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的靈” - 歸正學義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3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 返回講台信息目錄 耶穌基督的靈 賽十一:1-5 (用口語記錄) 經文:  賽十一:1-5(和合本) 1從耶西的本(注: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

2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3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 4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

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咀里的氣殺戮惡人。

5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賽十一:1-5(新譯本) 1從耶西的樹干必生出一根嫩芽,從他的根而出的枝條必結果子。

2耶和華的靈必停留在他身上,就是智慧的靈和聰明的靈,謀略的靈和能力的靈,知識的靈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3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

他不憑眼睛所見的施行審判,也不憑耳朵所聽的斷定是非﹔ 4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地上的困苦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里的氣殺死惡人。

5公義必作他腰間的帶子,信實必作他脅下的帶子。

  引言: 后天十月三十一日是宗教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的紀念日。

宗教改革是從教義改革開始,歸回聖經,才知道得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積功德,買贖罪券。

改革的影響也延伸至社會各個層面、如政治、教育、文化、音樂、藝朮等。

五百年后的今天,最多誤解和爭議的是聖靈的教義。

究竟聖靈與我們有什么相干?有沒有必要再來一次教義的改革呢? 談到聖靈,有几個詞語是我們必須明白的,就是聖靈的內住、聖靈的充滿、隨從聖靈和體貼聖靈。

聖經說,信耶穌的人有聖靈的內住(indwelling),表示我們受了聖靈為印記,是屬于基督的人﹔聖靈也是我們以后得基業的憑據。

聖靈是真理的聖靈,他使我們進入和明白真理,這是耶穌親口說的。

沒有聖靈的人,即使是絕頂聰明的李光耀先生,他也不相信有天堂的存在。

在他的一本書《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ViewoftheWorld ),他寫道:“我與妻子都不相信死后將有另一個世界,我也不相信死后有可能與妻子再次團聚。



要在死后的世界重逢?我難以相信會有這么好的事。



”他又說:“天堂真的那么大可以容納几千年來死去的人嗎?我心里有一個大問號!”李先生賺得了新加坡,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 有聖靈的你和我卻能解開這個問題,因為人死后身體與靈魂分開,身體歸回塵土,直等到復活的時候﹔不是物質的靈魂或入地獄,與主永遠隔離,或進天堂,與主永遠同在。

聖靈的內住是在信耶穌的時刻就有的,聖靈的充滿(infilling)卻是聖經命令我們要一生追求的。

保羅說:“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弗五:18)聖靈充滿使我們事奉有能力,見証有能力﹔使我們過一個敬畏神,榮神益人,結滿聖靈果子的基督徒生活,不管是家庭生活,團契和事奉生活,職場生活,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等。

不管聖靈內住,還是聖靈充滿,信了耶穌得救后,保羅吩咐我們要隨從聖靈和體貼聖靈。

為什么呢?信耶穌得救贖是因為基督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行。

但這不過像蜘蛛網被除掉,但蜘蛛還在。

蜘蛛就是我們的罪性,如果沒有對付,肉體的邪情私欲能重新編織蜘蛛網。

保羅說我們要把肉體的邪情私欲釘在十字架(加五:24)。

怎樣釘呢?就是隨從聖靈。

我們身體有兩個導游,一個是肉體,一個是聖靈。

這兩個導游是彼此相敵(加五:17)。

我們要跟哪一個導游?就像去旅游,每個團隊有一個導游,你只能跟隨自己團隊的導游。

以前我們的導游是肉體,隨從肉體,現在我們的導游是聖靈,要隨從聖靈,因為聖經說,我們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

如果隨從肉體,就會產生紛爭、結黨、嫉妒、淫亂。



隨從聖靈就能結出聖靈的果子,如仁愛、喜樂、平安、溫柔、節制等。

保羅不但叫我們隨從聖靈,我們還要體貼聖靈(羅八:5,以聖靈的事為念)。

體貼(to mind)就是思念的意思。

隨從和體貼是不同的。

隨從可能是勉強的﹔體貼/思念是甘心樂意的。

一對男女在戀愛的時候思念著對方,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過來人就明白)。

我們體貼聖靈也是一樣。

一旦體貼肉體,聖靈是戀愛至于嫉妒的靈(雅四:5),這樣立刻就消滅聖靈的感動,內住的聖靈不再說話,久而久之,我們犯罪的時候連罪疚感都沒有了。

體貼聖靈,就讓聖靈無限量地在身上發揮他的工作,使我們過一個得勝有余的生活(羅八:37,林前十五:57)。

這是聖靈工作的重點。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 在我們的信仰告白《使徒信經》里,有沒有這樣的教義呢?信經是怎樣說聖靈的呢?奇怪的是,提到聖靈的只有一節- “我信聖靈”。

談聖父上帝有三節﹔談基督的是最長的,有十四節。

為什么是這樣的呢?理由是:使徒時代和之后的四、五百年,在教會里最引起爭議,是關于基督耶穌的神性人性和位格的問題,以致產生了很多異端。

為了保守基督和使徒們給我們教導的純正,所以才在信經里如此詳細說明神論和基督論的兩部分。

對于有關聖靈的部分,似乎大家都有共識,沒有太多爭論,所以就只有一節,我信聖靈。

(雖然有學者認為接下來的“我信聖而公的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是屬于聖靈的部分,因為拉丁文里只有一個 credo我信) 因為只有一節,就讓以后“別有用心”之徒可以隨意給聖靈作不同的解釋。

什么時候開始呢? 從二十世紀的1901年,追求靈恩開始成為一些教會的熱門話題和作為發展導向。

說方言成為一個人得靈洗的証據。

接下來整個世紀有一波又一波的靈恩運動,除了說方言,又興起醫病趕鬼,權能布道,行神跡奇事,凡事興盛。



認為沒有超自然神跡,基督教將衰退無能。

有的主流教會也隨之起舞,認為教會要復興就必須跟隨靈恩運動的步伐走。

(行神跡是出于神的主權,由不得我們作主。

) 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運動是聖靈的工作,當時沒有出現如此的靈恩現象,也沒有人談論這些。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四卷,80章)也沒有另辟一章談聖靈論(其實,救贖論的恩召,重生,成聖,得榮耀。



都是聖靈的工作﹔加爾文被稱為“聖靈的神學家”)。

五百年后,我們卻被靈恩現象搞糊涂,人用外在的情感表現來具體化神的同在或聖靈的工作,個人經驗比聖經的真理來得更有權威,把聖靈的工作轉移了方向。

今天這段來自《以賽亞書》的經文,把聖靈工作的重點和優先次序重新放回原位。

這段經文講什么呢?這是上帝給以賽亞的默示,遠遠地指向末世要來的彌賽亞,他是王,他要治理一個和平的國度。

在他的身上有耶和華的靈。

五節里,我只和大家查考兩節半,看住在彌賽亞身上,耶和華的的靈是怎么樣的靈﹔同樣的靈也住在我們信徒的身上。

(后面的兩節半談的是有耶和華的靈住在身上的彌賽亞怎樣治理萬民 -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 賽十一1說:“從耶西的本(注: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

”這是平行句(意義平行,但第二句說得更精細),一句說耶西的本﹔一句說耶西的根。

耶西是大衛的父親(得四:22),“本”是樹墩(stem),或樹頭,是從耶西的樹被砍伐后(象征南北兩國滅亡)留下的,樹沒有死,它再現生機,長出嫩芽(萌芽a shoot,一條),指的是耶穌,降生為嬰孩,很脆弱)。

從耶西的根(猶大)生的枝子(a Branch,賽四:2,耶二十三:5,亞三:8),必結果實,是遠遠指向末日要來的彌賽亞(羅十五:12),治理萬民。

賽十一:2(上)說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這是聖靈,聖靈大大澆灌在耶穌身上,住在里面,開啟了天國的事工,正如他在使命宣言里說的:“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



”(路四:18-19) 耶穌的靈也是內住在我們身上的靈。

既是同一個靈,為什么耶穌能在三年半里完成使命,而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理由是,“上帝所差來的,就說上帝的話,因為上帝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

”(約三:34)但在我們身上的卻是有限量的。

為什么呢?是不是上帝不公平,分給我們大小不同的聖靈?不是!聖經說: “他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他來者的意思。

”(約五:30)“他看見父所做的,他才照樣做。

”(約五:19)﹔“他所說的,是在父那里看見的。

”(約八:38)換句話說,上帝托付于他的事,他完全地順服,遵照指示都做了,他能夠在上十字架前,向聖父禱告,匯報說:“我已成全了。

”(約十七:4)我們卻不同,我們因不順服,做我們喜歡做的,說我們喜歡說的,常常令聖靈擔憂(弗四:30),常常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五:19),以致我們活不出聖靈充滿的生活。

其實,只要我們肯順從聖靈而行,體貼聖靈的事(加五:16,羅八:5-7),聖靈在我們身上也可以成就大事,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別以為大事就是什么轟轟烈烈,神跡奇事。

有的時候大事可能不過是耶穌說的“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里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 (太十:42)對耶穌來說,他的衡量大小的標准和我們不一樣,給小子一杯涼水是大事,他會記得。

今天,我們要從先知以賽亞怎樣形容耶穌身上的靈和所作的工,認識內住在我們身上的聖靈和充滿我們的聖靈。

聖靈是什么靈呢?   本論: (一)“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賽十一:2下) 什么是智慧(wisdom)?什么是聰明(understanding,discernment)? 字典的解釋是:“智慧”是辨析判斷(辨別真假,分析情況,作個判斷選擇differentiateandanalyze ),和發明創新的能力。

“聰明”是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所以,聰明多數得益于遺傳,天生的(孩子很聰明,學業成績很好)﹔智慧更多靠后天多年生活的歷練和知識積累得來(學業成績多優越,并不保証他踏入社會,他懂得怎樣做事和做人)。

但兩者都以知識作為基礎。

聰明人要有知識,但要如何使用知識,就看人有智慧與否。

譬如,有的人很聰明,學習了原子理論的知識,但卻不把知識用在核子能發電,造福人群,而是制造原子彈,危害世界。

聖經里的智慧不同于世人的智慧。

箴三:7“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箴九: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智慧是從敬畏上帝開始,不是全靠他多年的經驗和知識積累起來(雖然這也不可少)。

敬畏上帝是一種態度,因著這種尊敬與懼怕的態度而產生敬畏的行動,其中之一就是恨惡罪惡,不與惡人同流合污,他聆聽勸告,遵從上帝話語的教導,因為知道“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



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敬畏的另一行動是在面對任何狀況,敬畏上帝的人能辨析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

他不是看眼前的得失,而是看所選擇的是否討神喜悅,合乎他的旨意﹔暫時可能覺得吃虧,將來能得到大的好處﹔因為敬畏上帝的人有永恆的觀念,他要做合神心意的選擇。

聖經里的聰明也不同于世人的聰明。

箴九:10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是看他認識不認識上帝。

認識上帝的什么?認識上帝的權能﹔認識上帝的屬性,如公義、慈愛、賞罰分明,知道他衡量人心,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箴二十四:12)。

認識上帝在先,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累積的知識,文化、藝朮、科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等,才有助于人作正確的辨析和選擇。

這是聖經里的聰明人,其實就是智慧人(聖經里的智慧和聰明常連在一起)。

聰明只是智慧里辨析(辨別分析)的能力。

智慧人和聰明人都善用知識,有生活技能(出二十八:3),所做的榮神益人,不為自己的好處。

他不會像那些聰明人律師,明知當事人違法,卻為了賺錢而尋找法律漏洞,幫助當事人脫罪,因為他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他衡量人心,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

他也不會誤用聰明,做假賬,美其名是為了宣教,卻把建堂基金用在虛假投資上,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

所羅門就是一個智慧聰明的人。

聖經說上帝賜給他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王上三、四章)。

但他晚年就沒有智慧,他不敬畏耶和華,不遵守耶和華的律例典章,神就把他棄絕。

耶穌的智慧聰明就不同了。

他所言所行全是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成全上帝托付于他的使命。

從新約福音書所記載他的言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的智慧獨一無二,他是智慧的源頭。

他以說比喻的方式,用屬地的、物質的、真實的、我們日常生活里熟悉的東西,來解釋屬天的、屬靈的、抽象的真理,如天國,永生。

譬如葡萄園的比喻(太二十:1-16),區區三百多個字(和合本)就說明人得救贖入天國,全是上帝賜的恩典,不是人做工換來的。

對于那些法利賽人要從耶穌說的話找把柄陷害他 --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耶穌很有智慧的回答,說該撒的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

(路二十二:15-22) 這種智慧聰明的靈,上帝也一樣賜給我們,一方面使得我們查考聖經的時候,更加認識基督(弗一:17 “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

有誰敢說猶太人沒有智慧聰明?有百分之二十的諾貝爾得獎者是猶太人。

但他們讀舊約的時候,卻看不到基督,因為他們沒有聖經里說的智慧和聰明的靈。

保羅說他們是蒙著帕子讀舊約(林后三:14-15)。

智慧和聰明的靈也使得我們可以住在基督里面(約壹五:20),與他相交。

另一方面,這樣的智慧使得我們可以脫離惡道和淫亂,活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生命,是聖潔的,和平的,溫良柔順,滿有憐憫,愛心,多結善果。



(雅三:17-18,箴二:10-12) (二)“(使他有)謀略和能力的靈”(賽十一:2下)   什么是謀略(counsel,discretion)?什么是能力(might)? “謀略”是計謀策略,跟智慧聰明挂鉤,我們當然也可以說,敬畏耶和華是謀略的開端。

在賽九:6 耶穌被稱為“奇妙策士”,他是一個有謀略的策士。

不要說法利賽人/文士,或巡撫彼拉多,就算是詭計多端的魔鬼撒但,也不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穌,破壞他的使命(箴二十一30)。

譬如,撒但在曠野的試探耶穌,只要耶穌俯伏拜他,他就把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賜給耶穌,不用走十字架道路。

但耶穌不上當,他敬畏耶和華,看請它的詭計。

如果撒但是周瑜,耶穌是孔明,它大概會對上帝說,“既生瑜,何生亮”。

耶穌在地上短短的三年半,他很有謀略地為自己以后的離開,制訂了一整套“宣教計划”。

首先他揀選十二個門徒,給他們密集的培訓,又知道他們接受不了,預先告訴他們,真理的聖靈要來,引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在十二門徒之中,他也揀選了以后要出賣他的加略人猶大﹔在他升天之前,告訴門徒他們要受聖靈的洗,就必得著能力,從耶路撒冷開始,直到地極,作他的見証。

耶穌有謀略,耶穌也有能力。

謀略和能力是互相配合的。

有謀略,沒有能力,只是紙上談兵。

光有能力而沒有謀略則是匹夫之勇。

耶穌不是。

耶穌“謀事有大略,行事有大能。

”(耶三十二:19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

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

”(徒十:38) 上帝也把同樣的謀略和能力的靈賜給我們。

我們打的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我們需要的就是謀略和能力的靈。

沒有謀略,我們將沒有方向和目標﹔沒有能力,我們就要疲乏、軟弱、失敗、跌倒,也會喪失工作的果效。

保羅的四次傳道旅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保羅不是sugasuga ,這里停一下,那里停一下。

他們是選擇當時羅馬帝國的大城市,如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一些希臘化比較貧窮的小城市。

他以哥林多、以弗所作為宣教基地﹔到羅馬向該撒上訴,都是聖靈賜給他的謀略。

他傳福音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聖靈的能力 - “我說的話,講的道。



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証”(林前二:4),所以福音的果效才隨著他。

今天在教會中所缺乏的,不是口才、知識、方法、財力。

(人才濟濟),而是缺乏聖靈的謀略和能力。

  (三)“(使他有)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賽十一:2下) 什么是知識(knowledge)?什么是敬畏耶和華(thefearoftheLord)? “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is power)是一句經典名言。

前面已經說過,智慧和聰明都離不開知識,因為要作正確的辨析和選擇,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有相關的知識。

以前學佛理的時候,有讀到《般若心經》(260字,精深學理),說灰身滅智,知識是一切的禍因﹔說知識造成人與人之間有距離。

所以人要進入靜心狀態,就是一個真空狀態,不被知識所打擾,就能明心見性,立地成佛。

這些外教的人還引用創三章,說人就是因為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the treeofknowledgeofgoodand evil),人才墮落。

他們還引用耶穌說的,“只有小孩子才能進入天國”,因為人變得越博學多聞,他就變得越不具宗教性﹔一個人受越多教育,他去接近神的可能性就越少。

你們不要聽這些胡扯。

箴一:22 “愚頑人恨惡知識。

”加爾文說:“不管是天上還是地上,每一方寸地方都藏有上帝奧秘的知識,等待著人努力去發掘。

”(我們不是反智派 。

我們可以拿几個學位,讀政治、經濟、文學、科學、哲學。



都沒有問題。



) 問題是,知識這種力量,如果使用不當,會變成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如財富,金錢、名利、地位,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太十六:26)。

所以箴一:7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 從這兩節經文,我們看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和聰明的開端﹔敬畏耶和華是謀略和能力的開端﹔敬畏耶和華也是知識的開端。

我們可以總結,在基督耶穌身上的靈是敬畏耶和華的靈。

因敬畏耶和華,就有智慧、聰明、知識、謀略和能力。

這兩節經文的結構就像一棵樹:大樹干是敬畏耶和華,它的分支是智慧、聰明、知識、謀略和能力。

這兩節半經文告訴我們什么?對我們來說,“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四:23)這個心是什么心?很多傳道人只是說要保守你心,忽略了上下文(箴四:20-27)要說的。

如果是一個污穢的心,為什么還要保守?大衛犯了奸淫罪后,你看他在詩篇五十一怎樣禱告?他說:“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或作"堅定")的靈。

”對大衛來說,清潔的心才要保守,使他不再犯罪。

對箴言書四章來說,要保守的心也是清潔的心,使得我們所聽、所看、所說、所思、所行,不會偏離上帝的道。

對以賽亞來說,我們要保守的是一顆敬畏耶和華的心。

保守敬畏耶和華的心,就能活出一個被聖靈充滿的生命, 有智慧、聰明、知識、謀略和能力事奉神,也能結出丰碩的聖靈的果子。

500年前的宗教改革家們很少談靈恩,說方言,行神跡之類的東西,他們強調的是上帝的主權、聖經是獨一的權威和唯獨榮耀上帝。

在這個前提下,他們說:“敬畏耶和華是基督徒生活言行的基石。

”基督徒不應當像世人那樣,各隨自己的私欲而行,生活表現沒有神,也不懼怕神。

我們也不要學一些高舉極端靈恩的人,動不動就說,The Lordtoldme或聖靈對我說。



這不是敬畏耶和華,而是妄稱耶和華神的名。

但我們也不要誤解,以為敬畏耶和華,就要戰戰兢兢過日子。

以賽亞說:“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賽十一:3上)。

這是崇敬式的敬畏,或子女式的敬畏(Filial Fear)。

還有一種敬畏是懼怕式的敬畏,或奴仆式的敬畏(slavish fear)。

子女式的敬畏,跟愛挂鉤,是出于對上帝的崇敬,在一切事情上竭力避免招致上帝不悅,迫切追求蒙上帝的喜悅。

奴仆式的敬畏,愛不在當中,是奴仆因為懼怕遭到毆打而遵行主人的命令。

所以,我們敬畏耶和華不是出于奴仆式的懼怕,而是兒女式的敬畏,以敬畏耶和華為樂,就像詩二: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

” 一方面戰戰兢兢盡力事奉(不是隨便交差了事),另一方面卻滿心喜樂。

保羅也說,我們不單是因信稱義而得救贖,我們還借著主耶穌與上帝和好(Peacewith God),并且借著他以上帝為樂(joyinGod,羅五:11)。

  應用與結語: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以賽亞在這段經文里的默示,就是在基督耶穌身上的靈是敬畏耶和華的靈,這也是內住在我們身上的靈,和命令我們要被充滿的靈。

我們要做什么呢?我們要保守一顆敬畏耶和華的心, 才能讓智慧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以及知識的靈在我們身上無限量的運作。

我們只要隨從他,體貼他,就能把上帝托付于我們的事做好,不管是在教會、職場或家庭,榮耀主的名。

我們禱告。

    鐘鵬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