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代·王之渙《送別》送別唐代: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離別,送別,柳樹譯文及注釋譯文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 ...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唐代·王之渙《送別》送別唐代: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離別,送別,柳樹譯文及注釋譯文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么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注釋東門:即長安青門,唐朝時出京城多東行者,多用於送別。

有的版本作東風。

青青:指楊柳的顏色。

御河:指京城護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別的習俗。

苦:辛苦,這裡指折柳不方便。

別離:離別,分別。

創作背景長安城外,王之渙與友人即將離別,當時正值楊柳生長的春季,於是王之渙有感而發,於是寫下了這首《送別》。

賞析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

“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

“楊柳”是送別的代名詞,於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

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捨。

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

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襯托出捨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

詩的後兩句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別人送別而攀折楊柳,反映送別的人多。

一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

至於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隻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

後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

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王之渙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

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8篇詩文猜您喜歡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宋代·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宋代:歐陽修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宋詞精選,離別,惜別,友情廉纖小雨池塘遍。

細點看萍面。

一雙燕子守朱門。

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

細作更闌語。

相將羈思亂如雲。

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宋代·周邦彥《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宋代:周邦彥廉纖小雨池塘遍。

細點看萍面。

一雙燕子守朱門。

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

細作更闌語。

相將羈思亂如雲。

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寫雨,離別,愁緒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南北朝·沈約《別范安成》別范安成南北朝:沈約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離別,友人,不捨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