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之後,酒精在身體裡面做了什麼事?—《酒的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酒量不好的人,一喝酒馬上就會醉(順帶一提,筆者就是如此),這是因為酒裡含有酒精的緣故。
化學上,將酒所含的酒精成分稱為「乙醇」,化學式為C2H5OH。
乙醇進入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化學物語
好書搶先看
活得科學
生命奧祕
社會群體
醫療健康
乾杯之後,酒精在身體裡面做了什麼事?—《酒的科學》
商周出版
・2016/12/27
・3086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SR值561
・九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乙醇(5)
乙醛(5)
傷肝(1)
加合物(1)
喝酒(4)
尿(6)
脂肪肝(6)
臉紅(3)
血管加壓素(2)
醛去氫酶(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編按:不論你啜飲的是清酒、精釀啤酒、單一麥芽威士忌,或卡本內蘇維濃葡萄酒,當你真正了解杯中魔液的來龍去脈,飲酒將變得更饒富趣味!一萬年來,人類的製酒技術不斷精進;然而,現代科學家對酒中微妙生化反應的解析才剛剛展開。
當你喝下一口酒,酒精會怎麼在我們身體中氧化、分解最後被我們吸收?
從你啜了第一口成人之飲開始,體內的化學機制便已啟動。
身體會想辦法把乙醇氧化、分解,然後轉化成可供利用的形態。
只要乙醇繼續隨著血液流動,就會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取決於許多因素。
胃:吸收乙醇
在胃部及上側腸道中,乙醇會被直接吸收,而當裡面充滿了食物,自然也就吸收得比較慢。
飲酒速度愈快,身體吸收也愈快……直到一個臨界。
換言之,酒精濃度太高時,反而會對消化道發揮它的抑制劑功效,使生理機能慢下來,吸收的步伐也隨著放緩。
面臨如此情況,乙醇也成為一種刺激劑,你的胃會因此分泌黏液,使得消化作用更加遲緩。
從你啜了第一口成人之飲開始,體內的化學機制便已啟動。
圖/ByTomsBaugis@flickr,CCBY2.0
肝臟:將乙醇分解成壞傢伙「乙醛」
胃中大部分的乙醇會被導引至肝門靜脈,這是進入肝臟的門戶。
在這裡,乙醇會遭遇一種稱為乙醇脫氫酶的酵素襲擊,並且被它氧化,分解成乙醛,而乙醛可是個壞傢伙。
讓我們看一下它的分子構造。
首先,有個看來像賓士汽車標誌的分子,一個顛倒的Y。
它的正中央是一個碳原子,以雙鍵連結至頂端的氧原子,底下兩隻腳則各自鍵結到一個氫原子。
這是防腐劑甲醛的分子式。
若是將其中一個氫原子替換為其他原子或分子,就會生成不同的醛類。
假如替換的是醋酸分子(醋)便形成了乙醛。
少量的乙醛不至於造成大礙,不過,乙醛非常容易引起化學反應──它與其他分子的親和性極強,所形成的化合物,又稱加合物(adduct),幾乎可以攪亂接觸到的所有物質。
乙醛附著在DNA時,會生成至少一種致癌化合物,干擾人體的甲基化(methylation)過程,也就人體按照特定規律、依不同基因合成蛋白質的作用。
乙醛還會緊緊攀附在構成細胞骨架的微導管、支撐結締組織(connectivetissue)的膠原蛋白,以及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素上,甚至破壞神經傳導物質中產生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機能,這可能導致人們對酒精沉迷上癮,喪失正常生理反應及感受快樂的能力。
負責分解乙醇的肝細胞必須從血液中耗用比平常更多的氧,才能維持這項化學反應──它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場複雜而徒勞的騙術遊戲,不斷從一長串分子上剝離電子,然後再將它們加回去。
這條長鏈上的遊戲最後會隨著自由氫離子、質子的出現告終,而此刻卻需要更多的氧原子與它們鍵結,以製造水分。
結果,形成了缺氧的情形;肝臟的周邊組織細胞因缺氧而窒息,因此難以承受毒素與病原的侵害。
乙醇帶來的卡路里多半沒什麼營養價值,裡面沒有維生素、礦物質,或挾帶而來的蛋白質。
所以,我猜這是為什麼有人倡導飲用啤酒的原因:啤酒富含蛋白質。
圖/ByAntonFomkin@flickr,CCBY2.0
我們還是從這道化學作用中得到了一些東西──食品科學家以每公克有多少千卡〔kcal/g〕做為衡量營養比重的單位,節食者一般將其簡稱為「卡路里」。
你日常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好比麵包〕每公克可以貢獻4.1千卡熱量,然而乙醇幾乎是它的兩倍。
不過,乙醇帶來的卡路里多半沒什麼營養價值,裡面沒有維生素、礦物質,或挾帶而來的蛋白質。
所以,我猜這是為什麼有人倡導飲用啤酒的原因:啤酒富含蛋白質。
尤其對飲酒者而言,來自乙醇的卡路里可能占每日總卡路里的 10%;這時,新鮮果汁調配的雞尾酒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酗酒的人從乙醇攝取的卡路里,更可能高達50%。
喝酒傷肝,為什麼?
當然,肝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
「你不小心被割傷時,身體會有所反應。
免疫細胞齊聚,在傷口產生疤痕,最後會痊癒。
肝臟受到傷害後也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免疫細胞會前來收拾殘骸,修復損害部位,產生纖維化現象,」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病理生物學家蘿拉•納吉(LauraNagy)說道。
她曾研究過乙醇對肝臟的影響。
「萬一你飲酒過量,使得免疫細胞來不及修復,壞損的組織就會一直存在。
」這種發炎反應通常都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所引起,可是一個發炎、受到乙醇浸潤的肝臟卻「更加」容易產生病變。
沒人知道原因為何。
經常性飲酒(即使還稱不上狂飲)還會讓肝臟失去另一項主要功能:分解與代謝脂肪及脂肪酸的能力。
脂肪開始累積在肝臟;「脂肪肝」是經常性、過量飲酒的癥候,更嚴重一點,則是肝硬化的前兆。
喝酒會臉紅,你可能缺少代謝乙醛的關鍵酵素!
目前為止,喝得還算暢快嗎?別急;事情才正要開始變得有趣。
首先,我們得想辦法除掉乙醛。
肝臟可以製造幾種稱為「醛去氫酶」(aldehydedehydrogenase)的酵素──ALDH1及ALDH2等,用來代謝乙醛。
人體能否產生足夠優質的醛去氫酶酵素,是判斷一個人能否飲酒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中國漢族、台灣及日本的人口中,大約有半數人所製造的ALDH2完全無法發揮功能。
這也是造成所謂亞洲人臉紅反應的原因,所以你會見到有些亞洲人酒後出現臉紅的特徵。
伴隨而來的還有惱人的腹部症狀,更糟的還有──據研究,日本人飲酒導致食道癌的機率高於其他人。
在中國漢族、台灣及日本的人口中,大約有半數人所製造的ALDH2完全無法發揮功能。
這也是造成所謂亞洲人臉紅反應的原因,所以你會見到有些亞洲人酒後出現臉紅的特徵。
此外據研究,日本人飲酒導致食道癌的機率高於其他人。
圖/Byyotashoji@flickr,CCBY2.0
乙醛產生的副作用著實令人厭惡,因此也被用來製成第一種治療酒癮的藥物。
服用戒酒硫(disulfiram,較耳熟的藥品名稱是安塔布司〔antabuse〕)後,能阻斷醛去氫酶的生成。
也就是說,戒酒者仍可飲酒,也能喝到醉,但是會嘔吐。
這是種有效的逆向強化劑。
為什麼喝酒會特別想尿尿?
肝臟沒有代謝完的乙醇會再次進入血液。
喝完第一杯酒後,乙醇會在二十分鐘內讓你產生尿意,因為它對腎臟內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神經傳導物質形成抑制作用,這種物質有個別名叫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簡稱ADH。
基本上,ADH促使腎臟牢牢抓住體內水分;一旦失去作用,構成腎臟組織的細管壁面會從海綿狀變成通暢的導管。
頓時間,所有液體流進膀胱,而你得排出,這也使得人體中的電解質(鉀、鈉及氯化物)濃度升高。
對經常過量飲酒或酗酒的人來說,這個現象會造成更多傷害,使肝硬化的情況更形嚴重;不過,適度飲酒者的腎臟反而因此受惠,因為乙醇也扮演了抗氧化劑的角色,看來倒可降低罹患第二類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風險。
因此,只要適當節制乙醇的攝取量,人體內存在的各種生理機制是有辦法加以調適的。
真正精彩有趣的事情發生在大腦──乙醇在那兒的行徑將會出人意表。
開始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們先參加一場派對。
本文摘自《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練至品酩的醉人之旅》,商周出版。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商周出版
90篇文章
・
340位粉絲
+追蹤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業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一喝酒馬上醉!那些「酶」告訴你的事——《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
解酒藥的研究可靠嗎?
喝酒不僅傷身,還容易變胖?各種酒類熱量大評比
人造的光合作用有可能成真嗎?以人造葉嘗試開啟的「氫經濟」——《drawdown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為什麼台灣人喝酒特別會臉紅?來自古老部落的基因
0
1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3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深層秘密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5/25
・2927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助人行為(1)
旁觀者效應(4)
社會心理學(7)
群眾效應(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熱心助人背後隱藏什麼樣的內心劇場?
臺灣民眾熱心公益,世界有目共睹,不論是日本311大地震、防疫物資捐贈,還是烏俄戰爭,都可見到臺灣人的無私捐獻。
然而,當援助者數量遠多於待援者時,你依然願意慷慨相助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江彥生研究員,以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經由「獨裁者遊戲」揭露「英雄/小卒效應」,到底多數人是樂於當慷慨的英雄?還是甘為保守的小卒?一起揭開助人行為的內心劇場吧!
圖/iStock
搭公車時,目睹身邊的乘客受到他人無端騷擾,你會怎麼做?
見義勇為,立即出手援助!深怕第一個出手反而招來麻煩,還是先觀察一下好了。
當作沒看到,少一事是一事。
這樣的場景常在公共場合發生,多數人會忖量他人行為來評估是否出手助人,這正是社會心理學所關注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Effect)。
面對單一的待援者時,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往往會等待他人搶先一步伸出援手。
或許是出於自利心態,也可能是「責任分擔」心理作祟,這樣的旁觀者效應在不同狀態下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與衝突,引發社會心理學家想進一步探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動機。
為何有人在公共場合受傷、被騷擾,多數人選擇旁觀?並非我們沒有同理心或助人之力,主要是在場的人正在觀察,看有沒有人先我一步伸出援手。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學科,以科學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境下,人們會採取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造成的後果。
上述提到的旁觀者效應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通常是數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會產生的現象,那麼若是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呢?
來玩獨裁者遊戲,英雄、小卒現身!
江彥生提到,許多研究證據指出,當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這名援助者更願意展現「英雄氣概」,援助通常會給得很霸氣!但是,當有好幾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此時似乎沒有展現英雄氣概的機會,若只能當「小卒」,那還是先等看看其他人會不會出手吧!
為了驗證上述心理狀態,江彥生借用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Economics)中的「獨裁者遊戲」(DictatorGame)來設計實驗。
實驗以匿名方式進行,先支付每位受試者新臺幣200元酬勞,再請受試者擔任援助者的角色。
在絕對自由的情境下,觀察受試者會選擇獨享這200元,抑或將部分所得捐給其他待援者。
實驗結果顯示,手上握有酬勞的人或多或少都願意捐款。
此外,江彥生也發現,比起面對單一待援者,若面對數名待援者時,受試者通常願意捐得更多。
然而,當知道有其他握有酬勞的援助者時,受試者就不會這麼大方了,原因可能出自「責任分擔」心理,甚至可能在援助者之間產生社經地位的比較心態,不想因捐款而讓自己的經濟狀況趨於劣勢。
研究結果與「英雄/小卒效應」可說是不謀而合。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選擇是「對稱」的嗎?
「英雄/小卒效應」獲得驗證後,江彥生更想進一步探究的是:在面對眾多援助者時,一個人所減少的慷慨度,比起面對眾多待援者所增加的慷慨度,是否相同?換句話說,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是否對稱?
為什麼會談到「對稱」呢?原來在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中,有一個著名的「不對稱理論」,源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所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或譯「前景理論」)。
展望理論指出,「損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比起「獲得」的正面感受,人們更在意損失所帶來的影響。
這說明了人類對於「得」與「失」的感受是不對稱的。
那麼英雄和小卒之間的助人行為會是對稱的嗎?在下列圖示中,援助者贈與待援者的金額為「縱軸」,而援助者與待援者的人數比例為「橫軸」。
來看看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的改變。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江彥生)
實驗結果顯示,當援助者的人數超過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下滑的幅度(小卒效應),比起援助者少於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上升的幅度(英雄效應),竟足足多出了一倍之多!
「小卒效應」是「英雄效應」的兩倍強!
換句話說,當我們發現自己當不了英雄,選擇「縮手」的程度反而更快!即便有當英雄的機會,「出手」也不盡然闊綽。
「英雄/小卒效應」不僅揭露人在面對弱勢者的心理變化,更能運用在線上捐款或募資活動的設計上。
江彥生以「Kiva」平台為例,這是一個和全球微型貸款合作的網站,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捐款幫助他人,減緩貧窮問題。
平台上的待援者會寫出自己的背景和財務需求,供援助者瀏覽後決定要給予多少經濟支援。
若能利用上述的「英雄效應」,透過調整演算法,調配出最適當的瀏覽分配比例,應能激發援助者最大的英雄氣概,盡量不遺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想當社會心理學家?你必須先是個好導演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家常常遊走在不同的社群之間,藉由精心設計的實驗,發掘人性的各種衝突與複雜層面。
江彥生談到,一名社會心理學家要對組織或社群互動感興趣,關注人格、社會影響力,以及群體的行為狀態。
除此之外,你還需具備設計實驗的想像力。
江彥生笑著說,做實驗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導演!設計實驗有點像在編寫劇本,要先在腦海中沙盤推演角色可能的行為舉止,思考如何讓角色之間產生互動。
接著還要讓角色投入實驗情境,然後觀察這些人在情境中的反應。
正統的社會學像是紀錄片,而社會心理學就像電影,透過劇本的編寫,設計一個實驗情境,觀察個人或群體的互動關係、心理反應,以科學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關係。
江彥生的研究室有佔滿整片牆的黑板,上頭用粉筆畫了許多圖式及演算公式,是在反覆推敲不對稱助人行為等研究計畫所留下的思考軌跡。
面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情景,江彥生卻以銳利的眼光探究每個行為背後更深層的心理狀態。
雖然自嘲是「談話殺手」,但在訪談之間,卻處處顯露江彥生對研究的熱情,藉由剖析當前複雜的社會系統,讓我們更了解芸芸眾生難以言說的內心劇場。
延伸閱讀
Chiang,Y-S.,Hsu,Y-F.(2019).Theasymmetryofaltruisticgivingwhengiversoutnumberrecipientsandviceversa.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73,152-160.江彥生(2021)。
【專欄】英雄氣短,小卒氣長?淺談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中研院訊。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4篇文章
・
1953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
當虛榮成為主流,自戀程度也能評比——《墮落的人腦》
【GENE思書軒】掌握人性成為「房間裡最明智的人」
為什麼當意外發生時,旁觀者越多、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越少?──《哇賽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用line開群聊討論公事,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呢?
1
1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1
2
一喝酒馬上醉!那些「酶」告訴你的事——《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
快樂文化
・2022/05/06
・1598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乙醇(5)
酒精(24)
酒精代謝(1)
酵素(19)
酶(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酒精與酶的化學反應
酒量不好的人,一喝酒馬上就會醉(順帶一提,筆者就是如此),這是因為酒裡含有酒精的緣故。
化學上,將酒所含的酒精成分稱為「乙醇」,化學式為C2H5OH。
乙醇進入人體後,會跟肝臟中某種稱為「酶」的分子發生化學反應。
酶是一種巨大的分子,可以促進化學反應。
C2H5OH與酶反應的過程可由以下的化學式表示(式1)。
乙醇失去兩個氫原子變成乙醛後,再得到一個氧原子而變成醋酸分子。
接下來看看下面的化學式(式2)。
式2中分子的名稱雖然和式1相同,但化學式看起來有些不同。
乙醇原本是C2H5OH,但寫成了CH3CH2OH。
C和H分開表示,其他兩個分子也是如此,這麼做是盡可能以接近分子真實的排列方式來表示。
這些分子的結構圖如下所示(式3)。
標示C的圓圈圖案代表碳原子,H代表氫原子,O則代表氧原子。
乙醇左邊的碳原子連接三個氫原子,相當於式2中的CH3;右邊的碳原子則連接兩個氫原子,相當於式2中的CH2。
另外,右邊的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氧原子,氧原子再連接一個氫原子,就形成了OH。
搭配這個結構圖,應該就能理解式2中化學式的寫法。
化學中很多情況是以分子的結構圖來表達,可讓人更容易理解。
為什麼會宿醉呢?
現在,讓我們再多思考一下這個反應吧(式4)!首先,乙醇受到酶的作用,失去兩個氫原子而變成乙醛;然後,再次藉由酶的作用,使乙醛獲得一個氧原子,形成醋酸分子。
當知道分中增加或減少了哪些原子,你也開始了解化學囉。
另外,人體內產生的醋酸會被進一步分解並排出體外,這也是攝取乙醇後發生的化學反應。
但是,如果喝了過量的酒,超過體內的酶所能反應的量,乙醇和乙醛就會殘留在體內。
乙醛會引起頭痛和噁心想吐的感覺,這就是宿醉的原因。
再多說一點關於「酶」
這裡,我們來更詳細的介紹酶。
酶是一種能促進化學反應的分子,也稱為酵素。
在前面所介紹乙醇和酶的反應中,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是不同的酶在引發作用。
將乙醇轉化成乙醛的酶,稱為「醇脫氫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而將乙醛轉化成醋酸的酶,則稱為「醛脫氫酶」(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
接受過酒精代謝能力檢測的人,可能有聽過ADH與ALDH。
構成酶的主要原子包括C、H、O、N及S(硫),與目前介紹過的原子種類差異不大,但與那些分子相比,酶是非常巨大的物質。
例如ADH和ALDH的質量,是乙醇和乙醛的1000倍以上!你可以想像它有多大了吧!
酶有各種不同的種類,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我們體內也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酶(本書中還會出現其他酶)。
另外,即使是同種類的酶,組成酶的部分原子會因人而異,所以作用的強度也不同。
ADH和ALDH作用的強度也是因人而異,因此有的人酒量好,有的人酒量差。
順帶一提,在第二章裡介紹的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也需有體內酶的作用,才可順利進行。
——本文摘自《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2021年11月,快樂文化。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fierycloud
2022/05/06
回覆
繼最近突然才發覺,植物的共生菌其實可能真菌細菌中比較是不會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的物種之後,看到此篇才突然發覺,其實這三類本身就是缺有機態氮的?本身其實就算是迴避需要更多氮製作細胞壁、酶等的真菌跟細菌等的材質?就是一種碳氮比較不適應細菌真菌需求的?類似高碳水美食?
快樂文化
5篇文章
・
1位粉絲
+追蹤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傷口的處置迷思,你中了幾個?乳膏不能塗在傷口上、碘酒其實不利於傷口痊癒!——《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
解酒藥的研究可靠嗎?
呼麻仔vs醉鬼,誰的呈堂供證更可信?來瞧瞧使用大麻與酒精後的「記憶力考驗」!
防疫宅在家的三個科學抒壓提案
科學的春藥番外篇:出現在「迷姦」劇情中的藥物
0
5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5
2
解酒藥的研究可靠嗎?
帕德波耶特Pasdepoète
・2022/02/16
・2728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丁香提取物(1)
乙醇(5)
乙醛(5)
北枳椇果(1)
宿醉(5)
托芬那酸(1)
紅參(1)
證據等級評分系統(1)
酒精(24)
韓國梨果汁(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無論逢年過節,還是與朋友、同事的聚會,多少都會遇到「喝酒」這一關吧?如果是婚禮的話,新郎官往往也會被灌以各種神秘的「特調」,直到散場時,早已渾身酒氣,路都走不好。
狀況勉強好點的,大不了就吐一場,回家洗洗睡;有些人比較慘,回家還一路頭痛到隔天。
從我們開始停止喝酒、體內酒精濃度下降倒計時的那一刻起,所有隨之而來的負面身心症狀,都被化整為「宿醉」(hangover)這兩個字。
[1][2]而民間盛傳的解酒妙方,是否真有其用,一直以來都缺乏「有效且穩妥」的研究設計和證據支持。
因此,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CollegeLondon)與南倫敦醫院(SouthLondonandMaudsleyNHSFoundationTrust)研究人員攜手合作,盼能在眾多有關宿醉治療的研究中,從中篩選出兼具實驗品質與藥物耐受性的文獻,最終找到能有效解宿醉的仙丹。
研究刊載於《成癮研究》(Addiction)期刊。
[3]
圖/GIPHY
人為何宿醉?宿醉常見的症狀是什麼?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來瞭解一下酒精在人體裡如何被代謝,以及宿醉到底從何而來。
當酒精(或說乙醇)進到人體,其中的百分之五會透過消化道被吸收和代謝,剩餘的則會在體內開始循環,而那些在身體裡「旅行」的乙醇,有百分之二到十不等會被肝臟或腎臟排出。
這也是為何,當我們喝太多酒時,會常常想要跑廁所,繼而使大腦和身體脫水,引發宿醉症狀。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指出[4],除了身體疲累、口乾舌燥與頭痛,宿醉的典型症狀還包括肌肉痠痛、噁心、胃痛等問題。
根據每個人狀況不一樣,甚至還可能出現眩暈、對聲光刺激敏感、焦慮、易怒、爆汗以及血壓升高。
該如何在短時間內緩解宿醉帶來的痛苦,一直都是懸而未解的謎題。
有人說要狂灌水,有人則是傾向喝運動飲料,也有人出動咖啡和茶這類利尿好物,試圖讓藏在全身上下的酒精,通通隨著尿液被掃地出門。
甚至還有「以毒攻毒」派的信徒,打算再多喝幾杯,看看這些症狀能否快速消退,結果酒不但沒退,還引發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usedisorder)等身心疾患。
[5]
圖/GIPHY
可惜,想走「排水」這個策略的話,前述機制只能代謝掉一小部分的酒精,餘下在體內循環的乙醇,還得仰賴肝臟裡的「酒精脫氫酶系統(ADL)」和「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MEOS)」接手處理[6][7],它們會將乙醇分解成乙醛、輔酶(NADH)和氫離子等物質。
另外,由於乙醛對人體有毒性,因此必須再透過乙醛脫氫酶(ALDH2),讓乙醛進一步變身成對身體無害的醋酸鹽,最終慢慢排出體外……。
有人可能會問:那藥物的介入呢?我們總能對症下藥,找到合適的處方,來解決這個問題吧?事實上,過往確實有不少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往往是敘述性的,且未能在定時、定量下進行測試,甚至沒有安慰劑組進行對照,因此很難斷定這些物質解宿醉的效果。
研究目的與資料篩選
為釐清這些報告中的解酒妙方是否真的管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與南倫敦醫院的埃莫特.羅伯特茲(EmmertRoberts)等人,決定將它們搜集起來做系統性回顧,並逐一檢驗這些報告的實驗設計與結果是否足夠可靠。
他們透過MEDLINE®、Embase、CENTRAL與PsycINFO等醫學、生物和心理相關的研究資料庫,找到截至2021年8月1日止,所有治療酒精宿醉的藥理介入成效研究。
另外,不僅研究的命題要有關聯,這些研究還必須是設有安慰劑組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s)。
最終,有21項研究通過海選,受試者共計有386位。
與安慰劑組相比,各研究中發現能顯著改善宿醉症狀的物質,包含丁香提取物(cloveextract)、托芬那酸(tolfenamicacid)、吡硫醇(pyritinol)、北枳椇果(Hoveniadulcisfruit)提取物、L-半胱氨酸(L-cysteine)、紅參以及韓國梨果汁等。
而中藥裡常見的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或葉下珠(Phyllanthusamarus)的提取物,在統計學上也都顯示有顯著的效用。
基於好奇,筆者把上述物質丟到Google搜尋,查了它們各自號稱的功效,發現丁香、L-半胱氨酸與韓國梨汁可提升酒精代謝效率,托芬那酸和吡硫醇可減少頭痛、噁心等宿醉症狀,而北枳椇果在中醫裡則有解酒毒的作用,紅參則是護肝解酒。
資料證據的品質如何把關?
為了分辨這些研究裡號稱可以治療宿醉的藥物到底有沒有效,研究人員透過「證據等級評分系統」(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根據各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見、不一致性、間接性、不精確性與其他因素等風險,初步將這些報告結果的品質分成「高、中、低、非常低」四個等級,並決定從這些藥品的效用與耐受性這兩項因子著手調查。
結果顯示,這些研究多數都存在著方法學上的限制(methodologicallimitations),且研究的精確性也不高。
另外,因不良事件(adverseevents,AEs)導致受試者退出試驗的人數,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因此關於藥物耐受性的證據並不充分。
最後,這些研究結果的證據品質,在GRADE裡都被評為「非常低」。
理性飲酒
也就是說,目前沒有任何品質完備的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物質或飲品,被證實可以從根本改善、治療宿醉症狀。
真要說的話,在耐受性較佳(但證據品質差)的研究中,丁香提取物(cloveextract)、托芬那酸(tolfenamicacid)和吡硫醇(pyritinol)可能是最值得研究的對象。
最終,埃莫特.羅伯特茲也表示,根據這次的回顧,所有關於預防或治療宿醉的藥物、飲品,研究證據品質都很低,未來需經過更嚴格的評估再做判斷。
[8]看來,想走快路解酒的朋友們,只能適度飲酒,或是乖乖坐等體內分解酒精的ADL和MEOS,以一個公務員的行政效率慢慢處理掉體內多餘的酒精(以及它們帶來的災難)了!
圖/GIPHY
參考文獻
VersterJC.Thealcoholhangover–apuzzlingphenomenon.Alcohol&Alcoholism.2008;43(2):124-6.VersterJC,ScholeyA,vandeLooAJAE,BensonS,StockA-K.UpdatingtheDefinitionoftheAlcoholHangover.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2020;9(3):823.(PDF)Theefficacyandtolerabilityofpharmacologicallyactiveinterventionsforalcohol‐inducedhangoversymptomatology:Asystematicreviewoftheevidencefrom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s(researchgate.net)Hangovers|NationalInstituteonAlcoholAbuseandAlcoholism(NIAAA)(nih.gov)VersterJC.The“hairofthedog”:ausefulhangoverremedyorapredictoroffutureproblemdrinking?Currentdrugabusereviews.2009;2(1):1-4.JenniferDraper,MarieKainoaFialkowskiRevilla,&AlanTitchenal(2020)7.2:AlcoholMetabolism.LibreTexts.SamirZakhari.Overview:HowIsAlcoholMetabolizedbytheBody?PDF Noconvincingscientificevidencethathangovercureswork,accordingtonewresearch(medicalxpress.com)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帕德波耶特Pasdepoète
4篇文章
・
3位粉絲
+追蹤
嗜酒如命的平靜份子,逃離醫療工作後,在一連串荒謬的經歷下,成了文字與音樂工作者。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一喝酒馬上醉!那些「酶」告訴你的事——《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
喝酒不僅傷身,還容易變胖?各種酒類熱量大評比
人造的光合作用有可能成真嗎?以人造葉嘗試開啟的「氫經濟」——《drawdown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為什麼台灣人喝酒特別會臉紅?來自古老部落的基因
酒醉是怎麼一回事?--《圖解超級身體系統》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乙醇(藥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酒精(英語:Alcohol),有時會用其化學名稱“乙醇”來稱呼,是種精神藥物,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蒸餾酒)等酒精飲料中的活性成分。它是最古老和最常見的娛樂性藥物 ...
- 2乙醇酒精- 優惠推薦- 2022年8月| 蝦皮購物台灣
買乙醇酒精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 ... 【現貨】 一箱4桶(免運費)75%乙醇食品級潔用酒精4L/20L○台酒檢驗合格○全國公證 ...
- 3食用酒精VS. 藥用酒精?哪些酒精飲料可以用來消毒?
依照「菸酒管理法」規定,食用酒精定義為「以糧穀、薯類、甜菜或糖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含酒精成分超過80%之未變性酒精」。 請繼續往下閱讀... 藥 ...
- 4【防疫】甲醇、乙醇、異丙醇差異大解析! - 綠大師
俗稱酒精,化學名稱Ethyl alcohol, Ethanol,. 可飲用,為酒的主要成分。 在環境消毒方面,. 乙醇並不是濃度越高越好,. 高 ...
- 5酒類中乙醇之檢驗方法-財政部國庫署全球資訊網
首頁 > 全球資訊網站 > 業務導覽 > 菸酒管理及查緝業務 > 菸酒管理業務 > 菸酒檢驗相關資訊 > 酒類中乙醇之檢驗方法. ::: 菸酒管理業務.