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人政黨傾向、投票行為與選擇性接觸媒體之關聯性研究 以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欲了解閱聽人在使用平面或電子新聞媒體時,是否會為了避免接觸到和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媒體而產生「認知不和諧」的困擾,進而「選擇性接觸」和自己政治立場相同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221:1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冠霖研究生(外文):Guann-LinChen論文名稱:閱聽人政黨傾向、投票行為與選擇性接觸媒體之關聯性研究──以2010年五都大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ssessingtheAssociationamongPartisanPreference,VotingBehavior,andMediaUse──theCaseStudyoftheFiveMetropolitanElectionsin2010.指導教授:彭懷恩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世新大學系所名稱:新聞學研究所(含碩專班)學門:傳播學門學類:新聞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2畢業學年度:10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1中文關鍵詞:政黨傾向、投票行為、媒體使用、認知不和諧、選擇性接觸外文關鍵詞:partisanattitudes、votingbehaviors、accessofmedia、cognitivedissonance、selectiveaccess相關次數:
被引用:4點閱:1034評分:下載:2書目收藏:0
本研究欲了解閱聽人在使用平面或電子新聞媒體時,是否會為了避免接觸到和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媒體而產生「認知不和諧」的困擾,進而「選擇性接觸」和自己政治立場相同的媒體。
而有這種選擇性接觸媒體行為的閱聽人,其在政黨傾向、投票行為等政治相關變項,以及媒體使用時間和個人人口變項上,具有什麼特色?又這些特色在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的民眾之間,有什麼不同?研究方法乃以「二度資料分析法」分析「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針對「2010年五都大選」進行之問卷調查,簡稱TEDS2010C。
使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樣本,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交叉分析、二元洛基迴歸分析和多元洛基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常接觸傾藍媒體的閱聽人,具備了投票行為和政黨傾向或喜好程度偏好國民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感或政治知識偏高、較有可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較支持兩岸統一、外省人、年齡偏低、教育程度偏高以及常用國語等特徵。
而常接觸傾綠媒體的閱聽人,則具備著投票行為和政黨傾向或喜好程度偏好民進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感或政治知識偏低、較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較支持台灣獨立、年齡偏高、教育程度偏低和常用台語等特色。
有選擇性接觸媒體行為的閱聽人,對電視新聞和政論節目收視時間較長、對國民兩黨有明顯的喜好或厭惡──尤其對民進黨喜好程度偏高或對國民黨喜好程度偏低──、政治討論程度和政治信任感或政治知識偏高,以及至少40歲以上。
Thisstudyaimstodiscuss:whetheraudiencewillselectivelyaccesstothemediawiththesamepoliticalstanceinordertoavoidaccessingthemediawithdifferentpoliticalstanceandthesenseofcognitivedissonance;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suchaudienceonpoliticalvariancessuchaspartisanattitudes,votingbehaviors,timeofmediaaccessandindividualdemography;andthecomparisonsofsuchcharacteristicsonpeopleinTaipei,TaichungandKaohsiungCity.Wetook“secondarydataanalysis”astheresearchmethodand“TaiwanElectionandDemocratization”asthesubjecttocarryoutquestionnairesof“2010MayoralElectionsfortheFiveSpecialMunicipalities”(TEDS2010C).Analyticalmethodsincludecross-overanalysis,binarylogisticregression,and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withSPSSasthestatisticalprogram.ThestudyresultsshowthataudienceaccessestoChineseNationalistParty(alsoknownasKuomingtang,KMT)morehasthecharacteristicsofKMTpreference,higherpoliticalefficiency,politicaltrustingandpoliticalknowledge,moreself-identificationasChinese,moresupportofTaiwanandmainlandunitary,youngerage,highereducationlevel,andmorefrequentuseofChinese.Ontheotherhand,audienceaccessto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DPP)moreshar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DPPpreferencewhenitcomestovotingbehaviorsandpartisanattitudes,lowerpoliticalefficiency,politicaltrustingandpoliticalknowledge,moreself-identificationasaTaiwanese,moresupportofTaiwaneseindependence,elderage,lowereducationlevel,andmorefrequentuseofTaiwanese.AudiencewithselectivemediaaccesstendstowatchNewsandpoliticalshowsforlongertime,showsobviouspreferencesbetweenthetwoparties—higherpreferenceonDPPandloweronKMT.Theyareatleast40yearsoldandhavehigherpoliticaldiscussionfrequency,politicaltrustingandpoliticalknowledge.
第壹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目的與架構………………………………………………………1第二節、研究背景…………………………………………………………………………………5一、五都誕生…………………………………………………………………………………………5二、五都大選………………………………………………………………………………………12第貳章、文獻探討第一節、「政黨傾向」與「投票行為」………………………………………18一、政黨傾向………………………………………………………………………………………18二、投票行為………………………………………………………………………………………24三、政黨傾向與投票行為的關係……………………………………………………29第二節、媒體使用………………………………………………………………………………33第三節、「認知不和諧」與「選擇性接觸」………………………………35一、認知不和諧…………………………………………………………………………………36二、選擇性接觸…………………………………………………………………………………37第參章、研究方法第一節、使用資料………………………………………………………………………………41第二節、變項操作………………………………………………………………………………41一、媒體使用………………………………………………………………………………………42二、投票與政黨……………………………………………………………………………………43三、政治相關………………………………………………………………………………………44四、人口變項………………………………………………………………………………………46五、依變項……………………………………………………………………………………………48第三節、分析方法………………………………………………………………………………49一、交叉分析………………………………………………………………………………………49二、二元洛基迴歸分析………………………………………………………………………49三、多元洛基迴歸分析………………………………………………………………………50第肆章、資料分析第一節、台北市……………………………………………………………………………………54一、電視收看…………………………………………………………………………………………54二、報紙閱讀…………………………………………………………………………………………62三、選擇性接觸……………………………………………………………………………………70四、台北市小結……………………………………………………………………………………75第二節、台中市……………………………………………………………………………………76一、電視收看…………………………………………………………………………………………76二、報紙閱讀…………………………………………………………………………………………83三、選擇性接觸……………………………………………………………………………………91四、台中市小結……………………………………………………………………………………96第三節、高雄市……………………………………………………………………………………97一、電視收看…………………………………………………………………………………………97二、報紙閱讀………………………………………………………………………………………105三、選擇性接觸…………………………………………………………………………………113四、高雄市小結…………………………………………………………………………………120第伍章、討論第一節、研究結果………………………………………………………………………………121一、交叉分析顯著自變項…………………………………………………………………121二、「北藍南綠」跡象………………………………………………………………………123三、台中市變動的藍綠板塊?…………………………………………………………124四、高雄市「棄黃保楊」?………………………………………………………………125五、中立的蘋果日報?………………………………………………………………………127六、其它現象…………………………………………………………………………………………128七、結論…………………………………………………………………………………………………129第二節、檢討與建議……………………………………………………………………………132參考書目
英文Best,SamuelJ.,BrianChmielewski,&BrianS.Krueger.(2005)“SelectiveExposuretoOnlineForeignNewsduringtheConflictwithIraq.”HarvardInternationalJournalofPress-Politics,10(4):52-70.CampellAngus,GeraldGurin,&WarrenE.Miller(1954)“TheVoterDecides.”Evanston:RowPeterson.CampellAngus,PhilipE.Converse,WarrenE.Miller,&DonaldE.Stoke(1960)“TheAmericanVoter3rded.”U.S.: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haffee,StevenH.etal.(2001)“AttentiontoCounter-AttitudinalMessagesinaStateElectionCampaign.”PoliticalCommunication,18(3):247-272.Converse,Philip.(1964)“TheNatureofBeliefSystemsinMassPublics.”InIdeologyandDiscontent,ed.D.Apter.NewYork:FreePress.Domke,D.,Shah,D.V.,&Wackman,D.B.(1998)“MediaPrimingEffects:Accessibility,Association,andActiv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OpinionResearch,10(1):51-74.Downs,Anthony(1957)“AnEconomicTheoryofDemocrac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Festinger,L.A.(1957)“AtheoryofCognitiveDissonance.”Evanston,IL:Row,Peterson.Fico,F.&CoteW.(1999)“FairnessandBalancein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NewspaperStoriesonthe1996PresidentElection.”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76(1):124-37.Fiorina,MorrisP.,SamuelJ.Abrams,&JeremyPope.(2005)“CultureWar?TheMythofaPolarizedAmerica.”NewYork:PearsonLongman.Gunter,B.(1997)“MeasuringBiasonTelevision.”Luton,Bedfordshire,U.K.:UniversityofLutonPress.Hitchner,D.G.,&WilliamH.Harold(1963)“ModernGovernment.”NewYork:Dodd,MeadandCompany.Inna,Burdein,LodgeMilton,&CharlesTaber.(2006)“ExperimentsontheAutomaticityofPoliticalBeliefsandAttitudes.”PoliticalPsychology,27(3):359-371.Jones,Eva,StefanSchulz-Hardt,&DieterFrey.(2005)“GivingAdviceorMakingDecisionsinSomeoneElse’sPlace:TheInfluenceofImpression,Defense,andAccuracyMotivationontheSearchforNewInformation.”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1(7):977-990.Klapper&JosephT.(1960)“TheEffectsofMassCommunication.”Glencoe,Ill.:FreePress.Lawlor,D.A.,StephenF.,ShawM.,EbrahimS.,&GeorgeD.S.(2003)“SmokingandHealth:DoesLayEpidemiologyExplaintheFailureofSmokingCessationProgramsamongDeprivedPopulations?”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Washington,93(2):266-270.LazarsfeldPaulF,BernardBerelson,&HazelGaudet(1948)“ThePeople’sChoice.”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McQuail,D.(1997)“AudienceAnalysis.”London:Sage.Miller,WarrenE.&J.MerrillShanks(1996)“TheNewAmericanVoters.”HarvardUniversityPress.Niemi,R.G.&Weisberg,H.F.(1993)“TheClassicsofVotingBehavior.ClassicsinVotingBehavior.”Washingtion,D.C.,CongressionalQuarterlyInc,1-12.Peter,Chow,&Wendy,Wood(2001)“ComparingCognitiveDissonanceTestScoresofCollegeStudentsinCanadawiththoseintheUnitedStates.”Education,122(1).Ranney,A.,&Kendall,W.(1956)“DemocracyandtheAmericaPartySystem.”NewYork:Hercourt,BraceCompany.Redlawsk&DavidP.(2002)“HotCognitionorCoolConsideration?TestingtheEffectsofMotivatedReasoningonPoliticalDecisionMaking.”JournalofPolitics,64(4):1021-1044.Riker,WilliamH.,&PeterC.Ordeshook(1973)“AnIntroductiontoPositivePoliticalTheory.”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NewJersey.Sweeney,J.C.,Hausknecht,D.,&Soutar,G.N.(2000)“CognitiveDissonanceafterPurchase:AMultidimensionalScale.”Psychology&Marketing,17:369-386.Wolfinger,E.Raymond,&StevenJ.Rosenstone(1980)“WhoVotes?”NewHaven,Conn.:YaleUniversityPress.Zhao,X.,&Chaffee,S.(1995)“CampaignAdvertisementsvs.TelevisionNewsasSourceofPoliticalIssueInformation.”PublicOpinionQuarterly,59:41-65.中文書籍McQuail(2002),陳芸芸、劉慧雯譯,《特新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江炳倫(1975),《政治學論叢》,華欣文化胡佛(1998),《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三民書局胡佛、陳德禹、朱雲漢、洪永泰、張佑宗(2001),《投票行為與選舉實務的評估──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張金鑑(1964),《政治學》,中華文化盛杏湲(1986),《國民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選舉競爭之研究》,桂冠出版社陳義彥、洪永泰、盛杏淩、游清鑫、鄭夙芬、陳陸輝(2001),《民意調查》,五南圖書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黎明出版社程全生(1981)《政黨與政黨政治》,華欣文化楊雅婷譯(2009),《媒介與政治初探》,韋伯文化論文巴兆瑞(2004),《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台灣不同政黨認同者的差異性分析》,中山人管所碩士論文王定宇(2008),《選民投票取向、媒體接觸情形、選民特性與投票行為之關係──以2008年台南市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選舉為例》,成大高階管理所碩專班論文王馨慧(2004),《破解台灣報紙報導選舉新聞偏差現象研究──以2000與2004年總統大選為例》,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朱淑華(2010),《你確定是中間選民嗎?從媒體使用角度做進一步的探討》,中山政治所碩專班論文吳戈卿(1982),《我國傳播媒介政治傳播功能的研究──以69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文化政治所碩士論文吳紹淳(2008),《台灣選民媒介使用與政黨支持傾向的關係──兼顧社會總體因素的跨層次探討》,中山人管所碩專班論文李海鴒(2008),《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中山政治所碩士論文岳蕙蘭(2000),《青年學生的媒體使用與政黨形象認知研究》,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林政谷(2008),《政論性叩應節目收視情形與政黨傾向關聯性之研究》,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林國政(2008),《影響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選民投票行為因素分析──以桃園縣第4選區(桃園市)為例》,銘傳公共事務所碩專班論文林曉君(1996),《選民投票行為研究──以未來台中市長選舉為例》,東吳企管所碩士論文邱雅萍(2009),《政治媒介使用、人際傳播網絡與投票抉擇相關性因素探討──以2006年北高市長選舉為例》,南華傳播所碩士論文施奕任(2000),《高雄市市長與市議員選舉中選民「分裂投票」行為》,中正政治所碩士論文徐英豪(2004),《台灣地區選民分裂投票與一致投票的實證研究──民國91年台北與高雄市長暨議員選舉之分析》,中正政治所碩士論文張宏旭(2002),《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以士林區、北投區為例個案研究》,文化政治所碩專班論文張志榮(1999),《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民國87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中山傳管所碩士論文曹凱玲(2010),《我國直轄市下「區」制之政經分析》,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連偉廷(2006),《社會網絡、媒介使用與政治功效意識之分析》,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陳佑維(2009),《選民傳播媒體使用行為、政黨傾向與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龍華科大商學與管理所碩士論文陳明澤(2006),《「319槍擊案」對2004年總統選舉結果之影響研究》,長榮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陳敏鳳(2006),《媒體立場的群聚效應分析──以台灣地區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台大政府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專班論文陳毓麒(2009),《網路電視收視指標之探討──「新傳播科技」與「媒介使用行為」之思辨》,世新傳播所博士論文曾詩祺(2006),《政黨認同、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決定之研究──九十三年第六屆立委選舉之分析》,中山傳管所碩士論文游盈隆(1982),《系統取向與投票行為──民國69年台北市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之研究》,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游雅嵐(2006),《投票率研究之初探》,東吳政治所碩士論文黃信達(2006),《我國選民投票行為模型之檢視與重構──以三次總統選舉為例》,政大政治所博士論文黃桃芳(2005),《台灣選民選舉參與之研究──總體與個體資料的結合》,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楊弘娟(2008),《高雄市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2006年第四屆高雄市長選舉個案》,中山政治所碩士論文楊意菁(2001),《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政大新聞所博士論文趙珮如(2006),《社會脈絡、媒體使用與人際網絡──2004年立委選舉選民投票抉擇實証分析》,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劉德偉(2000),《民意調查、選舉預測及選民投票選擇之研究──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中山政治所碩士論文蔡奇霖(2006),《從投票與否和投票抉擇進行選舉預測》,中正政治所碩士論文鄭棟榮(2004),《選民投票行為的演變因素研究──以第二~五屆立法委員的選舉為例》,銘傳公共事務所碩專班論文鍾起惠(1995),《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店經營區為例》,政大新聞所博士論文鍾敏玲(2006),《媒介使用、政治知識、政治興趣與投票抉擇──2004年立委選舉之分析》,中正政治所碩士論文韓昌賢(2010),《閱聽人之傳播行為及重大歷史事件對投票行為之研究──以紅衫軍倒扁及北高市長選舉為例》,世新新聞所碩專班論文藍清彰(1995),《台灣民眾政黨認同與其變化之研究》,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羅聖宗(2007),《選舉行銷策略之前因對選民投票行為影響之研究──以2006年高雄市市長選舉為例》,南華管理科學所碩士論文羅頌杰(2006),《電視談話性節目與選民的投票決定之研究──以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為例》,中山傳管所碩士論文研討會朱雲漢(1993),《選民的政黨選擇》,台大政治所「選舉行為、憲法秩序與政治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吳皇生(2009),《政黨認同與候選人取向的性別差異》,2009年TEDS國際學術研討會林聰吉、游清鑫(2009),《政黨形象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1996~2008年總統選舉的實證分析》,2009年TEDS國際學術研討會陳義彥(1992),《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從第二屆國大代表選舉探討》,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劉正山(2007),《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前夕選民選擇性接觸媒體行為分析》,台大:解嚴二十週年與台灣民主學術研討會劉義周(1995),《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國科會專題計畫案研究報告蕭怡靖(2005),《TEDS歷年再測信度之分析》,2004年總統大選TEDS國際學術研討會蕭柏林(2009),《政黨認同穩定與變遷──投票抉擇影響之初探》,2009年TEDS國際學術研討會期刊朱景鵬、吳松林(2010),《我國區域治理發展脈絡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34卷第6期江大樹(2011),《從縣市合併升格到區域合作治理「3都15縣」政策評析》,研習論壇第123期胡佛、游盈隆(1985),《選民的投票動機》,社會科學論叢第33期徐火炎(1993),《選民的政黨政治價值取向、政黨認同與黨派投票抉擇──第二屆國大代表選舉選民的投票行為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3卷第2期徐火炎(1995),《「李登輝情結」與省市長選舉的投票行為──一項政治心理學的分析》,選舉研究第2卷第2期徐火炎(1998),《李登輝情結的政治心理與選民的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徐火炎(2001),《1998年第二屆台北市長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徐永明(2004),《社會分歧最清楚的一次大選──省籍、階級與地域連動》,財訊第264期張卿卿、羅文輝(2007),《追求知識、認同或娛樂?政論性談話節目的內容與閱聽眾收視動機的探討》,新聞學研究第93期張卿卿、羅文輝(2009),《政論性談話節目影響之探討》,新聞學研究第98期梁世武、吳統雄、石崇賢(1995),《選舉預測──1994年台北市市長選舉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192期盛杏湲(1998),《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盛杏湲(2002),《統獨議題與臺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年代的分析》,選舉研究第9卷第1期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第84期陳陸輝(2004),《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9卷第2期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年縣市長選舉探析》,政治學報第23卷黃秀端(1995),《1994年省市長選舉選民參與競選活動之分析》,選舉研究第2選第1期黃秀端(1996),《政治知識之認知與性別差異》,東吳政治學報第5期黃秀端、趙湘瓊(1994),《台灣婦女近十年來政治態度的變遷──民國72年至81年》,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0期詹雅莉(1991),《選民投票行為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傳習期刊第9期趙永茂、陳銘顯(2010),《我國地方與新都會發展的挑戰與回應》,研考雙月刊第34卷第6期劉正山(2009),《2008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政黨支持者選擇性接觸媒體傾向的分析》,選舉研究第16卷第2期蕭怡靖(2006),《台灣閱報民眾的人口結構及政治態度之變遷──1992至2004年》,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羅文輝(2004),《選擇可信度:1992及2002年報紙與電視新聞可信度的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第80期蘇建州、陳宛非(2006),《不同世代媒體使用行為之研究──以2005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為例》,資訊社會研究第10期報紙中國時報2009.6.24.A1《北、中、高三都確定升格》中國時報2009.6.30.A1《五直轄市拍板定案台南縣是拼升格意外過關》中國時報2009.6.25.A4《解決衝突進一步行政區重劃》自由時報2009.6.30.A1《南縣市升格桃縣指日可待》自由時報2009.7.1.A3《升格效應全國鄉鎮市區將整併成百個》自由時報2009.7.3.A6《四新直轄市可增2.2萬公務員》自由時報2009.7.3.A6《368鄉鎮市區將併至150個以內》聯合報2009.6.24.A2《文化首都台南報院關鍵》聯合報2009.6.25.A3《學者提異議激辯3小時》聯合報2009.6.24.A1《贏的歡樂落選愁北縣等30年高雄等20年》聯合報2009.7.3.A2《行政當局究竟有無「阻止災難」的能力?》聯合報2009.7.3.A2《大整併後年起鄉鎮市剩1/3》聯合報2009.6.24.A3《直轄市占一半誰是二等公民》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
2.
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店經營區為例
3.
青年學生的媒體使用與政黨形象認知研究
4.
1998年高雄市市長與市議員選舉中選民『分裂投票』行為
5.
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民國八十七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
6.
台灣傳播媒介政治傳播功能的研究─以六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
7.
組織政治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台灣不同政黨認同者的差異性分析
8.
選民投票行為研究—以未來台中市長選舉為例—
9.
台灣民眾政黨認同與其變化之研究
10.
媒介使用、政治知識、政治興趣與投票抉擇:2004年立委選舉之分析
11.
台灣選民選舉參與之研究:總體與個體資料的結合
12.
政治媒介使用、人際傳播網絡與投票抉擇相關性因素探討:以2006年北高市長選舉為例
13.
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
14.
社會網絡、媒介使用與政治功效意識之分析
15.
投票率研究之初探
1.
羅文輝(2004),《選擇可信度:1992及2002年報紙與電視新聞可信度的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第80期
2.
蕭怡靖(2006),《台灣閱報民眾的人口結構及政治態度之變遷──1992至2004年》,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
3.
詹雅莉(1991),《選民投票行為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傳習期刊第9期
4.
黃秀端(1996),《政治知識之認知與性別差異》,東吳政治學報第5期
5.
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年縣市長選舉探析》,政治學報第23卷
6.
陳陸輝(2004),《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9卷第2期
7.
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第84期
8.
盛杏湲(2002),《統獨議題與臺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年代的分析》,選舉研究第9卷第1期
9.
盛杏湲(1998),《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
10.
梁世武、吳統雄、石崇賢(1995),《選舉預測──1994年台北市市長選舉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192期
11.
張卿卿、羅文輝(2009),《政論性談話節目影響之探討》,新聞學研究第98期
12.
張卿卿、羅文輝(2007),《追求知識、認同或娛樂?政論性談話節目的內容與閱聽眾收視動機的探討》,新聞學研究第93期
13.
徐永明(2004),《社會分歧最清楚的一次大選──省籍、階級與地域連動》,財訊第264期
14.
徐火炎(2001),《1998年第二屆台北市長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
15.
徐火炎(1998),《李登輝情結的政治心理與選民的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
1.
選民傳播媒體使用行為、政黨傾向與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
2.
選民政治傾向與媒體使用之關聯性研究:以2009年桃園與雲林縣長選舉為例
3.
政治談論與選擇性接觸媒體對於投票參與的影響
4.
社會脈絡、媒體使用與人際網絡-2004年立委選舉選民投票抉擇實証分析
5.
台灣選民的媒介使用與政治信任感:以2012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為例
6.
媒體、形象與候選人的評價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以2010年五都選舉大台中市長為例
7.
政治媒介使用、人際傳播網絡與投票抉擇相關性因素探討:以2006年北高市長選舉為例
8.
媒介使用與選民投票行為研究─民國八十七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
9.
你確定是中間選民嗎?從媒體使用角度做進一步探討
10.
媒介使用、政治知識、政治興趣與投票抉擇:2004年立委選舉之分析
11.
媒介使用、網絡資訊對政黨認同的影響
12.
新聞媒介使用與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關聯
13.
台灣選民媒介使用與政黨支持傾向的關係-兼顧社會總體因素的跨層次探討
14.
選民特質、選舉行銷策略與投票行為相關之研究
15.
民眾媒體閱聽、政黨傾向與警察滿意度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權力來源基礎,個人價值觀,與公司政治傾向之實證研究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解嚴,國內政治的多元化,泛政治化的現象已在各個階層,甚至各種不同的社會組織中出現,企業組織亦不可能倖免之。根據最近趨勢,多位學者開始站在 ...
- 2政治光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政治光譜(英語:political spectrum),也称政治坐标,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识形态)的工具。政治光譜正如一般光譜一樣,由一条或多条几何学上的坐標 ...
- 3閱聽人政黨傾向、投票行為與選擇性接觸媒體之關聯性研究 以 ...
本研究欲了解閱聽人在使用平面或電子新聞媒體時,是否會為了避免接觸到和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媒體而產生「認知不和諧」的困擾,進而「選擇性接觸」和自己政治立場相同的 ...
- 4政治光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政治光譜(英語:political spectrum),也稱政治坐標,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政治光譜正如一般光譜一樣,由一條或多條幾何學上的坐標 ...
- 5【開往台灣的慢船】 台灣的世代政治傾向圖像,將於2020年 ...
這項研究的假設,建立在「一個人的政治和投票傾向,都是基於人生事件和經驗的累積」之上。研究結果發現,在18歲時發生的事件,對一個選民終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