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過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職業過勞(英語:Occupational burnout)是一種由慢性工作壓力導致的症候群,症狀包含「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理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 ... 職業過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厭煩、疲倦、慢性疲勞或過勞。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職業過勞Burn-out類型exhaustion[*],健康風險[*]治療心理治療,感恩日記[*]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心理學ICD-11QD85ICD-10Z73.0[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職業過勞(英語:Occupationalburnout)是一種由慢性工作壓力導致的症候群,症狀包含「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理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工作效率的減少」。

職業過勞不被歸類為一種醫學疾病。

[1] 階段[編輯] 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登伯格和蓋爾貝利論認為,工作倦怠過程可分為12個階段,這也不一定遵循其順序,也不一定在任何意義上具有相關性或存在,不作為一個抽象的結構。

強迫證明自己通常情況下都是具有過度的野心。

這欲望本是用來證明自己的,但在工作場所,這個欲望往往變成決心和強制性的。

更加努力的工作為了融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組織,為自己定了較高的期望值。

為了滿足這些期望,他們往往只專注於工作,而且他們願意承擔更多的工作。

這往往都會讓他們任何事都要親自作為,這都是為了表明他們是最好的,因為他們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完成更多的工作量。

忽略需求因為他們一心只關注於工作,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做別的​​事情。

與朋友,家人聚餐和吃飯,睡覺一般的生理需求已經被他們視為不重要的了,因為這會浪費他們的時間。

衝突轉移他們開始意識到某些地方不太對勁,但他們無法正確歸因。

這可能導致他們激烈的內心衝突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症狀——這是他們首先表現出身體症狀的階段。

價值觀重組在這個階段,他們將自己無形中隔離,規避與他人的衝突,並且因為他們認知模式的改變,他們否認或是拒絕自己正當的生理需要。

他們的價值觀體係也隨之改變。

工作佔據了他們能支配的所有精力,從而他們再沒有關照朋友或者家人的功夫。

他們新的價值觀圍繞著工作,並且他們開始變得情感遲鈍。

否認暴露的問題他們開始變得偏執​​。

他們不再喜歡社會生活,如果要他們參加社交活動的話,他們會覺得那幾乎無法忍受。

對他們了解不多的局外人可能會看到他們顯示出更加強烈的攻擊性。

人們常常會發現,他們越發傾向於抱怨他們的工作是多麼龐雜難以完成,他們的時間是如何不夠他們支配,而非他們自己是否做出了什麼改變。

自閉他們的社交只維持在最小限度,並且很快他們自己陷入自閉的狀態之中。

酒精和興奮性藥物可能會被濫用用來在他們滿負荷的工作之餘排解他們的壓力。

他們在這個階段開始常常經歷無助感和無方向感。

自顯著的行為改變他們的同事,家人,朋友以及他們社交圈中的其他人會顯著注意到他們行為上的改變。

人格解體他們與自己失去了溝通,也就很難在他們自己或是他人身上看到任何價值之所在。

與此同時,他們失去了對自己個人需求的響應。

他們對生活的觀念下降到只關注現有的時間,他們的人生變成了一系列的機械的功能組合。

內心空虛他們感到內心空虛。

為了規避這一點,他們可能會去找其他樂子,暴飲暴食,亂性,酒精或者毒品。

這些行為可能會非常誇張。

抑鬱心力交瘁可能帶來抑鬱。

他們感到疲憊不堪,絕望,冷漠,並且認為未來的生活對他們毫無意義。

典型的抑鬱症狀開始出現。

心力交瘁綜合症身心崩潰。

在這個階段,他們應該立即尋求醫療的幫助。

在極端的抑鬱狀況下,可能會出現自殺意念——自殺被這時的他們視為一種逃離現有狀況的方式。

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實施自殺。

參考資料[編輯] ^Burn-outan"occupationalphenomenon":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WHO.28May2019[2019-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醫學主題神經科學主題 閱論編職業安全與健康職業病和職業傷害 石綿沉滯症 粉紅症 職業性哮喘(英語:Occupationalasthma) 氣壓損傷(英語:Barotrauma) 布魯氏菌病 減壓症 狄奎凡氏症 噪聲引起的聽力損失(英語:Noise-inducedhearingloss) 聽覺障礙 醫療照顧相關感染 鉛中毒 間皮瘤 肺塵病 煤礦工人肺塵病(CWP)(英語:Coalworker'spneumoconiosis) 重複性勞損(RSI) 矽肺(英語:Silicosis) 運動損傷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耳鳴 職業衛生(英語:Occupationalhygiene) 職業安全健康 職業危害 生物性危害 化學性危害(英語:Chemicalhazard) 社會心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英語:Psychosocialhazard) 設計保障安全 職業病 環境、健康和安全(英語: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工業社會學 過程安全管理(英語:Processsafetymanagement) 公共衛生 安全生產 專業領域 環境健康(英語:Environmentalhealth) 職業健康護理(英語:Occupationalhealthnursing) 職業健康心理學(英語: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 職業醫學 職能治療師 工業工程學 安全工程 機構和組織 歐洲工作安全與健康局(EU-OSHA)(英語:EuropeanAgencyforSafetyandHealthatWork) HSE(英語:HealthandSafetyExecutive) 國際勞工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OSHA(英語: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標準 ISO45001(英語:ISO45001) 1981年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英語: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Convention,1981) 工人保護標準(英語:WorkerProtectionStandard)(美國) 安全 應急計劃 工程冗餘 風險評估 緊急疏散(英語:Emergencyevacuation) 危害(英語:Hazard) 標準作業程序 潛水安全(英語:Divingsafety) 防具 工作安全分析(英語:Jobsafetyanalysis) 立法 潛水規定(英語:Divingregulations) 職業病防治法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法(英語: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ct(UnitedStates)) 參閱 環境,健康與安全(英語: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EHS) 人因工程學 保健物理學(英語:Healthphysics) 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 材料安全性數據表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職業過勞 過勞死 血汗工廠 996工作制 工業災難 礦難 國際化學品安全卡(英語:InternationalChemicalSafetyCards)(ICSC) 材料安全性數據表(MSDS) 職能治療 公共衛生 室內空氣品質 職場霸凌 性騷擾 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 分類 職業病 組織 維基共享 規範控制 BNF:cb133192241(data) GND:4195380-0 LCCN:sh85018150 NDL:00112813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職業過勞&oldid=65922905」 分類:情緒心理學心理與行為疾病隱藏分類: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Infoboxmedicalcondition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eutsch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Avañe'ẽ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Македонскиمازِرونی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alon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