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曰:“道不遠人。

人之?道而遠人,不可以?道。

” “《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1)'執柯以伐柯,睨(2)而視之,猶以?遠。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 “忠恕違道不遠( ...   推薦給好友 首頁 >至理格言>中庸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原文】   子曰:“道不遠人。

人之?道而遠人,不可以?道。

”   “《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1)’執柯以伐柯,睨(2)而視之,猶以?遠。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   “忠恕違道不遠(3),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4)德之行,庸言之謹。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5)?”(第13章) 【注釋】  (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引自《詩經·豳風·伐柯》。

伐柯,砍削斧柄。

柯,斧柄。

則,法則,這裏指斧柄的式樣。

(2)睨:斜視。

(3)違道:離道。

違,離。

(4)庸:平常。

(5)胡:何、怎?。

慥慥(zao),忠厚誠實的樣子。

【譯文】   孔子說:“道並不排斥人。

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

”   “《詩經》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

’握著斧柄砍削斧柄,應該說不會有什?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現差異很大。

所以,君子總是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

”   “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

什?叫忠恕呢?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   “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

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儘量謹慎。

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

說話符合自己的行?,行?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會不忠厚誠實呢?…” 【讀解】  道不可須臾離的基本條件是道不遠人。

換言之,一條大道,歡迎所有的人行走,就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歡迎所有的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歡迎所有的人走一樣。

相反,如果只允許自己走,而把別人推得離道遠遠的,就像魯迅筆下的假洋鬼子只准自己“革命”而不准別人(阿Q)“革命”,那自己也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了。

  推行道的另一條基本原則是從實際出發,從不同人不同的具體情況出發,使道既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性,又能夠適應不同個體的特殊性。

這就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既然如此,就不要對人求全責備,而應該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他人著想,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他人。

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說人家,就是自己,不也還有很多應該做到的而沒有能夠做到嗎?所以,要開展批評,也要開展自我批評。

聖賢如孔子,不就從四大方面對自己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嗎?那就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哪里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呢?說不定還深沈得很呢。

  不過也不要緊,只要你做到忠恕,也就離道不遠了。

說到底,還是要“言顧行,行顧言”,凡事不走偏鋒,不走極端,這就是“中庸”的原則,這就是中庸之道。

  推薦給好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