相信慢經常比快還好一點點,相信真理經常在兩端之中靠左一點點,相信台灣人只要努力多一點點。

同作者其他文章 【開往台灣的慢船】制服爭議:台灣人真的是民主人和自由人? 【開往台灣的慢船】你要回台灣嗎?──小鮮肉弟弟的難言之隱 【開往台灣的慢船】四個故事,說明為什麼轉型正義在台灣轉不過來 相關文章 【被遺忘的歷史】「半山」林正亨遭整肅槍決於馬場町 【被遺忘的歷史】曾經用機關槍來防疫的國民黨 李登輝的「不是我的我」造就了「民主先生」的台灣傳奇 【被遺忘的歷史】蔣家王朝苛政暴斂的「愛國公債」(下) 【被遺忘的歷史】蔣家王朝苛政暴斂的「愛國公債」(上) 政策想想分類 中國問題 主權兩岸 休閒育樂 全球脈動 司法人權 國防外交 媒體觀察 政黨政治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社會安全 財政金融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員林事件:二...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員林事件:二... 許峰鐘先生的台語導演夢:從阿文哥... 【聽那些女孩唱歌】勇於發聲的新世... 【新書介紹】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