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門派:道教是在中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從修行方式上來說道教主要分為二個派別--符籙派和丹鼎派。
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鍊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另外還有二者兼備的妙 ...
道教門派 道教是在中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在中國古代影響力十分巨大,可以說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
道教被認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
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
它主張清靜無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概論在中國歷史上,“道教”一詞最初的意思是指以“道”來教化的各種理論學說和實踐方法。
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
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
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詞,將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論稱為“道教”。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把“菩提”翻譯成“道”,因此也被稱為“道教”。
而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了五斗米道,自稱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
自此,其他各家為了以示區別,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稱,而成為五斗米道的專稱。
當代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等一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的宗教。
道教理念道教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
而“德”則是“道”的體現。
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也就是老子。
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道經中還有其他說法,一是尊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
後來又演變成三位一體的老子一氣化三清。
道教重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聽命於天。
認為人只要善於修道養生,就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修煉方法:煉丹、服食、吐納、胎息、按摩、導引、房中、辟穀、存想、服符和誦經。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未必切合,尤須深詳;其間異同,頗值玩味。
然道教既祖稱老、莊,奉《老子》、《莊子》為經典,畢竟吸收繼承了老、莊思想的大量內容。
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陰陽家的影響。
歷史淵源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
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
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漸形成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發展歷程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
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于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後來所謂《太平經》)出世,得到廣泛傳播。
到東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
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
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陵學道於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
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為道教正宗。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
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
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
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
此時出現了茅山、閣皂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
在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金朝時,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
後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並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
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併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兩大派別的格局。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豐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
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清代開始,滿族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打擊漢家思想的靈魂——道教。
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
近現代道教明清以後,道教基本已經停止了發展。
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道教更是衰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中國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執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規戒律由於和現行法律牴觸而作廢。
1957年,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管理中國道教內部的事務。
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道教同中國其他的宗教一樣經受了一場浩劫。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道教才開始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
體系道教神仙大英博物館藏道教人物像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
另外道教按照人間的秩序創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員,吸收了佛教地獄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為天廷的附屬,也創造了閻羅殿和水晶宮的一系列神仙官員,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
還吸收了眾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為天廷秩序之外的“散仙”。
所以道教的神仙眾多,還隨時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創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媽祖、關帝等都可以納入道教的神仙系統。
但一般宮觀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廟宇。
此外,道教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髮、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
而且還有相應的修持方法。
戒律道教戒律是一些約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準則。
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著不同的內容。
一般說來,全真派的戒律嚴於符籙派。
戒律的內容主要有不得殺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盜,不得邪淫等。
戒律是教徒必須遵守的,而且必須有一個受戒儀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
根據規則的嚴緊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
根據節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還有道教清規,就是道士犯戒以後的處罰手段。
具體條例派別不同則規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內容和儒家三綱五常等要求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內容。
道教的清規戒律也是隨時事的變化而變化的,當與政權的法律相衝突時,會進行適當的調整。
道術《抱朴子》中所載的老君入山符,認為使用它可以避開鬼怪野獸道教的宗教活動十分龐雜,主要分兩大類,道士的自身修行(稱為道術)和道教儀式,內容包括道教經法、懺法、齋、醮、符咒、禁咒、隱遁、乘蹻、驅邪、伏魔、降妖、消災、祈禳、房中術、神仙術、辟穀、風水堪輿、占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為道術,包括內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內容。
外丹是指燒煉丹砂鉛汞等礦物以及藥物,製作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丹丸。
現代科學認為這些丹藥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後來道教也認識到由於內丹服食和配製的方法較難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後世轉向較為保險的內丹修煉。
外丹也被認為是現代化學的先驅。
內丹則是指通過行氣,導引,呼吸吐納,在身體裡煉丹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外丹和內丹的用語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義完全不同,比如把人體比喻為燒煉丹丸的爐鼎,不過理論上還是具有相通性。
古時煉丹術的傳授大多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難了解。
此外道教還有許多道術。
例如內觀、守靜、存思、辟穀等多種。
這些現代多歸為氣功。
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許多都習武術。
中醫理論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儀式統稱為“齋醮科儀”,齋是清潔的意思,醮是指祈禱,又稱為道場。
道教祭祀神仙,由於認為神仙清靜潔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葷,進行齋戒。
進行祭祀活動稱為“醮”,道教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許多佛教的內容,名目繁多。
道教認為通過這些儀式可以去災求福。
占卜也是道術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籤、測字等。
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籙。
符是用硃砂畫在黃紙上的一些符號,道教認為可以用來治病,而籙則被認為可以驅使天神。
另外道教認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驅使鬼神,趕走野獸。
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術。
教派泰山上的一位道士從修行方式上來說道教主要分為二個派別--符籙派和丹鼎派。
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鍊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另外還有二者兼備的妙真道;沖虛派重清修與技藝;黃老道,是最久遠的宗派,是所有流派基本思想的創建者,是道教的活化石。
道教的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於宋、元。
道教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有6個大派: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正一派、淨明派、清隱派、茅山派等。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
支派也有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
淨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衰微。
明朝以後,道教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
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實際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後更名為天師道,正一道。
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
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全真道興盛於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
代表人物王重陽,丘處機。
全真道講求清修,其道士必須出家、吃素。
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十方叢林”。
修真門派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小說修真。
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鍊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
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
其名詞為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
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
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
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
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
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
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
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
另有元、明間張三豐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淨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淨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淨孤修派的結合體。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
(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活動道教的活動主要在宮觀內進行。
宮觀可以分為兩種:子孫廟:廟產由廟主私有,師徒相傳,一般規模不大。
十方叢林:廟產屬於道教徒或者某個道派公有,凡是道教徒都可以在這裡通過一定的手續掛單居留。
一般規模較大。
十方叢林可以傳戒,但是不能收徒弟。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子孫叢林”,是兩者的混合物。
一般都是從子孫廟發展過來的。
此外正一道的宮觀和全真道的宮觀在制度和日常活動上也是不一樣的,二者一般不混雜。
文化道教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建築、醫學、藥物學、養生學、氣功、化學、武術、天文學、地理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此外,它對於華人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民俗、民族關係、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
影響道教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師徒相傳一些武術和氣功,例如武術中很出名的武當派,據說就是武當山上的許多道士傳承的武術。
道教的武術也和許多武術不同,講究圓柔、後發制人,充分體現了道教的教理。
其中像太極拳這樣的簡單武術套路,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健身活動。
道教氣功也是中國氣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煉方法基本上就是氣功,對氣功的探索和發展,其貢獻很大。
道教的養生術還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醫學《黃帝內經》中經絡學等方面內容。
此外,許多道教徒研習醫術,對於中醫學發展頗有貢獻,如葛洪、陶弘景等人,於中醫藥皆有所建樹。
道教的煉丹術對火藥的發明有著重要的影響。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受道教影響很深,他曾經遊歷各地,求仙訪道,甚至煉過丹、受過道籙,可以說是位虔誠的道教徒。
這段經歷給他的個性、詩歌創作乃至一生的際遇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李白受召入長安,受到唐玄宗等許多的道士和信仰道教朋友的推薦。
尋仙過程中,他游遍五嶽,給他帶來大量的素材。
他的詩歌中也常常出現“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雖然講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全書中使用了大量道教專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馬、奼女、元神等,還構築了一個以玉皇大帝為核心的道教神祉、神官系統。
書中也出現了很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過多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為核心的最著名小說則要數《封神演義》了。
書中講述的商周戰爭,其實質就是道教的兩個派別闡教和截教的鬥爭。
書中出現的各色仙神和寶物等,也全屬於道教系統。
主要典籍參看道經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為最重要的兩部經典。
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經創製了道藏,收集歷代道家著作,不僅包括哲學和道家理論,而且包括煉丹、養生、治病、氣功等方面的著作。
主要有《正統道藏》、《道藏輯要》、《萬曆續道藏》等,現僅存明代《正統道藏》流傳,其它版本已失傳,現存歷代道教經典多收錄於此。
道教的經書數量非常龐大,各派的主要經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參同契》是最早的丹經,稱為丹經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經典。
《太平經》和《老子想爾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經典。
《黃庭經》和《上清大洞真經》則是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
《度人經》和《三皇文》則是靈寶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經典。
《陰符經》和《常清靜經》也是道教兩部非常重要的經書,是道士必須誦習的經書。
此外,《玉皇經》和《心印妙經》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課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雖然以符籙、齋醮、科儀為主,但北宋以後也主張三教一理,修煉內丹,出現了《悟真經》、《金丹四百字》等經典。
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張三教合一,鍊氣全神,明心見性,兼融釋儒,以《道德經》、《孝經》和《般若心經》三家經典為主,提倡“孝謹純一,敦厚樸素”。
道教道家“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
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但從古至今仍然有人主張將二者等同起來。
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么,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流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流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的異同,確實一言難盡。
試舉一例:道教所謂長生不老,成仙通神,老、莊並未言及,也不能視為老、莊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說,與自然之道亦不無悖逆。
理念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於佛教的極樂世界,也不同於基督教的天堂。
道教的理想世界有兩種,一種是世俗的,一種是宗教的。
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經》中講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為一個公平、和平的世界,沒有災禍、沒有戰爭。
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則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這樣就能超脫生死,在仙境中過仙人的生活。
不同於其它宗教的是,道教並不認為人死後才能到達仙境,而是認為人的形體通過一些形式的鍛鍊可以長生不死,成仙以後也可以一樣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裡,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
但是由於達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後來才出現了“屍解”等方式。
而且所說的仙境,大多數也是處於現實當中,例如所謂的“洞天福地”中很多就是中國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
大多數的宗教教義認為人生充滿了不幸或者罪孽,認為死後靈魂才有可能得救。
然而道教卻認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死。
也因此有許多養生的方法,例如氣功等在道教得到了發揚。
許多宗教都認為人的壽命是不能改變的,然而道教卻不這樣認為,有一句話“我命在我,不在於天”就是出自道教的《西升經》。
另外,道教作為一個多神教,相信萬物有靈,甚至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有神靈。
相關詞條 北方道教廟會 每年陰曆三月初十至十五日是奶奶廟的廟會。
廟會期間,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雲集奶奶廟。
從上香的第一個娘娘廟至奶奶廟的正殿,有長達五公里的崎嶇山路,然而五公里的... 簡介 特色 奶奶廟和三義宮 “五一”廟會 道教齋醮民俗信仰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道教是中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是在漢朝末年創立的。
道教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學、仙學、神學和教學為主幹,並融入醫學、巫術、數理、文... 簡介 主要內容 道教婚姻觀 道教本質 風水文化 道教 道教,又名道家、黃老、老氏與玄門等,由張道陵張天師於東漢時期創立,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
而《道... 道教歷史 玄門經典 神仙譜系 仙家人物 仙道文化 中國道教史 中國道教史,指在各國都有各種的種類,而道教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崇拜多神,追求得成仙,濟世人。
她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要地位,... 概況 起源 孕育 誕生 魏晉之際的傳播與分化 六大門派 六大門派多指武俠小說中的名門正派,現也指商業界、政界中的門閥派別。
多以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六大門派為正宗,曾合力圍剿明教光明頂,後被趙敏使計所困。
... 武當 少林 崑崙 峨眉 華山 道教起源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易經》,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容易,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 道教簡釋 道教創立者天師第六十五代後裔 歷史發展 崇奉神靈 神仙來源 道教神系 道教中常有帝、皇的稱謂,與封建和儒家解釋不同。
帝是締造建立政權政府管理之義。
皇是文明輝煌開端之義。
大道無為,化生萬物。
大道聖賢靈魂成為道德的一部分,是永... 道教神系的演變過程 太極 道祖 大道九天系神祇 大道大羅系神祇 龍門派 龍門派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主流支派。
它承襲全真教法,處於道教的明清時代。
由掌管天下道教的丘處機所傳。
邱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縣濱都里人。
邱祖自... 簡介 歷史 祖庭 宗師 發展 相關搜尋太清宮會昌滅佛正一道孫思邈武夷山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培養方案黃大仙張三豐玉皇大帝老子房中術北方道教廟會三清尊神《老子》道教正一派道教門派八仙莊子熱門詞條FreeWayGreenlandmedicineRayRoHSTHF不變資本刺五加原來你不識愛過我古劍奇譚修改器司馬懿家政婦帕金森病搜搜無痕內褲無限斯特拉託斯組合櫃胡辣湯胸墊苟都市笑口組鎌倉陪逛族馬來西亞簽證CorelPainterInternetExplorer11像火花像蝴蝶史蒂夫·汪德名片盒咕嚕咕嚕宇文泰李珠妍李衛辭官東南大學歌手2018臍橙蘇志燮象棋棋譜退火金條金烔完風池穴風雲直播香取慎吾味覺天巡網官妖新名偵探柯南明若曉溪朱宗慶打擊樂團殺蟑螂舞后道教門派@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道教五大門派的開山祖師,其中一位還是道教創始人 - 人人焦點
道教自東漢中葉正式創立到現在,歷時一千八百餘年,在此期間道教產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門派,比如正一派、淨明派、茅山派、全真派、神霄派等等。這些派別 ...
- 2道教最重要的五個門派,你知道幾個? - 每日頭條
道教五大道派分別是: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淨明道。釋老志》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
- 3道教門派 - 華人百科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從修行方式上來說道教主要分為二個派別--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另外還有二者兼備的妙真道 ...
- 4道教門派_百度百科
"道教組織形式最初為民間教團,包括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 ...
- 5道教門派 - 玄女草蘆
道教內部門派衆多,因分派示準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