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大學』全文 -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書——『大學』全文 ...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3』物 ... 豆瓣 登录 注册 儒释道学院 『儒釋道學院』 『儒』 『釋』 『道』 文言學習 >【儒家經典】(正體+简体) 四書——『大學』全文 一品釋之 2012-10-2608:31:06 【總綱】『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誠。

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7』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別為序次如左。

【第一章】『1』康誥(gào)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顧諟(shì,通「是」)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第二章】『1』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誥曰,「作新民。

」『3』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4』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第三章】『1』詩雲,「邦畿(jī)千裏,惟民所止。

」『2』詩雲,「緡(mín)蠻黃鳥,止於丘隅(yú)。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3』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jīxī)敬止。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4』詩雲,「瞻彼淇澳,綠竹猗猗(yīyī)。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xiàn)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xiàn)兮」者,恂慄(xúnlì)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此以沒世不忘也。

右傳之三章,釋止於至善。

【第四章】子曰:「聽訟,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誌。

此謂知本。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

【第五章】『1』此謂知本。

『2』此謂知之至也。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

閑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此謂物格。

此謂知之至也。

」【第六章】『1』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wù)惡(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

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

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3』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4』富潤屋,德潤身。

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

【第七章】『1』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fènzhì),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2』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1』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之其所賤惡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hào)而知其惡(è),惡(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2』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è),莫知其苗之碩。

」『3』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修身齊家。

【第九章】『1』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2』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

」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3』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fèn)事,一人定國。

『4』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桀紂(jiézhòu)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

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5』故治國在齊其家。

『6』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zhēn),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7』詩雲,「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8』詩雲,「其儀不忒(tè),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9』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第十章】『1』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tì);上恤孤,而民不倍(bèi,通「背」)。

是以君子有絜矩(xiéjǔ)之道也。

『2』所惡於上,毋以使下。

所惡於下,毋以事上。

所惡於前,毋以先後。

所惡於後,毋以從前。

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

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

此之謂絜矩(xiéjǔ)之道。

『3』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hào)好(hào)之;民之所惡(wù)惡(wù)之。

此之謂民之父母。

『4』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有國者不可以不慎。

辟則為天下矣。

『5』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

儀監於殷,峻命不易。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7』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

『8』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9』是故財聚,則民散。

財散,則民聚。

『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1』康誥曰,「惟命不於常。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12』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13』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14』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chì)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mào)嫉以惡(wù)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shí,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15』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

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16』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

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17』好(hào)人之所惡(wù),惡(wù)人之所好(hào):是謂拂人之性,菑(zāi,通「災」)必逮夫身。

『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9』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用之者舒。

則財恒足矣。

『20』仁者,以財發身。

不仁者,以身發財。

『21』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

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22』孟獻子曰,「畜(xù)馬乘(shèng),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xù)牛羊;百乘(shènɡ)之家,不畜(xù)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23』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

小人之使為國家,菑(zāi,通「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右傳之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凡傳十章:前四章統論綱領指趣;後六章細論條目工夫。

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

第六章乃誠身之本,在初學;尤為當務之急。

讀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大學』全文完—————————————————————————————————————————————【附:简体版】—————————————————————————————————————————【总纲】『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1』康诰(gào)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顾諟(shì,通「是」)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1』诗云,「邦畿(jī)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mín)蛮黄鸟,止於丘隅(yú)。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jīxī)敬止。

」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yīyī)。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xiàn)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xiàn)兮」者,恂慄(xúnlì)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第四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1』此谓知本。

『2』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

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4』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fènzhì),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hào)而知其恶(è),恶(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è),莫知其苗之硕。

」『3』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2』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後嫁者也。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事,一人定国。

『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jiézhòu)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後求诸人。

无诸己,而後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5』故治国在齐其家。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zhēn),之子於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国人。

『7』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国人。

『8』诗云,「其仪不忒(tè),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9』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tì);上恤孤,而民不倍(bèi,通「背」)。

是以君子有絜矩(xiéjǔ)之道也。

『2』所恶於上,毋以使下。

所恶於下,毋以事上。

所恶於前,毋以先後。

所恶於後,毋以从前。

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

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

此之谓絜矩(xiéjǔ)之道。

『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hào)好(hào)之;民之所恶(wù)恶(wù)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

『4』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辟则为天下矣。

『5』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於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7』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

『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9』是故财聚,则民散。

财散,则民聚。

『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1』康诰曰,「惟命不於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12』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14』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ì)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mào)嫉以恶(wù)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shí,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15』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1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17』好(hào)人之所恶(wù),恶(wù)人之所好(hào):是谓拂人之性,菑(zāi,通「灾」)必逮夫身。

『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

『20』仁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

『21』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2』孟献子曰,「畜(xù)马乘(shèng),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xù)牛羊;百乘(shènɡ)之家,不畜(xù)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3』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

小人之使为国家,菑(zāi,通「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後六章细论条目工夫。

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

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

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大学』全文完———— 分享到   推荐 3人 喜欢 喜欢 2012-10-2703:37:42 一品釋之(登高自卑,行遠自邇。

) 【审阅】修正部分标点并添加部分生字的读音。

回应 删除 删除 > 删除 >我来回应 儒释道学院的日记  ( 全部 ) 【根基】蒙學——『弟子規』全文 五經——『詩經』全文 五經——『周易』全文 四書——『孟子』全文 四書——『論語』全文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全部 ) 我的收藏 我的收藏 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移动应用 ·豆瓣广告 ©2005-2022douban.com,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